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一詞的由來小康一詞起源於什麼時期

2021-03-07 17:10:39 字數 5295 閱讀 3497

1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溫飽問題 小康」一詞

,源於《詩經》:「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作為一種小康社會模式,最早在西漢《禮經·禮運》中得到系統闡述,成為僅次於「大同」的理想社會模式。

這以後,小康社會和小康生活,作為一種社會理想,散發著誘人的魅力。逐步走入了尋常百姓的生活用語當中。 小康」源自《詩經·大雅·民勞》: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意思是人民(因輸賦稅服徭役)已經很勞瘁了,差不多可以讓他們休息一下了 。可見,「小康」的「康」,是指安樂、休息、安寧的意思。小康的說法用於對一種社會狀態的描述,成為社會學、文化學、政治學上的一個 詞彙,則見於《禮記·禮運》中引證孔子的一段話裡面提到的。

孔子在年底參加完蜡祭之後,登上門樓,喟然嘆曰:「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到了清末,康有為提出大同思想,還寫了《大同書》。

其實,孔子的小康也好,康有為的大同思想也罷,都只講到社會秩序,而沒有涉及經濟生活,只能算作小康的經濟理想。 而我們國家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各行各業都很全面、具體。比如說衡量小康的標準,有以消費結構為參照系數的,即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在消費支出中所佔的比例佔50%以下;再一個就是以人均gdp(國民生產總值)為參照標準,即指人均gdp超過800美元。

那麼讀書人的小康是什麼呢?作家羅維揚說:「讀書人的小康標準是,買書不愁錢,藏書不愁房,讀書不愁考,出書不愁銷。

」 小康這個名詞最早是源自《詩經》 《詩· 大雅· 勞民》這篇當中 有句話叫做民亦勞止 汔可小康 這時小康的康是指安定的意思 這是小康最早的含義 到春秋戰國時期 儒家學說的發展 儒家思想的理想社會 就是一種小康社會 這時的小康社會 指的是一種政治比較清明 人民生活比較富裕 安樂這麼一種社會局面 這種思想應該說 是在幾千年儒家思想當中 是一個很重要的思想 這種思想後來進一步擴大到民間 它的意義又發生了一點變化 在民間對小康的理解 就是生活比較寬裕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 就是豐衣足食 在吃飽穿暖的基礎上能夠更進一步 安定富裕的生活 我們現在講小康 是***同志提出來的 我們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目標 具體的講也可以說是一個標準

2樓:mi蒲公英

小康是一個有中國特色的概念,它源於中國傳統文化。

流傳於人民的日常生活語言當中。雖然我們今天是在現代的意義上使用它,但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它卻是源遠流長。

從歷史淵源來說,小康一詞,最早出自《詩經》。《詩·大雅·民勞》中說:「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說,人民勞苦夠了,渴望稍微得到安康。

小康作為一種社會模式,最早在《禮記·禮運》中得到系統闡述。《禮記·禮運》假託是孔子說的,其實是孔門後學所述,描繪了儒家理想的社會模式。《禮運》說,夏代以前是一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

在其中,人們「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用現代話來說,這段話的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公有的。

選舉有賢德和有才能的人來辦公事,講話信實不欺,行動親愛和睦。所以人們不只是親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愛撫自己的子女,並且讓老年的人都有很好的奉養,安安樂樂地壽終而死,壯年的人都能貢獻出能力。發揮應有的作用,幼年的人都得到撫育成長,鰥寡孤獨以及有殘疾不能做事的人都得到贍養。

男人都有職業,女子都有好的夫家。對於財貨,哪怕它拋棄在地上不用,卻不一定要歸自己藏起來;對於能力,哪怕它沒法貢獻出來,卻不一定是為了自己。因此。

陰謀詭計的心思斷了門路,不會興起;盜竊作亂害人的事不會發生;所以人家外面的大門也用不著關上了。這就叫做大同。」《禮運》所描述的「大同」社會,經濟上是財產公有,「天下為公」;政治上「選賢與能」,實行民主政治;講求社會文明,「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社會保障健全,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孤獨殘疾有所養;社會秩序穩定,夜不閉戶,等等。

.《禮運》認為,夏、商、西周時期是一個「大道既隱,天下為家」的小康社會。在其中,人們「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

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3樓:翩翩飛舞的蝶兒

「小康」一詞,古代共有三種解釋:

一、早在西周時候,小康一詞即已出現。《詩經》上的《大雅·民勞》中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在這裡,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

二、儒家把比「大同」思想較低階的一種社會稱為小康。《禮記·禮運》上說:「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貴族世襲)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設定)田裡……是謂小康。

」這裡描繪的是在夏禹、商湯、周代的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治理下出現的盛世。

三、指家庭經濟比較寬裕。如宋人洪邁所著《夷堅志》卷一就有「(劉)癢……久困於窮,冀以小康」的話。***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用小康這個詞,十分形象地描述了未來我國將要出現的廣大人民安居樂業,家庭經濟生活比較富足的喜人景象。

「小康」一詞起源於什麼時期?

4樓:荼樓

小康

 [ xiǎo kāng ]

【釋義】:1.儒家所宣揚的禹、湯、文、武、成王、周公之治,僅次於大同的理想社會

2.指可以維持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經濟狀況

【出處】:源出《詩經·大雅》:「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說,民眾勞累了,期待(汔可)休息,養養精神。小康,與休息、安定等義相近。

「小康」一詞,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早已傳遍世界。

【具體釋義】:康,原本為「穅」和「糠」。糠——指已經收割後的稻穀的稻殼,可以保護米粒;穅——指長在稻穗上的稻穀的穀皮。

當稻穗從葉鞘中抽出來時,穗上附滿了穀皮——穅。穅,又名為穎,但人們仍習慣叫穅。因為穅一直在保護稻穀的成熟,先是呵護著胚,接著支援胚萌芽、揚花,繼而又守護著灌漿、結實,收割後又保護著米粒不黴變,不生蟲。

可以說,從穀皮(穅),到稻殼(糠),就像是胚的母胎和米粒的懷抱。

所以,小康社會,就是這樣的安定的社會環境。「小」,就像小兒在母胎和懷抱中健康成長。

紅木一詞的由來

5樓:知為行行為之

1. 一說起傢俱,人們很自然會想起紅木傢俱,而且把它們視為珍貴的傢俱,與富人畫上等號。尤其是上海人,紅木傢俱的情結比全國其他城市的市民更深。

在改革開放前的年代,不要說家境富裕的人,就是條件比較好的工薪家庭,也會添置一件大衣櫃或五斗櫥等紅木傢俱,在鄰居中鶴立雞群「扎扎臺型」,以示有地位和身份。

2.四年前,筆者在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的支援下,與故宮合作,複製國寶級文物——乾隆紫檀鑲玉寶座,以及太師椅、博古架等宮廷傢俱,有幸進入故宮神祕的、從不對外人開放的傢俱倉庫。那八千餘件明、清二十四位皇帝使用的黃花梨、紫檀木、烏木等珍貴傢俱,雖然經歷了二百至六百餘年的時光,但基本上完好無損。

黃花梨黃得淡雅深沉,紫檀木紫得黑而滋潤,使我直接感受到了國人為何對紅木傢俱情有獨鍾,以及紅木傢俱能代代相傳的道理。那時,因複製乾隆18式辦公傢俱需要,查閱了清宮造辦處的木作檔案,一張張發黃的紙上,清晰地記載了從明清兩朝紫禁城造辦處,由蘇作、廣作木匠精心製作的每一件宮廷傢俱,其材質基本上為黃花梨和小葉紫檀,而沒有我們今天所說的「紅木」傢俱的記載。這是為什麼,筆者不解地問國家文物鑑定委雜項組負責人、我國古典傢俱權威、故宮研究員胡德生。

胡德生一聽,說:這全是你們上海人造出來的詞,歷史上的確沒有「紅木」一詞的記錄,而最早出現在報刊和書本上,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事。那時,全國有錢人大半在上海經商生活,他們對用珍貴木材所製作的傢俱情有獨鍾。

精明的上海商人發現,凡是紫檀、黑酸枝、白酸枝、烏木、雞翅木、花梨木等這些硬木,有個明顯的特徵,即木質內均為紅顏色,於是籠而統之稱呼為「紅木」,一是介紹起來方便實用,二是(也是關鍵)可以賣個好價錢,因為顧客不可能都具有專業知識,一聽說是紅木傢俱,那一定是**昂貴的。其實不然,就拿今天的**來分析,產於印度的小葉紫檀每噸16萬元,而白酸枝每噸9000元。如你不識貨,雖然都叫紅木,僅材料就可獲利好幾倍。

原來這是上海商人的一個「搗糨糊」術。

3.今天,由於習慣成自然,人們對「紅木」一詞已完全認同,加上漆匠的推波助瀾,把紫檀、紅白酸枝、雞翅木等漆成一種顏色——深紅色,使消費者更加難辨。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消費者只要掌握一條硬道理,問一問是紅木裡的什麼屬什麼類就可以了,就像買蘋果一樣,國光、紅富士、青蕉,其**完全是不一樣的。

6樓:匿名使用者

以下資訊摘抄自 8035木業網:

一說起傢俱,人們很自然會想起紅木傢俱,而且把它們視為珍貴的傢俱,與富人畫上等號。尤其是上海人,紅木傢俱的情結比全國其他城市的市民更深。在改革開放前的年代,不要說家境富裕的人,就是條件比較好的工薪家庭,也會添置一件大衣櫃或五斗櫥等紅木傢俱,在鄰居中鶴立雞群「扎扎臺型」,以示有地位和身份。

四年前,筆者在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的支援下,與故宮合作,複製國寶級文物——乾隆紫檀鑲玉寶座,以及太師椅、博古架等宮廷傢俱,有幸進入故宮神祕的、從不對外人開放的傢俱倉庫。那八千餘件明、清二十四位皇帝使用的黃花梨、紫檀木、烏木等珍貴傢俱,雖然經歷了二百至六百餘年的時光,但基本上完好無損。黃花梨黃得淡雅深沉,紫檀木紫得黑而滋潤,使我直接感受到了國人為何對紅木傢俱情有獨鍾,以及紅木傢俱能代代相傳的道理。

那時,因複製乾隆18式辦公傢俱需要,查閱了清宮造辦處的木作檔案,一張張發黃的紙上,清晰地記載了從明清兩朝紫禁城造辦處,由蘇作、廣作木匠精心製作的每一件宮廷傢俱,其材質基本上為黃花梨和小葉紫檀,而沒有我們今天所說的「紅木」傢俱的記載。這是為什麼,筆者不解地問國家文物鑑定委雜項組負責人、我國古典傢俱權威、故宮研究員胡德生。胡德生一聽,說:

這全是你們上海人造出來的詞,歷史上的確沒有「紅木」一詞的記錄,而最早出現在報刊和書本上,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事。那時,全國有錢人大半在上海經商生活,他們對用珍貴木材所製作的傢俱情有獨鍾。精明的上海商人發現,凡是紫檀、黑酸枝、白酸枝、烏木、雞翅木、花梨木等這些硬木,有個明顯的特徵,即木質內均為紅顏色,於是籠而統之稱呼為「紅木」,一是介紹起來方便實用,二是(也是關鍵)可以賣個好價錢,因為顧客不可能都具有專業知識,一聽說是紅木傢俱,那一定是**昂貴的。

其實不然,就拿今天的**來分析,產於印度的小葉紫檀每噸16萬元,而白酸枝每噸9000元。如你不識貨,雖然都叫紅木,僅材料就可獲利好幾倍。原來這是上海商人的一個「搗糨糊」術。

今天,由於習慣成自然,人們對「紅木」一詞已完全認同,加上漆匠的推波助瀾,把紫檀、紅白酸枝、雞翅木等漆成一種顏色——深紅色,使消費者更加難辨。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消費者只要掌握一條硬道理,問一問是紅木裡的什麼屬什麼類就可以了,就像買蘋果一樣,國光、紅富士、青蕉,其**完全是不一樣的。

教師一詞起源於哪?意義是什麼

教師老師的由來 在今天 科教興國 的號召下,教 老 師作為教育者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注目。教師的稱謂,最早出現在我國西周時期的金文中,稱為 師氏 簡稱 師 系教國子的 原來是商 周軍隊的組織單位。西周的統治者為培養善戰的貴族 開辦了 國學 有高階軍官 師氏 任教。由於 師 是傳授知識的,而 教 又是傳授...

老公一詞的起源,「丈夫」一詞的由來是什麼?

唐朝時,有一位名叫麥愛新的讀書人,他考中功名後,覺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產生了嫌棄老妻,再納新歡的想法。於是,寫了一副上聯放在案頭 荷敗蓮殘,落葉歸根成老藕。恰巧,對聯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從聯意中覺察到丈夫有了棄老納新的念頭,便提筆續寫了下聯 禾黃稻熟,吹糠見米現新糧。以 禾稻 對 荷蓮 以 新...

相聲一詞的由來,「相聲」一詞的來源?

關於 相聲 一詞 關於 相聲 一詞的解釋,古往今來,眾說紛紜,歸納起來,有兩類說法。一類是藝人的說法 相聲就是相貌之 相 聲音之聲。相 是表情,聲 是說明。這種說法在藝人中世代相傳,影響很大,然而仔細推敲起來,卻不免有望文生義之嫌。表演藝術中以表情和說唱為主的藝術形式並不止相聲一種,以此解釋 相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