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歷史經驗
在中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農村會長期存在下去。農業作為一個古老的行業在中國不可或缺,但是,農業生產的工業化已經成為一個趨勢,除了保留觀賞性的田園農業生產之外,中國的農業必定會向集約化方向發展。作為農業生產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農民面臨著轉型的問題,一部分農民經過培訓成為工業化生產中的流水線操作工,而另一部分農民則成為觀賞型農業中的園丁。
當前,中國的農業問題已經成為學術界討論的熱點問題。減少農民,似乎成了解決中國農業問題的根本辦法。更有學者認為,中國的三農問題,歸結到一點,就是如何減少中國的農民的問題。
這樣的學術共識不但不利於中國農業的發展,反而有可能引導中國農業走入誤區。所以,我們在討論中國農業問題時,必須正本清源。
以往我們在討論三農問題時,往往把農業、農村和農民並列,這是不對的。在當代文明社會,農村的出現是一個事實。農村是和城市相對應的一個概念。
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不可能實現完全的城市化。相對城市的組織結構和發展特徵,農村有自己的組織形式和發展模式。如果以城市化來改造農村,必然會犯左傾的錯誤。
農村和城市一樣,都是現代文明的載體,只不過由於它們的功能不同,所以它們應該表現出不同的特點。農村是沒有辦法消滅的,也不能被消滅。中國的發展模式應該是:
城市和農村長期並存,城鄉之間良性互動。
三農問題其根本就在於農業問題。農民只是在農業這一古老產業中就業的員工而已。如果從農業產業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許多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首先,我們不承認農業的比較劣勢,試圖通過發展農業來解決農民福利問題。在世界一體化的今天,中國的農業缺乏基本的競爭優勢,在國外農產品的不斷衝擊下,中國的農業生產只會收縮,而不會擴大。這是因為,中國的農業自然資源稟賦不好,組織結構也不合理,後期積累的技術也很不夠,與國外規模化生產的農業企業相比,中國的農業不可能佔有優勢。
當前,中國的農民絕大多數還處在自然經濟狀態下,種田養人仍然是中國農村的常態。少部分進入市場的糧食僅僅是為了換取農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國的農業商品化程度並不高。
從這個角度來看,希望通過減少農民來發展中國的農業無疑是緣木求魚。即使中國的農民減少了,其他資源稟賦仍然無法改變,中國的農業仍然處在劣勢的地位。但是,放棄農業是絕對不可行的。
即使在發達的國家,農業仍然是國家重點關照的行業。這是因為,在人類文明的進化過程中,我們還沒有找到替代農產品的完全辦法,農業仍然是人們免於飢餓和恐懼的最基本的行業。不論國家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都必須保證農業的生存空間。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農業不是要不要發展的問題,而是要不要穩定的問題。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中國的農業應該扮演者穩定的角色。只有農業穩定,中國的現代化才會有希望。
穩定的農業不一定是擴張的農業,相反的,穩定的農業應當是適當收縮的農業。只有將中國的農業準確的定位,中國的農業政策和農業制度設計才會具有科學性。
其次,我們必須承認,在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農業成了中國最大的資源供給者。農業中的就業者不僅為工業化生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原材料,而且為城市的現代化不斷地提供人才。農業的這種「出血」現象,在各國現代化發展中具有普遍性。
正是因為這種農業發展中的「外部性」,決定了各國必須以分配或者再分配的方式對農業進行補貼。在農業領域,市場調節和**調控始終是相伴而生的。如果不承認農業的「出血」現象,不承認農業在現代化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而片面的將農業的現代化與其他的現代化等量齊觀,必然會出現決策的失誤。
其實,農業的現代化有其自身的含義,除了耕作技術的現代化之外,資源配置和管理水平的現代化才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追求目標。在一塊貧瘠的土地上,即使花費再多的代價,也難以實現財富的增值。在有些國家,工業化的車間生產已經代替了田間耕作,傳統的農業已經由生產型向觀賞型過渡,農業已經成為博物館行業。
第三,我們必須承認,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城市的擴張是沒有止境的。不論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城市正在一步步地擴大,而農村正在一步步地縮小。這種城鄉之間的此消彼長,充分反映了農業在現代化中所扮演的尷尬角色。
農業並非不重要,而是因為這個行業太古老,它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的要求,各國不得不通過各種形式將農業的發展置於一種特殊的優先地位,防止因為農業的落後而導致現代化的列車無法正常啟動。坦率地說,農業在各國的經濟結構中,就像一個步履蹣跚的老人,在乘車時必須優先將其推到車廂之中,否則,其他人無法及時登車。城市的擴充套件,是一個國家年輕和充滿活力的標誌。
農業的發展需要城市化的滋補。在當今中國,凡是農村發展好的地方,不是因為農業有所進步,而是因為在這些地區有著許許多多的鄉鎮工業。正是由於工業化的發展帶動了城鎮化的發展,才使周圍的一些農業有了穩定的市場。
這種依賴於工業和城鎮化發展的農業發展模式,幾乎成了江南農業的普遍模式。隨著工業和城鎮化的不斷擴大,農業會失去其基本的資源——土地。在一些地區,農業的消亡不是神話而是現實。
第四,我們必須承認,面對上述這些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的制度設計缺乏創新精神。在農業土地資源的運用上,我們堅守土地承包制,將土地資源和農民牢牢地束縛在一起,防止土地資源和農民的自由流動。事實上,農業的發展有賴於土地資源和農民的自由流動。
土地承包製作為解決國家與農民、集體與農民關係的制度設計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具有積極意義,但是,在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土地承包制只能是一種過渡階段的權宜之計。土地承包制既不符合現代化大生產的要求,也限制了農民自主發展的訴求。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太拘泥於已有的改革成果,而沒有用創新的眼光來看待中國農業發展中所湧現出來的新的資源組合模式和農民自發的組織管理結構。
第五,在制度的供給上,我們片面地把農民「海選」的自治嘗試看作是現代政治民主的運作方式,而沒有看到不同的制度在中國農村所產生的相容性問題。不論是中國農村的村民委員會自治制度,還是現代企業的公司制度,在農業生產中都扮演著極其矛盾的角色。從政治上來說,村民自治有利於村民當家作主。
但是,由於土地的集體所有制,決定了村民自治組織機構反過頭來成為了掌握村民最基本生產資料的機構。在村民委員會的控制下,農民的權利不是擴大而是縮小了。村民委員會成為了壓在中國農民頭上的一座大山。
這是一種非常怪異的現象,農民自己的組織不但不能保護農民的利益,反過頭來,成為了壓迫農民的機構。中國的村民自治組織已經變形。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學者提出土地的私有化問題,認為應該讓農民真正掌握最基本的生產資料。
但是,土地的私有化不但不會緩解中國農村的現實矛盾,反而會給中國未來農業的改進製造新的障礙。所以,中國的農業制度設計也需要解放思想。
筆者認為,中國農業不在於要不要發展問題,而在於要不要保留的問題。中國的農業作為缺乏比較優勢的行業,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需要國家的強有力扶持。作為農業的就業者,農民應當享受國家提供的各項福利。
但是,這種福利安排不在於發展農業,而在於保護農民。中國的農業除了一部分引進工業化的生產線進行改造之外,其他部分應該向觀賞型農業發展。中國的農民是生活在中國農村、並且帶有自然經濟狀態的中國公民。
中國的農業和中國的農民必須嚴格區分開來,中國的農業現代化是有選擇地工業化。而作為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不是現在意義上的農民,而是經過農業技術培訓的農民。中國當代的農民其實是需要國家扶持的弱勢群體,他們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農業的生力軍。
我們必須把農業政策、農民政策和農村政策嚴格區分開來,防止制度設計中的粗線條導致中國的農民利益受到損害。
作為一個行業,中國的農業必須向兩個方向過渡,一個是向工業化過渡,走集約化生產的道路,一個是向觀賞性田園農業過渡,走休閒型農業的道路。作為中國的農民也面臨著兩種選擇,一種是通過技術培訓從事現代化的農產品生產,一種是安於現狀,建立自給自足的農村自然經濟。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既不想改變中國當代農村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模式,又想將這種經濟形態融入現代化的大市場,為農民帶來更多的財富。
這是一種異想天開的發展道路。中國的農民要麼適應現代化的大生產,要麼滿足於自然經濟的田園風光。以自然經濟的耕作方式來適應現代化市場經濟的需要,無疑是中國當代存在的最大問題。
中國的農業要麼進行徹底的工業化改造,要麼就變成博物館式的行業。我們當代的農業專家將農業的生產定位在傳統的模式上,但卻想用傳統的耕作模式來實現農業的發展、農民收入的增加,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國的農業發展一定要擺脫傳統思想的羈絆,建立新的農業發展觀。
事實上,中國的農民已經通過塑料大棚生產等準集約化的經營模式,將農業生產引導向正確的道路,只不過我們的經濟學家缺乏敏銳的觀察能力,仍然沉浸在傳統的思維定勢中不能自拔罷了。
在中國的農業問題上,我們有太多急功近利的做法。國家增加農民收入的政策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沒有把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和生活在農村的其他公民區別開來,沒有把農民和農業問題區別開來,那麼,我們的制度設計一定會出現問題。
中國的農民會因為中國農業的現代化而減少,但是,隨著中國公民整體福利的增加,生活在農村的其他公民將會增多。如果不加區別地將農民和生活在農村的其他公民一起看待,那麼,不但不會解決農業生產效率提高的問題,還會影響到真正的農民福利的改善問題。在中國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已經越來越減少,而農民需要贍養的其他公民越來越多。
由於這些由農民供養的人口加重了農民的負擔,才導致許多農民背井離鄉外出尋找更高的回報。在解決中國的農業問題時,必須看到中國農業所面臨的困境,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同時,必須把提高農民的收入與擴大農業生產區分開來。防止表面上的系統化思維混淆了農業、農村和農民之間的區別。
簡單地說,農村的存在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中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農村會長期存在下去。農業作為一個古老的行業在中國不可或缺,但是,農業生產的工業化的已經成為一個趨勢,除了保留觀賞性的田園農業生產之外,中國的農業必定會向集約化方向發展。
作為農業生產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農民面臨著轉型的問題,一部分農民經過培訓成為工業化生產中的流水線操作工,而另一部分農民則成為觀賞型農業中的園丁。中國的農業必須重新規劃,傳統的農業觀必須改變。
中國社會存在的問題中國當今社會存在的問題有什麼?
社會矛盾糾結於公私博弈 人民群眾日益增強的權利意識和公民意識,與缺乏制約 監督並拒絕 被馴服 的公權,兩者之間的力量對比與消長,將決定中國未來的走向 當前我國社會矛盾呈現一種高發態勢,觸點多,燃點低,處理難,用官方的說法就是 社會矛盾凸顯期 從2009年的情況來看,這種情況仍然沒有改變,有的地方甚至...
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中國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如何解決家庭教育問題 家長本身的整體素質差,學習家庭教育只能是刻板的書本條款,沒有家庭教育的能力。對孩子缺乏耐心,家長不會引導孩子,往往是採取強制或命令的方式,給孩子自己選擇的空間較小。1 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援系統落後 2 不被教育部門重視!3 家長的自身的教育和素質明顯的滯後 4 家長不懂,缺乏科學...
中國存在哪些教育問題,中國的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對於中國的教育制度討論最多的幾點是 一 關於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教育制度可謂是十人評價九人搖頭啊,我們天天要求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們的高中教育,無不是隻重視升學率,每年一個學校能考上多少個清華 北大,整天學生是埋首於故紙堆之間,作題 作題 還是作題。尤其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