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有多少個版本呢?蘭亭序的摹本哪個版本最好

2025-02-25 02:40:19 字數 3011 閱讀 8511

1樓:看山是山

比較有名的《蘭亭》版本,有以下幾個:

一、開皇本。「開皇」為隋文帝。

年號,一種刻本為「開皇十三年」,另一種為「開皇十八年」。此刻本字跡臃腫,因未見於宋人著錄,後人疑是偽造。

二、神龍本。因帖前後印有「神龍」(唐中宗。

李顯頌大年號)各半印得名。後人以此帖翻刻較多,故成一大體系。後經元代郭天錫以至清代翁方綱鑑定為唐馮承素摹本,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三、虞世南臨本。傳為初唐虞世南所臨墨跡。元文宗時張金界奴將其上貢,後被皇帝鈐以「天曆之寶」印,故又名「天曆本」。帖後還有宋高宗。

紹興」年號印,於乾隆年間被刻於「蘭亭八柱」列為第一柱。人常慕其「第一柱」之名而學之。

四、褚遂良臨本。傳為初唐褚遂良所臨墨跡(列為「蘭亭八柱」第二柱),至明代被陳敬宗鑑定為「褚臨本」。因有的字筆法形態似宋代公尺元章,故又稱「公尺臨本」。

五、定武本。為石刻本。傳為初唐歐陽詢臨本,據載從五代石晉開始流傳(當時不作「定武」之稱),契丹。

耶律德光從中原得此,攜於真定。

六、玉枕本。傳為歐陽詢臨蠅頭小行楷,刻於禁中,可能是「定武本」的前身,又名「袖珍本」。又有賈秋壑以「定武本」縮寫成者。

七、穎上本。《思古齋黃庭蘭亭》野唯豎中見,傳為「褚本」中最佳者,出於安徽穎上井中,又名「穎井本」。原缺數字,後有翻補,甚差。

八、黃絹本。亦稱「洛陽宮本」,帖中「領」上加了「山」,世稱「領字從山本」,傳為「褚本」(明王世貞藏)。也有說「黃絹本」與「領字從山本」不同,但同出於乙個祖本或宋人「遊似本」。

九、陳鑑本。明代陳緝熙所收,並在前加一偽本。傳為「褚本」,陳緝熙好勾摹,多以此刻石。曾失15年後復得,故多刻之,共與好事者。

十、「定武」體系中其他本。如「國學本」「何氏東陽本」等都屬「定武」體系。

十一、《蘭亭八柱帖》。雜帖。清代乾隆四十四年(西元1779年)以山謹《蘭亭序》

臨摹本墨跡三種上石,共分八柱。

蘭亭序的摹本哪個版本最好

2樓:哲哥聊歷史

最能體現蘭並手此亭意韻的摹本為《虞本》為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所臨,因卷中有元天曆內府藏印,亦稱天曆本,虞世南得智永真傳,直接魏晉風韻,與王羲之書法意韻極為接近,用筆渾厚,點畫沉遂。

最能體現蘭亭魂魄的摹本 《褚本薯扒》為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所臨,因卷後有公尺芾題詩,故亦稱公尺芾詩題本,此冊臨本筆力輕健,點畫溫潤,血脈流暢,風身灑落,深得蘭亭神韻。

最能體現蘭亭原貌的摹本 《馮本》為唐代內府栩書官馮承素摹寫,因其卷引首處鈐有神龍二字的左半小印,後世又稱其為神龍本,因使用「雙鉤」摹法,為唐人摹本中最接近蘭亭真跡者。

最能體現蘭亭風骨的摹本 《定武本》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臨絕迅本,於北宋宣和年間勾勒上石,因於北宋慶曆年間發現於河北定武而得名,定武原石久佚僅有拓本傳世,此本為原石拓本,是定武蘭亭刻本中最珍貴的版本。

蘭亭序有何歷史價值?

3樓:乾萊資訊諮詢

蘭亭序是王羲之書法藝術的代表作,是我國書法藝術史上的一座高峰。

在結構和章法上以情感為線索,敘中有情,以情說理。第一段在清麗的境界中,著重寫一「樂」字,由樂而轉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經過一番痛苦的思考後,不覺感到無限的悲哀,最後以碰茄穗一「悲」字作結。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後過渡卻妥帖自然。

作者以其精妙絕倫的書法書寫這篇文章,真跡據說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從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見其「龍跳虎臥」的神采。《禊帖》笑卜被稱為「天下納數第一行書」,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大或小,隨手所如,皆入法則。」

什麼是蘭亭序?

4樓:殘燭老翁

本文是一篇書序。文章先序蘭亭修楔事,因修禊而「群賢畢至」,實際上是說明做詩的緣由;有用「一觴一詠,磨卜亦足以暢敘幽情」描寫了作詩時的情景,指明瞭《蘭亭集》是一部遊宴詩集,有眾多的作者,詩是即席之作;結尾以「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說明成書的經過,又以「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指出本瞎行穗書的意義。

原文】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帶信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趣 一作:

曲)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三個版本的《蘭亭序》,究竟哪個最好?

5樓:張三**

滑簡螞蘭亭序》是王羲之47歲書寫的作品,文中記述的是他和友人雅士會聚蘭亭(今浙江紹興西南蘭清)盛遊之事,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信埋,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

蘭亭真跡雖然隨著咐猜唐太宗而沉寂,但卻留下了不少後人臨摹的精品。其中以唐太宗欽命當時書法大家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臨摹的摹本最精。每種摹本皆有其獨特的韻味,三種摹本對比來看,更是耐人尋味。

馮本》為唐代內府栩書官馮承素摹寫,是最能體現原貌的摹本,因其卷引首處鈐有「神龍」二字的左半小印,後世又稱其為「神龍本」,因使用「雙鉤」摹法,為唐人摹本中最接近蘭亭真跡者。

虞本》為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所臨,是最能體現意韻的摹本,因卷中有元天曆內府藏印,亦稱「天曆本」。虞世南得智永真傳,直接魏晉風韻,與王羲之書法意韻極為接近,用筆渾厚,點畫沉遂。

褚本》為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所臨,是最能體現魂魄的摹本,因卷後有公尺芾題詩,故亦稱「公尺芾詩題本」。此冊臨本筆力輕健,點畫溫潤,血脈流暢,風身灑落,深得蘭亭神韻。

下面是三種《蘭亭序》的對比,你認為哪種最好呢?

蘭亭序全文解釋,誰知道 蘭亭序 的解釋?怎麼翻譯成白話文?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們 在會稽郡山北面的蘭亭聚會,到水邊進行消災求福的活動。許多有聲望有才氣的人都來了,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這裡有高大的山和險峻的嶺,有茂密的樹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 左右輝映環繞。把水引到 亭中 的環形水渠裡來,讓酒杯飄流水上 供人們取飲 人們在曲水旁...

蘭亭序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蘭亭序有中國書法歷史上有什麼重要地位

這個應該夠你用了 歷史評價 中國書法第一帖 蘭亭序 是東晉右軍將軍王羲之51歲時的得意之筆,記述了他與當朝眾多達官顯貴 文人墨客雅集蘭亭 修稧事也的壯觀景象,抒發了他對人之生死 修短隨化的感嘆。崇山峻嶺之下,茂林修竹之邊,乘帶酒意,揮毫潑墨,為眾人詩賦草成序文,文章清新優美,書法遒健飄逸。被歷代書界...

《蘭亭序》寫的是什麼內容

蘭亭集序 又題為 臨河序 禊帖 三月三日蘭亭詩序 等。晉穆帝永和九年 公元353 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 孫綽等四十一人會聚蘭亭,賦詩飲酒。王羲之將諸人名爵及所賦詩作編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 蘭亭集序 此序受石崇 金谷詩序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