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1·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
2·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溫故而知行,可以為師矣。
4·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樓:錦雲翎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樓:網友
子曰:「默而識之,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4樓:o0星島湖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這三則語錄那則是論述學習態度的?那則是論述學習方法的,它們表明了孔子怎樣的教育
5樓:使用者
第二則是論述學習態度的,第。
一、第三則是論述學習方法的;它們表明了孔子要謙虛學習,不浮誇,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為恥,不不懂裝懂的教育思想。
6樓:網友
什麼啊 前兩則是論述學習態度的 最後一條才是論述學習方法的。
7樓:網友
哪三則語錄啊?你都不說清楚。。。
8樓:網友
恩,樓上的那個人好牛x,竟然知道他的問的什麼。。。
9樓:李佩佳
救命啊,我也要寫作業。
孔子教育他的**謙虛好學時說什麼孔子談論自己的教學方法時說什麼
10樓:山木工
一、知之亂腔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翻譯: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拿辯。
翻譯: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為我所學習的人。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翻譯:看見有德行或才幹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或才幹的人就要自己內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並加以改正。
談論自己:1.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消陪缺, 民斯為下矣!」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孔子的名言中哪一句說要學習別人不好的,又要善於從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訓
11樓:網友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說選擇別人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擇其善者而從之」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
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於不善,都可以為師。
12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13樓:網友
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惡者而改之,是這個嗎。
14樓:蒲公英顆粒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為什麼父母總是認為自己孩子什麼都比不上別人
古話有說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沒有哪個父母不期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就連父母自己也在拼命地工作,希望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不是嗎?那作為孩子應該多理解父母的這個心情,他們拿自己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既是一種對現狀的不滿,也是對未來更高生活的期待。他們當然期待自己的孩子能比別人家的優秀,也期待自己的孩子...
孔子在學習方法和態度上有哪些主張
學習方法 第一是多讀多悟,孔子晚年好 易 讀到韋編三絕的程度。後來有人說孔子能 上下五百年,看來也並不是空穴來風。這裡也說明孔子是個活到老學到老的人,能在兩千年前就達到這種學習精神,很不簡單啊。第二是能專能深,孔子曾跟師襄學琴,一首曲子自己練了十來天,師襄讓他換首曲子練練,孔子說只熟悉它的曲調,但沒...
《論語》中記錄了孔子關於學習和修身做人的主張,請你寫學習心得
我的 論語 心得 在中華名族燦爛的文化中,論語 是集做人,學習為一體的經典著作。原來我覺得修身做人是件很小的事,但是 論語 卻以一個個經典的小故事告訴了我 其實修身做人也不是一件小事!一個人做一回好人容易但是像孔聖人那樣做一輩子好人,對我來說是難以實現的。人生就是個不斷完善的過程。而 論語 則是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