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孫臏減灶》中流傳至今的成語

2021-05-15 23:47:58 字數 5287 閱讀 7545

1樓:匿名使用者

圍魏救趙 孫臏減灶鬥龐涓

孫臏是戰國時齊國人,大軍事家孫武的後代。他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31623462

早年曾和龐涓一道學習兵法。

後來,龐涓到魏國做了將軍,很得魏惠王的信任。龐涓妒忌孫臏的才能,就假意把他請到魏國,暗中卻在魏惠王面前誣告他私通齊國。魏惠王大怒,命人把孫臏的膝蓋骨挖去,還在他臉上刺了字。

孫臏假裝發瘋,躲避了殺身大禍,後來,孫臏逃回齊國,齊威王很佩服孫臏的才能,對他大加重用。

公元前354年,龐涓帶兵包圍了趙國的國都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

第二年,齊威王命田忌做主帥,孫臏做軍師,率軍救趙。

田忌打算率領救兵,直奔趙國,孫臏不同意,說:「我們應當避實擊虛,攻其要害,如今我們不如率領大軍直接攻打魏國都城大梁,魏軍一定回師自救。既解除了趙國的危急,又可打擊他們,豈不是很好嗎?

」田忌聽了,連聲稱好,就按照孫臏的計謀行事。

果然,龐涓丟下趙國,急速回軍。走到桂陵,不料孫臏早已在這裡設下埋伏。魏軍指手不及,被齊軍打得大敗而逃。

龐涓在作戰中,看到齊軍戰旗上有個斗大的「孫」字,不由得大吃一驚,說:「原來孫臏還活著,我中了他的計了!」

龐涓收拾好殘兵敗將,狼狽地逃回了大梁。

過了十三年,魏惠王又派龐涓去攻打韓國。韓國抵擋不住,不斷地向齊國求救。

這一次,孫臏還是採用桂陵之戰的老辦法,不去直接救援韓國,卻去攻打魏國。

龐涓率領魏軍,日夜不停地往回趕,這時,齊軍已攻入魏國境內,佔領了不少地方。

這次,孫臏制定計策,下令齊軍退兵。

龐涓見齊軍退兵,就跟在後面,緊緊追趕。第一天,他追到齊軍扎過營的地方,只見營地上到處都是煮飯用的灶。他叫人點了一點灶的數目,不覺吃驚地說:

「想不到齊軍竟有十萬人吃飯,人數真不少呀!」

第二天,他又追到齊軍扎過營的地方,再叫人一點,發現煮飯用的灶減少了一半。他高興地說:「看來已有不少齊軍逃跑了。」

到了第三天,龐涓發現齊軍煮飯用的灶又大大減少了。他更加高興了,對部下說:「我早就知道齊軍膽小怕死。他們進入我們國境才三天,已有一大半跑光了。」

龐涓命令拋下輜重,只帶輕裝精銳部隊,日夜兼程,追擊齊軍。他**料到這正是孫臏用的減灶誘敵之計,引他追擊。

孫臏預料他當天晚上可以趕到馬陵。於是命令士兵把大樹砍倒,堵塞道路,只留路旁一棵大樹,削去樹皮,在光光的樹身上寫了這樣幾個大字:「龐涓死於此樹下。

」又命軍中弓箭手,埋伏兩旁,就在那天晚上,龐涓果然趕到馬陵。他走到那棵大樹底下,見道路被樹堵塞,就命人搬樹。

他看到樹身上好像有字,就命人取火來照。龐涓還沒來得及把樹上那幾個大字看完,齊軍已萬弩齊發,龐涓身中數箭,自知兵敗難逃,就拔劍自殺。龐涓臨死時,還不服輸,憤憤地說:

「想不到叫孫臏這小子成了名!」

從此,孫臏的名氣就傳遍了當時的各個諸侯國。

指出《孫權勸學》中流傳至今的兩個成語,並分別加以解釋。

2樓:hx木給給

1. 吳下阿蒙copy wú xià ā méng

釋義: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出處:《三國志·吳書·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2. 刮目相看 guā mù xiāng kàn

釋義: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例句:王鍾初次執導金手指,叫人刮目相看。

《孫權勸學》選自北宋馬光主持編纂的編年體通史一一《資治通鑑》。該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並且呂蒙的才略很快就有長進,令魯肅歎服並與呂蒙成為了朋友的故事。

孫權勸學,指出文中流傳至今的兩個成語,並分別加以解釋

3樓:deat丶

吳下阿蒙[wú xià ā méng]

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

。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1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2 哈哈,你真是吳下阿蒙,不住吳下,現居吳上呀,學識才幹,今非昔比呀。

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

1他平時沉默寡言,此番石破天驚的話語,令人刮目相看。

2世人將會對她刮目相看,將會向她肅然起敬。

擴充套件資料

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

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

不久後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呂蒙發憤勤學的事蹟,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4樓:愛芳姍

你好!有「刮目相待」和「吳下阿蒙」兩個成語。具體的解釋:1,刮目相待:

【解釋】: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

【出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吳下阿蒙

解釋】: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出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示例】:馬灣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遊,而人曰佳墉。嗟乎!非~。

◎明·徐巨集祖《徐霞客遊記·續篇》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

5樓:匿名使用者

刮目相待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

吳下阿蒙『

比喻人學識尚淺。

望採納~

孫臏減灶誘敵的成語是什麼

6樓:悠悠我心

錯了是"因勢利導",我小時候從成語動畫看過的.

因勢利導 ( yīn shì lì dǎo )解 釋 因:循;勢:趨勢;利導:引導。順著事情發展的趨勢向有利於實現己方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導。

出 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戰國時期,齊國有位名叫孫臏的大將,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用兵如神。當時,魏國進攻韓國,韓向齊國求援。齊國便派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領兵攻魏。

在戰鬥中,孫臏利用敵人驕傲狂妄、輕視齊軍的心理,向田忌獻策,他說:「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建議用逐日減灶的計策,偽裝潰敗逃跑,誘敵深入。田忌採納了他的計謀。

驕傲的魏軍果然中計,大搖大擺地尾隨齊軍進入一個叫馬陵的險惡地帶。這時,早已埋伏好的齊兵萬弩齊發,一舉殲滅魏軍。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馬陵之戰」。

孫臏利用敵人的驕傲心理,誘敵上當,所以取得戰役的勝利。

7樓:匿名使用者

圍魏救趙 孫臏減灶鬥龐涓

孫臏是戰國時齊國人,大軍事家孫武的後代。他早年曾和龐涓一道學習兵法。

後來,龐涓到魏國做了將軍,很得魏惠王的信任。龐涓妒忌孫臏的才能,就假意把他請到魏國,暗中卻在魏惠王面前誣告他私通齊國。魏惠王大怒,命人把孫臏的膝蓋骨挖去,還在他臉上刺了字。

孫臏假裝發瘋,躲避了殺身大禍,後來,孫臏逃回齊國,齊威王很佩服孫臏的才能,對他大加重用。

公元前354年,龐涓帶兵包圍了趙國的國都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

第二年,齊威王命田忌做主帥,孫臏做軍師,率軍救趙。

田忌打算率領救兵,直奔趙國,孫臏不同意,說:「我們應當避實擊虛,攻其要害,如今我們不如率領大軍直接攻打魏國都城大梁,魏軍一定回師自救。既解除了趙國的危急,又可打擊他們,豈不是很好嗎?

」田忌聽了,連聲稱好,就按照孫臏的計謀行事。

果然,龐涓丟下趙國,急速回軍。走到桂陵,不料孫臏早已在這裡設下埋伏。魏軍指手不及,被齊軍打得大敗而逃。

龐涓在作戰中,看到齊軍戰旗上有個斗大的「孫」字,不由得大吃一驚,說:「原來孫臏還活著,我中了他的計了!」

龐涓收拾好殘兵敗將,狼狽地逃回了大梁。

過了十三年,魏惠王又派龐涓去攻打韓國。韓國抵擋不住,不斷地向齊國求救。

這一次,孫臏還是採用桂陵之戰的老辦法,不去直接救援韓國,卻去攻打魏國。

龐涓率領魏軍,日夜不停地往回趕,這時,齊軍已攻入魏國境內,佔領了不少地方。

這次,孫臏制定計策,下令齊軍退兵。

龐涓見齊軍退兵,就跟在後面,緊緊追趕。第一天,他追到齊軍扎過營的地方,只見營地上到處都是煮飯用的灶。他叫人點了一點灶的數目,不覺吃驚地說:

「想不到齊軍竟有十萬人吃飯,人數真不少呀!」

第二天,他又追到齊軍扎過營的地方,再叫人一點,發現煮飯用的灶減少了一半。他高興地說:「看來已有不少齊軍逃跑了。」

到了第三天,龐涓發現齊軍煮飯用的灶又大大減少了。他更加高興了,對部下說:「我早就知道齊軍膽小怕死。他們進入我們國境才三天,已有一大半跑光了。」

龐涓命令拋下輜重,只帶輕裝精銳部隊,日夜兼程,追擊齊軍。他**料到這正是孫臏用的減灶誘敵之計,引他追擊。

孫臏預料他當天晚上可以趕到馬陵。於是命令士兵把大樹砍倒,堵塞道路,只留路旁一棵大樹,削去樹皮,在光光的樹身上寫了這樣幾個大字:「龐涓死於此樹下。

」又命軍中弓箭手,埋伏兩旁,就在那天晚上,龐涓果然趕到馬陵。他走到那棵大樹底下,見道路被樹堵塞,就命人搬樹。

他看到樹身上好像有字,就命人取火來照。龐涓還沒來得及把樹上那幾個大字看完,齊軍已萬弩齊發,龐涓身中數箭,自知兵敗難逃,就拔劍自殺。龐涓臨死時,還不服輸,憤憤地說:

「想不到叫孫臏這小子成了名!」

從此,孫臏的名氣就傳遍了當時的各個諸侯國。

8樓:球藝高超

圍魏救趙

巜論語》十二章中流傳至今的成語有什麼

9樓:陌路終究末路

1.溫故知新 原文,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逝者如斯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你若滿意此回答,請給予採納,謝謝!

10樓:閒擲葡萄

溫故知新、 不義且富貴於我如浮雲、三人行有我師、擇善而從、逝者如斯夫

有關於司馬遷的,有關於司馬遷的資料

司馬遷寫 史記 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帶兵三萬,攻打匈奴,打了個大敗仗,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利逃了回來。李廣的孫子李陵當時擔任騎都尉,帶著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戰。單于親自率領三萬騎兵把李陵的步兵團團圍困住。儘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殺了五六千名匈奴騎兵,但是匈奴...

司馬遷對項羽的看法,結合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談談你對項羽的評價

看法 司馬遷認為項羽以功自負,強逞個人智慧而不效法古人,想憑著武力征討來統制天下。五年的時間便丟掉了國家政權,又不自我責備。卻說 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用兵的過錯 這難道不荒謬嗎?在 項羽本紀 中,司馬遷表明了對於項羽的看法 太史公說 我從周生那兒聽到過,說是 舜的眼睛有兩個瞳仁 又聽說項羽也是雙瞳仁...

司馬遷對於李廣的評價,為什麼司馬遷對李廣的態度和對霍去病的截然不同

李廣無大將之才,貶李廣。為什麼司馬遷對李廣的態度和對霍去病的截然不同 李廣是歷史上傑出的將領,他一生中參加戰役70餘次,戰功卓越,然而最終卻被迫自殺,其子孫亦相繼被害。身先士卒,卻終身不得封侯,和司馬遷一樣處在尷尬的境地,也算 同是天涯淪落人 吧!霍去病年少時曾經射殺李敢,失手也好,存心也罷,漢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