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什麼意思

2021-03-05 09:20:17 字數 5335 閱讀 6486

1樓:懂梗菌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

2樓:林老肥兒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意思是:明亮的鏡子本來就很乾淨,**會染上什麼塵埃。

這句話形容了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

原文出自唐代六祖慧能所作《菩提偈》:

菩提本無(非)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譯文:原本就沒有菩提樹, 也並不是明亮的鏡臺。

本來就是四大皆空,到**染上塵埃?

擴充套件資料

「本來無一物」:本來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一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

"何處惹塵埃":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又從那裡生出呢?根本就無所住了。

五祖擦偈:心本不生不滅,遇境似有境滅還無。心之所以有掛礙、有塵埃,只是因為,心對世界萬事表面的相有所住。

故人會有煩惱,進而產生貪嗔痴,無法明心見性,得到真正的自在。要知道,世界上萬物都是終須敗壞的。

所以是虛妄的,不是永恆的,不應該用太多的血心去留戀它。所謂萬物皆為我所用,並非我所屬。心無所住,無所掛礙,即是無心無塵。

五祖的意思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沒有一切執著,也就是佛所說的意思:『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個地方就教人沒有執著,你執著它做什麼?

你執著它將來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時又執著些什麼?

《菩提偈》是六祖慧能作的偈,見載於《壇經》,因為是以菩提為題所以稱為菩提偈。共有四首。《菩提偈》是詮釋佛教教義的歌偈,由唐代和尚慧能所作,屬於五言絕句。

其中前兩首偈是針對神秀的《無相偈》所作的,旨在說明「明鏡」的清淨;第三首偈則流傳甚廣;第四首著重講修行方法。

3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一廂情願、自作多情。字面意思是,本來就沒東西,**來的灰塵呢?

4樓:山川蟲魚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意思是本來什麼都沒有,既然什麼都沒有怎麼會沾上塵土呢?出自唐朝大師惠能的《菩提偈》。

《菩提偈》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 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 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 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 西方只在目前!

拓展資料

惠能,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師,對中國佛教以及禪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堅實的意義。惠能得到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了東山法脈並建立了南宗,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

他弘化於嶺南,對邊區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啟迪和影響,王維《能禪師碑銘》謂其:「實助皇王之化」;同時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養,皇室屢次迎請惠能進宮,併為其建寺造塔。在滑臺大雲寺的無遮大會之後,通過對南北是非的辯論,奠定了曹溪禪在禪宗的地位。

在惠能入滅一百年後,禪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談禪。柳宗元撰《賜諡大鑒禪師碑》說:「凡言禪,皆本曹溪。」 武宗滅法之後,曹溪禪即位居中國佛教的主流地位。

惠能俗姓盧,傳說初生時有「二異僧」來取名「惠能」,是從小就叫惠能;按照佛門慣例,「惠能」是出家時的法名。父親原在范陽(今北京附近的涿縣)做官,後來被貶遷流放到新州(今廣東新興縣)。

惠能於貞觀十二年在新州出生。幼年時父親就去世了,後來母子移居南海(廣州)。長大以賣柴維持生活。《曹溪大師別傳》說他三歲父母就都去世了。

據《壇經》系所說,惠能某天聽人誦《金剛經》而有所領悟。被告知黃梅憑墓山弘忍大師講《金剛經》,於是決定去參禮。《壇經》燉煌本只簡略說「辭親」;後來惠昕本和《祖堂集》說,有客人鼓勵他並出錢安頓老母。

依《別傳》,惠能參禮弘忍,與《金剛經》無關。《別傳》說惠能先去曹溪,結拜兄弟劉志略的姑母「無盡藏」尼常誦《大涅槃經》,惠能不識字,郄能為他解說經義。在寶林寺住了一段時間,到樂昌依智遠禪師坐禪,又受慧紀禪師的激發,才決定去黃梅參禮弘忍。

5樓:風航

人遇到自己在意的事,在短時間的現實世界又給不

了你明確的答案,人就會在大腦裡面模擬各種可能發生的事情,而人會用自己非常感性的思維模式去應對;這樣就會時喜時憂,會導致後續的生活或是學習都不能較好的集中精力,經常會感覺自己做事情力不從心思緒太亂,有短時間經歷過太多事情的幻覺。

所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呀~

6樓:狼在天涯望著你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翻譯:

本來就是四大皆空,到**染上塵埃!

7樓:百度使用者

無物便無塵

無求便無慾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8樓:風華

您好,根據您的問題,我覺得本來就沒有想法不受干擾。

誠心為您解答,希望不吝採納。

9樓:臺式子彈

世界雖大,除了你自己終究什麼的不是你的,生死來去的是空

10樓:人馬座的精靈

是兩首對應的詩

身如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擦拭 毋教惹塵埃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這樣就好理解了吧

11樓:百度使用者

我本來就一無所有,怎麼可能去沾染外界的是非呢?

12樓:依稀♀還記得

本來就什麼都沒有,有怎麼會惹事呢?

這純屬自己理解,不知道對不對,呵呵,希望對你有幫助!

13樓:安靜的夏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物質是客觀存在的,而這個是唯心的,主觀的,否定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是一種思想,唯心主義對人有用的借鑑,應該更多的體現在正能量上,積極上,比如你失敗了,這失敗是客觀存在的,但這時候你可以唯心,可以否定,可以充滿正能量,可以自信,從而走向成功的道路。這句話的思想也許是,本來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是一個無的世界,又何必去爭強好勝,去爭鬥呢?不如放下心來,不去爭,不去鬥。

那麼接下來就是重要的問題了,為什麼有這麼多思想,這麼多教,佛教為什麼這麼「紅」呢?因為這就像儒家思想一樣,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大家都不去爭了不去鬥了,逆來順受,那帝王的位置就安全了,其本質就是統治階級為了統治人民,奴隸人民而向人民灌輸的思想。

14樓:匿名使用者

本來什麼就沒有,何必去招惹那些沒有必要的事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要去關被人,這樣任何事情都與你無關了。不要多管閒事

15樓:匿名使用者

人的心應該清境廣大,不為名利所思,身來乾淨,去後無所牽掛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

16樓:懂梗菌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

17樓:樂曉文化

意思為: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

詩句出處:菩提偈  唐 · 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解釋: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佛性就是一直清澈乾淨,**會有什麼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明亮的鏡子本來就很乾淨,**會染上什麼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會染上什麼塵埃?菩提只是向著內心尋找,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以此進行修行自身,極樂世界也就在眼前!

《菩提偈》是六祖慧能作的偈,見載於《壇經》,因為是以菩提為題所以稱為菩提偈。共有四首。《菩提偈》是詮釋佛教教義的歌偈,由唐代和尚慧能所作,屬於五言絕句。

其中前兩首偈是針對神秀的《無相偈》所作的,旨在說明「明鏡」的清淨;第三首偈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流傳甚廣;第四首著重講修行方法。

關於這首詩的來歷,《壇經》第四節至第八節,有明白的記載:五祖弘忍「一日喚門人盡來」,要大家「各作一偈」。惠能的偈語,即針對神秀的《無相偈》而發。

據《壇經》所載,惠能本不識字,他先「請人一讀」神秀的偈語,然後作此歌偈,「請得一解書人於西間壁上題著」。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盧氏,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中宗追諡大鑒禪師。

著有六祖《壇經》流傳於世,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

18樓:阿沾

意思:本來就是四大皆空,到**染上塵埃!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出自六祖慧能所作的《菩提偈》其一。

原文: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譯文:本來就沒有菩提樹, 也並不是明亮的鏡臺。 只要性空,哪會有什麼塵埃?

惠能,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師,對中國佛教以及禪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堅實的意義。惠能得到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了東山法脈並建立了南宗,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

他弘化於嶺南,對邊區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啟迪和影響,王維《能禪師碑銘》謂其:「實助皇王之化」;同時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養,皇室屢次迎請惠能進宮,併為其建寺造塔。在滑臺大雲寺的無遮大會之後,通過對南北是非的辯論,奠定了曹溪禪在禪宗的地位。

《菩提偈》是六祖慧能作的偈,見載於《壇經》,因為是以菩提為題所以稱為菩提偈。共有四首。《菩提偈》是詮釋佛教教義的歌偈,由唐代和尚慧能所作,屬於五言絕句。

其中前兩首偈是針對神秀的《無相偈》所作的,旨在說明「明鏡」的清淨;第三首偈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流傳甚廣;第四首著重講修行方法。

關於這首詩的來歷,《壇經》第四節至第八節,有明白的記載:五祖弘忍「一日喚門人盡來」,要大家「各作一偈」。並說「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稟為六代。

」弘忍的上首**神秀在門前寫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弘忍知道後,「遂喚秀上座於堂內」,說是「汝作此偈,見即未到」,「若覓無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

而「秀上座去數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語,即針對神秀的《無相偈》而發。據《壇經》所載,惠能本不識字,他先「請人一讀」神秀的偈語,然後作此歌偈,「請得一解書人於西間壁上題著」。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是什麼意思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 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的意思我想是 人一出生以來就是沒有任何東西 到人死了以後也是沒有任何東西 所以人家常說錢銀女人都只不過是過眼雲煙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是什麼意思?...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誰如此目空一切

慧能大師的偈子,非上根利智者如何能知?宇宙萬法,無非物質資訊能量而已,一切均在運動,唯有那照天照地的覺性,無時空,無生滅,寂然常照,悟得此,方懂得什麼叫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大徹大悟者即可如此 目空一切 非慧能大師一人而已。心空萬法空,空盡煩惱與生死,上帝能奈我如何?若我本即虛無,我當亦無所受,若...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

身如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長拂拭,莫使染塵埃。菩提本非樹,明淨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