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 文言虛詞「乃」作連詞和作副詞的區別,以及用法。謝謝

2025-01-04 08:00:14 字數 1940 閱讀 2928

1樓:網友

主要作連詞用,(1)可以表示順接連詞,包括 並列關係,修飾關係、承接關係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及其舉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

2樓:明天的秀才

乃」作連詞和作副詞的區別:

一般地說,用在句首 連線句子或短語的是連詞;在句裡做狀語的是副詞。(此句**於文言文虛詞手冊)

作連詞例:1、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 記之而去。(乃 作連詞,表承接)

2、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乃 入見。

乃 作連詞,表承接)作副詞例:1、良 乃 入,具告沛公。(乃作狀語是副詞 )2、陳王 乃 自立為王,號為張楚。

乃作狀語是副詞 )乃 作副詞,連詞都可以當「於是」、「就」講。

希望對你有幫助(明天的秀才家長回覆)

求教:文言虛詞「乃」作連詞和作副詞的區別,以及用法.

3樓:遠景教育

乃」作連詞和作副詞的區別:

一般地說,用在句首 連線句子或短語巨集巨集渣的是連詞;在句裡做狀語的是副詞。(此句**於文言文虛詞手冊)絕鎮。

作連詞例:1、以其境過蔽悄清,不可久居,乃 記之而去。(乃 作連詞,表承接)

2、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乃 入見。

乃 作連詞,表承接)作副詞例:1、良 乃 入,具告沛公。(乃作狀語是副詞 )2、陳王 乃 自立為王,號為張楚。

乃作狀語是副詞 )乃 作副詞,連詞都可以當「於是」、「就」講。

希望對你有幫助(明天的秀才家長回覆)

「乃」的詞性,是副詞還是連詞

4樓:平常心新號

乃nǎi

動〉(1) 是, 就是。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 -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吾乃與而君言, 汝何為者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2) 又如: 真乃英雄好漢; 失敗乃成功之母; 乃是(卻是)〈副〉(1) 剛剛, 才, 表示事情發生得晚或結束得晚九月。丁巳, 葬我君定公, 雨, 不克葬, 戊午日下昃乃克葬。

-《春秋經·定公十五年》

乃悟前狼假寐, 蓋以誘敵。 -聊齋志異·狼三則》

2) 只, 僅僅。如: 唯虛心乃能進步。

3) 竟, 竟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何怪也!--唐·韓愈《師說》

4) 卻。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 (卻每天尋找可買的合適的土地房屋。 )漢·劉向《列女傳》

5) 於是; 就。

屠乃奔倚其下。 -聊齋志異·狼三則》

乃令張儀佯去秦, 厚幣委質事楚。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婉貞揮刀奮斫。敵乃紛退。 -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6) 又如: 乃遂(就, 於是); 乃其(於是, 就)〈連〉可是, 然而時夫僕具阻險行後, 餘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 不覺引餘獨往。 -徐霞客遊記》

文言虛詞"因"介詞和副詞之間的區別

5樓:可愛的zzz聖

文言虛詞的複雜性及其用法的特殊性——古代漢語的虛詞也包括副詞、連詞、助詞、介詞、嘆詞五大類。有的語法書將文言虛詞分為語氣詞和關係詞兩大類。不管怎樣分類,各類虛詞的基本用法,古今大體相同。

但除虛詞外的其它文言虛詞的用法,同現代漢語卻有著很大的不同,其中有些用法甚至是現代漢語所沒有的。文言中常用的副詞有:「益、少、略、略無、但、方、幾、既、既而、固、蓋、乃、弗、非、未、毋、勿、莫、竊、謹、敬、請、幸、辱、愚、相、見」等;常用的介詞有:

以、於、為、與、及」等;常用的連詞有:「而、且、則、雖、然、然則、固」等;常用的助詞有:「也、矣、耳(爾)、焉、乎、

歟(與)、邪(耶)、哉、夫、者、所」等。助詞中除去者、所這兩個特殊的助詞外,其它都是語氣助詞,即嘆詞。

文言文有時候也是要看語境的,建議你可以買一本文言文的字典,很有用,我高中的時候就買了一本,不懂的就翻一翻,時間長了,有了語境,有的解釋可以猜出來的。

文言虛詞翻譯,18個文言虛詞翻譯

文言虛詞是指文言文中的副詞 介詞 連詞 助詞,嘆詞,擬聲詞。在句子中起輔助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只是幫助把意思表達得更準確 具體 完整。18個高考文言虛詞 18個文言虛詞小故事 高中文言虛詞 初中文言虛詞 文言文虛詞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為 焉 也 以 因 於 與 則 者 之。出處 在文言...

誰有初中文言文虛詞 為 乃 則 的用法 講解和練習急用啊 謝謝謝謝謝謝謝謝

乃 一 作副詞。有三種情況。1 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譯作 才 如 斷其喉,盡其肉,乃去。狼 太丘捨去,去後乃至。世說新語 三則 2 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譯作 就 如 乃詐稱公子扶蘇 項燕,從民欲也。陳涉世家 3 表示出人意料,譯作 竟 竟然 如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4...

文言虛詞「而」的用法都有哪些,文言虛詞「而」的意義和用法有哪些

而 1.用作連詞。可連線詞 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一 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 又 如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二 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 並且 或 而且 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三 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 就 接著 或不譯。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石鐘山記 四 表示轉折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