1樓:
秋扒餅,源自戰國時期樓子關。《戰國策》記載:「韓地山居,五穀所生,非麥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飯。
」韓卒驍勇,多食豆麵,戰時常攜帶當地豆餅為糧,至漢代與西域傳入的胡餅結合,形成了欒川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秋扒餅。
2樓:彼岸之戀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人們生活習慣、經濟文化發展狀況和歷史時期的不同,在飲食烹調和菜餚品類方面,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
漢代的飲食習慣
3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記載:「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充分說明了飲食對社會的重要性,中國幾千年文明的發展史莫不與飲食息息相關。漢朝作為我國古代強盛統一的封建王朝,相較於春秋戰國以及秦朝時期,飲食種類更加豐富多樣,並在實踐基礎上發展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飲食文化,為最終形成中華民族特有的飲食觀念、風味、習俗和享受食物的生活態度奠定了基本的框架結構。
下面我們就一一道來。
以五穀為主體,以肉食和蔬菜水果為輔助的飲食結構
一、五穀。中國自古以來就以農耕文明立國,漢代統治者對農業的重視使得這一時期穀物種植業得到較快發展,主食種類更為豐富,主要包括粟、黍、稷、麥、稻、菰米、蕎麥、青稞、芋、高粱、等等。
二、肉食。由於漢代飲食消費水平的提高,肉食在漢代人飲食生活中的比重有明顯增加。漢代社會的肉食**主要分家飼和野生兩大類,家飼的主要是指六畜:
馬、牛、羊、豬、狗、雞,野生的則主要包括兔、虎、狼、熊、鹿、猴、貓頭鷹、雉、野鴨、鷓鴣、雁、麻雀等等。
漢代家養的六畜中經常被食用的是豬和雞。豬之所以成為祭祀時的祭品,僅僅因為其「易得」,說明豬在漢代已經是人們大規模圈養和食用的一種家畜。《漢書·貨殖傳》記載四通八達的都市一年之內可以宰賣牛、豬、羊千頭,說明除了豬肉外,牛羊肉也是漢代主要肉食**。
養羊業在漢代得到了大規模的發展,也使得羊肉成為一般平民也可以擺上餐桌的食物。
三、蔬菜。蔬菜,是漢代人飲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除了調節口味之外,在饑荒之年甚至可以用蔬菜和水果來代替主食度過災荒。漢代的蔬菜種類很多,包括葵、韭、蔥、薤、蓼、蘇、姜、芸、蒜、薺、芥等等,蔬菜種類的增加,也進一步標誌著漢代人們飲食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水果。從西漢開始,由於果樹栽種技術和園圃農業的提高和發展,果樹品種明顯增多,**甚至專門設定了掌管水果的官吏「果丞」。《史記·貨殖列傳》有言:
「安邑千樹棗;燕、秦千樹慄;蜀、漢、江陵千樹橘……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可見在漢代,果園種植的規模非常之大。除了先秦時期已知的桃、李、棗、杏、棘、梅、梨、慄、榛、桔、柚之外,還有枇杷、櫻桃、沙棠、甜瓜以及產自嶺南地區的香蕉、龍眼、荔枝、甘蔗、椰子和從西域傳過來的葡萄、石榴、西瓜等等。
備受漢代人推崇的飲料--酒
漢代飲酒風氣盛行,無論是宮中飲宴還是日常在家中自飲自酌、宴請客人,總少不了酒的影子。農業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積聚,為漢代酒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漢代人們將糧食酒分為三等,稻米酒為上等,稷米酒味為中等,而黍米酒居於下等。
較之於先秦,這一時期酒的種類更多,除了以葡萄、甘蔗等製成的水果酒之外,還有加了桂花的桂酒、菊花酒、用馬奶製成的馬酒、以花椒浸泡的椒酒、用柏葉釀成的柏葉酒等等。
這一時期的飲酒風氣,也促使釀酒業有了極大的發展。私人酒肆和大規模的酒業作坊並行。私人酒肆一般是小作坊,自釀自賣,數量眾多,分佈極廣,並且已經具備賣酒和供人飲酒這兩種功能,而工商大戶所經營的作坊由於規模大、所處位置繁華,因此獲利豐厚,《史記·貨殖列傳》有言:
「通邑大都,酤一歲千釀……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
調味料的引入對飲食口味影響重大
飲食的日益發展,導致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食物原始的自然之味,開始試圖追求美味,調配美味,這也促進了調料的不斷髮展。調料的五味主要包括酸、苦、辛、鹹、甘。五味之中,鹹居首位,漢代對鹽的食用方式,除了將其直接用於烹調外,還將其摻入豆、肉等食物中製成醬來食用。
在漢代,梅除了做水果食用之外,仍具有調味的作用。漢代將「醯酢」作為重要的酸性調味品,也就是後來醋的前身。漢代食用的甜類調味品有兩種:
飴和石蜜。其中,飴主要由糧食作物製成;石蜜是一種外來食物,實則就是一種用甘蔗汁熬成的糖塊,東漢末期技術才逐漸成熟。
漢代飲食文化的承載--飲食器具
漢代的飲食器具主要分為炊具、餐具和飲具。
一、炊具。炊具指的是將食物原料加工成可食用狀態的器具,漢代主要的炊具有灶、釜、爐等。西漢時中原地區的灶一般是立體的長方形,被稱為方頭灶,關中地區灶的形狀多為馬蹄狀,被稱為圓頭灶,大多隻有一個火眼,前有灶門,後有煙囪,外形比較質樸。
釜是漢代用來蒸煮食物的器具,多為鐵製,也有陶製和銅製,形狀類似於現在的罐,鼓腹斂口,內部平滑,外有雙耳可提,有的還伴有支架。
二、餐具。餐具指的是用來進食以及盛放食物的器具。漢代的飲食器具種類繁多,主要包括案、鼎、盆、盤、盒、箸、匕等等,材質有陶製,瓷制,金、銀製等,但這一時期大量使用的還是輕便又美觀的漆器。
三、飲具。漢代飲器中佔據主要部分的是酒器,酒器是酒文化的載體,也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歷史資訊。除此之外飲器還包括飲用水、羹等物的器具以及用來盛裝飲品的容器,主要包括杯、卮、尊、魁、鍾等等。
杯是漢代主要的飲器,用以盛裝羹、粥及酒、水。尊是漢代最主要的盛酒器,漢代尊的形狀除肖形尊之外主要有兩種,盆形和筩形,底部又分為三足和圈足兩種。
漢朝的飲食的來歷是什麼?如有知道者請告訴我,我很急的!!!!!
4樓:
漢代是我國一個比較重要的時代,隨著鐵製炊具的發明和使用,漢代出現了紅案和白案的分工以及爐灶和砧板的分工,促進和加速了烹飪技術的發展,中國飲食文化在此也形成了一定的體系和特色,成為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漢代從建國以來,採取了一系列恢復生產的措施,「與民休息」,重農業、減勞役、輕稅賦,從而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工商業也隨之活躍起來,為飲食業的繁榮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一 烹飪炊具及餐具
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和現代農村的柴灶相似的爐灶,立體長方形,前有灶門後有煙囪,灶面有太灶跟一個,或者小灶眼1~2個,但南方、北方的灶不同。北方的灶有擋火牆,灶面富於裝飾性。從平面上看,北方多為前方後圓式,南方多為尖尾弧背式。
爐子漢代也比較多,有陶爐、銅爐、鐵爐,形式不一,形狀多樣,可用來烤、煮食物。
除了爐灶之外,還出現了麵點用工具——蒸籠。在《餅賦》中就有用蒸籠蒸麵食訣竅「火盛湯湧,猛氣蒸作」的記載,另外,在《齊民要求餅法八十二髓餅法》中也記載了「以髓脂。蜜,合和麵,厚五分、廣六七寸。
便著明胡餅爐中,令熟,勿令反覆」。蒸籠和烤爐的出現促進了麵點製作的發展。
漢代,進入了陶器、原始瓷器向瓷器的過渡時期。據出土的文物分析,漢代早期的原始瓷,其質量較先秦有明顯的提高。這時的餐具有鼎、壺、敦、盒、罐等。
西漢晚期,鼎逐漸消失,壺、罐、盆、勺增多,東漢晚期,制瓷技術又有了提高,這時的餐具瓷胎較細,釉色光亮,釉胎結合較緊。
二 紅案和白案的發展及技術成績
(一)紅案
1 原料
進人漢朝以後,蔬菜和水果的品種較以前也有所增加,長沙馬王堆漢墓等處曾有出土。蔬菜品種主要有韭、蔥、葵、姜、芥、蒜、瓜、純、紫菜、茄子、蘿蔔、菘等。張騫通西域以後,開展了中外文化和物質等的交流,引進了一些蔬菜和水果品種,其中有黃瓜、大蒜、胡芫、苜蓿、石榴、葡萄、胡桃等,大大豐富了烹飪原料,是中國飲食史上的一件大事。
用於烹調的禽畜、乳製品、水產品的品種也有所增加。有史料和考古資料證實在東漢時就出現了豆腐,使豆類和豆製品廣泛的應用於烹調中。漢代的調味料除了酒之外,還有鹽、醬、蔥、姜、蒜、飴、蜜、油等,使菜餚的口味更加豐富多變。
漢代鐵器的出現,為烹飪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2 烹飪技藝
漢代在選料時已注意季節選料,在不同的季節選用不同的原料。
菜餚的刀工也比較講究,出現了多種刀具和刀法,例如:平刀法、直刀法等,原料通過處理出現了多種形狀。菜餚原料的搭配上開始重視顏色、質感、口味、形狀以及葷素等方面的結合。
在烹調技法上,新的烹調方法脫穎而出,鐵製炊具的出現使原有的羹、脯、炙等烹飪方法制作菜餚的花式品種有了大的增加,新的烹調方法如燴、炒、消等也廣泛的用在漢代的烹調中。在火候上,已經注意調節火力強弱,如以「微火」「緩火」、「逼火」、「急火」用於烹製不同烹飪要求的原料,還注意掌握用火的時間。湧現了有代表性的一批名菜。
(二)白案嫋展及技術成績
漢代已出現了象蒸籠、石磨、篩、籮等專業的麵點製作工具,麵點技術有了較大的進步。
除了製作工具外,漢代麵點在發酵、麵糰、成形、調味、成熟等方面都有了比較大的提高。漢代已出現如《四民膾》所載的「入水即爛」的「酒溲餅」,也出現了酸漿和酒酵兩種發酵方法。麵糰也已經有了冷水面團、熱水面團、蜜糖麵糰和用牛羊脂膏調製的油酥麵糰。
麵糰的成型上已學會用各種手法和模具將麵糰製成各種美麗的形狀。麵點的調味技術進步也較快,將調味原料分別摻合到麵糰中、餡中和烹製的湯汁中,這佯點心的味道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口味也豐富起來,已用水煮、汽蒸、油煎、炸、烤等方法。
出現了一大批在烹飪史上有重要意義的名點。例如:湯餅、胡餅、蒸餅等。
從眾多的著作中可以發現,在漢代已經明顯出現了紅案和白案的分工。使得烹調技術和麵點製作技術發展提高比較快。麵點在人們的飲食中佔有了一定的地位。
分工明確後,廚師可以把自己有限的精力用在某一方面的研究上,例如用同一烹調工具創造和發現新的烹調方法。用刀具研究出不商刀法和原料成型,探索麵團的特點種類、成型手法等等,使我國烹飪技術在這一時期都有了較大的提高。
三 飲食文化特色
在漢代,飲食市場已經相當繁榮,主要有酒店、菜館、熟食店、餅店等。酒文化發展也比較明顯。餅店在漢代也已經出現。
漢代的烹飪技藝較以前有了較大的發展,也出現了較多的節日食俗。例如:
元旦食俗漢代,元旦活動較多,據《四民月令》記載:「正月元旦,是謂正日。躬率妻孥,潔祀祖禰。
前期三日,家長及執事,皆致齊焉。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家室尊卑,無小無大,以次列坐於先祖之前,子、婦、孫、曾,各上椒酒與其家長,稱斛舉壽,欣欣如也」。說明當時元旦食俗比較講究。
人曰食俗據東漢《風俗通義》記載:困女媧補過天,故食煎餅以紀念其補天和造人之功。這正是古代天地起源、人類起源的傳說在飲食風俗上的反映。習慣是「食煎餅,於庭中作之,雲熏天」。
寒食節食俗在清明前二日或一日,漢人已有禁火的習俗,在禁火期間常食用酪。
端午節食俗 漢代端午節已有食粽子的習慣。
據漢代楊琿的《報孫會宗書》記載伏日及重陽節食俗: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說明了漢代已有在伏日舉行用酒食祭祀的活動。
重陽節作為節日定下最遲是在西漢。《西京雜記》雲「九月九日,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續齊諧記》中記載過長房和景言的一段對話,反映了東漢重陽節時的登高、佩萊萸、飲菊花酒等習俗。
漢代烹飪技術的分工及快速發展,給飲食文化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保證。鐵製炊具的發展和應用,對以後的烹調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也給烹調水平和烹調方法的發展提供了條件,隨著菜餚和點心品種的增多,漢代飲食的方法和形式也發生了改變,在宴席上已出現了分餐和分席制。烹飪技術的發展帶動了飲食文化的進步,漢代先進的烹飪技術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這一時代人們結束了單一的煮烤食物的歷史,邁向了多種方法烹飪食物的時代,炸、炒、煎等方法也已在有關書籍中有了一定的記載,烹飪器具和盛器也有了改善。
漢代結束了陶烹和銅烹的歷史。從漢代開始,各民族和地區間開始出現了原料、物產和技藝方面的交流,加速了各地區的技術提高,尤其是「絲綢之路」的出現,給漢朝和亞洲各國提供了交流的平臺,加大了物產和文化的交流,中原一帶也學會了一些西番獨有的技術,例如:胡餅。
通過廚師的辛勤勞動和智慧,漢代的烹飪技術成就較大,給後代提供了烹飪寶貴的財富。另外,漢代在食俗、食禮、酒文化上都有了自己的特色。
漢代,烹飪史上鐵烹時期的開始,是中國飲食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一個重要的轉折。
狼的飲食習慣
狼是食肉動物,它們的主要獵物有鹿 羚羊 野牛 等中到大型的有蹄類動物。為什麼會選擇這些動物?因為這些動物體型很 大,夠狼吃很長時間呢!狼捕捉大型動物具有很大的優勢,它們善於奔跑 耐力強,最為關鍵的是狼群體合作捕獵的方式,保證它們能捕到較為充足 的食物。除了這些大型動物,狼也會吃兔子 老鼠 家禽等小型...
不良飲食習慣的危害性,不良飲食習慣的危害是什麼?
不良飲食習慣易致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人們的膳食結構和飲食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糧 豆和薯類在膳食結構中的比例明顯下降,動物及油類的攝入量隨之增加,過多食用豬肉 牛肉 羊肉能使結腸癌和腎癌發生的危險性增高。過多攝入動物性脂肪和蛋白質可增加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的發病率 吃多了經醃 薰 晒及炸等加...
法國的飲食習慣是什麼法國人的飲食習慣有哪些?
法國人飯前用一個小時來品嚐開胃酒,就著一些橄欖和小餅乾,當他們真正坐下來吃的時候,就沒有那種強烈的飢餓感了。而且在吃每一口食物的間隙,都要停頓無數次,進餐時那種輕鬆愉悅的氣氛,以及對食品的品味和讚美,幫助他們輕鬆地保持身材,法國女孩子的食物都是小份的。典型的法國烘製的牛角麵包重量都是30克多一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