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帳號已登出
納蘭性德(2023年1月19日—2023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五年(2023年)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
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授一等侍衛銜,多隨駕出巡。
康熙二十四年(2023年)農曆五月,納蘭性德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
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順治十一年(2023年)十二月十二日,納蘭性德生於京師,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
康熙十二年(202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2023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2] 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
在名師指導下,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御前侍衛。納蘭性德成為進士時年僅二十二歲,康熙愛其才,又因納蘭出身顯赫,家族與皇室沾親帶故(納蘭的母親出身愛新覺羅皇族;納蘭的曾祖父金臺吉是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極生母),故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三等侍衛,不久後晉升為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還曾奉旨出使梭龍,考察沙俄侵邊情況。
2樓: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
故鄉,這是一個思念的代名詞;故鄉,這是一個永遠沒有終點的夢;故鄉,這是一個無比溫馨的鏡頭。
故鄉存在每個人的心靈最深處,沒有人可以將其抹滅,即使是生命的最後的歸宿依然是那魂牽夢繫的故鄉。在外打拼的浪子總希望在一年的最後時刻,拋開一身的負擔,回到自己的做夢都想回到的故鄉。當你回到故鄉和家人圍成一圈吃著團圓飯時,你是否感到平時沒有的溫馨。
每年的最後幾日,或許在故鄉的門檻上總坐在一個或兩個人,那一個或兩個人一直等待著自己的兒子或女兒快一點出現在自己的眼簾,是自己內心感到一絲安慰。在外拼搏的浪子啊,先放放你手頭的工作吧,在故鄉的門檻上已經有一個或兩個老人正在那裡等你。是時候回家看看他們了,有什麼比他們還重要的呢?!
幼時在故鄉門前和小夥伴一起在玩剪刀石頭布時,每個人嘴邊總洋溢著滿意的幅度。昔日的小夥伴可能現在已經外出打拼,但不要忘記你們都來自同一個故鄉。現在應該是時候聚在一起敘敘舊的時候了,大家一起圍著昔日玩耍的涼亭,一起談談最近幾年的人生色彩,那是多麼美妙的鏡頭啊。
長大後回到故鄉是否又找回了昔日和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感覺,讓自己感到放鬆和心寬。回到故鄉後,拋開官場的業務給自己好好放個假吧。是時候回家看看了,現在還不晚。
故鄉給我們太多美好的記憶,種種感情都不能表達我們對故鄉的情義。在這個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我們體會到在其他地方體會不到的溫馨與舒適,因為這是我們的故鄉,它重來都沒有拋棄過我們。快背上你的背囊,踏上回鄉的神聖之路。
故鄉啊!故鄉!它無時無刻都為你張開雙臂,奉上最溫暖的懷抱。
在納蘭性德中他的故園是什麼樣子的?
3樓:l掌中乾坤
春暖花開的日子裡,故園桃紅柳綠,清風陣陣,納蘭性德與朋友結伴來到郊外踏青遊賞,喜趁東風放紙鳶。
恬淡黃昏時,家人晚餐,閒話家常;皎皎明月下,給幼子講故事,看他們甜甜睡去;別忘了,納蘭性德可是清代第一詞人,是個極富才情的公子,他還會跟自己的朋友……搖曳爐火旁,與朋友煮酒論詩詞……
納蘭性德簡介
4樓:何處安鑫
清代詩人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是清初著名大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納蘭性德雖然生命短暫,但著作頗豐:
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賦一卷、詩詞各四卷、經解序三卷、文二卷、《淥水亭雜識》四卷)。其主要成就在於詞。其詞現存348首,刊印為《側帽》、《飲水》集,後多稱《納蘭詞》,風格清新雋秀,哀感頑豔,有南唐後主遺風。
我盡力了!!!
5樓:匿名使用者
納蘭性德,是清朝初年的詞人。他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當時就受到國子監祭酒徐元文的賞識。他以悼亡詞見長,讓人每讀一次,都有要落淚的衝動,可以說是詮釋了藝術是痛苦的結晶這一觀點。
納蘭性德的簡介
6樓:希望青春常在
納蘭性德(2023年來1月19日—自2023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
7樓:七葉一心無語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族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專。
一。他的詩詞不但在屬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於滿漢融合的時期,其貴族家庭之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
他雖侍從帝王,卻嚮往平淡的經歷。這一特殊的生活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一富於意境的佳作,是其眾多的代表作之一。
8樓:匿名使用者
納蘭性德《長相思》賞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納蘭性德(1655---1685)《長相思》 背景介紹:納蘭性德是明珠的長子,2023年伴隨康熙帝出山海關,祭祀長白山。
算起來納蘭性德27歲,正值年輕氣盛之時。但是全詞讀起來,卻不讓人輕鬆,卻是個得了癆病的年輕男子,有抱負志向有心無力似的。也難怪30歲就英年早逝了。
山一程,水一程描寫的是一路上的風景,也有了峰迴路轉的意思。一程又一程,就像一個趕路的行者坐在馬上,回頭看看身後走過的路的感嘆。如果說山一程,水一程寫的是身後走過的路,那麼身向榆關寫的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
查資料得知榆關乃是山海關,“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語言,猶如“那廝”“那處”,人在什麼時候會脫口而出俗語,很顯然是在放鬆和高興的時候。這一句,表明了作者的心情是頗有些激動的,甚至有些豪邁的情趣。 夜深千帳燈,寫出了皇上遠行時候的壯觀。
想象一下那副場景吧,風雪中,藍的發黑的夜空下,一個個帳篷裡透出的暖色調的黃色油燈,在群山裡,一路綿延過去。那是多麼壯觀的景象!不過為什麼不是萬帳燈呢?
我認為萬字更體現詩人豪邁,直抒胸意的特點。而千字用在這裡,既有壯觀的意思,又不誇張,也表明作者是個謹慎,內向的人。如果是李白估計就用萬字了。
風一更,雪一更。一更是指時間,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對仗工整。風雪夜,作者失眠了,於是數著更數,感慨萬千,又開始思鄉了。
不是故園無此聲,而是在故園有親人,有天倫之樂,讓自己沒有機會觀察這風雪,在溫暖的家裡也不會覺得寒冷。而此時此地,遠離家鄉,才分外的感覺到了風雪異鄉旅客的情懷。 總的來說,寫的很傳神動情,可是狀觀處體現不出作者的大氣魄。
可能和他宦官家庭出身,父親謹慎為官的教育有關。
納蘭性德的悼亡詞,納蘭性德悼亡詞
納蘭總共留下三班多首詞,而悼亡詞是其中所佔篇幅最多的,所以不能具體說有幾首 最出名的幾首是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金縷曲 亡婦忌日有感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 寒更雨歇,葬花天氣。...
求納蘭性德的經典詩句,納蘭性德經典詩句
木蘭花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納蘭性德經典詩句 只應碧落重相見,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剛作愁時又憶卿。喜歡最後一句回,今生往 生,答思念的滋味總是惆悵。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悽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
速求納蘭性德的詩詞,速求納蘭性德的詩詞!!!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武老,屟粉秋蛩掃。精采香港排在組織,甚至金錢,拾得翠翹他的希望他能作出。走廊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光源和月花陰涼處十年蹤跡十年心。採桑子的 桃羞無情的死感謝東風。吹落天嬌紅飛入視窗與列儂遺憾。可惜春季辛苦東陽瘦也馬虎。不到扶桑,幽情冷濃。喜歡夢正是轆轤的金井,完整的拼圖花瓣紅色寒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