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右後腿是站著的,前面兩腿和左後腿是在上面騰空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後右腿踏燕!其它腿騰空!
我家就有乙個!沒問題的!百分百對!
馬踏飛燕位置在哪?
3樓:乾萊資訊諮詢
馬踏飛燕在甘肅武威。
馬踏飛燕」1969年出土於甘肅武威的雷臺漢墓,是當地村民在挖土時意外發現的,它當時隨墓內的另外200多件文物被一起發現,是其中最為精美的一件。
馬踏飛燕」高釐公尺,長45釐公尺,寬13釐公尺,重千克,由青銅器鑄造,馬的形象是三足騰空,另外一足踏在乙隻鳥的上面,整個青銅器也靠這隻足支撐,這類造型的銅器在我國出土文物中極為罕見。
馬踏飛燕在**?
4樓:生活玲玲
馬踏飛燕,又名「銅奔馬」、「馬超龍雀」等,為東漢青銅器,國寶級文物,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為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好中寶。
馬踏飛燕通高釐公尺,長45釐公尺,寬釐坦餘公尺,重千克,造型矯健精美,作昂首嘶鳴,疾足賓士狀,顯示了一種勇往直前的豪情壯志,是中華民族偉大氣質的象徵。
馬踏飛燕的爭議
1、奔「馬」的爭議。
中國旅遊標誌的文物原型是什麼馬,主要有四種說法。一說是「天馬」。雷臺漢墓出土的銅奔馬體型高大,騰空飛馳,與漢武帝時從西北引進的「天馬」很像;二說是「神馬」。
神馬又叫「天駟」,騎行神速。「天駟」本指天上二十八星宿之東方蒼龍七宿中的第四位星,名「房」,亦稱「馬祖神」;三說「紫燕騮」。
騮指黑鬣、黑尾巴的紫紅色駿馬,騎行速度快,如飛燕般。漢文帝有被稱為「九逸」的良馬九匹,其中有一匹便是「紫燕騮」;還有一說是「特勒驃」。特勒驃本是唐太宗所擁有的「六駿」之一,其奔跑時一側前後腿同時凌空騰踔,名「對側步」,能跑「對側步」的馬是特種良馬,非常稀少。
2、踏「鳥」的爭議。
銅奔馬爭議最多的是所踏的「鳥」。第一種觀點是郭沫若所稱的燕子;第二種觀點是「龍雀」。東漢張衡《東京賦》中有「龍雀蟠蜿,天馬半漢」之語,龍雀乃秦漢神話傳說的風神「飛廉」,能把風神踏在蹄下;第三種觀點是「燕隼」。
燕隼體型大小如鴿,形似雨燕,飛行迅速;第讓襪滾四種觀點是「烏鴉」。此說從浙江龍游石窟中的「天馬行空」圖中找到靈感:「天馬」前蹄在「烏」背上方,好像在追趕著烏鴉。
馬踏飛燕的來歷
馬踏飛燕又名 馬超龍雀 銅奔馬 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雷臺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 高34.5釐米,長45釐米,寬13釐米,重7.15千克,由青銅器鑄造,馬的形象是三足騰空,另外一足踏在一隻鳥的上面,整個青銅器也靠這隻足支撐,...
馬踏飛燕是什麼朝代的青銅製品,馬踏飛燕是什麼朝代的文物?
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的青銅製品。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 銅奔馬 馬襲烏鴉 鷹 鷂 掠馬 馬踏飛隼 凌雲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文物規格 文物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形象矯健俊美,別...
有沒有馬踏飛燕的介紹
馬踏飛燕又名 馬超龍雀 銅奔馬 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雷臺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奔馬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馬踏飛燕 是1969年在甘肅武威的一座東漢墓中出土。這件古代青銅作品,作於公元220年前後,高34.5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