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寒風吹徹 讀後的感受

2025-04-13 10:00:33 字數 1111 閱讀 1378

1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人都會走向衰老死亡螞悶掘,新陳代謝,是大自然不可更變的規律,我們無法抗拒,也無法迴避。作罩配者寫生命的旅程有一種很悲涼的宿命意味。大自然的冬天,我們無法迴避;生命的冬天,我們也無法抗拒;然而我們完全可以悶核不讓純潔友善的人性凍眠於冰封的冬季。

在寒風吹徹中,要為自己,更要為他人點燃生命的火爐,讓每乙個人懷著暖暖的心去做春天的夢!作為教師,也有義務從積極的一面去引導學生,要讓學生有人文精神,學會去關愛他人,甚至是像杜甫那樣,身處「寒風吹徹」中,還擁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情懷。

2樓:愛我詩永不變

我比較想知頌廳春道,作者是伏寬不是真的就在自己30歲的時候就預料到了自己可能活不野耐過這個冬天。讀完文章後,更多的體會到生命的無奈,要珍惜眼前。

劉亮程的《寒風吹徹》 讀後感.字數不少於500.

3樓:東河昌弘懿

說實在的,我不怎麼喜歡這種風格的文章,感覺過於深沉抑鬱,並不適合我年齡的青春張揚。但這篇文章,讓我無可奈何地認可了他,因為他所講的無疑也是亙古不變的事實。我們每乙個人的一生都要經受寒風吹徹,無法逃避。

年輕時,我們總是張揚著青春的活力,不懂得世態炎涼,不知道困難和挫折的巨大,即使前方是無處逢生的窮途末路,或是沒有柳暗花明的山重水複,我們總是懷著好奇心頑強地走下去。

14歲的劉亮程也像所有年輕人一樣,不明世間險惡,不懂人情淡薄,對生活充滿了期待與憧憬。不知道當30歲的作者在寫下這麼一段話時候,是懷著如何的心情?14歲的孩子,為了拉柴火過冬,冷壞了腿上的一根骨頭,但父親卻只關心著拉回來咐橘的柴火夠不夠過冬用,卻忽略了中大兒子的身體。

這無關父子之間的情意淡薄,而是因為人類在寒冷中,為了生存,而什麼都無遐,也沒有能力去顧及……

真是可悲啊,那樣的年紀竟已經要學著去面對寒風,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對抗冬天。是否他的生命還未開始綻放,就已經開始賣簡豎學會了抵抗呢?作者在14歲,就懂得了隱藏溫暖,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傷感?

是否是他還來不及年輕,已經開始蒼老?

我想每個人的冬天,都有屬於自己冬天的寒冷,「我們誰都幫不了誰」,我們對於別人的幫助永遠只能算是杯水車薪。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只有忍受著孤獨地過冬。

冬天來了,那就找到足夠溫暖的東西支撐著走下來吧。

散文讀後感的簡單的讀後感,散文讀後感 300字的簡單的讀後感

楊朔的散文 荔枝蜜 讀後很受啟發。是啊,蜜蜂,多可愛的小生靈啊 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 這東西就是又香又甜的蜂蜜,它是蜜蜂辛勤勞作的結晶,也是它奉獻和 給予 的集中體現。它給我們人類以深刻的啟示。蜜蜂是渺小的,在大自然中飛來飛去,從來不被人們重視,可它卻有著自己的行動規律和奮鬥目標。它整日...

不久,北風呼嘯,隆冬來臨,刺骨的寒風吹起雪花。運用的描寫方法是

用了 誇張的修辭手法。不久,北風呼嘯,隆冬來臨,刺骨的寒風吹起雪花,是用什麼修辭手法 是用了 誇張的修辭手法。不久,北風呼嘯,隆冬來臨,刺骨的寒風吹起雪花.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用了 誇張的修辭手法。不久,北風呼嘯,隆冬來臨 刺骨的寒風吹起雪花。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照樣子寫春天,秋天怎麼寫?擬人。東風拂面...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的讀後感,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讀書筆記

讀了朱自清寫的 匆匆 後,我受益匪淺,它是我知道許許多多的道理,它使我終身受益。從中,我知道了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它不會說為誰而停下前進的腳步,也不會說因一些事而時光倒流。時間猶如鐘般發出一陣陣清脆的聲音,滴答滴答 聲經常回蕩在我的耳邊,我知道,這是時間正一秒一秒地減少。然而,我們的生命的時間也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