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面積大小不能單單從郡縣來說吧。
像漢中郡,乙個郡就能頂別的州好幾個伍芹。
比如說涼州武威,還有北方的玄莬腔坦畢郡。這些小郡是比不上漢中這樣的大郡的。
而大郡養兵就要比別的地方信脊多。
再說,每個州的特色不一樣,冀,徐等州,產糧大州。
雍涼等州,產馬大地,人人皆兵。
三國時期的十州分別是哪些?
2樓:網友
東漢末年總共13州(部):司隸校尉部(京畿),豫州,冀州,青州,兗州,徐州,荊州,揚州,益州,涼州,幷州,幽州,交州。
三國時期,曹丕分涼州的河西地區為雍州,這樣一共14周。魏國有司、豫、冀、兗、徐、涼、雍、並、幽、青十州,又有荊、揚二州北境,仍置如緩州,這樣全境共12州。
蜀國只有益州,又分南中7郡設定了(糜)降都督統轄。
吳國有揚、荊,交三州。這樣一共16州。
263年魏滅蜀,分益州之北為梁州。同年,吳國分交州一部分地區為廣州,這樣總共增為18州。
265年司馬炎代魏,269年將雍、涼、梁三州個一部分設定為秦州,者橡拿271年又分益州南部為寧首搭州,276年又分幽州一部分設定平州。這樣晉國共17州,此時吳國4州。
280年晉滅吳,並南北荊、揚皆為一州,以19州一統。
3樓:網友
東漢全國置十三州,行政區劃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調整,三國時期大概分為:
冀州、青州、幽州、幷州、兗州、豫州、徐州、荊州、揚州、益州、雍州、涼州、司隸。
冀州——大致相當於現在河北南部與河南北部,以河北為主;
青州——大致相當於山東東部與河北南部;
幽州——大致相當於河北北部(包括部分北京地區)與遼寧南部;
幷州——大致相當於山西大部;
其他。兗州——大致相當於河南東北、山東西部;
豫州——大致相當於河南大部;
徐州——大致相當於山東西南、江蘇北部、河南部分;
荊州——大致相當於河南南部一部分、湖北、湖南、貴州大部;
揚州——大致相當於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廣東(後,孫權置交州);
益州——大致相當於四川、重慶、雲南、貴州西部、陝西南部漢中地區、甘肅南部;
雍州——大致相當於陝西大部、甘肅部分;
涼州——大致相當於甘肅大部、陝西部分;
司隸——大致相當於河南中西部偏北,山西南部部分地區等,主要祥帶是東漢國都洛陽周邊;
三國時期中國一共有十四州,不是麼
4樓:吟遊之風
幽(河北北部、遼寧西部)
並(山西大部)
冀(河北大部)
青(河北東部、山東大部)
徐(山東南部、江蘇北部)
豫(河南南部)
兗(河南大部)
荊(湖北、湖南、河南南部)
揚(安徽大部、江蘇大部、浙江、福建、江西)交(廣東大部、廣西大部、越南北部)
益(四川大部、重慶、貴州大部、雲南大部、陝西南部)涼(甘肅大部、青海西北部、寧夏)
司隸(長安、洛陽、關中一帶,國家首都區)
一共十三個一級行政區。
5樓:網友
很簡單曹操地理位置最好。
佔據了中原。
人多地廣,物產豐富。
所以能一統天下。
雖然四川號稱天府之國,孫權有江東81州。
但是跟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原比還是差距太大國力決定了一切。
三國時期有多少州
6樓:洋煜丙安露
東漢末年全國十三個州:司隸、豫州、冀州、兗州、徐州、青州、荊州、揚州、益州、涼州、幷州、交州,幽州。
三國時期有多少個州
7樓:金蟾居士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東漢將洛陽之外的地區劃分為十二個州一部,各遣刺史一人為長官。另以京兆、左馮翊、右扶風、河東、河南、河內、弘農七郡為司隸校尉轄區,稱司隸部。
另外東吳設定過廣州,興平元年(西元194年),李傕設立過雍州,魏景元四年(263年)魏滅蜀漢,分益州置梁州。)
司隸校尉部:治所 河南(今洛陽市東) 轄區 今陝西中部,山西西南部及河南西部。稱為「司州」。
豫州: 治所 譙(安徽亳縣) 轄區 今河南南部、東部、安徽北部、江蘇西北角及山東西南角。
兗州: 治所 昌邑(今山東金鄉縣西北) 轄區 今山東西南部,河南東部和江蘇西北角。
徐州: 治所 郯(山東郯城縣西南) 轄區 今山東東南部,江蘇北部及安徽東北角。
青州: 治所 臨錙 轄區 今山東北部及河北東南角。
涼州: 治所 隴(甘肅清水縣北) 轄區 今甘肅東南部。
幷州: 治所 晉陽(太原市西)今陝西北部,山西大部及內蒙之一部。
冀州: 治所 鎬(hao)(河北柏鄉縣北) 轄區 今河北西南部。
幽州: 治所 薊(北京城西南)。轄區 今河北北部,遼寧、吉林各一部。
揚州: 治所 歷陽(安徽和縣,後遷壽春) 轄區。
今江蘇南部、安徽中部、南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
荊州: 治所 漢壽 (湖南常德市東) 轄區 今河南西南部,湖北、湖南二省及黔、桂、粵三省邊緣。
益州: 治所 雒(四川廣漢縣,後遷綿竹,再遷成都) 轄區。
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陝西南部及鄂、甘各一隅。
交州: 治所 廣信(廣西梧州市)
三國時期全國分為十三個州?分別是指哪幾個省?
8樓:各種怪
1、豫州:治所譙(qiáo,安徽亳州),所轄今豫南部、東部、皖北部、蘇西北角及山東西南角。
2、兗州:治所昌邑(今魯金鄉縣西北),所轄今山東西南部,豫東部和蘇西北角。
3、徐州:治所郯(tán,郯城縣西南,後遷下邳),所轄今魯東南部,江蘇北部及皖東北角。
4、涼州:治所隴(甘肅清水縣北),所轄今甘東東部。
5、雍州:原為光武帝劉秀所置,後取消。西元194年,李傕把涼州分為涼州和雍州。西元213年,曹操將司州三分一,司州之一便分到雍州。
6、冀州:治所鄗(hào)(河北柏鄉縣北,後遷鄴城),所轄今冀西南部,後被曹操以冀、青、並、幽四州合為冀州。
7、揚州:治所歷陽(皖和縣,後遷壽春),所轄今蘇南部、皖中南部,浙、閩、贛三省。
8、荊州:治所漢壽(湘常德市東,後遷襄陽),所轄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粵三省邊緣。
9、益州:治所雒(luò,川廣漢市,後綿竹,再成都),所轄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陝及鄂、甘各一隅。
10、交州: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國廣西的一部分。東漢交州治番禺,即今廣州,轄今兩廣及越南北部。
吳分交州為交州和廣州,廣州治番禺,交州治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交州轄今越南北部和兩廣的雷州半島和欽州地區。
9樓:巫師
東漢末年的行政區劃分和現在的省不是一一對應的,我只能告訴你大概位置幽州:河北省中部,包括北京、天津地區,秦皇島地區,遼寧省大部和北朝鮮西部。
冀州:河北省南部和山東、河南、山西的部分地區幷州:山西省的中北部。
青州:山東省北部和整個膠州半島。
徐州:山東省南部、江蘇省北部和安徽省小部分兗州:山東省西部和河南省東北部。
豫州:山東小部分、安徽省中北部、河南省中南部司隸:山西省南部、陝西省小部分和河南省西部涼州:大概是甘肅全部和陝西省西南部。
益州:甘肅省南部小部分、四川省中東部、雲南省中東部、重慶市大部和貴州省中西部。
荊州:陝西省東南部、湖北省大部、湖南省大部、貴州省東部和江西省小部分揚州:江蘇省中南部、安徽省東南部和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交州:廣東省、廣西省和東南亞部分沿海地區。
10樓:法之因緣
廣州,澳門,臺灣,香港。
三國國力排名(蜀 魏 吳),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國力對比怎樣
魏蜀吳第一 魏,佔據北方。置司 豫 兗 青 徐 涼 雍 冀 幽 並 荊 揚等州。其中涼州領戊己校尉護西域 幽州地境達於遼東 南部諸州大致依秦嶺 淮河分別與漢 吳相接,戶六十六萬餘,人口四百四十餘萬。魏是魏蜀吳三國中國力最強的。實力比蜀吳兩國總合還強。第二 吳,到處東南的吳國願山地丘陵為主,在還沒有出...
三國時期運氣最差的謀士排名
第乙個謀士是荀彧,認為荀彧是三國中下場最慘的乙個謀士了,因為荀彧為曹操奉獻出了一身的精力,可惜在最有的時候卻被曹操賜死了,雖然荀彧當初反對曹操稱魏公,但是也不應該會有這樣的下場。曹操這樣做實在有點卸磨殺驢的意思。第二個許攸,許攸一開始是在袁紹的手裡做事,可是在官渡之戰的時候許攸的家人犯了法被抓進喊寬...
三國中有幾州?分別是,三國時期有哪幾個州?
司州 司隸校尉部 分置河東 平陽 河內 弘農 河南尹等四郡一尹,下轄55縣,屬魏地。約於今陝西省 山西 河南省部分之地。實行漢制,十三州並一部。十三州為 兗州,豫州,徐州,幷州,冀州,青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涼州,雍州。一部為 司隸校尉部。共有九大州,分別是 荊州,冀州,幽州,幷州,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