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有什麼名言?
1樓:粉色長壽花
論語中的名言非常多啊,而且我們在初中的時候就學過論語十則,這些都是名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的名言是什麼?
2樓:糖喵
1.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3.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7.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9.言必信,行必果。
1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中的名言有哪些
3樓:泡茶吼
1、以約失之者鮮矣。(用禮來約束自己,再犯錯誤的人就少了。)2、朝聞道,夕死可矣。
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3、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4、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論語》第一篇的名句是什麼?
4樓:魯步慧巧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意思是:
曾子說:「有志者不可以不培養堅強的意志,因為責任重大而且道路遙遠。以實現仁德為自己的責任,這樣的責任不是很重大嗎?為此理想奮鬥終身,這樣的道路不是很遙遠嗎?」
對於士人,應該有一種剛強的品格,有毅力的品質,因為士人所肩負的責任重大、道路遙遠。具體而言,作為士人,一是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二是前尺返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這是說,具有剛毅的品質,才能擔當重大的責任,才能不畏路途遙遠,才能擔當仁的重任,才能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才能死而後已。
總之,只有具有剛毅的品質,才能擔當和完成仁的重任。
作為士人,應該養成一種剛毅的品質,做乙個有擔當、有毅力、有責任,能夠擔當起振興中華的大任。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做乙個堅定的追求夢想的士人。
麼士人具體指什麼樣的人呢?在這裡,曾子所言的「士」應當是儒家之士,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知識分子。春秋戰國時期,士人還只是乙個群體,到了後來,士人發展成乙個社會階層。
我國古代的社會結構中,一向有「士農工商」四民之說。作為乙個人數可觀的階層,士人不治產業。他們以學習儒家理論為工作,以治理國家為己任,進則擔任各級官吏,以實現社會大同為終極目標;退則以自己的道德修養教化百姓,影響社會。
從孔子的時代起,士人就有著內聖外王的自覺,主動去承擔推動國家發展的重任。中國士人階層的這種精神追求和生活狀態與其他社會階層迥異,這在整個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承擔起這樣的歷史使命,努力實現大同社會的理想,就是儒家所說的「行仁」。從上面的敘述中不難看出,這個使命何等偉大,這個任務何等艱鉅。如果沒有高尚的道德、傑出的才能,根本擔負不起或不配承擔這樣的重大使命。
所以,曾子才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也就是說,曾子認為,士人要有著弘大的襟懷,剛毅的品格,才能推己及人,救人救世,進而兼善天下。
曾子所述之士的困喚品格,正是中國屹立於世界根基所在。儘管曾子已經故去了二千多年,但後世卻有無數的仁人志士繼承了這種精神,以天下為己任。為了這份堅定的信念,他們寧願櫛風沐雨,就算是為此而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這種精神,已經融入炎黃子孫的血脈裡,成為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不竭動力。慧飢。
論語中的名言論語中的名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巧言令色鮮矣仁 吾日三省吾身 君子不重則不威 慎終追遠 禮之用,和為貴 敏於事而慎於言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四十而不惑 有事 服其勞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 禮與其奢,寧儉 其爭也君子了 既往不咎 君子...
論語是記錄什麼的一部書論語是一部記錄什麼和什麼言行的書
論語 它是記錄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的一部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記錄了天縱之聖孔子及 言行,聖人風采,溢於格言,精雅的語言對話 深邃的智慧哲思 廣博的胸襟抱負,反映了孔子政治主張 道德觀念 教育思想等。讀懂 論語 可知永恆不易的規律,能學一通百通的道理,會用恰到好處的方法,透視人生,平...
《論語》六則主要記錄孔子關於教育思想的談話。他在學習態度和學
孔子關於學習態度的主張有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回焉 擇其善者 答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關於學習方法的主張有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孔子在教學方法上要求老師 有教無類 經邦濟世 的教育觀,因材施教 啟發式 的方 注重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