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

2021-03-09 05:59:54 字數 5511 閱讀 9533

1樓:兔子

身如菩提樹,心似明鏡臺,

時時長拂拭,莫使染塵埃。

菩提本非樹,明淨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

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

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

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 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佈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四、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 非相,即見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六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

須菩提, 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 佛法,是名佛法。

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

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流,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 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不?須菩提言,不也, 世尊。

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 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 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

世尊, 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六、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

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 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六千世界,以用佈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七、 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 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八、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 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 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十、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 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 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 壽者相。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佈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佈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

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2樓:匿名使用者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天機不可洩露,自己悟去吧

3樓:真正的速度

六主說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就是「一切皆空」的意思。

4樓:藍梅慕司

佛對我說: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

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

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悟不透,是什麼意思?

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參悟不透...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現在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慘悟不透!

心本無塵,塵即是心。無心無塵,人便死。

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淨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說的是一種超脫 不是刻意的尋求主旨在心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首詩出自**是什麼意思?

5樓:米格戰鬥機

出自——唐代惠能《菩提偈》。

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原文: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譯文:原本就沒有菩提樹,也並不是明亮的鏡臺。只要性空,哪會有什麼塵埃!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明亮的鏡子本來就很乾淨,**會染上什麼塵埃!原本就沒有菩提樹,也並不是明亮的鏡臺。本來就是四大皆空,到**染上塵埃!

菩提只是向著內心尋找,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機?以此進行修行自身,極樂世界也就在眼前!

6樓:兩色閒晴

這是神秀偈的對句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出自少林六祖慧能偈語。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意思 心中無雜念就不會被玷汙

7樓:歌唱平凡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是禪宗六祖慧能所作之謁。翻譯如下: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8樓:美國來的中國佬

這意味著,沒有原來的菩提樹,明亮的鏡子也沒有臺灣。沒有一件事一直沒有什麼會在被感染的灰塵,一切都是空的,不要太沉迷於做他們不擁有自己的幸福是喜歡的東西,

9樓:半面桃花半鬢秋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若塵埃。

一日,五祖弘忍(601~674 )要考眾**,看他們證悟證到什麼等級了,就讓大家每人各寫一偈。

然後 大家把自己的作業念出來,當大**神秀(606~706)把自己的偈念出來後,大家都齊聲說好。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若塵埃。」

是說自己身正言明,勤修佛法,處處檢點,遠離世俗。

當時廚房有一火頭,不識一字,又剛進寺不到半年,資質太淺,連進正殿聽**講經的資格也沒有,就是這麼一個南蠻和尚,聽了神秀的偈,自己不會寫,便請人用炭在外面的白牆上也提了一首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若塵埃。」

是說:「菩提」是智慧,哪有什麼「樹」,開悟是明白,哪來什麼「臺」,「佛性」原本就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善不惡,不增不減,哪能若得什麼塵埃?

點評: 神秀還沒有脫離「物質」層面,而慧能(638~731 )的靈性智慧已超越唯物,達到空明 大徹大悟的等級。瞭然「一切為心造」的真諦。

所以慧能六個月「畢業」修成正果,繼承了衣缽,留有《六祖壇經》。

而神秀修了三十年只得到浮世虛華的德高望重、聲譽、名利和地位而已。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理解成這樣世上本來就是沒有煩惱是我們自尋煩惱,對嗎

不是 世上 本來就是沒有煩惱,而是我們自性中沒有煩惱,不但沒有煩惱,而且沒有物質 沒有精神。對。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一樣的意思。煩惱從心而來,是告訴我們如何化解煩惱,只要把心放開,煩惱就觸及不到你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解釋一下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鏡子比喻清靜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誰給解釋一

說白了,就是自己本來就是佛,但是被各種執著妄想矇蔽了,要是自己能除去,也就回歸到佛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句禪語是什麼意思?意思是 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麼樹呢?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本來就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一個形相。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用一句禪語駁回 慧能大師的禪語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