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教會孩子「愛別人,愛自己」呢?

2025-02-11 11:40:20 字數 3558 閱讀 1174

1樓:夏天西瓜格外甜

乙個從小缺愛的孩子」讀來就讓人心疼。完了還要教她「愛別人」。

打個比方:你很餓,手裡只有半片面包,自己都吃不飽。來一人,告訴你說:「你有的這半片面包要分享的。」還教你這麼分,那麼分。

請問你怎麼想?你會想;開玩笑嗎!要我分享就應該給我很多面包啊,讓我先吃飽了,我自然願意也懂得把麵包分出去,我分的時候還會根據別人不同的口味,抹點果醬,或者夾片芝士。

愛,是一樣的。

只有被愛充盈的心靈才會去愛也懂得怎麼去愛別人。乙個缺愛的人是沒有辦法真正愛別人的。

回到問題上來:

得到多了,她自然願意嘗試去分享,去付出。如果這個缺愛的孩子因為不懂得怎麼去愛別人而在生活上受到了困擾,有了更大的創傷,建議找心理諮詢師聊聊,讓專業的人提供幫助會對她更有益。

如果提問的就是這個孩子本身,我想告訴你,不會愛別人,不要緊,一定要先學習怎麼愛自己。

別人沒有給你「麵包」,不要緊,找找你身上的資源,自己把「麵包」做出來。當你學會照顧好自己,愛自己的時候,離愛別人也就咫尺之遙了。

2樓:網友

第。一、從小事讓孩子學會有自己的想法。

當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他就會對於一些小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比如說他要穿什麼衣服,背什麼包包,吃什麼東西,這時候我們就應該去尊重孩子的想法,就讓他自己去選擇。

從小事開始讓他做決定,慢慢的他就會形成一種有主見的性格特徵,父母不要過多地去幹涉他的選擇,因為各有各的思考,各有各的方法。

第。二、教會孩子愛人先愛己。

要想愛別人,首先得愛自己,因為有些人並沒有捨己為人的精神,反而會有欺軟怕硬的性格,如果孩子總是委屈自己成全別人的話,就會讓別人總是讓孩子吃虧。所以父母就要教會孩子,大聲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然後再去聽取別人的意見。

如何教孩子愛自己?

3樓:貿斌

第一步叫作「覺知」。 覺知就是通過閱讀和學習「對孩子好一點兒」,突然覺知到:原來潛意識是存在的,我想起來了,我小時候,父母就是這樣對我的,我延續了這個模式;原來我總和別人辯論、吵架,是因為我曾經也是被這樣對待的。

第二步是不自責,學會接納。 雖然我有這麼多的缺點,但我接納這樣的自己;雖然我爸媽這樣對待過我,但是我接納自己成長中的一切;雖然他們沒有用正確的方式對待我,但我還是對他們心存感謝。 但是,如果你不是接納,而是覺得父母應該向你道歉,你的這種**的情緒出來了,你就不會改變,因為你找不到可以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覺,也沒有找到自己是自由的、有選擇性的、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的感覺。

第三步是改變。 當我們做任何改變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不管是創業、工作,還是對待家庭,都可以用到以上三步。 這三步中,覺知是很重要的,不覺知的人不可能改變。

因為他根本沒覺得自己有錯,他覺得一切都很美好,這個世界就是按照他自己固有的想法來運轉的。這樣的人容易給周圍的人帶來大量的傷害。 覺知其實來得並不容易。

怎樣的孩子才是懂得去愛別人的呢?

4樓:好人一生平安

我覺得大多數從小缺少父愛和母愛的人他們長大以後是不太會愛別人的,因為他們沒有感受過愛,所以他們不知道怎麼去愛別人,很多這樣的人長大以後外表都是看似堅強,內心卻很脆弱的。

由於從小家庭環境的影響他們開心就不斷地告訴自己一定要強大,如果尺塵他們的內心不夠堅強的話是沒有人能夠保護他們的,他們獨身一人在這個社會上闖蕩太久了,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他們都是獨自一人承受而承擔,從來沒有感受過父母在背後默默保護他們為他們解決事情的情況,他們從小沒有感受過被愛包圍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所以造就了他們只能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取自己想要的。

這樣子的人大多數在長大以後是非常不善言辭的,他們的內心可能面對自己愛的人想要表達自己的愛意,但是他們由於沒有感受過愛所以知道怎麼去愛別人,反而會用一種別人無法接受的愛去愛,所以在感情中是非常容易受傷害的。他們在生活中一旦感受到了別人對自己的愛一,是很有可能退縮或者不敢接受這份愛的,他們潛意識裡面會告訴自己自己不需要這種東西愛,他們自己也可以快樂無憂的過一輩子。

大家都在說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而這些從童年開始就沒有感受過愛的人,他們在平常生活中別人對他們一點點的關心,他們就會非常的感動,因為從小沒有吃過糖,所以在別人給他們一點甜頭的時候,他們以為自己得到了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糖。對於這樣的人來說他型困如們很難能夠大大方方地接受別人的愛。他們總是會顧卜啟及很多東西,不敢輕易踏出自己的領地。

這是他們致命的缺點。

如何才能讓孩子懂得去「愛」人呢?

5樓:逆風飛揚的小張

以下是教孩子如何去「愛」人的一些方法:

以身作則:家長應該用自己的行為來展示對他人的關心和愛,例如幫助鄰居、志願參加社群服務等。

培養同理心:教育孩子瞭解別人的感受和需求,巧昌並設身處地地看待問題,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

培養分享的習慣:鼓勵孩子與家人和朋友分享物品、時間和經歷,可以培養他們的慷慨和關愛之心。

強調感謝和讚揚:教育孩子要學會感謝他人的幫助和支援,並表達出誠摯的讚美和感激之情。

鼓勵積極參與:鼓勵孩子參加社群活動或志願服務專案,可孝譁扒以讓他們體驗到對他人的貢獻和價值,從而加深對蘆雀他人的關注和熱愛。

培養正向思維:通過鼓勵孩子做善事、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道歉並學會原諒他人,可以培養他們的正向思維和積極情感。

提供支援和指導:在孩子需要幫助時,家長應該及時提供支援和指導,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幫助他人的行動中去。

通過以上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懂得關心、尊重和愛他人。最終,讓孩子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從而成為乙個懂得關愛和貢獻的成熟人士。

6樓:未成年

首先,我要承認的是我缺少「愛」,尤其是來自於家庭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我發現我內心深處真的很缺乏安全感,雖然我總是一副自己乙個人什麼都能行的樣子,但其實並不是這樣。不知道你們生活有沒有像檔頌我這種的,明明很多時候需要別人的幫助,卻總是要自己乙個人去做,即使有點吃力,不自覺的在想我還是不要去麻煩別人了,自己行哪鄭可以的。

我有乙個四口之家,爸爸、媽媽、哥哥和我,外人眼中這樣的家庭還是蠻幸福的,但其實我不這麼認為。我的爸爸是一名老師,有點傳統,有點古板,但有時又有點開放。以前學生時代對我們倆是有很多幹涉和期待,但無奈我不爭氣,並沒有像他期待的那樣。

我爸爸一直跟我說女孩子一定要經濟獨立,希望我有乙份穩定的工作,我想現在的大多數父母都是這樣的吧。不懂事的時候總想出去跑一跑,轉一轉,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並沒有阻止,當然了我也並沒有跟他們商量,畢業之後就去重慶,兜兜轉轉待了兩年,現在回想來發現還是家裡好。

最近,我發現自己乙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我竟然有點不知道怎麼跟家人相處,老覺得中間隔了點什麼?不在願意那麼主動去給父母打**?不在那麼的噓寒問暖?

不對,應該說我不知道怎麼去關心她們,不知道怎麼表達這份愛?

還記得上次回家,我爸問我:「我打你手機怎麼打不通,你是不是換號碼了?」我結巴了半天說:

爸,我已經換號碼了快一年了」,真的,我清晰的記得距離我爸上次給我打**已經快一年了,我的內心是有點崩潰的,這是乙個什麼樣的概念呢?

我爸我媽都是很地道的農村人,但與眾不同的是我發現她們並不會像其他父母那樣會用許多行為和言語去關心孩子,甚至記憶中很少有一些親暱的舉動,有時候回家撒嬌似的趴在我媽緩蘆肩膀上我媽都會覺得難受,不得不承認的是我的家庭不是乙個充滿愛的家庭,以至於我現在不知道怎麼去「愛」人。

怎麼樣愛老婆,怎麼樣去愛自己的老婆呢

巨欣禚思菱 不怕老婆,不打老婆。只愛老婆,因為你愛老婆就不會打他,你愛老婆就會不惹他生氣,老婆不生氣你也就不用怕他了,就一句話愛她你才娶她,娶她就要給她幸福,給她幸福就是愛你自己...

愛是什麼,該怎麼樣去愛呢?愛是什麼 怎樣去愛?

愛是相互的,愛是你的真心真意,愛是付出。愛是什麼 怎樣去愛?1.愛是 願意兩個人從一無所有開始。愛情無疑是精神上的一種信仰,真正去愛一個人,就絕對不會因為外在附加的條件而去嫌棄和挑剔。不管他是白馬王子還是掃煙囪的少年,不管他是偉大的君主還是鄉間的臭皮匠,只要愛上,無論高貴和卑微,都會讓人飛蛾撲火義無...

缺愛的孩子怎麼愛別人 缺愛的孩子怎麼辦?

小時候缺愛的朋友可能在長大之後就不太敢去談戀愛,因為他們害怕自己可能會配不上別人。而且也會非常的害怕自己在跟別人談戀愛的時候,會導致自己受傷,所以說每次在談戀愛的時候是以失敗而告終。早就希望大家能夠知道每個人在談戀愛的時候,也都可能會出現失敗的現象,而失敗是並不可怕的,可怕的是,我們不敢再去嘗試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