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是怎樣統一中國文字,秦朝如何統一文字?

2022-11-30 17:11:05 字數 4939 閱讀 9831

1樓:耶律之家

秦統一中原後,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進行文字的整理、統一工作。

李斯以戰國時候秦人通用的大篆為基礎,吸取齊魯等地通行的蝌蚪文比劃簡省的優點,創造出一種形體勻圓齊整、比劃簡略的新文字,稱為「秦篆」,又稱「小篆」,作為官方規範文字,同時廢除其他異體字。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關進雲陽的監獄,在坐牢的10年時間裡,他對當時字型的演變中已出現的一種變化(後世稱為「隸變」),進行總結。此舉受到秦始皇的賞識,遂將他釋放,還提升為御史,命其「定書」,制定出一種新字型,這便是「隸書」。

隸書打破了古體漢字的傳統,奠定了楷書的基礎,提高了書寫效率。

秦始皇下令統一和簡化文字,是對我國古代文字發展、演變做了一次總結,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對我國文化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2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老師告訴你

秦朝廢除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文字,用原秦國通行的小篆作為全國通行文字。

步驟是首先地方向**上報的公文、各地來往公文一律使用小篆。

其次小篆作為各地教育機構教學通用文字。

同時郵遞系統也只能是小篆,使用其他文字概不通行。

幾位一體,文字就迅速實現統一了。

秦朝如何統一文字?

3樓: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實行了一連串的改革;其中,統一文字就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政策。國時期,各國文字的基本結構雖然相同,但字型繁簡和偏旁位置卻有差異。李斯受命統一文字,他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參照六國文字,制定小篆,並寫成範本,在全國推行。

此種書體上承東周時秦國器銘與刻石文字,會融各地書風而成,為中國第一次統一之字型,居書史轉變之關鍵。

秦文是在"金文","籀文"(大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書體,故秦文又稱"秦篆",後人又用"小篆"稱之,以與"大篆"區別。秦代刻石儲存小篆書跡稍多,但仍算少,以秦始皇所立諸石最為重要,琅邪臺、泰山原石及拓本殘存,則最能見其真相。一些刻在秦代度量衡上的文字,則體現出自然樸實的風格。

擴充套件資料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的文字也很不統一。就是一樣的文字,也有好幾種寫法。

於是,秦統一中原後,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進行文字的整理、統一工作。從那時候起,採用了比較方便的書法,規定了統一的文字。這樣,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這叫做「書同文」。

4樓:聽風之小豬

根據漢代著名文字學家許慎的解讀,秦始皇是用秦國小篆作為統一天下文字的標準。我也認為,秦始皇統一文字用的不是隸書,而是小篆。

第一,秦始皇為了統一天下文字制定了三部字書。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秦始皇令丞相李斯作《倉頡篇》七章,令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六章,又令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七章。李斯、趙高、胡毋敬均用小篆來進行這三部字書的寫作。

第二,當時各地的刻石均為小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經五次巡遊全國,在各處留下眾多的刻石。而今天我們還能看到一部分這些刻石的臨本或摹本,如泰山、嶧山、芝罘、琅琊臺、會稽等的刻石,在泰山刻石中還有留存至今的實物,這些刻石文字均為小篆。

刻石是秦始皇五次大巡遊的重要活動之一,內容無非是記載秦始皇兼併六國等豐功偉績,所用的小篆必定是秦始皇統一全國的文字。

第三,根據許慎《說文解字·序》的記載。《說文解字》是中國文字學的經典之作、奠基之作,因此,許慎對於統一文字所持的說法,一定有他的文獻依據。

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今天看到的出土秦簡中竟然有那麼多用隸書書寫的文字呢?

有兩種可能:一是秦始皇將隸書作為統一文字的書體之一,二是秦始皇用秦國小篆進行統一文字最後沒有獲得成功。而上述列舉的三點足以證明第一種可能不成立,那麼,只能是第二種可能。

中國文字書體的演變大致是,殷商通用甲骨文,西周、東周通用大篆,戰國時期盛行小篆,漢代流行隸書。在這些文字書體中,大篆是一種使用較為混亂的書體。

李斯建議用秦國文字統一天下文字,這當然是以戰勝者的姿態統一天下。但是,有一個前提,即秦國文字是否是當時天下最先進的文字。實際上,秦國小篆並非如此。

文字的功能在於交流,因此,文字的形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實用性。一種不具備實用性的文字是沒有生命力的,因為它不便於書寫。既然文字重在交流,那麼,天下百姓在使用文字時,便常常會創造出書寫簡便的字型。

這種來自民間的創造有利有弊,積極的一面是為文字書體的演變提供了巨大的能量,而消極的一面則是造成了文字使用的混亂。

5樓:雨吹桐

在諸侯割據稱雄的戰國時期,「文字異形」。古代文字經歷長期的演變發展,在全國各地有很大的分歧,而且這些千變萬化的文字寫法也沒有一定的體系和結構規律。這就給政令的推行和各地的文化交流造成重重阻礙。

到秦統一後,詔書至桂林一帶一般人都不認識,可見統一文字已成為當務之急。於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書同文」,由丞相李斯和趙高、胡毋敬等人整理文字,以簡化秦文「小篆」作為標準字型,用於公文法令,通行全國,廢除了其它各種異體文字。如「馬」這個字,原先的寫法有很多種,統一後寫為「馬」。

又由李斯、趙高等人編寫了小篆字鬥頒行全國,作為標準文字的範本供人學習。此外,秦始皇出巡所到之處都要立碑刻字以示天下,如泰山石刻。後來獄吏程逸又根據民間流行的字型,整理出更為簡明易行的新書體---隸書,作為日用文字在全國範圍推廣。

隸書的出現是我國文字由古體轉為今體的重要里程碑。隸書就是今天通用楷書的前身。

6樓:幸悅榮一

秦始皇責令丞相李斯負責對文字進行整理,除去和秦國文字出入較大的,制定出新字型作為官方文字。

秦統一後,全國統一使用的規範文字是?

7樓:匿名使用者

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文字。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陽。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實現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大一統。

在文字上,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文字,廢除原來六國的文字。後來,又推廣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

8樓:匿名使用者

小篆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統一文字,這種文字就是小篆。通行於秦代。

形體偏長,勻圓齊整,由大篆衍變而成。秦權上刻制的小篆,據說是李斯書寫的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制的統一文字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

但由於其字型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又因為其筆畫複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新增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偽的官方印章,一直採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偽技術出現。康熙字典上對所有的字還注有小篆寫法。

9樓:匿名使用者

秦統一全國後,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進行文字的整理、統一工作。

李斯以戰國時候秦人通用的大篆為基礎,吸取齊魯等地通行的蝌蚪文比劃簡省的優點,創造出一種形體勻圓齊整、比劃簡略的新文字,稱為「秦篆」,又稱「小篆」,作為官方規範文字,同時廢除其他異體字。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關進雲陽的監獄,在坐牢的10年時間裡,他對當時字型的演變中已出現的一種變化(後世稱為「隸變」),進行總結。此舉受到秦始皇的賞識,遂將他釋放,還提升為御史,命其「定書」,制定出一種新字型,這便是「隸書」。

隸書打破了古體漢字的傳統,奠定了楷書的基礎,提高了書寫效率。

秦始皇下令統一和簡化文字,是對我國古代文字發展、演變做了一次總結,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對我國文化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10樓:匿名使用者

篆早在戰國時期已是秦國正式通行的文字;並不是秦統一六國以後的文字。同時,「秦統一文字說」在歷史文獻上也沒有堅強可靠的依據。從《史記》、《漢書》等距秦較近的史學和語言學著作看,也沒有敘及小篆是秦統一六國時李斯所創造的。

從理論上說,漢字是我國人民在長期勞動生活實踐中逐漸孕育、選煉和發展而成,決不可能由一人或少數人在短期內創制和統一起來,否則不符合漢字發展的規律。

11樓:匿名使用者

秦統一後,為鞏固統治,始皇帝令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太史令胡毋敬等整理文字,以原秦國字為基礎制定出小篆,作為標準字型,通令全國使用。稍後,程遍又依當時民間流行的字型,整理出更簡便的字型隸書,並作為日用文字在全國廣為流傳。

秦朝統一的文字叫什麼

12樓:9點說史

秦朝統一的文字叫小篆。

古代文字經歷長期的演變發展,在全國各地有很大的分歧。相傳,秦統一中原後,秦始皇頒佈詔書,向各地招募50匹戰馬,可是當地的官人並不懂秦國的文字。秦始皇很惱火,當即下令李斯等人進行文字的整理、統一工作,於是統一文字便是重點。

隨後李斯以戰國時候秦人通用的大篆為基礎,吸取齊魯等地通行的蝌蚪文比劃簡省的優點,創造出一種形體勻圓齊整、比劃簡略的新文字,稱為「秦篆」,又稱「小篆」,作為官方規範文字,同時廢除其他異體字。

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關進雲陽的監獄,在坐牢的10年時間裡,他對當時字型的演變中已出現的一種變化(後世稱為「隸變」),進行總結。

此舉受到秦始皇的賞識,遂將他釋放,還提升為御史,命其「定書」,制定出一種新字型,這便是「隸書」。

隸書打破了古體漢字的傳統,奠定了楷書的基礎,提高了書寫效率。

擴充套件資料

漢隸西漢初期仍然沿用秦隸的風格,到新莽時期開始產生重大的變化,產生了點畫的波尾的寫法。到東漢時期,隸書產生了眾多風格,並留下大量石刻。《張遷碑》、《曹全碑》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漢隸在筆畫上具有波、磔(zhe)之美。所謂"波",指筆畫左行如曲波,後楷書中變為撇;所謂"磔"指右行筆畫的筆鋒開張,形如"燕尾"的捺筆。寫長橫時,起筆逆 鋒切入如"蠶頭",中間行筆有波勢俯仰,收尾有磔尾。

這樣,在用筆上,方、圓、藏、露諸法俱備, 筆勢飛動,姿態優美。在結構上,有小篆的縱勢長方,初變為正方,再變為橫勢扁方漢隸具有雄闊嚴整 而又舒展靈動的氣度。 隸書對篆書的改革包括筆畫和結構兩個方面。

隸化的方法有變圓為方。變曲為直。調正筆畫斷連。

省減筆畫結構等等。

其中以橫向取勢和保留毛筆書寫自然狀態兩面點最為重要。橫向取勢能左右發筆,上下運動受到制約。最終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筆法。

而毛筆的柔軟性以使漢字筆畫產生了粗細方圓。藏 露等各種變化。還有字距寬。

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點。

秦統一貨幣和文字的原因秦始皇統一了文字和貨幣有什麼重大意義

那為什麼要統一貨幣呢?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1 戰國時期,七雄割據,關卡林立,幣制十分複雜 幣種達到了一百多種。幣幣之間的轉換十分煩瑣。給各國間的 交往帶來了不便,阻礙了各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也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統一幣制既有利於加強 財權,便於國家賦稅的徵收,也可以從財權 財力上 防止六國殘餘勢力,...

秦是如何實現統一的,秦朝統一的意義

秦統一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起來為統一奠定了經濟基礎。第二,法家思想為統一提供了思想基礎。第三,春秋戰國的長期戰亂,人民渴望統一。第四,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秦統一的過程 滅六國 平越族 統西南 擊匈奴。秦統一的策略 遠交近攻。商鞅變法為秦朝的後期發展打下了基礎,秦朝10年的練兵。捎 ...

秦朝進行文字 貨幣 度量衡的統一,有什麼好處 秦的統一對於春

戰國時期,各國文字 貨幣 度量衡都不相同,影響各地之間的經濟 文化交流。秦始王統一六國後,命令李斯等人以原秦的小篆為基礎,統一全國文字,頒發天下,時稱 書同文 後來又流行隸書。秦始王又廢除六國的舊幣以原秦幣為基礎,鑄造圓形方孔銅錢,上刻有 半兩 為法定貨幣,全國通用,稱為 半兩 錢,後人稱 秦半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