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成典珈
我們都知道,歷史是不能夠假設的,只能努力研讀材料,通過推論不斷地接近歷史的真相,所以如果趙國不換趙括,廉頗是否能守住這一問題實際上並不規範,換句話說,假設的歷史沒有意義,也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答案。
因此,筆者試圖從另乙個角度來這一問題,即:趙括「紙上談兵」,是不是導致趙國戰敗的主要原因。如果趙括乙個戰將的失誤是導致戰爭失敗的主因的話,那麼廉頗就有反敗為勝的可能性;如果不是,那麼換不換趙括實際上對局面影響不大。
長平之戰趙國戰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 秦強趙弱的實力對比。趙國雖然在東方六國之中屬於實力強大的,但趙國由於連年戰爭,糧草消耗嚴重,秦雖陣線過長,但在實力對比上是遠強於趙的。
2. 白起的戰略制定得當。白起針對趙國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裝後退以誘敵、然後分割圍殲的策略,對這場戰爭秦的獲勝起了巨大作用。
3. 趙括「紙上談兵」。由於趙國糧草**緊張,無法撐過相持階段的消耗,於是趙王改變了堅守的策略,以趙括換下廉頗,改守為攻,入了秦軍的陷阱。
4. 趙孝成王對於局勢判斷的失當,輕易中了秦國的反間計,趙王的昏庸為趙括上位準備了條件。
從上述這幾個角度來看,秦強趙弱應當是這場戰爭以趙國的戰敗為結局的主要原因,也是導致趙王不堅持堅守的戰略,轉而啟用趙括的原因。這樣一來,一方面,趙括的上位可以說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因為趙國的糧草問題決定了趙國難以維持長久的消耗戰;另一方面,如若趙王繼續啟用廉頗,趙國取勝的幾率也不大,糧草和兵力對比決定了趙國的失敗。
2樓:哇塞塞影視剪輯
我覺得會輸的。因為這場戰役之所以會輸,並不是因為人的原因,是沒有制定正確的戰爭策略。
3樓:不著急上課
會輸的。因為長平之戰的失利,不應該歸咎到趙括的身上。因為趙括這個人本身也非常的有能力和才華。
4樓:娛樂先鋒隊員
趙國還是會輸的,畢竟趙國糧草已經嚴重不足,根本經不起消耗。
5樓:美顏秘笈讓你美
應該不會輸了,廉頗作戰方式是非常明智了,秦國幾乎出動傾國之軍,後援補給線比趙國遠得多,曠日持久的消耗,秦國的確吃不消了。
6樓:你到底敢不敢
我覺得會有很大的可能不會輸,但戰爭這種事情也是變化莫測的,根本也沒有辦法進行一定的肯定說法。
7樓:三棵樹
我覺得不會輸,當時打的就是消耗戰,看誰先頂不住,而秦國士兵是進攻方,消耗量很大,如果繼續耗下去的話,肯定會輸掉。
長平之戰,趙國如果不換廉頗為趙括,戰爭的結局會不會改寫。
8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廉頗比趙括實戰經驗豐富,但是當時秦強趙弱的局面已經形成,而且長平之戰廉頗打的也不順利,這也是他被換掉的乙個重要原因,且趙國在長平之戰的初期在策略上就犯下了錯誤,所以失敗我覺得在所難免。在當時秦國一家獨大的局面,不是通過一兩場戰爭就可以的,那是秦國十幾代國君苦心經營的,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再來做橫向對比:
秦昭王不是庸主,在位期間貶斥魏冉,重用范雎,實行「遠交近攻」,大規模擴大秦國的領土和實力,功勳卓著;但是趙孝成王是個敗業之主,賢愚不辨,忠奸不分,用人唯親,這兩位國君豈可同日而語。再說:秦國主將是「人屠」白起,在秦國所有對外戰爭中,斬首最多,功勞最大,而且白起很少打敗仗。
趙國主帥廉頗,跟白起並列」戰國四大名將「,經驗豐富,忠君愛國,在跟秦國的戰爭中,也沒有吃過大虧,這一點算是持平。再說後勤補給:秦國自歷代君王以來,鼓勵耕織,開墾荒地,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這為秦國的對外戰爭提供了大量的糧食。
而趙國,由於土地面積減少,糧食不足,每次戰爭其實都在為糧食發愁,這樣對比的情況下,趙國是必敗無疑。所以我認為,即使不換下廉頗,趙國的敗亡也是遲早的事。
9樓:風巽
先不說歷史是不容假設的,因為我們不能簡單的試圖動一發而變全域性,因為乙個事件的必然結局是很多因素影響的。。。
長平之戰,之前的上黨戰役秦國將領是左庶長王翳,趙國則是大將廉頗,廉頗雖然多次敗於秦軍,但是其堅守很有效果,秦軍難有大勝。於是,秦國丞相范雎散佈流言,使得趙王臨陣易將換為趙括,於是秦王也在此時暗地裡換了白起,王翳為尉官副將,趙括改變堅守戰略,主動出擊,才造就了白起長平大勝,坑殺趙國40萬大軍。。
但在這裡要強調一下,趙括本身不是沒有才能,斷糧狀態下被圍困,仍能堅持40餘日,試問這是乙個紙上談兵的能做到的嗎。他應該是被歷史黑掉的代表人物之一。再說,廉頗,即使不換將,秦國大敗趙國也只是時間問題,因為國力不對等,國君重視程度不同,趙國當時確實稱得上將相乏人。
10樓:網友
可能會,畢竟是假設。秦軍勞師遠征,光後勤就耗死他們,,沒有火器,攻城池就是人頭堆積起來的。廉頗是老將,待在城裡,有吃有喝,守還是沒問題的。
但是你不排除其他國家趁著秦趙倆家開戰的時候,其它5國不背後捅找過一刀子。那個時候 6國國君的眼光確實捉急。
11樓:兌換文庫**券
我覺得趙國還是逃不掉失敗的命運,這個是秦趙兩國的實力來決定的。
秦國用兵被稱作『虎狼之師』。並不是因為主帥的智謀很高明,而是因為有強大的後勤保障。廉頗固守是拖延之計,因為趙國國力不夠,所以趙王不敢做太多消耗。
因此換掉了廉頗而用趙括。趙括也不是紙上談兵這麼簡單。只是他了解了趙王的意向,固然採取鋌而走險的策略。
所以導致趙國失敗的原因是國力不能支援這麼大規模的戰爭。
12樓:網友
廉頗老矣,換不換改不了結局。
13樓:騎攸
也不會改寫,秦統一是遲早的事情。
長平之戰,如果趙國不換趙括,廉頗將軍能守得住嗎?
14樓:美食火花
長平之戰開始,廉頗率領趙軍和秦軍剛開始交鋒,初戰不利,廉頗考慮到秦軍勞師襲遠,決定堅守不出,準備和秦軍打持久戰,意圖拖死秦軍。雙方相持三年,秦趙兩國消耗巨大,雖然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經濟軍事農業都得到加強,趙國經過變法,軍事實力得到提高,但是秦國是傾全國之兵進攻,趙國是舉全國之力扛秦,然而秦國有良好的地理基礎,相對於趙國情況好一些。對此,秦王想速戰速決,而廉頗一直堅守不出,為此,秦王利用離間計讓趙王換下廉頗。
趙國和秦國對峙三年,無論經濟農業都是乙個不小的打擊,特別是趙國男丁基本都上前線,趙國三年土地沒有任何收成,在向鄰國齊國借糧時,因為趙國在合縱連橫政策下,和齊國翻過臉,所以糧食沒借到。趙王也想速戰速決這場戰爭,最終決定換下廉頗。
趙括上任之後,奉趙王之命和秦軍決戰,秦軍也悄悄換上白起,白起誘敵深入,切斷趙軍後路、糧道,趙軍被困,如果當時趙括知道白起指揮秦軍,有可能不會如此大意。被困後,趙括組織發起十三次突圍,一次比一次猛烈,在突圍到最後一道秦軍屏障時,趙括被亂箭射殺,群龍無首,趙軍無鬥志,最終趙軍被困四十六天,四十萬趙軍投降。白起認為四十萬趙軍每天消耗糧食巨甚,如果放回,又是縱虎歸山,況且廉頗還活著,於是決定坑殺四十萬趙軍。
從以上可以看出,當時趙國基本上到了最後關頭,全國糧食快耗光了,趙王根據全國形勢來看,想速戰速決,秦國也是。即使不換下廉頗,也就是能把秦國拖走,但要打敗秦軍的可能性並不大,最後結果或許是秦國撤軍,趙國被拖垮。但是秦國有巴蜀之地,關中富饒,而且,秦國是四處征戰,戰場都是在秦國外圍,本國經濟農業基本不受影響,一旦撤軍,經濟農業很快就會提公升上來。
後期,秦國會捲土重來。長平之戰雖然秦軍勝利,但也是慘勝,折損兵力近乎一半。
長平之戰,趙國為什麼用趙括而不用廉頗呢?
15樓:靈魂忍者
因為廉頗只擅長於防守,但是趙國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來打這場消耗戰的,必須速戰速決,所以才要派擅長進攻的趙括來代替廉頗。
16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昏庸的趙王中了秦國的離間計,秦國說他們不怕廉頗而怕趙括,所以趙王這樣安排。
17樓:乙隻路過瓜地的蝸牛
因為趙王聽信了風言風語,對廉頗起了疑心。廉頗用兵屬於保守派,擅長防守,進攻比較弱。所以趙王選了趙括,就是希望能加強進攻,早日打敗秦軍。
戰國時代,長平之戰趙括作為首領紙上談兵導致慘敗,如果趙國君主換成廉頗,會失敗嗎?
18樓:匿名使用者
一樣會失敗吧,廉頗善於打防禦戰,而趙國是遊牧國家,生產能力、資源、人力都不如秦國,當時趙國國力也差不多拼光了,白起也不是吃素的,但運用廉頗可能沒輸那麼快吧,畢竟活埋40萬軍隊,趙國徹底沒有了與秦國抗衡的能力(個人意見)
19樓:在寶華山吹風的花木蘭
一樣的結果。趙括可以說就是個背鍋的。長平之戰是秦趙之間的國戰,拼的是綜合國力,換誰都是一樣的結果,就是秦國勝。
當時趙國之所以換掉廉頗,就是廉頗的防禦戰術以趙國的國力已經支援不下去了。後勤已經沒糧了,也借不到了,也運不上去了。而秦國有關中、河東、巴蜀等產糧地,有運河運糧,優勢在秦國一方。
長平之戰如果李牧換趙括,趙國能否贏秦國呢
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吧?戰神白起也是因此一戰封神。不過從歷史上看,趙國是不會讓李牧擔任長平之戰主帥的,因為那時的李牧才十幾歲,名氣根本不能和廉頗 趙括等人相提並論。有就提出了觀點,他認為李牧的軍事能力比白起強,如果趙國把主帥換成李牧,那麼,長平之戰肯定是趙國獲勝。我們首先來看看李...
長平之戰前,趙國面對馮亭送來的上黨十七邑,該怎麼做才算明智之舉?
我們先來看看戰國後期,長平之戰前,戰國七雄的實力情況,大概可以分成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只有秦國,第二梯隊有齊國 楚國 趙國,第三梯隊有魏國 燕國 南韓,總的實力排隊也大概這個順序。長平之戰為什麼會輸?是因為秦軍主帥是白起,而趙軍主帥是趙括嗎?如果趙王沒有把廉頗換下來,而讓廉頗對上白起,會有勝算嗎?我們...
長平之戰白起殺了趙國40萬俘虜是真的嗎
不對,實際上是40多萬,史記 如是記載 長平之戰 選自 史記 白起王翦列傳 秦昭襄王 四十四年 前263 白起攻 韓 南陽太行道,絕之。四十五年 前262 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其守馮亭與民謀日 鄭道已絕,韓必不可得為民。秦兵日進,韓不能應,不如以上黨歸趙。趙若受我,秦怒,必攻趙。趙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