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娛樂先鋒隊員
因為根本跑不了,後面有一堆人在看著,如果逃跑會被殺。
2樓:凱子體育
第一排士兵,受到後方的士兵的嚴密保護,如果第一排士兵被敵人迅速擊敗,那麼這場戰爭就會失敗,所以第一排士兵風險反而會小很多。
3樓:海的另一邊
因為即使跑回來也會被冠上逃兵的稱號被殺死,而且還會連累家人被殺,其次從戰場上逃跑活命的機會幾乎為零,所以那些士兵寧願戰死也不會逃跑。
古代打仗動不動**幾十萬人,是真的嗎?
4樓:樓中玉笛暗飛聲
一般來說,**幾十萬人,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說**幾十萬軍隊,那多半是扯淡的。
古代的戰爭其實沒有多少特別大規模的,真正百萬大軍級別的戰爭也就那麼幾次,常規對戰各有個十來萬軍隊就很牛了,大部分人數都是號稱,也就是用來嚇唬人的。比如曹操。
的二十來萬人,號稱八十萬,薩爾滸十萬明軍,號稱四十七萬。
如果是攻守城池,尤其是繁華的城市,城裡一定會有大量平民。平民一定會被拉壯丁,協助守城。而破城之後,平民多半會遭到燒殺搶掠。這樣的話,**幾十萬人太正常了。
但軍隊一般不會,古代軍隊一般損失超過百分之二十,就差不多要敗逃了。大部分的損失,都是逃散而不是死掉。也就長平之戰。
趙軍被秦軍堵在太行山。
一帶,憑藉地形圍住了,還有後來鉅鹿之戰,章邯投降了,白起。
和項羽才有機會一下子殺個幾十萬,還得是降兵。真正在戰場上交兵,打不過的經常就跑了。東晉淝水之戰,晉軍最多最多也就殺了前秦十萬來人,可是對方七十多萬人這一仗都沒了,主要都是跑了的。
5樓:交叉閃電
1、其實古代幾十萬人參加的戰役很少,屈指可數。三國演義都是誇大了參戰人數。
2、古代有幾十萬人參與是有可能的,但是絕不可能**幾十萬,近代熱兵器戰爭有大**,古代冷兵器時期沒有,大部分軍隊失敗之後潰散逃跑的多,不會**這麼多。努爾哈赤10萬人打袁崇煥時候苦戰3天,**幾千人,就算大失敗了。
6樓:網友
一般在人口興旺的時期,第乙個地區兩個敵對勢力範圍內多國聯合對抗對方的聯盟,每個國家出動10萬 5個國家就是50萬,對方國家如果也是5個 各出10萬人,那麼雙方加在一起都是破百萬的數字!一場下來就算**30%怎麼的也有幾十萬。
這還是在奴隸時代就有統計的,進入封建時代 各種文獻明確記錄的情況下,一次戰役**交戰雙方總計**達百萬的也不在少數!
7樓:昨鵬
幾十萬人每天要消耗多少糧食?古代那種運輸方式能供給得上嗎?冷兵器時代,又沒有機械化運輸,出兵幾十萬是個什麼場面,想想火車站擁擠的春運大軍搶購泡麵,呵呵。
能有幾萬人都算大規模了,歐洲古代打仗都是幾百人的規模。
中國古代那場戰爭死的人最多?
8樓:卓興富
第1名:13世紀蒙古東亞大陸戰爭(西遼,金,南宋,大理,吐皤)共死亡8000萬人。
蒙古在四方征討的過程中蒙哥大汗駕崩,於是乎各個方向上的遠征軍都開始了互相廝殺戰場橫貫歐亞,波斯的波斯汗國等等在不同程度得到了利益。
第2名:19世紀太平天國戰爭,死亡7000多萬人。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陷落,標誌著運動失敗。
第3名:20世紀上半葉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5000萬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語:world war ii或second world war,簡稱wwii或ww2)簡稱二戰,戰火牽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戰爭分為西、東兩大戰場,即歐洲、北非戰場和亞洲太平洋戰場,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等軸心國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衛星國為一方,以中國、美國、英國、蘇聯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同盟國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公尺。戰爭中軍民共**7000餘萬人,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
第4名:17世紀上半葉明朝農民戰爭,死亡4000萬人。
明朝末期,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天災人禍不斷發生。明末因為皇太極在邊外的威脅,明**被迫削去驛站,無數人家破人亡,陝西又逢旱災,人民無法生活。明末農民起義首先爆發於陝北。
這兒土地貧瘠,生產落後,賦稅和徭役嚴重,加之連年發生災荒,所以率先引起農民起義。這場起義直至清順治年間才基本結束,被稱為明末農民起義 。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曆代改朝換代的戰爭,都使得人口大量減少,甚至滅絕。比如東漢到三國。東漢末年時全國有6000餘萬人。
到三國歸晉。據**《三國演義》記載,是魏有1500萬,吳有240萬。蜀只有94萬。
明清交替時期,許多地方人口幾乎滅絕。所以清朝初期曾經大量向這些地方移民。比如**總司令老家是廣東韶關的。
清朝初期「湖廣填四川」時移民四川。不過人口的繁殖能力是驚人的。清朝中期全國人口就達到三億。
太平天國戰爭是近代中國最慘烈的戰爭,大概死了有一億人口。
10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秦趙長平之戰,趙軍45萬降軍被白人屠坑殺,這還不含秦軍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戰國時期,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
趙軍被困四十六天,全軍絕糧,屢次突圍,均被擊退。主將趙恬只得披甲上陣,親自衝鋒,卻被秦兵亂箭射殺。趙軍主將戰死,頓時大亂,又飢疲無力,不敵秦軍,棄甲投降,計四十萬人。
後四十萬趙軍降兵全被秦將白起下令活埋坑殺。
古代打仗死那麼多人誰收拾
12樓:網友
古代戰爭,處理處理戰士遺骸的方法:
1 戰勝方統一掩埋,焚燒或丟在江河裡面.
2 雙方休戰,各自處理各方戰士遺骸.
3 很多戰役,尤其是極其慘烈的大型戰役,根本就沒有人管,任其腐爛或被野獸叼走.有首詩」可憐河邊無定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側面說明了屍骨隨處可見。
基本上就是這樣,還有當年秦軍士兵會將敵人的頭顱取下來,作為他們的領賞的證物。還有類似於梟首的,將屍體懸掛,一般是小規模的戰役,用來震懾敵人。
古代防疫工作並不好,他們大多直接填埋,應該有聽過亂葬崗,亂葬坑吧?特別是在大的戰役發生地,經常有亂葬坑發現,那裡的屍骨可不只一兩具呀!大戰和天災後在古代要發生很大的瘟疫,如明末戰亂中中原就發生了大規模的瘟疫。
然而統治者做的也只是封鎖受疫區,經常有很多疫病患者被隔離,填埋,燒死等,非常殘忍。
13樓:知識付費
三類人,我方贏自己收屍。對方勝,對方收屍,否則是戰地附近的農民收,好像古代也有打掃戰場的說法。
14樓:網友
誰打贏了誰收拾,因為輸得不是跑了就是死了,找個就近的坑扔裡就行了。
15樓:網友
呵呵,找個問題比較新穎。
16樓:網友
估計是當兵的,把屍體堆積起來燒了。
17樓:網友
勝者負責戰場的清理工作。
古代打仗,死人動輒幾十萬人,真有那麼多人死去嗎?
18樓:海的另一邊
真的,每次發動戰爭都會造成很大的**,不僅有士兵的損失,還有周邊百姓也會有很大的**。
19樓:影視娛樂飯
古代打仗有可能有那麼多人死去,因為真正的士兵並沒有多少,多的就是後勤運輸,由於運輸的人大都是農民,戰敗後,士兵逃了,而那些農民沒辦法快速逃走,就造成了大規模死亡,死亡幾十萬中包含了士兵、民夫和百姓。
20樓:你到底敢不敢
古代打仗,死人動輒幾十萬人,真有那麼多人死去。很有可能這些死去的人中不光是士兵,還有周邊的村民,或者是敵方的人。
古代打仗第一排的士兵最不容易死,這是真的嗎?
21樓:夜冥殿下
是真的,古代打仗還是屬於冷兵器時代,第一排的士兵裝備齊全,鎧甲護身,還有精心打造的**,而且各個都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所以在戰鬥中才最不容易死。
22樓:一山一水一相逢
假的,第一排的士兵最容易倒在衝鋒的路上,因為要面對箭雨和其他各種**。
23樓:summerr星空
是的,因為以前打仗的方陣排列和**射殺範圍,還有第一排的士兵裝備相對來說比較好。
24樓:花顏夢花落
第一排的士兵是不是最不容易死,可是事實情況並非這樣,因為在真正的戰爭當中,軍隊有乙個約定俗成的觀念,那就是把弓箭儘量往軍隊後方射,從而成功的避免了第一排。
25樓:我是問答小能人
這的確是真的,因為第一排的士兵都是非常勇敢的老兵,作戰經驗多,懂得躲避,新兵在後面跟著所以容易死。
26樓:陽光的
這是真的,因為第一排滿士兵在氣勢上非常勇猛,而且離敵人非常近,敵人即使射箭也射不到。
古代打仗所謂的糧草都包括哪些,古代打仗時候所說的糧草具體指什麼
糧草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糧,軍隊的食物,包括糧食,水,鹽巴,香料等。一部分是草,馬匹的糧食,也就是草料,還包括草藥 古代打仗時候所說的糧草具體指什麼?糧草,指糧秣 草料等軍需物資。糧和草是分開解釋的,草料是為戰馬準備的,糧食是為人準備的。而糧食的種類並不是單純的米,古代人主要以麵食為主,易於儲存和攜帶...
古代打仗武將會單挑嗎,古代打仗對陣的時候將軍互相單挑很常見嗎?
我們都被歷史劇迷惑了,尤其是 三國演義 和 水滸傳 中,有很多單挑的鏡頭,其實據史書記載,古代打仗兩個武將很少出現單挑的現象,因為單挑太浪費時間了,他們要做的就是速戰速決,而不是去拖延時間。他們通常會帶領將士們直接去打,因為這樣省時省力,不用做過多的沒用的過程。他們要的結果就一個,要麼贏,要麼輸。但...
古代打仗燒糧草會不會燒成爆米花為什麼古代要燒敵軍糧草,一燒不就成了爆米花麼?
玉米傳入我國只有460多年,所以古代火燒糧草針對的不是爆米花什麼的,而是針對敵人的人馬。即使變成了爆米花,這麼高的溫度就會變成焦炭,然後燃燒成為灰燼,草料被焚燒之後,戰馬也不能餵養,所以燒了糧草之後敵人就沒有了後勤保障,只能退兵.為什麼古代要燒敵軍糧草,一燒不就成了爆米花麼?玉米傳入我國只有46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