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政治制度是什麼?
1樓:金果
唐朝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唐代三省制的特點是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轉變。
為了控制相權,皇帝逐漸使用一些資歷較輕的**參預朝政,實際行使宰相的權力,但是由於沒有宰相崇高的體制,所以便於控制。
中書令、侍中、尚書令以及左右僕射這些宰相職務已經變成了乙個崇高的虛銜,而真正的宰相卻成為一種臨時性質的職務。
唐代以三省首長「品位既崇,不欲輕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職,而假以他名。」(新唐書》卷46《百官志》)主要有「平章事」和「同中書門下三品」等。
唐太宗貞觀八年,僕射李靖因病辭去宰相職務,太宗不同意,要求他「疾小瘳,三兩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事。」「平章事」之名始於此。唐高宗永淳元年,始以某官(黃門侍郎郭待舉、兵部侍郎岑長倩)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者為宰相。
長興四年為避諱(慕容延釗父名章),曾改為「同中書門下二品」,因為尚書僕射是職事官從二品。
貞觀十七年,蕭瑀、李積並「同中書門下三品」,因為侍中、中書令是正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之名始於此。高宗以後,宰相必須加「同中書門下三品」之銜,否則即使擔任中書令也不能稱為宰相,品位高者亦如此(有三公、三師頭銜的除外)。
三省合署議事、辦公,三省職能逐漸趨向混同合一。
為了三省之間協調行動,三省首長定期在門下省的政事堂議事。自武德年間開始,中書、門下集議於政事堂,政事堂設於門下省。
唐高宗永淳年間,「裴炎自侍中遷中書令,乃徙政事堂於中書省。」由此,確立了中書省的中心地位。開元十一年,中書令張說奏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政事堂印也改為中書門下印,且於其後分列吏、樞機、兵、戶、刑禮五房。
從此,中書門下正式成為宰相的辦事機構。
尚書省在唐代一度改稱文昌臺、都臺、中臺,旋復舊稱。
中書省在唐代一度改稱西臺、鳳閣、紫微省,旋復舊稱。
門下省在唐代一度改稱東臺、鸞臺、黃門省等,旋復舊稱。
唐朝初期都有哪些制度?
2樓:春風春又回
政治上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選拔**上完善隋的科舉制。
唐朝是什麼制度?
3樓:木馬滴滴
唐朝實行的行政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官制。
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知改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鬥態二十四司。
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政令和政策的制定、稽核與貫徹執行。各不同時空猛源期的統治者做過一些有利於加強**集權的調整和補充。
杜牧生活在唐朝什麼時期,杜牧是唐朝哪個時期的詩人
杜牧生活在晚唐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時期。杜牧 803年 約852年 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 今陝西西安 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 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 比部 ...
這是什麼銅鏡啊。那個時期的,唐朝時期的銅鏡是什麼樣的
漢代連孤銘文鏡,二萬 繼續上圖,這個目前看存疑 仿漢代銘文鏡 不一定的,要現場看的才準 您的這一個青銅鏡,是大開門的老的真品 是典型的 明代的青銅鏡 尺寸這麼大的,完整地市場上一般喊價在2000元左右 可以當一個品種收藏,一定要好好儲存 戰國時期的銅鏡的時代特點是什麼?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古代銅鏡發展...
唐朝科舉制度過程,詳細的唐朝科舉制度
唐朝的科舉制度有了進步。當時的科舉考試分兩類 一曰貢舉,一曰制舉。貢舉的應試物件主要是經各地各級學校考試選拔出來的生徒。以及經地方州縣稽核身份並初試合格的鄉貢 稽核身份是為了杜絕工商等 雜色 也就是賤民 考試由尚書省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科目比較多。設有秀才 明經 俊士 進士 明法 明算 明字 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