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那麼聰明,難道他不知道大漢的氣數已盡嗎?

2025-01-13 20:55:17 字數 3774 閱讀 3857

1樓:娛動天下

諸葛亮雖然聰明,但是他不至於不知道大漢的氣數已盡,他只是想做一下最後的掙扎,他希望能通過一些行為或者措施來改進。

2樓:哇塞塞影視剪輯

當然知道了。所以他才會不顧一切的要進行北伐, 從而挽救大漢的結局。

3樓:朝夕de盼兮

諸葛亮當然知道大漢的氣數已盡,但他為了對得起他的主公,對得起他當初的誓言,所以說他才會全力的幫助大漢。

4樓:愛讀書的老書蟲

諸葛亮應該是知道了,但是他還是想以人力來補救一下,諸葛亮知陰陽和奇門八卦,也知道天象,還是知道大漢的氣數不行的,但是劉備對他三顧茅廬,又在死後把國家的重擔全部託付給他,這是多麼大的恩情啊,諸葛亮想報答恩情。

5樓:愛小樹苗

他當然是知道的。而且當初他在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已經看出了大漢的氣數已盡,但是仍然選擇輔佐劉備。

6樓:浩宇星辰

應該是知道的,但是他還是願意去做一些努力扭轉這樣的結局,想讓它發展的好一點。

7樓:網友

知道,諸葛亮沒有為大漢服務,他跟劉備一起,劉備那會也不跟大漢一心。

諸葛亮公開宣稱漢朝氣數已盡,真的是被氣糊塗了嗎?

8樓:從小我就愛讀歷史

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拿出多年家底決心一舉滅了吳國。但最終在夷陵被陸遜打敗,劉備只帶著少量人馬逃回白帝城。當諸葛亮得到訊息後痛心同時發出感慨」漢朝氣數已盡「。

有人說諸葛亮是被氣糊塗了才說出這句話。但其實對於諸葛亮這樣乙個政治家來講政治敏感性很強。夷陵兵敗使得劉備幾十年家庭快速敗光,從此以後蜀國會越來越弱,就算想要恢復到上公升期狀態,也需要很長時間。

其次當年諸葛亮為劉備構思了隆中對三分天下設想,在三足鼎立情況下找適當機會北伐最終恢復漢室。但如今來看這個設想再也不可能實現了。另外他說漢朝氣數已盡,其實就是在說劉備一生大業氣數已盡,畢竟此時從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來講都不利於蜀漢。

1、夷陵兵敗後蜀國越來越弱

劉備經過多年努力,終於是有了一些家底,並且實現了三足鼎立局面。然而夷陵大敗讓劉備兵將死傷無數,錢糧更是大多折損。再加上荊州丟失,使得蜀國成為三個國家當中最弱那個,就算是想要恢復以前狀態,起碼魏國不會給它那麼多時間。

2、隆中對設想已經不可能實現

劉備一生心願是興復漢室,而諸葛亮心中願望在於通過輔佐劉備成就大業,也讓自己有所成就,也就是完成隆中對設想。然而夷陵大敗後,隆中對當中所提構想已經不可能再實現,這讓諸葛亮內心當中感覺很有挫敗感,所以才會發出相應感慨。

3、其實是在說劉備一生大業氣數已盡

夷陵大敗這代表著蜀漢事業開始走下坡路,同時也代表著劉備一生大業已經是氣數已盡。畢竟劉禪從個人能力上來講,並不是一代雄主,加上蜀漢當時從各方面來講,都已經沒辦法再和魏國抗衡,更不要說是將有打敗曹魏恢復漢室。

9樓:神級小玩家

並不是被氣糊塗了,而是結合了實際情況做出的理性判斷,諸葛亮對於劉備的忠誠和復興漢室的決心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當局勢一步步惡化,他也知道想要興復漢室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小,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10樓:蓉淼經驗之窗

確實被氣糊塗了,因為劉阿斗根本就不聽諸葛亮的話,而且還把諸葛亮的丞相位置給撤下來了,諸葛亮恨鐵不成鋼。

11樓:qiy英小球

《三國演義》中描述道:玄德待孔明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之事。

劉備求賢若渴,選擇了劉備自然也是給了自己施展才華的機會。在演義中就表現得十分貼切,能夠完全得到劉備的信任,對自己言聽計從,這對於諸葛亮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換言之,如果選擇諸葛亮和孫權,這種信任程度顯然是達不到。

更何況當時諸葛亮十分年輕,這本身就會讓那些老謀深算的人不信任。

選擇輔佐劉備,其實很大程度對諸葛亮來說也是一種機會。與其選擇那些不看重自己的,不如去扶持乙個新人。劉備在當時為自己造勢,已然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天下都知道有乙個劉皇叔。

身攬「大漢皇叔,中興漢室」的旗幟,如果諸葛亮能夠很好運用的話,成就大事也不是沒有可能。

有人說諸葛亮聰明,是這樣嗎?

12樓:網友

諸葛亮聰明嗎?有人說他聰明,也有人說他耍弄權術、陰狠。為了找出退兵理由,有意讓馬謖失街亭然後斬殺馬謖。

有人說諸葛亮借東風是假,也有一說,長江在冬季刮東南風是常有的事情。既然是常有的事,如果真有借東風之事,那麼久居江東的孫權、周瑜能想不到嗎?

我們不能單憑演義看歷史,演義與史實是有出入的,演義的作者為了塑造人物,增加人物亮點,突出人物個性,難免會藝術加工美化人物,這些我們無可非議。

流傳至今諸葛亮已成為百姓心中智慧的化身。我們無法還原歷史,真正的史實很難考證。

諸葛亮的政治能力和治理才能是大家公認的,他博學多才,可以說他很聰明。否則劉備也不會用他。

但是諸葛亮和劉備比,真正聰明的是劉備。諸葛亮再有智慧不是也為劉備所用,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嗎,所以劉備才是真正的有智慧。

有乙個小故事說得好。乙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乙隻鸚鵡前標有:「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

另乙隻鸚鵡前則標著:「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該買哪隻呢?

兩隻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猶豫之際,忽然他又發現乙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八百元。

這人急忙將………問:「這隻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店主說:

因為另外兩隻鸚鵡叫這隻鸚鵡老闆。」

這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領導者,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他的能力在於能夠團結比自己能力更強的力量,藉助別人的智慧,從而提公升自己的價值。相反許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卻因為過於完美主義,事必躬親,或者因為個性狂妄,結果毀了自己。

每個人的個性都不同,乙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乙個人的命運。

三國演義裡,作者描寫刻畫的人物都很有特點。我們姑且不談誰聰明誰不聰明,論能力我們多數人可能都不如我們談論的人物,重要的是我們能發現別人身上的優缺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

13樓:網友

其實不然。《三國志·諸葛亮傳》裡對諸葛亮的評價: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因此,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乙個治國理民的能手,但是帶兵打仗、臨陣應變並非他所長。這也是他六次北伐皆失敗的原因之一吧。

三國演義裡的很多關於諸葛亮的橋段或是無中生有,或是移花接木,目的就是為了達到作者期望的藝術效果。所謂的「三分虛七分實」其實還高估了三國演義的真實性了。比如火燒博望的指揮者是劉備自己,因為那時候諸葛亮還沒有出山;火燒新野、舌戰群儒、借東風也都是虛構的;草船借箭則是從孫堅孫權父子那裡嫁接來的;三氣周瑜則是為了貶低周郎太高諸葛而杜撰的;在用八卦陣在魚腹浦困住陸遜則是明顯的神話;七擒孟獲有待考證;空城計也是不符合歷史,因為諸葛和司馬在歷史上從沒有在陽平地區打過仗···

對於諸葛亮的評價,我覺得最中肯也最可靠的可能就是出自於離那個時期最近的、且以治學嚴謹著稱的史學家陳壽了: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隨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威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也!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歷史諸葛亮有多聰明 諸葛亮聰明嗎?

諸葛亮聰明嗎?諸葛亮是一個聰明過頂的人,在三國劉邦三顧茅盧去請諸葛亮出山,最後在三國做了劉邦的軍師,他懂的天文地理,l在三國諸葛亮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是一個聰明過頂的人物。說他不聰明的是從正史角度分析的。說他聰明的是從 三國演義 裡看到的。我認為諸葛亮無論如何都是聰明的 不然如何能輔佐孤弱劉備成就帝...

諸葛亮究竟有多聰明,諸葛亮到底有多麼聰明

在古代用得上,但是估計在現在我看連一門英語他都不會!所以聰明是相對的,也許你比他還聰明!諸葛亮到底有多麼聰明 相信每一個人都讀過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應該是四大名著裡最有意思的一本書了,因為在三國裡有很多流傳已久的故事。要說到三國裡的那些人物,每一個刻畫的都很生動形象,而要說到三國裡戲份最多的一個人物,...

你喜歡諸葛亮還是張良,諸葛亮和張良誰更聰明?

差不多,主要是二人實力不分伯仲。張良輔佐劉邦成就統一大業,為漢朝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諸葛亮主劉備實現三國鼎立,為蜀漢立下了不可沒滅的功績。二人都是曠世奇才,各為其主盡心效力。如果硬要比個高低,是很難的。那就從對手這方面來講把 劉邦的對手是有勇無謀,不善團結部下的項羽。諸葛亮面對的是城府極深的曹操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