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發展軌跡

2021-03-05 22:13:02 字數 1607 閱讀 1197

1樓:飄雲流蘇

魏晉南北朝文學,上起漢獻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隋朝建立(489),前後約400年。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大動盪時期,戰爭頻仍,軍閥割據,朝代更迭,同時也是一個思想異常活躍、文化環境較為寬鬆、文學藝術極為活躍的時期,是中國古代文學大轉變,且極富創造性時期。

詩歌是這一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領域。我們從三個線索予以表述:

(1)時代線索:建安詩歌是中國詩歌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次大豐收,其代表人物有「三曹」和「建安七子」

(2)內容線索:建安詩歌,悲傷離亂,慷慨蒼涼,梗概多氣,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被稱為「建安風骨」

(3)體裁線索。曹操四言詩,曹植五言詩和建安七子的文人五言詩彬彬其盛,蔚為大觀。永明體新詩的出現為唐代近體詩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散文一改兩漢史傳、政論獨盛的局面,向多樣化方向發展。

**,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產生的新的文學樣式,是我國**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主要有志怪**《搜神記》和志人**《世說新語》。

2樓:97尋覓

、 中外文化交流對工藝美術的影響,尤其是國內南北文化的衝突和融合對中國傳統工藝的影響。 2、 佛教在這個時候廣泛流傳,對建築,器皿,服飾等產生影響。宗教藝術得到發展,影響和帶動整個社會的工藝水平。

3、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人全面自覺的時期,在以前,工藝美術大多反映神祕的神鬼世界,而這個時期,人們以全新的眼光來看待現實世界。,在工藝美術出展現人類世界 的清新可愛。

二、 魏晉南北朝時期建築的特點和成就 1、 以鄴城為代表的新的都城佈局對後世影響很大。主要特點: 不同於以前都成不規整的形狀,鄴城的佈局平面為規整的長方形,東西長而南北短。

宮殿和居民區分開。中部的南北方向的中心軸線安排重要的宮殿,形成前朝後寢的格局。鄴城的規整的有中軸線的封閉型都城,體現了古中國人的皇權思想,為唐都長安城的規劃提供了典範。

2、 佛教建築的大量營造 從建築的型別看,佛教建築可分為佛寺、石窟和塔三種型別。 1>佛寺的佈局有兩種型別,一種是中心佛塔式,另一種是佛寺。 2>石窟在中國北方較多,因地制宜建造,有著名的 洛陽龍門石窟(結合了木結構建築)、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新疆克孜爾石窟。

石窟是對佛寺的模仿。 3>塔是最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建築。有重疊 )、樓閣式、密簷式(河南嵩山嵩嶽塔)、金剛寶座式。

三、 魏晉南北朝的陶瓷佈局以及對後代中國的影響。 陶瓷從東漢末年陶瓷燒造技術成熟後,瓷器的製造一直延續到現在,較青銅器,漆器等有一下主要優點: 1、 製造成本低廉 2、 易於造型和裝飾 3、 輕便清脆,便於清洗,能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 4、 類玉,符合中國傳統審美觀,使用者能獲得心理滿足 魏晉南北朝的陶瓷佈局:

在全國方位內,大約可分為南方和北方兩個系統。在南方,前期陶瓷燒造以浙江為中心,有著名的越窯、甌窯、婺州窯、德清窯和均山窯等,後擴充套件到湖南湖北等地,主要產品有青瓷和黑瓷。北方瓷器晚於南方,技術相對落後,但創燒了「白瓷」。

青瓷和白瓷曾為南北朝交相輝映的品種,為唐代的「南青北白」的局面奠定了初步規模。 典型器型有:吳永安三年青釉穀倉罐、青瓷大蓮花尊、白瓷綠彩刻花覆蓮四系罐。

四、 染織與服飾以及中國內外文化交流 染織服飾是南北朝時期最能夠體現中國內外文化交流的的工藝形式之一。 染織技術在這個時代進步不大。三國時期的馬鈞對改善織機作出了突出貢獻,織物以三國的蜀錦最為出名。

外國西域文化對我國染織文化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發展的原因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發展的特點和原因是什麼?

有如下原因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間的交往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內容。北方經濟的發展,江南經濟得到了開發,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外來佛教的傳入,對中國建築 繪畫 文學等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豐富了它的文化的內涵。吸收了異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

魏晉南北朝文學的創作背景,南北朝文學的時代背景

魏晉南北朝文學是從漢末建安 196 開始,到隋文帝統一中國 589 結束,約400年的文學史。包含 建安文學,正始文學,西晉太康文學,東晉文學,南朝文學,北朝文學 創作背景 魏晉南北朝文學所處的時代 政治 思想 文化環境 1 魏晉南北朝四百年間的時代特徵是戰亂和 2 由於政權的更迭頻繁,統治集團中為...

魏晉南北朝名歌

北朝民歌中,描寫遊牧生活的,以 敕勒歌 為代表作 00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00反映遊子飄零的,如 隴頭歌 00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朝發欣域,暮宿隴頭。寒不能語,舌捲入喉。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0 00南朝時代,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