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鞭策它不按照駕馭千里馬的方法,餵養它卻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聽它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
如有疑問歡迎追問!
滿意請點選右上方【選為滿意回答】按鈕
2樓:過往再見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出自《馬說》,其古詩全文翻譯如下:
【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註釋】
伯樂:春秋時期秦穆公時人,本名孫陽,擅長相馬。現指能夠發現人才的人。
祇:只是。辱:這裡指受屈辱而埋沒的才能。
奴隸人:古代也指僕役,這裡指餵馬的人。
駢死:並列而死。駢:兩馬並駕。
槽櫪:喂牲口用的食器。 櫪:馬棚、馬廄。
不以千里稱也:不以千里馬被稱道。以,按照,介詞。稱,稱頌,稱道。
馬之千里者:馬(當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詞。此句「馬」和「千里者」是部分復指關係。
一食(shí):吃一次食物。或:有時。
盡粟一石:吃盡一石粟。盡,這裡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石,十鬥為一石,一石約為120斤。
食(sì):通「飼」,餵養。
其:指千里馬,代詞。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這,指示代詞。
能:才能。
才美不外見:才能和長處不能表現在外。見,同「現」,表露。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且:猶,尚且。欲:想要,要。等:相當。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安:怎麼,**,疑問代詞。
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之,指千里馬,代詞。以其道:用(對待)它的辦法。
盡其材:發揮它的全部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鳴之:(馬)嘶鳴。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執策:拿著馬鞭。策,趕馬的鞭子,名詞。臨之:臨視著馬。臨,從高處往下看。
嗚呼:表示驚歎,相當於「唉」。
其:難道,表示推測。
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於「嗎」。
其:其實。
知:懂得。
【翻譯】
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裡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並列死在馬廄裡,不能以千里馬著稱。
一匹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一石食。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的食量多加飼料來餵養它。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的才能和好的素質也就不能表現出來,想要和一般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本句釋義為:用鞭子抽打它卻不按照駕馭千里馬的方法,餵養它卻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
出自韓愈的《馬說》。
《馬說》中名句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主要說的意思是懷才的人很多,但是能發現這些才人的並且讓這些能人完全施展拳腳的人卻微乎其微。
4樓:醉裡秋波夢中朝雨
鞭策它,卻不按照正確的方法,餵養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馬說》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是什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譯文 孔子說 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本句出自 論語 里仁篇 本篇是 論語 的第四篇,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範疇 原則和理論,對後世都產生過較大影響。又名 論 本篇是 論語 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
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什麼意思
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的意思是 不要認為壞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認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出自 三國志 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譯文 射援先生來了,說丞相 諸葛亮 驚歎你的智慧和氣量,有很大的進步,遠比他所期望的要好...
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是什麼意思,不以封君之弟的以什麼意思
是以知君之不肖也 因此知道您 魏文侯 沒有出息。呂氏春秋 不苟論第四 版自知 魏文侯燕飲 權,皆令諸大夫論己。或言君之智也。至於任座,任座曰 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說,知於顏色。任座趨而出。次及翟黃,翟黃曰 君賢君也。臣聞其主賢者,其臣之言直。今者任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