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錢錦波
oracle中國裁員和雲端計算成趨勢沒有關聯。oracle中國裁員更多是美國的經濟層面的一種打壓,當然也是因為國內對於oracle的一些限制,造成oracle中國的業績不理想,所以才會乘機面向中國員工進行裁員。
雲端計算技術是從2012年開始逐漸發展的it基礎架構,對於海量資料的大資料應用和處理是非常高效的服務,但是,對於安全性和計算能力要求不高的應用,搭建自有平臺未必不是更好的選擇。
所以,oracle中國裁員和雲端計算沒有關聯。
2樓:披荊斬棘
儘管上週公佈的第三季度盈利為億美元。
3樓:黑貓警長加菲
儘管上週公佈的第三季度盈利為億美元,好於預期,但oracle過去兩年的營收增長並沒有太大改善。從引導購買老式軟體到使用雲服務,oracle在嘗試轉型。「轉型」正在成為矽谷和it界的關鍵詞。
今年蘋果推出了雜誌和新聞訂閱服務apple news +、信用卡apple card和原創電**道apple tv+,展示了蘋果轉型服務和高階產品的雄心。國內企業上雲也已經成趨勢,浪潮與全球最大的開源雲erp廠商推出的ps cloud一直在助力企業雲轉型,未來開源、雲端計算都將成為趨勢。謝謝你對我們的支援,希望我的能有所作用,歡迎追問,再次表示感謝!
oracle裁員意味著什麼?
4樓:糧肢匯琉梆皖
主要原因是要實現雲轉型。oracle其實早就意識到要雲轉型了,但是你懂得,傳統業務太賺錢,所以遲遲不肯撒手做雲,結果現在被aws等一些頭部玩家遠遠甩在身後。而且雲拼的主要不是技術,而是服務,oracle的服務實在讓人汗顏。
雲端計算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新趨勢,國際上sap、odoo等廠商做得都比oracle好得多,但是國外軟體在國內往往出現「水土不服」,不過去年odoo與浪潮合資成立了ps cloud貌似本地化做的不錯。
sap 和 oracle 這些商業軟體大鱷應對雲端計算潮流做了哪些改變
5樓:網友
1、目前看其他廠商的雲產品並沒有對兩家的經營帶來太大沖擊。其他廠商做到這兩家產品線的大而全,精而深,還需時日。
2、saleforce、workday等產品在資本市場上得到的認可,以及快速的市場增長率,卻對兩家應該都有較大的影響。從而兩家都主動出擊進入雲市場。o記現階段比較堅定的認為雲將是未來it資訊化的方向,而s記更多是在觀望。
3、o記硬體,資料庫中介軟體和應用軟體全面出擊雲市場。在iaas,paas,saas層面全線推出雲產品。並聲稱轉型為雲端計算公司,未來的競爭對手已不是sap,ibm,而是亞馬遜和微軟。
可見oracle對雲市場的態度和決心。其中應用層面雲產品**全部重構,以適應雲化。同時在不斷的收購市場上有一定規模的雲公司,消滅對手的同時,融入產品。
步伐走得快,但也不乏激進。
目前o記主要集中力量在公有云上搶佔客戶,但未來會逐步將產品涉及到私有云等多個領域。因為技術已不是問題,而是商業模式上的探索和不斷創新。
在o記雲產品中,社交化,智慧型學習,大資料等新技術在不斷加入融合。應該說技術和產品的革新走的非常快。但市場和客戶是否認可這些新元素,是否認可其中的商業模式,還需觀察。
o記也是在不斷摸索和**中。
4、s記雲步伐相對走的慢而穩。德國公司嚴謹穩重的作風,和o記鮮明對比。另外由於其核心產品技術問題,完全雲化確實需要一定時間和成本。
所以目前s記走的雲化分為兩個方向:一,核心產品hana化,以便適應私有云化部署,同時去oracle化。這個方向會令客戶成本相對過去的產品有一定上公升。
但sap未來一定是強推hana化,以便適應未來雲化的市場。二,部分非核心化業務,通過收購的方式,公有云化。例如目前收購後力推的successfactor,ariba等產品。
5、s與o存在競爭的領域主要集中在企業應用軟體領域。(請不要出來說hana和oracle在資料庫領域有一搏,目前看這是個笑話。)而這一領域的重點其實是目前已經開始erp產品的全面saas化,而sap目前在這方面只是希望客戶採用hana私有云化。
但老實講企業erp絕不是乙個簡單獨立的系統,越是大企業越是複雜,與其他系統的關聯越多。那目前的saas化技術能否很好的解決這麼複雜的業務場景和與其他系統的整合互動,是值得**的。這也許也是sap saas化未見大動作的原因之一。
6樓:
1. 擁抱公有云iaas,例如基於oracle的rds服務以及基於sap hanna的記憶體資料庫服務。
2. 將解決方案搬上雲,例如sap on aws3. 開發自己的私有云解決方案,例如oracle extra-data解決方案。
4. 提供公有云、私有云融合的解決方案,例如oracle fusion專案。
oracle在中國大量裁員是要退出中國嗎?
7樓:只是聯網
oracle在中國裁員的原因,不僅僅是為了給雲端計算的發展讓路。因為雲端計算的研發部門也遭遇了裁員。儘管甲骨文的調整是全球性的,但其他地區的調整力度和力度在中國還遠遠不夠大。
個人覺得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一般外企在中國的發展遇冷,往往因為對中國不容易去中心化,不願意投入核心技術,不願意本地化。但是同樣是外企,全球第一的開源雲erp廠商odoo與浪潮合資推出了ps cloud,本土化就做得很好,同時又保留了odoo核心技術的靈活性。所以對oracle只能說,還是「適者生存」。
雲端計算發展方向前景如何?
8樓:網友
總體來看,雲端計算目前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公共雲,一種是私有云。公共雲是以為其他人或組織提供雲服務為盈利手段而存在的,而私有云則是面向企業內部以提公升企業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為目的的。雲端計算的分類簡單,盈利模式則更簡單,向他人提供雲服務或相關的解決方案是目前最流行的模式。
縱觀目前的雲端計算產業發展,**在其中佔了很主要的位置,而市場方面也給予了雲端計算成分的肯定。在大規模的投資和市場概念的熱炒下,肯定會有一大批企業成長起來。但熱潮過後也肯定會有一批企業選擇退出。
但經過這一輪的洗禮,相信最終剩下的那些企業都是經得住考驗的,也是能夠像聯想、華為那樣代表中國走向世界的。總體來說,中國的雲端計算產業佈局是一盤很大的棋,在這盤棋中有主力,也有炮灰,只是現在一切都還很難說。但對於仍然處在發展中的我們來說,在「廣泛撒網、重點培養」的戰略中也要注意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將寶貴的資金用在更多產業的發展和壯大上。
我是從it號外知道的。
雲端計算的前景怎麼樣?
9樓:網友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創新,雲端計算技術也在不斷完善發展。目前,我國雲端計算產業的安全、雲端計算產業鏈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性以及雲端計算服務資源的整合等幾大問題正在不斷優化之中,企業、雲服務商仍然需要大量雲端計算人才來進行雲端計算體系建立、完善雲端計算平臺安全措施等工作。
雲端計算就業方向比較廣闊,目前包括運維方向、開發方向以及架構方向,可以從事系統運維工程師、雲平臺測試工程師、python開發工程師、雲端計算架構設計工程師等多種職位。更可觀的是,隨著工作年限和技術的增長,薪資也會逐步增加,達到3-5w甚至更多已並不罕見。
10樓:山西新華電腦學校
雲端計算技術在日益聯絡緊密的世界中供了靈活性、敏捷性和可伸縮性,但這項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隨著其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組織希望實現更高的運營效率,並遠離傳統的網路。根據調研機構的**,到2020年,企業無雲政策將變得像當今的無網際網絡政策一樣罕見。
可以說,雲端計算就業前景相當廣闊。下面我們分兩部分來討論。
一方面是綜合生產力的提公升。
現代組織實施了各種基於雲端計算的應用程式和服務。但是,在應用程式之間整合資訊變得越來越重要。由於基於雲端計算的環境通常會增加正在使用的系統數量,因此企業經常會發現自己需要跨平臺整合,需要將所有相關資料彙總在一起。
然而,整合並不僅僅侷限於應用程式,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中儲存工作負載——人們將看到混合計算在2018年成為標準。建立、管理和加強這些聯絡將是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是雲端勞動力的崛起。
在新經濟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放棄他們的辦公室,轉而支援由雲端計算員工組成的員工隊伍。實際辦公地點開展業務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目前,人們正在經歷雲員工的興起,因為基於雲端計算的應用程式和技術有效地促進遠端工作和個人互動,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這將讓員工能夠比以往更輕鬆地與同事合作並在全球範圍內獲得資訊更新-而無需進行面對面的互動。
人們將看到乙個上公升的趨勢。近來在倫敦舉行的全球領導峰會上的一項調查發現,34%的企業管理人員希望其公司的全職員工中有一半以上在遠端工作。隨著員工在不同的時區工作,企業將變得更加全球化。
人們將看到企業領導者認識到分散式團隊的好處開發雲端員工需要所有關鍵利益相關者的充分參與,並完成業務戰略和目標的一致性。但隨著成本的節省、具備更大的靈活性,以及對房地產的絕佳利用,許多企業將把雲端計算作為一種提高生產力的手段。
11樓:網友
雲端計算是繼個人計算機變革和網際網絡變革之後的第三次it浪潮,也是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整合網路計算、儲存、軟體內容等資源,雲端計算可以實現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充套件、按使用付費等功能。
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中國雲端計算產業市場研究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雲端計算在我國尚處於市場匯入階段,但其發展的速度及影響力驚人。2010年我國雲端計算市場規模達億元,較上年增長。預計今年,我國雲端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億元;2013年我國雲端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億元。
十二五」期間,我國雲端計算產業鏈規模可達7500億至1萬億元人民幣。
12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行業內對雲端計算的需求已經初具規模,相關的技術也日趨成熟,上海世紀互聯成為引領雲端計算發展的風向標。
13樓:carterccc射手
大資料跟雲端計算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社會的大跨步的前進離不開他們的貢獻,現在我們的這兩個概念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將滲透到各個行業,爭做世界領先 採納哦。
14樓:匿名使用者
雲端計算是新興技術,今後的發展前景一定會很好。
15樓:前瞻產業研究院
全球範圍內,混合雲和公有云已經成為企業用雲的主要形式。雖然目前大部分公司都在使用雲,但是這些公司中大部分對雲的技術和知識是較為欠缺的。而管理服務提供商為雲使用企業提供雲管理平臺,幫助雲技術不足的企業更加方便的使用和管理雲。
因此,在企業上雲成主流趨勢的背景下,全球雲管理服務及公有云服務市場高速增長。
企業擁抱多雲,混合雲和公有云成主要模式
根據flexera釋出的《2021年雲端計算市場發展狀態報告》,受訪企業中有92%的企業採用了多雲戰略,其中,採用了混合雲戰略的企業佔比由58%上公升至82%。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混合雲和公有云是企業主要的雲應用方式。企業多雲戰略下,管理服務提供商(msp)也必須做出轉型,幫助企業上雲。
雲端計算滲透率上公升,雲管理服務行業高速增長
根據gartner統計,2015-2020年,全球雲端計算市場滲透率逐年上公升,由上公升至,至2021年,全球雲端計算滲透率將上公升至。可見,隨著世界網際網絡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運用雲的技術,企業應用雲端計算成為大勢所趨。
受限於公司技術的原因,it外包化、網路外包化趨勢明顯。因此,雲管理服務行業在最近幾年發展迅速。據gartner統計,從投資上來看,企業對於雲管理服務行業的投資正穩步增加,從2016年的億美元逐步增長到2020年的億美元,年增長率維持在20%左右。
公有云應用繼續加速,推動公有云服務市場高速增長
flexera《2021年雲端計算市場發展狀態報告》資料顯示,36%的受訪企業每年在公共雲上的花費超過1200萬美元,55%的企業工作負載預計將在12個月內進入公共雲。90%的受訪者預計,由於疫情,雲的使用將超過計劃。
近年來,全球以iaas、paas和saas為代表的的全球公有云市場呈現穩步上公升趨勢。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全球及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0年)跟蹤》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3124億美元,同比增長。
裁員潮來襲還能跳槽嗎
現在還好的 畢竟,經濟已經有點好轉的了 你要跳槽,那就是先去找到新的工作機會就可以了 現在公司面臨倒閉裁員風險,有必要提前跳槽嗎?裁員就想到可能會裁自己的話,那你在現在的公司表現平庸吧。這樣的話,我個人還是建議你提前跳槽吧。換個新平臺,盡力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好的發展。被裁了再換,你公司的工資照發...
裁員按勞動法工資怎樣算,裁員補償金計算辦法
按照經濟補償金的演算法 在該公司工作超過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 不足半年的,補償半個月 超過半年的補償一個月。基數是前十二個的平均工資,這個平均工資是指稅前的,還沒有扣除社保和公積金的情況下的工資。如果是沒有提前通知,再加上一個月的代通知金,這個代通知金,金額同你上個月的工資。另外,年假等有薪假,要麼...
什麼是雲端計算?什麼叫雲端計算?
根據部署模式雲端計算可以分成公有云 私有云,混合雲,社群雲和公共雲。1 私有云。雲端資源只給一個單位組織內的使用者使用,這是私有云的核心特徵。而云端的所有權 日程管理和操作的主體到底屬於誰並沒有嚴格的規定,可能是本單位,也可能是第三方機構,還可能是二者的聯合。雲端可能位於本單位內部,也可能託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