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舊唐書魏徵傳譯文尋求舊唐書魏徵傳譯文

2021-03-07 06:24:57 字數 1825 閱讀 7989

1樓:匿名使用者

我那邊已經幫你翻過了,基本上還行,就是「形跡」,「讓徵」不是很清楚。呵呵!!!!!

唐太宗剛開始繼承王位,勵精圖治,改革治國之道。多次引進魏徵進入臥室內。因為在乎得失而訪問他,魏徵為人清高,有治理國家的才能。

性格又亢奮固執。沒有什麼可以讓他屈服,折撓的,唐太宗和他談論。沒有一次不是高興的採納建議的。

魏徵也因此為能遇到像知己一樣的主人而高興。盡力的出謀劃策,知道的沒有不說的。唐太宗曾慰勞他的辛苦,說:

「愛卿的奏摺,前後有二百多條,如果不是愛卿為國家的赤誠之心,如何能作到呢?」就在這年,魏徵升為尚書左臣。有的人說魏徵是阿諛奉承皇親國戚的人,唐太宗派遣御史大夫溫彥博審查,經驗證並無此事!

彥博說:「魏徵作為臣子,須當有來去的行蹤,不能夠避開嫌疑,於是就招到了如此的誹謗。雖然這是無私的,是公事,但也是可以責備。

」唐太宗命令彥博禮讓魏徵。並且說「從今天開始,不可以再沒有形跡了」有一天,魏徵上奏說:「臣聽說君臣立下協契,道義同為一體。

不存在什麼公道,只有處事的形跡。如果君臣上下,都遵守了這一條令,那麼,國家的興衰就很難預料了啊。」唐太宗臉色大變說:

「我已經悔過了。」魏徵第二次叩拜說:「希望陛下讓臣成為良臣,而不要讓臣成為忠臣。

」唐太宗說「忠和良有區別嗎?」魏徵說:「所謂良臣,就是像稷、契、咎陶這樣的。

忠臣則是龍逢、比干這樣的。良臣可以讓自己身獲美名,君王又授他顯號,子孫代代,榮華富貴,享用不盡。忠臣則受誅殺,滅九族,當君網陷入了惡勢,就和國家一起滅亡,空有其名,因此我們可以說,相差好遠啊。

」唐太宗深深地採納了他的建議,恩賜他絹五百匹。

2樓:匿名使用者

唐太宗剛剛即位的時候,勵精圖治管理政務。他幾次把魏徵召到臥室裡來,詢問施政得失。魏徵很有治理國家的才幹,性格又耿直,沒有什麼能讓他屈服。

太宗和他商討的事情,都是欣然接受採納。魏徵很慶幸遇到了瞭解自己的君主,就殫精竭慮為他服務,知道的事情全都說給他聽。太宗常常慰勞他說:

「你所說的意見,前後有兩百多件事情,如果你不是誠心誠意為了國家,還能是什麼呢?」該年,魏徵升職為尚書左丞。有人說魏徵偏袒親戚的,太宗讓御史大夫溫彥博調查此案,沒有發現(魏徵)有這樣的行為。

彥博對太宗說:「魏徵作為臣子,應該注意自己的舉止行為,他不能遠避嫌疑,所以才招來了這種謠言,雖然他的本意是無私,但是也有應該指責的地方。」太宗讓彥博叫魏徵來,並且說:

「你以後不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過了幾天,魏徵進宮對太宗說:「君與臣和協默契,二者道義上如同一個整體。

棄公道於不顧,只追求個人行為影響。要是君主和臣子都遵循這個原則,那國家的興喪,可就不得而知了。」太宗一下子變了臉色,說:

「我已經後悔這樣說了。」魏徵又拜了拜,說:「希望陛下讓我成為一個良臣,而不是忠臣。

」太宗問:「忠、良有什麼區別嗎?」魏徵說:

「良臣是稷、契、咎陶那樣的人,忠臣是龍逢、比干那樣的人。良臣讓自己得到美名,使君主得到顯赫的稱號,子子孫孫,福祿沒有邊界。忠臣使自己受到殺害和流放的命運,讓君主不仁不義,國家和家庭雙雙失去,只剩一個忠臣的名號。

就此說來,差得很遠呢。」太宗深感魏徵所說得很隊,就賜給了他五百匹綢緞(作為獎賞)。

阿黨:偏私、偏袒。

稷、契、咎陶:都是舜帝的臣子名。

比干:夏桀宰相,後被殺。

龍逢:夏桀時的賢人,為夏桀殺害。

稷、契、咎陶:都是舜帝的臣子名。

比干:夏桀宰相,後被殺。

龍逢:夏桀時的賢人,為夏桀殺害。

樓上的錯不少……以後多注意……那邊我也改過了

有誰知道《新唐書·魏徵傳》的中文翻譯?

3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

我聽說過,要求樹木生長,就一

《舊唐書 杜甫傳》的翻譯,《舊唐書 杜甫傳》原文和字詞翻譯

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陽人,後來搬遷到河南鞏縣。曾祖父杜依藝,官位最終到鞏縣縣令。祖父杜審言,官位最終到膳部員外郎,另有傳記。父親杜閒,官位最終到奉天縣縣令。杜甫天寶初年應考進士沒有考中。天寶末年,獻上自己寫的 三大禮賦 玄宗認為這賦寫得很奇妙,就召喚他來考作文,並授給他京兆府兵曹參軍一職。天寶十五年...

李世民心裡早就對魏徵不滿,卻在魏徵去世後才表現出來,難道是他忌憚魏徵

因為李世民他的皇位來的並不是光明正大的。感覺他當時應該是不敢表現出來,因為當時位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不是李世民忌憚魏徵,是李世民需要魏徵這樣的人才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因為魏徵當時也很有能力,所以他一直沒表現出來。李世民在魏徵死前很看重魏徵,為什麼會在魏徵死後挖掘他的墳墓?自古以來,皇帝的心思都很難猜...

《魏徵諫太宗》文言文,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的十思

然 樣子 是 因此 去 離開 李世民虛心聽取臣下的意見,集思廣益,從諫如流,具有明君風範 1 1然 助詞,地。2 是 代詞,這。3去 離開。2 d3 3 因犯罪或錯誤而定罪 4 現在佔據君主大位,是全國的主宰,不能特別偏袒老朋友。5 聽從大臣的勸諫,採納正確的意見。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的十思 見可欲 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