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和願人團圓的美好祝願。
2樓:帳號已登出
詞的上闕主要抒發自己對政治的感慨。開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兩句,點明飲酒賞月。接下說「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表面上好像是讚美月夜;也有當今朝廷上情況不知怎樣的含意。
末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兩句是說,既然天上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好,這裡所謂「人間」,即指作地方官而言,只要奮發有為,做地方官同樣可以為國家出力。這樣想通了,他仰望明月,不禁婆娑起舞,表現出積極的樂觀的情緒。
下闕抒發對兄弟的懷念之情。「千里共嬋娟」,也就能做到「不應有恨」了。以美好境界結束全詞,與上片結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樣,是積極樂觀的。
一方面是對兄弟不能團聚的安慰,同時也是對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3樓:網友
水調歌頭只是詞牌名,其實最廣泛用到的是蘇軾的。
用來表達天下之事很難有圓滿,分別之意。
4樓:me丶依韻
慰人丶慰己 當別人或自己失落或出於低谷時,勸慰別人或自己,帶有對當時的些許無奈,但又帶有對將來的信心。
5樓:甜醬不甜
表達人們在團圓之際對親人的友好祝福。
6樓:網友
表達人們對親人的友好祝福。
7樓:網友
表達一種悠然自得,天人合一的感覺。
水調歌頭中 作者的感情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8樓:姚佑叢詩丹
上闋:嚮往月宮——處於矛盾之中——回到現實;
下闋:月光轉移——悵恨久別——認識到人月無常是一種常理——互相祝福。
水調歌頭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9樓:十九夜公子
1、譯文:人們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有陰伏晴出、團圓虧損,這些事古往今來難以讓人稱心。出自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2、表達對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無奈,因為最後總是要分離,但作者也很看得開,說明他接受了與人分離的場面。
1、水調歌頭,詞牌名。唐朝大麴有《水調歌》,據《隋唐嘉話》,為隋煬帝。
鑿汴河時所作。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卷四。凡大麴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
九十五字,前後片各四平韻。亦有前後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於句句用韻者。有元會曲、凱歌、臺城遊、江南好、花犯念奴等異名。
2、這首詞是西元1076年(宋神宗。
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
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
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
3、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
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西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
西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4、此篇是蘇詞代表作之一。從藝術成就上看,它構思奇拔,畦徑獨闢,極富浪漫主義。
色彩,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從表現方面來說,詞的前半縱寫,後半橫敘。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迴路轉。前半是對歷代神話的推陳出新,也是對魏晉六朝仙詩的遞嬗發展。
水調歌頭這些千古名句為什麼一直被人們
因這詩表達對現實 bai產生du一種強烈的不滿zhi,滋長了消極避世的思想dao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回 詞中所表答現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水調歌頭 宋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
人有超前的想法,但不被人們理解,反被人當成傻子,有成語怎麼說
懷才不遇 有眼無珠 大智若愚 大智如愚 他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穿 個人簽名 唐伯虎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為什麼用真心對待別人,別人反而把你當傻子.因為你資質平凡,不夠優秀,別人不屑和你做朋友。只會利用你給他們做事,所以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非常優秀,有錢了,誰也不敢拿你當傻子 因為把你當傻子的那個...
普希金被稱為什麼,普希金被人們稱為?
普希金被譽為 之父 詩歌的太陽 普希金簡介 亞歷山大 謝爾蓋耶維奇 普希金 1799年6月6日 俄歷5月26日 出生於沙俄莫斯科,1837年2月10日 俄歷1月29日 逝世於聖彼得堡,是 著名的文學家 偉大的詩人 家,及現代 文學的創始人。19世紀 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