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姬覓晴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習並且時常地複習,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知道)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出謀劃策盡心竭力了嗎?跟朋友交往真誠相待了嗎? 老師傳授的知識複習了嗎?」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憑藉這點做別人的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光是思考但不學習,就是有害的。」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仲由啊,讓我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人才是聰明的。」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孔子說:「看見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著像他一樣好;看見不賢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孔子說:「幾個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學習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們一樣的缺點,要及時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譯文: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責任重大而且路途遙遠。把推行「仁愛」看作自己的責任,不也重大嗎?奮鬥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遙遠嗎?」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譯文:孔子說:「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別人的身上。」
2樓:弭瑩申語風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3樓:千千
全部我不太清楚,有幾段我知道
論語十則的朗讀節奏該怎麼劃
4樓:血刃崛起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如何劃分朗讀節奏
5樓:小圳軍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很多個,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1、根據句子的結構成分按照「主/謂/賓」的原則進行劃分 ;
2、按照「動賓/動賓」的形式劃分;
3、按照「而前則前」的原則劃分;
4、憑藉語感,根據句意進行劃分。
還有些句子,以上三種方法都不可劃分,那就只好採用憑藉語感、根據句意的方法進行劃分了。這是我提出的第四種劃分方法。如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人恆過然後能改」這句話,它的意思是「人常常犯錯,但在這之後能夠改正」,中間出現了語氣的停頓,有了在說話時的歇氣、換氣,所以停頓也就自然明瞭,「人恆過/然後能改」。
再如《陋室銘》中的這句「無絲竹之亂耳」,句子的意思是「沒有**的噪音來擾亂我的清靜」,「絲竹之亂耳」是「無」的內容,全都是「無」的成分,所以這句話的朗讀停頓就是「無/絲竹之亂耳」。
拓展資料:朗讀(reading aloud),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它是小學生完成閱讀起點的基本功;就語言學習而言,無論中文還是英文等任何語言學習,朗讀是最重要的。
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它是小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是最重要的。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
它有利於發展智力,獲得思想薰陶。朗讀有助於情感的傳遞。朱熹要求學生從小養成正確朗讀的習慣,還要求讀書必須逐字逐句透徹理解,進而深入體會,反覆揣摩。
而且朗讀中,可以讓某個字突出出來,讓人更加能理解讀的文字的意思。
6樓:顏媚焉盼丹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
「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7樓:匿名使用者
劃分朗讀節奏有兩種方法:
一是按音節劃分,劃分詩詞的朗讀節奏一般採用這種方法;
二是按意義單位(相當於句子成分),劃分文言文的朗讀節奏一般採用這種方法。
8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動賓/動賓"的形式劃分
9樓:迮晤次陽羽
天上的/風雨/來了,
鳥兒/躲到/它的巢裡;
心中的/風雨/來了,
我/只躲到/你的懷裡.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圈,
灑遍了/犧牲的/血魚.
論語十則斷句 10
10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
子乎?」(《學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詩句 朗讀節奏劃分的訣竅
11樓:金榜題名夢
詩句 5字詩句 2字一停 7字詩句 3字一停
12樓:比咖比咖
語感,語感!!!特別是對之乎者也這些詞的敏感,讀多了要停的時候自然的就停啦!!
13樓:白羽千千
例子:杜甫 《春望》
國破 /山河/ 在,城春/ 草木 /深。
感時 /花 /濺/淚,恨別 /鳥 /驚/心。
烽火/ 連 /三月,家書 /抵 /萬金。
白頭 /搔 /更 /短,渾/ 欲 /不勝 /簪。
1、注意不要把固定片語分開。
2、為加強語感,可以把動詞重讀。
3、前詞重後詞要輕
4、把聲調讀準
5、固定片語,一般前音稍重,口型要放開,有爆發力。
論語十則每則的意思,《論語十則》意思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y n 不亦君子乎?學而 孔子說 學了知識然後按一定時間去複習,不也很愉快的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高興的嗎?別人不瞭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有修養的人嗎?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 w 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
論語十則中流傳至今的成語有哪論語十則中流傳至今的成語有哪五個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死而後已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見賢思齊 見賢思齊 溫故知新 三省吾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死而後已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見賢思齊 任重道遠 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師 溫故知新 死而後已。成語可以為4 6 8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三人...
求論語十則文言文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內容來自使用者 搖啊搖 論語十則 原文及翻譯 論語十則是語文課本中的一課,選自 論語 論語 是記載孔丘及其一部分 言行的語錄體文集,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一則,就是 論語 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則見於 學而 篇,第 三 四 五則見於 為政 篇,第六則見於 里仁 篇,第七則見於 述而 篇,第八則見於 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