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再別康橋詩作內容,說說三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2022-07-04 22:17:26 字數 3966 閱讀 7257

1樓: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語言輕盈柔和,形式精巧圓熟,詩人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再別康橋》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新月詩派的"三美",即繪畫美、建築美、**美。**美是徐志摩最強調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後一句是反覆的,加強節奏感,且其中的詞是重疊的,例如"悄悄"、"輕輕"、"沉默",再者每句詩換韻,因為感情是變化的,所以不是一韻到底的。再是音尺,"輕輕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潑好動的性格,再是壓韻。

所謂建築美,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築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視覺美,**是聽覺,繪畫是視覺,視覺美與聽覺美融通,讀起來才會感覺好。再談到繪畫美即是詞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

這三者結合起來,徐志摩追求"整體當中求變化,參差當中求異",顯示出新月似的特點和個性,概括為: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飄逸的風格。

《再別康橋》中的三美體現在詩中什麼地方?

2樓:葉子的情

《再別康橋》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2023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遊,勃發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裡,也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之中。

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雲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

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築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絃。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分析《再別康橋》一文的三美的體現

3樓:厙宛妙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美, 建築美。

1, 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雲彩,金柳,夕陽,波光,豔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

如向西天的雲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裡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盪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2,**美,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美的表現。

a, 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b, 音節和諧,節奏感強。

c, 迴環復沓。首節和末節,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迴環呼應的結構形式。

3,建築美,是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再別康橋》共七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首詩怎麼體現三美

4樓:匿名使用者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美, 建築美.

1, 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

全詩中選用了「雲彩,金柳,夕陽,波光,豔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雲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裡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盪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2,**美,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美的表現.

a, 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b, 音節和諧,節奏感強.

c, 迴環復沓.首節和末節,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迴環呼應的結構形式.

3,建築美,是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

《再別康橋》共七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5樓:匿名使用者

**美:

節奏每句多為三拍。用韻細密精巧,產生了和諧迴環之美。

全詩的韻,是雙線交織或勾連的。節內雙行各自都押韻,基本上每節換一韻。

單行則比較靈活,有的在節內押韻,如第6節單行的「放歌」同「沉默」,與雙行的「笙」同「康橋」交錯編排;有的節與節之間前後勾連,如第1節的「招手」,與第2節的「金柳」,第2節的「豔影」與第3節的「青荇」。

雙行與單行之間有時也前後承接相聯,如第4節末行的「夢」與第5節的開頭的「尋夢」,第5節末行與第6節首行的「放歌」,第6節兩個「沉默」的頂真,第1節與第7節首尾的反覆和照應,都構成了**的美感。

繪畫美即是詞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

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築美

6樓:匿名使用者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第三次離別康橋。開頭「輕輕的」表現作者不想擾亂康橋特有的寧靜,體現對抗去的愛,「金柳」等物是他感情的寄託。中間不分作者想到康橋裡有自己曾經的夢,變禁不住興奮起來,「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筆鋒一轉,又回到即將離開康橋的憂愁中,一「悄悄的...「結尾,再次表現了對康橋深深的眷戀。

《再別康橋》如何體現「新月派」的「三美」主張

7樓:匿名使用者

,bai 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du

的詞語。全zhi詩中選用了「雲彩,dao金柳,夕陽,波光,專豔影,青荇屬,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

如向西天的雲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裡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盪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2,**美,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美的表現。

a, 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b, 音節和諧,節奏感強。

c, 迴環復沓。首節和末節,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迴環呼應的結構形式。

3,建築美,是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再別康橋》共七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以《再別康橋》為例,分析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

再別康橋體現三美,即分別是什麼那三樣

8樓:進祥杜心香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再別康橋的三美的鑑賞

再別康橋全文,再別康橋原文

全文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的意思,徐志摩《再別康橋》詩詞的完整意思

寫於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 新月 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再別康橋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 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 猛虎集 序文 中曾經自陳道 在24歲以前,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

對《再別康橋》第二節的賞析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原文以及賞析!!!

第1節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連用三個 輕輕的 使我們彷彿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 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 西天的雲彩。第2節至第6節,描寫詩人在康河裡泛舟尋夢。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汪桐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