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未出茅廬,先知三分天下。
六出祁山,舌戰司馬懿。
三氣周瑜。
2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句話能把周瑜氣死了 周郎妙計安天下 賠了夫人又折兵 多牛x的一句話 這是口才 還有舌戰群儒。
3樓:匿名使用者
1.隆中對 以完美的口才分析了當前的形勢;曹操不可與爭鋒,孫權應用為援,荊州,益州應取……如此的口才,說出了一番長篇大論的完美的對策,讓劉備「避席拱手謝曰:『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
2.舌戰群儒 以完美的口才分別反駁了張昭,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峻殲配手,程秉等人的問難,以致「眾人見孔明對答如流,盡皆失色」,舌戰群儒早已家喻戶曉。。。
3.說服孫權 很聰明的用激將氏嫌法激怒孫權,再讓他謝罪後,說出曹操不能取勝的因素,令孫權大悅曰:「先生之言,頓開茅塞。吾意已決,更無他疑。」
4.用智激周瑜 先順著周瑜的話,說他投降是對的,然後就說你把大小二橋送去就好了。把周瑜氣個半死,而他還「佯作惶恐之狀曰:『亮實不知。失口亂言,死罪!死罪!』」
5.柴桑口弔喪 讀了一篇祭文,讀完還伏地大哭,淚如湧泉,哀慟不已。使得 眾將相謂曰:
人盡道公瑾與孔明不睦,今觀其祭奠之情,人皆虛言也。」魯肅見孔明如此悲切,亦為感傷,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6.勸劉備稱王 雖然很短,但是我讀起來都覺得推辭不過,好象聽了這番話就非得答應不可。。
7.勸劉備登基 這段文字,不僅表現了孔明完美的口才,也表現了他高超的演技。
8.罵死王朗 試想:活生生把乙個人罵死,天才呀!一開始還大笑,說得沒什麼,到後來就高亢激昂,讓賣塌王朗「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
展示諸葛亮口才的事件並簡述其表現(3件)
4樓:匿名使用者
1,諸葛亮江東舌戰群儒。表現:綜觀舌戰群儒的整個過程,諸葛亮在東吳諸儒的詰問中從容做對,侃侃而談,縱橫捭闔,遊刃有餘,終使「張昭並無一言回答」,「虞翻不能對」, 步騭默然無語」,「薛綜滿面羞慚,不能對答」,「陸績語塞」,「嚴峻低頭喪氣不能對」,「程德樞不能對」,以至眾人「盡皆失色」。
真可謂三寸之舌能抵百萬之兵。 在整個過程中,諸葛亮的論辨藝術發揮得酣暢淋漓,他面對群儒潮水般湧來的詰難,沉著應戰,或引經據典,或轉換論題,或厲聲責問,或反唇相譏,可謂得心應手,遊刃有餘。2,諸葛亮陣前罵死王朗。
表現:「諸葛亮罵死王朗」是《三國演義》中婦孺皆知的著名故事。蜀國丞相諸葛亮一出祁山,魏國司徒王朗自吹自擂,以為能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就能陣前勸降諸葛亮,沒想到反被諸葛亮一番羞辱,急火攻心,撞死於馬下。
這個故事精彩絕倫又發人深省,尤其是諸葛亮針對王朗的謬論逐條駁斥,有理有據,義正詞嚴,如泰山壓頂,振聾發聵。3,諸葛亮草廬三分天下。表現:
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劉備集團之後的種種攻略皆基於此。整個過程有理有據,條理清晰。
5樓:匿名使用者
佤族抗英:
遠在西元225年,居住在葫蘆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與蜀漢丞相諸葛亮籤盟歸順蜀漢朝廷,發誓鎮守邊關,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終遵循了這個盟約,1934年的英軍進攻班洪、班老地區,佤族人牢記了這個盟約,斑老王奮起抵抗,組織佤族武裝,剽牛盟誓,效忠他們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諸葛亮。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還有這個 在東吳舌戰群儒諸葛亮在陣前罵死王朗 都是的。
關於諸葛亮的,關於諸葛亮的。
覺得,隆中對的確有其重要的意義,不過,也並不是全部。如果把三分天下的功勞全部推給隆中對,有點過了。這個是與當時時局的不斷變化,人的不斷努力有關的。況且,到三國後期,隆中對也不是顯得如此完美,有待修正之處。另外,在隆中對之前,魯肅與孫權夜話無眠的時候,魯子敬同學也大體的給孫仲謀同學構劃了三分的大局,所...
紀念諸葛亮的詩,關於諸葛亮的詩詞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迴天下答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八陣圖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元稹嘆臥龍撥亂扶危主,殷勤受託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如公全盛德,應嘆...
諸葛亮的簡介諸葛亮的簡介300字
諸葛亮 181年 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東漢末年徐州琅琊陽都 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 人。三國蜀漢 季漢 丞相,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發明家及散文家。隱居隆中,自比管仲 樂毅,人稱 臥龍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