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家評論諸葛亮北伐魏國促進蜀國的滅亡。你怎麼看待?

2025-02-14 17:55:10 字數 1602 閱讀 7196

1樓:賽該美

這是哪個史學家這麼沒水準啊……

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如果諸葛亮不北伐,大家都蹲家裡發展,結果會怎麼樣?

先說人口,以蜀後主炎興元年(263年)為例,當時蜀國賬面上有28萬戶,94萬人;魏國賬面上則有52萬戶,440萬人。而根據專家估計,按照學者估計,蜀國實際人口約為300萬,魏國實際人口2200萬。所以當時蜀國跟魏國的人口比是1:

4甚至1:7的絕對劣勢。

再說兵力,蜀國是十萬軍隊,而魏國是五十萬軍隊。

而且魏國佔據當時主要的中原地區,生產力遠超過地處西南的蜀國。

很明顯,兩邊同時發展,蜀國唯一的命運就是被越來越巨無霸的魏國給壓垮。

所以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通過不斷的軍事勝利,讓魏國虛弱,讓雙方的實力此消彼長,這樣才能最終擊敗魏國。

歷史上,諸葛亮北伐只有六年,而且連續取得勝利,揍得包括司馬懿在內的曹魏勢力一點脾氣都沒有。連續損失人口與軍隊。

如果這個勢頭延續下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與明。

僅僅崇德元年,清軍「轉掠兩千裡」,劫掠「人畜四十六萬兩千三百有奇、**四千零三十九兩**九十七萬七千四百六十兩」。

貝勒阿濟格曾縱橫關內長達八個月,一共攻克三府,十八州,八十八座城鎮,擊敗明軍三十九處,獲得**一萬兩千二百五十兩,**二百二十萬五千二百七十兩,珍珠四千四百四十兩、各色緞共五萬兩千兩百三十匹,緞衣與裘衣一萬三千八百四十領,貂狐豹虎等皮五百餘張、俘獲人口三十六萬九千人,駝、馬、牛、驢、羊三十二萬一千餘頭。

於是在八旗前後五次大規模和多次小規模入關掠奪的打擊下,明帝國的經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兵科給事中李永茂在巡查順德府期間記錄下了八旗大軍過後各地的慘狀,「一望秋榛,四郊瓦礫,六十里荒草寒林,止有道路微跡,並無人蹤行走。」而平鄉「受患及慘,至今城內止餘焦赤殘垣,及堆積瓦礫。

整個「畿南郡邑,曾經戊寅(崇德三年崇禎十一年的入關)之慘,驚魂未定,兼以五載荒瘟,民亡十之九。」

如後來的雍正皇帝所說,「至世祖章皇帝入京師時,兵亦不過十萬。夫以十萬之眾,而服十五省之天下,豈人力所能強哉!」

這說明諸葛亮的戰術是正確的。唯一的問題就是諸葛亮去世得太早,之後的人沒有他這個能力去執行這個戰術。

2樓:愛貓咪的葉子

我認為是這樣的,因為諸葛亮死後,使得蜀國變得更加弱小,而且國內也沒有人才可以使用了,與魏國比起來,蜀國變得非常弱小無助。

3樓:浩宇星辰

我認為史學家的評論是正確的,因為蜀國和魏國之間的兵力差距較大,蜀國應該放棄北伐,以逸待勞,這樣才能正面的和魏國抗衡,不該主動出擊。

4樓:柏晗愛分享

確實如此,幾次北伐消耗了蜀國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導致蜀國國力不斷下降。

諸葛亮北伐究竟對蜀漢百姓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5樓:生活導師小什老師

諸葛亮北伐勞民傷財,損耗了蜀漢國力,導致蜀漢的百姓生活貧苦,造成嚴重的影響。

6樓:帳號已登出

諸葛亮北伐對蜀漢的老百姓影響很大,諸葛亮不斷的北伐,消耗了蜀漢百姓的糧食,和徵兵,讓農作物年年欠收。

7樓:小自信

我個人覺得是讓百姓處在了水深火熱當中,他們的生活條件非常的艱苦所造成的結果。

諸葛亮為什麼要出師北伐

關於諸葛亮北伐的動機,根據史料記載,以及近歷史學專家的論斷可以將其概括為三點 1 為報先帝,以完遺願 依據 諸葛亮出師表 諸葛亮在 出師表 所說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

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呢,諸葛亮為什麼要出師北伐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 外交家 散文家 書法家 發明家 文學家。輔佐劉備建立蜀漢。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更是被塑造成了智慧的化身 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劉備死後諸葛亮在蜀國國內局面穩定後,把全部精力用在了數次北伐上,最終在公元234年諸葛亮率軍在五丈原,...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沒有成功,用兵如神的諸葛亮,為何北伐沒有一次成功?

北伐曹魏,乃是為了中興漢室的理想。無奈西蜀的國力無論如何也沒有曹魏的國力強大。這就是為什麼10次北伐均告失敗的主要原因,其次,蜀漢後主劉禪昏庸無能,聽信讒言。根曹丕的陰險狠辣根本就沒的比。蜀漢雖有諸葛亮,姜維的大才,然曹魏亦有司馬懿,司馬昭等天才輔助!軍事的較量實際上是國家政治經濟等方面綜合國力的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