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崴崴
普遍認為是清代金石學家王懿榮。
據說王懿榮發現甲骨文有一個故事,流傳已久,以致版本眾多,但是大體的故事是說,王懿榮有一次生病,在北京菜市口中藥店達仁堂買回來的藥材中,有一味叫龍骨,王懿榮發現龍骨上有刻劃的符號,這些符號引起了他的注意,為了進一步研究這些符號,他把藥店的龍骨都買下來,後又從古董商處收購帶有文字的獸骨,經過仔細辨認和研究,他肯定這是商朝時期的古文字。
另有一篇署名為汐翁的短文《龜甲文》,影響很深,作者認為甲骨文的發現者是劉鶚。李學勤先生在《汐翁《龜甲文》與甲骨文的發現》一文中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表達了對汐翁文章漏洞之處的懷疑,按文章所說,龜甲上的字是劉鶚發現並拿給王懿榮看的,但是劉鶚在《鐵雲藏龜》自序中並未提到過。且文中所說「鐵雲遍歷諸肆,擇其文字較明者,購以歸,計五千餘板。
」陳夢家先生曾根據劉鶚日記和《鐵雲藏龜·自序》詳細考證劉鶚收藏甲骨的始末,五千多片甲骨陸續從不同途徑收集,而不是從藥店中買來的。所以李學勤先生認為汐翁《龜甲文》所說甲骨文的發現者是劉鶚並不可信。
(以上內容是自己蒐集整理過的,歡迎討論)
2樓:村站與路基
清末。清末一個研究考古的學者,生病,經常吃藥,吃的中藥中都有一味叫「龍骨」的藥,藥吃多了,他看到這很多龍骨上都刻有東西,於是他有意地收集,整理研究,最後得岀得結論:這龍骨上刻的就是中國古代的文字。
甲骨文由此發現,到今天還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3樓:
清光緒二十四年(2023年)以前,當地的農民在採收花生時,偶然撿到一些龜甲和獸骨,被當成中藥賣給藥鋪,清末金石學家王懿榮和學生趙軍偶然在中藥材的「龍骨」片上發現有古文字,意識到這是很珍貴的文物,於是重金收購併開始對甲骨文收集研究。其他尚有王襄、孟定生、劉鶚、端方、胡石查等人,都是最早的購藏研究者。
甲骨文是什麼時期被誰發現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於2023年被古董商、金石學家、學者王懿榮所發現。
甲骨文發現的故事
在清朝光緒年間,有個叫王懿榮的人,是當時最高學府國子監的主管**。有一次他看見一味中藥叫龍骨,覺得奇怪,就翻看藥渣,沒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種看似文字的圖案。於是他把所有的龍骨都買了下來,發現每片龍骨上都有相似的圖案。
他確信這是一種文字,而且比較完善,應該是殷商時期的。後來,人們找到了龍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陽小屯村,那裡又出土了一大批龍骨。因為這些龍骨主要是龜類獸類的甲骨,是以人將它們命名為「甲骨文」,研究它的學科就叫做「甲骨學」。
5樓:匿名使用者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第54卷第6期/2023年11月,「珍稀文獻研究/非紙質文獻專題」欄目),以首篇位置發表了名為《「王劉聯合發現說」和甲骨文發現研究新論》的學術**(2023年3月再被人大《影印報刊資料-歷史學》**)。作者任光宇以美籍獨立研究人身份,經過三年多的潛心研究寫作,用長達3萬字的考辯論證,向甲骨文發現及早期研究學術史中的諸多重要疑案,發起了新一波學術衝擊。
在《新論》**的第
一、二章裡,作者首先運用所擬「現代學術發現三大必要條件」的快刀,來斬斷和清除甲骨文發現之爭的百年亂麻;隨後有力推出「王懿榮-劉鶚聯合發現甲骨文說」,以合理彌補、科學修正「中國甲骨文發現人自身並沒留下一字證據」的學術缺憾,使人類文明重要源頭之一的中國甲骨文的學術發現史,不再有懈可擊。
第一步作為例行程式,**總結梳理了學術界關於甲骨文發現的研究現狀:「甲骨文發現至今已近120年,海內外學術界基本認同2023年為學術意義上的甲骨文發現年。然而論及具體發現過程和發現人,至今仍無法達成共識,只能將兩種、或更多說法如數列出。
」較為權威性的結論,先後由學術權威董作賓、胡厚宣、李學勤、王宇信、範毓周等教授作出,內容基本一脈相承:最早對甲骨文作出購藏和鑑定的是王懿榮,同時開始接觸並搜求的還有天津的孟定生和王襄。較具代表性的宗述,是朱彥民教授在近年(2008)《近代學術史上的一大公案-關於甲骨文發現研究諸說的概括與評議》一文中的總結:
「甲骨文發現這樣一個極為初始又極為重要的課題,並沒有完全研究清楚和徹底解決,而是長期存在著不同的甚至是激烈的爭論意見。……對於甲骨文的最早發現者,這是最為分歧的一個方面,迄今有:王懿榮、王襄、孟定生、劉鶚、端方、羅振玉、胡石查、陳介祺、潘祖蔭、古董商、小屯村民等十多種不同的說法。
現在學術界一般傾向於前三者即王懿榮、王襄、孟定生是甲骨文發現的最早人物。」
第二步,《新論》作者直截了當,明確指出:「根據本文前述的『正確鑑定詮釋』是現代考古學術發現的必要條件之一,則『古代/村民/估人發現說』之類的主張不必再提再議。」並援引有「中國現代考古學之父」之稱的李濟對此作過的有力說明:
同期殷墟考古(1928-1937)已發現隋墓曾頻頻打破商文化層,帶字甲骨碎片早已被發現並摻入回填土中,但當然不能說隋代人發現了甲骨文。
第三步,針對學術界爭議很大的「王襄、孟定生同時發現說」,作者認為「因其缺失現代考古發現必需的及時、公開、確鑿、或可查證的原始書證記錄」,從而導致此說無法成立。具體理由實際上已為許多學者所指出,可歸結為四:
1. 其最早、公開可查的文字書證,僅來自於王襄自己在1933、2023年的兩篇題跋,不能作為在該文發表30多年前的、有利於自己的原始確證。
2.王襄自說的唯一可以做證的當事人——範姓古董商的說法,有羅振常2023年最早實地調查記錄,還有加拿大牧師明義士2023年的實地調查記錄,均指出範估當年多次談及最初的買甲人,都明白只提到王懿榮一人,沒提王-孟。
3. 邏輯常識推斷也明顯不利於「王-孟發現說」。王襄在2023年只是一位不到23歲的科舉備考生,其學識明顯不足以鑑定和詮釋甲骨文;孟雖比王大9歲,但終其身只是一位書畫家。
王襄自己也承認不諱:「其文多殘闕,字尤簡古,不易屬讀。爾時究不知為何物。
予方肆力於貼括業(應科舉試-筆者注),遂亦置之,不復校理」,後來他致力研究、出書時,已是 「羅王之學」成果早已公開發表了十來年之後2023年後的事情;且其初期研究,也曾向羅振玉、葉玉森討教、交流(據胡厚宣文)。
4. 既然王、孟當時即無學名、又財力「寒素」(王自述),按常識古董商不會優先向他們**甲骨。王襄兩次回憶當時範氏很高的要價「字償一金」、「字酬一金」,明顯是經過王懿榮判斷認購後的提高要價。
故王-孟即使在早年購藏了少量甲骨,也應在王懿榮之後。
最關鍵的是,他們既沒能及時地留下原始文字(直接證據)、也沒有足夠學術能力(邏輯推斷),在初見甲骨文時作出正確鑑定詮釋。故當年的王-孟二人,與範姓估人並無明顯差別,更沒有本質的不同,不足以成為此一科學發現的發現人。
第四步,作者論證了僅有「王懿榮」、「劉鶚」二位發現人可議之後,指出「劉鶚發現說」完全無需牽扯那篇內容道聽途說、2023年才見報的汐翁「龜甲文」;只憑劉鶚遺留的2023年相關原始日記(11月5日「晚間刷龜文,釋得數字,甚喜」等)、2023年公開出版的1058片有字甲骨原拓和自序的《鐵雲藏龜》(內容即有「為殷人之確據也」的鑑定、還有四十餘字的釋讀)、及2023年登載於《時報》的廣告(詳述見後),再加2023年日本內藤湖南登門訪問初見甲骨的回憶文字、2023年孫詒讓《契文舉例》中的援引《藏龜》研究文字等作為有力旁證輔證,即可構成一聯串確鑿、完整的證據鏈,充分滿足前述現代學術發現的三項全部條件。
第五步,指出「王懿榮發現說」之「重大缺陷依舊,這就是迄今仍沒能發現王氏任何確鑿文字、或其它任何原始直接證據,證明王公在2023年前後發現甲骨並做出過正確的鑑定詮釋」。其率先購藏甲骨之說的輔證,僅來自劉羅的早期著述判斷、和王氏後人的後期著作;況且現存的幾項間接證據,最多也只支援王懿榮最早收藏甲骨文、具備鑑定甲骨文的能力,但都不是原始直接證據。故合情合理、幾全其美之法,是把王懿榮的「收藏發現人」與劉鐵雲的「鑑定傳播發現人」合二為一,把二人一起定為「甲骨文聯合發現人(co-discoverer)」,將甲骨文學術發現確定為「王懿榮-劉鶚聯合發現說」。
至此,《新論》作者總結道:「如此裁決,應是既有足夠現代學術規範支撐、又符合中國特殊歷史國情的萬全之策。它至少可有四大好處:
一在國際科學規範上更加嚴謹完備,華夏文化源頭甲骨文之百年公案可得到穩妥的、至少是階段性的解決;二可使甲骨文發現時間不致推遲,仍然維持2023年不變;三是王懿榮的歷史貢獻不被埋沒;四則肯定褒揚了中國學術轉型期學人間相惜-相繼-相成的佳話。
「其實,此『王劉聯合發現說』之說,正與前『中研院』院長、中國近代第一個人類學博士李濟在其生前最後一本專著《安陽》中,對王懿榮和劉鶚二人的評價論斷不謀而合、異曲同工:『如果王懿榮是中國古文字學新學派的查理﹒達爾文,劉鐵雲就像托馬斯﹒赫胥黎一樣與他並列,這已是被一致公認的事實。』遺憾的是這個評價已被學術界遺忘久矣。
……衷心期待在一百多年的爭論之後,我們無需再向世界同行費力解釋,人類文明重要源頭之一甲骨文的發現人自身並沒留下一字證據。」
《新論》此說的提出,使「甲骨文之父」王懿榮在史實和學術上的明顯缺憾,被百年後論證的「合夥人」劉鐵雲的證據鏈圓滿補足。
6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於2023年被古董商、金石學家、學者王懿榮所發現。
7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是商周時期清代的王㹑容發現的
8樓:詞典大
19世紀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村民勞作時發現了一些刻在龜甲上的文字,他們不知道這是古代的遺物,把那些龍骨賣給了藥鋪,小的都給扔掉了,要不就將龍骨碾碎成粉末用**創傷的藥材,龍骨上的刻痕因無人知道是極有價值的,當刻文字而常被村裡人打磨掉。
202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這些龜甲獸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代國子健主管**王懿榮的注意。他平時酷愛收藏古董。精通金石之學,經過仔細研究,他認為這些龍骨上的課文是一種比篆書更早的文字。
後來人們把刻在龜甲上或獸骨上的文字稱作為甲骨文。我國學術領域又從此多了一門新學科叫甲骨學。
甲骨文是盛行於什麼時期,甲骨文是我國什麼時期盛行的一種文字
盛行於殷商時期,周代,自出現金文後,甲骨文漸漸減少,不過也出土過漢代甲骨。甲骨文是我國什麼時期盛行的一種文字 甲骨文是我國商朝時期盛行的一種文字。商朝剛開始都城建在商丘。後來在盤庚時期遷至安陽,在安陽 殷 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 殷 或 殷商 甲骨文因鐫刻 書寫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
甲骨文的含義甲骨文是什麼意思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 契文 甲骨卜辭 殷墟文字或 龜甲獸骨文 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 old chinese 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 約公元前17世紀 公元前...
甲骨文是什麼時期刻在什麼上的文字
四千多年前 商代時 使用過的最古老的文字,它刻於龜甲或是獸骨之上 甲骨文是多少年前,我國,什麼時代盛行的一種文字,因這些文字是刻在什麼和什麼上的?所以稱為甲骨文。nan甲骨文是商朝 約公元前17世紀 公元前11世紀 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商代統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龜甲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