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加百列
馬克思說的無差別勞動,分別有二個思路,二個含義,而殊途同歸。
一個是,從概念內涵上來看,則任何的勞動,所有的勞動,直接就是抽象的一般的無差別的勞動,
一個是,從概念外延上來看,則任何的勞動,所有的勞動,在加總、平均後來看,是抽象的一般的無差別的勞動。
1、從概念內涵上來看:
清潔工徒手掃地勞動的一小時,是一小時,
科學家發明創造勞動的一小時,是一小時,
大明星萬人空巷的表演一小時,是一小時,
等等,分別都是一小時,
並且,直接是互相無差別,
並且,這是抽象的,這是在邏輯思維當中呈現出來的,不考慮各種外在形式,不考慮互相之間的差異。
並且,這是一般的,普遍存在於各個勞動的當中。
比如,車站候車室裡面,旅客有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等等,都是旅客的一個,老張他是一個,小李她也是一個。
2、從概念外延上來看:
清潔工徒手掃地勞動的一小時,是清潔工一小時,
科學家發明創造勞動的一小時,是科學家一小時,
大明星萬人空巷的表演一小時,是大明星一小時,
等等,分別都是一小時,互相不同,具體形式不同,各種差異很多。
但是,如果把這些不同的各個的勞動,加總起來,平均起來,亦即混合均勻了來看,
那麼,混合均勻了之後的那些勞動,互相無差別,
並且,這是抽象的,這是在邏輯思維當中呈現出來的,這需要在總體上來看,在觀念上把它們進行混合。
並且,這是一般的,普遍存在於各個勞動的當中,但是又不等同於任何一個勞動。
比如,車站候車室裡面,旅客有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等等,但是,平均來看有標準的旅客,「他們」是標準化的。
擴充套件資料:
勞動價值論(價值是一種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發展過程:
資產階級古典學派的代表亞當·斯密特別是李嘉圖對勞動形成價值的理論和價值量的分析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還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中的資本家、僱傭工人、土地所有者這一階級結構,並闡述了三者之間的階級矛盾。
由於他們是把資本主義這一制度和階級結構看作是當時最能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制度,所以他們在這方面的研究是無所顧忌的,從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的內部結構。
但是隨著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鬥爭日益尖銳,他們的學生則越來越丟棄他們老師的科學性,把為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剝削關係作辯護當成自己的唯一任務了。政治經濟學日益走向庸俗化。否定勞動是價值的唯一**理論是其主要內容之一。
馬克思繼承了亞當·斯密、李嘉圖理論的科學成分,用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從根本上論證了它的歷史性質,並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科學地創立了剩餘價值理論以及後來的利潤、平均利潤理論,並認為資本主義的企業追求的是剩餘價值這種剩餘勞動,而不是追求的使用價值。
所以企業是階級鬥爭的產物,指出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和這種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發展的阻礙作用。
2樓:準國女神
它指的是勞動的具體形式,如勞動工具、勞動物件、勞動方式方法以及產品等。
通過例項比較得出:生產兩種商品的具體形式是有差別的,因此不是我們要理解的價值。價值指的是生產過程中共通的東西,即人類勞動力的消耗,體力和腦力在生產上的支出,這才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才是價值。
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值
農民張某將自己生產的200斤小麥拿到市場上去銷售,結果只賣了100斤,另外100斤自己食用了。有的同學認為,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人類體力和腦力的耗費。
既然如此,不管是賣掉的,還是自己食用的都耗費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因而都有價值。
自產自食的勞動產品,只能談價值無法實現,而不能說沒有價值。總的來說,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不等於價值,兩者是不能劃等號的。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要認識到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不是一個歷史的範疇,而是一個永恆的範疇。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一般人類勞動是指生理學意義上的體力和腦力的生產性支出。
不管在商品經濟條件下還是在非商品經濟條件下,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總要不停地付出體力和腦力,以生產出各種物質產品,這種付出是以社會形態的變化為轉移的。不管在什麼時代,離開了這種付出,人類就無法生存。
第二、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只有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才能取得價值的形式。馬克思曾經十分明確地指出,抽象勞動或一般勞動乃是一個「適用於一切時代」的範疇,儘管它的適用程度在不同時代可以有很大差別。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755頁)但這裡我們需要強調的是這樣一點,並非在任何時候抽象勞動都形成價值,都採取價值這種形式,只有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抽象勞動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才形成價值。
這是因為,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要交換就要確定適當的比例,要確定比例,則要找出兩種商品同質的東西。
這種同質的東西就是:它們都是勞動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都耗費了人的體力和腦力,也就是都支出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這種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凝結在商品中就形成了價值,有了價值,千差萬別的商品就可以相互比較。在這時,也只有在這時,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才能採取價值的形式。
可見,價值是一個歷史範疇,它隨著商品經濟的產生而產生,也隨著商品經濟的消亡而消亡。
第三、凝結在非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無需採取價值的形式。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之所以採取價值的形式,是為了按照物化於商品中的勞動量比較其大小,進行等價交換。
自產自食的勞動產品,如上述提到的王某自食的100斤小麥,因為不用於交換,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也就無法形成價值。
如果王某把第一次賣剩下的100斤小麥不用於自食,而是再去賣,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也就重新有了商品這個載體,它凝結在商品中,就表現為價值。可見,價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屬性,用價值可以把商品和非商品區別開來。
總之,我們既要看到商品和勞動產品的相同點——都耗費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同時也應看到商品和勞動產品的不同點——價值為商品所特有。否則就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勞動價值論是關於價值是一種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抽象勞動所創造的理論。
商品價值決定於體現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的理論是人們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逐漸認識到的。勞動決定價值這一思想最初由英國經濟學家配第提出。
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也對勞動價值論做出了巨大貢獻。價值是一個商品經濟範疇。產品成為商品以交換為前提。交換就有個比率的問題。
價值以這個比率,也就是以交換價值為其具體的表達形式,因此,價值和勞動的關係從而價值的實質往往被模糊了。
事實的真相是:如果不從歷史存在者出發,那麼,李嘉圖所得到的「社會存在」就只能是抽象知識和概念。
3樓:匿名使用者
無差別就是本質相同、不應當作出區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的勞動都是腦力和體力的付出。
勞動可以分為具體勞動(如肉眼可見可作出區分的農耕、運輸、手工等)和抽象勞動(即具體勞動的本質,人類為創造價值而消耗腦力、體力的活動)。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
商品的價值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定義決定了它是無差別的。勞動型別是有差別的,但勞動性質是「無差別」的。只有勞動是「無差別」的才能體現勞動價值。
(即商品**)
「無差別」它是一個抽象的東西,而不是具體的。
以生產蘋果和斧頭為例。大家都知道,生產蘋果和生產斧頭所用的生產工具和原材料是不同的。生產蘋果可能用種子、鋤頭、鐵鍬、肥料等,生產斧頭可能用生鐵、鋼材、鋸子、錘子等。
大家還知道,生產一個蘋果和一把斧頭所用的具體的勞動時間不可能是一樣的。還有一點就是,生產蘋果和生產斧頭的具體的人可能是不同的。
4樓:愛傑的橙子
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指人類消耗勞動力,體力和腦力,產生生產過程中共通的價值的過程。簡單的說,商品的價值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因為它消耗的人的體力和腦力在生產過程中是無差別的。
1、要認識到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不是一個歷史的範疇,而是一個永恆的範疇。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一般人類勞動是指生理學意義上的體力和腦力的生產性支出。不管在商品經濟條件下還是在非商品經濟條件下,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總要不停地付出體力和腦力,以生產出各種物質產品,這種付出是以社會形態的變化為轉移的。
不管在什麼時代,離開了這種付出,人類就無法生存。
2、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只有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才能取得價值的形式。馬克思曾經十分明確地指出,抽象勞動或一般勞動乃是一個「適用於一切時代」的範疇,儘管它的適用程度在不同時代可以有很大差別。
什麼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5樓:邱宇強
勞動從形式上看有各種各樣的勞動,如:種地、教書、治病等等。但從實質上看都是消耗人的體力和腦力的過程。
當產品形成以後,進入流通領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勞動的交換,實現其價值,所以,商品的價值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無差別就是本質相同、不應當作出區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的勞動都是腦力和體力的付出。
勞動可以分為具體勞動(如肉眼可見可作出區分的農耕、運輸、手工等)和抽象勞動(即具體勞動的本質,人類為創造價值而消耗腦力、體力的活動)。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
簡單的說,就是隻要包含人類勞動,不管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商品就可以比較價值量,可以進行交換。這種勞動就有價值。
望採納~
6樓:匿名使用者
一、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指人類消耗勞動力,體力和腦力,產生生產過程中共通的價值的過程。簡單的說,商品的價值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二、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要認識到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不是一個歷史的範疇,而是一個永恆的範疇。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一般人類勞動是指生理學意義上的體力和腦力的生產性支出。不管在商品經濟條件下還是在非商品經濟條件下,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總要不停地付出體力和腦力,以生產出各種物質產品,這種付出是以社會形態的變化為轉移的。
不管在什麼時代,離開了這種付出,人類就無法生存。
第二、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只有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才能取得價值的形式。馬克思曾經十分明確地指出,抽象勞動或一般勞動乃是一個「適用於一切時代」的範疇,儘管它的適用程度在不同時代可以有很大差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755頁)但這裡我們需要強調的是這樣一點,並非在任何時候抽象勞動都形成價值,都採取價值這種形式,只有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抽象勞動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才形成價值。
這是因為,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要交換就要確定適當的比例,要確定比例,則要找出兩種商品同質的東西。這種同質的東西就是:它們都是勞動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都耗費了人的體力和腦力,也就是都支出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這種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凝結在商品中就形成了價值,有了價值,千差萬別的商品就可以相互比較。
在這時,也只有在這時,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才能採取價值的形式。可見,價值是一個歷史範疇,它隨著商品經濟的產生而產生,也隨著商品經濟的消亡而消亡。
第三、凝結在非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無需採取價值的形式。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之所以採取價值的形式,是為了按照物化於商品中的勞動量比較其大小,進行等價交換。自產自食的勞動產品,如上述提到的王某自食的100斤小麥,因為不用於交換,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也就無法形成價值。
如果王某把第一次賣剩下的100斤小麥不用於自食,而是再去賣,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也就重新有了商品這個載體,它凝結在商品中,就表現為價值。可見,價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屬性,用價值可以把商品和非商品區別開來。
人類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人類最早在什麼時候出現?
首先問你!你相信進化論嗎?相信就往下看!不相信就可以說我們是火星人的後代了!歐洲,特別是西歐,曾一度被認為是人類的發祥地 自從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後,多數人相信人類是生物進化的產物,現代人和現代猿有著共同的祖先。但人類這一支系是何時 何地從共同祖先這一總幹上分離開來的?什麼是他分離開的標誌?原始人類...
我國最早的人類是什麼人
關於人類最早的起源地,學術界一直充滿爭議。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是,所有現代人的祖先都是來自東非的,他們在大約10萬年前離開了故鄉,衝出了非洲,走向了世界。從那時起,他們開始取代當地的原始人,佔領全世界。這一理論的最有力證據,就是非洲人相對其他大陸上的人類在基因上極為多樣化,這就意味著他們具有更久遠的歷...
人類最早的地圖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最早的人類出現於什麼時候
20世紀末期,考古學家在伊拉克北部的約爾根特佩發現一幅公元前2300年製作 現已磨損的小塊地圖。從地圖上可以看到一片地區,四周為小丘環抱,一條運河或水道從中穿過,而且標出了被佔用的土地的位置 在地圖 用楔形文字標明瞭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的面積。這塊泥版上的文字多已損壞,無法辨認,但周邊代表東南西北的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