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12分)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2021-05-14 11:46:51 字數 6848 閱讀 3104

1樓:匿名使用者

小題1:d

小題2:b

小題3:b

小題4:(1)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閒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興」1分,「亡」1分,句意通順1分)

(2)禍患常常是從細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人的才智勇氣往往也被他溺愛的事物困擾。(「積於忽微」句式1分,「困於所溺」句式1分,句意通順1分)

小題1:

試題分析:函,名詞作動詞,用匣子裝。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現象比較多,所以答題時一定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結合上下文及本句語法關係來推斷實詞的含義。

小題2:

試題分析:a①他②一定;b難道;c①成為②被;d①的②他。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是高考的一個高頻考點,平時複習中要注意瞭解文言虛詞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題型種類。

積累常考文言虛詞的意義和基本用法。另外虛詞大多是多義的,具體解答時要根據它在句中的作用來確定它的詞義。同時還需做好課內知識的遷移。

小題3:

試題分析:由原文「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可知,本文所要論述的是「人事」,所以本文所舉之例也是在證明本源在於「人事」。因此,莊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於「人事」。

小題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並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檢視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1)句中「興」「亡」都是使動用法,使……興盛;使……滅亡。(2)句中「積於忽微」,狀語後置句;「困於所溺」,被動句。

文言文閱讀(1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原莊宗之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題目。伶官傳序 歐陽修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

2樓:百度使用者

小題1:答案:d。函,用木匣子裝,動詞。

小題1:答案:b。

小題1:答案:c。語氣委婉,毫無生硬的說教,而是娓娓道來,婉轉動人。即使是在慨嘆莊宗敗亡時,也只有惋惜之意而無責難之詞,可謂義正辭婉。

小題1:(1)使潛藏在幽深溝壑裡的蛟龍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婦哭泣。(「舞」「泣」使動)(3分)

(2)用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盡情享受視聽的娛樂,實在是值得快樂啊。(「遊」「騁」「極」活用,「所以」的古今異義)(3分)

(3)我派遣將領把守關口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強盜進來和意外的變故。(「所以」「非常」古今異義,判斷句,「出入」的偏義複詞)(4分)略

閱讀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伶官傳序 歐陽修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

3樓:百度使用者

小題1:b

小題2:b

小題3:b

小題4:c

小題5:(1)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逸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

(2)禍患常常是從細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人的才智勇氣往往被他所溺愛的事物困擾,難道只是伶人才是這樣嗎?

(4)至於被正義和真理激發的人不這樣,是因為他們有不得不這樣做的原因。略

閱讀下文,完成文後各題。五代史伶官傳序  歐陽修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

4樓:百度使用者

小題1:a

小題2:b

小題3:d

小題1:a (原:

推究)小題2:b (a於:在/由  b而:但是  c之:代指「天下」/結構助詞「的」 d其:表祈使語氣,「千萬」/代詞,那)

小題3:d(a「與天命無關」錯。b「殺父之仇」錯。c「所有仇人」錯)

文言文譯文:

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推究莊宗所以取得天下,與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枝箭賜給莊宗,並告訴他說:「樑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與我約為兄弟,可是後來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樑。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

交給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向。」莊宗受箭收藏在祖廟。以後宗莊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人**,用豬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裡恭敬地取出箭來,裝在漂亮的絲織口袋裡,使人揹著在軍前開路,等打了勝仗回來,仍舊把箭收進宗廟。

當他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裝著樑國君臣的頭,走進祖廟,把箭交還到晉王的靈座前,告訴他生前報仇的志向已經完成,他那神情氣慨,是多麼威風!等到仇敵已經消滅,天下已經安定,一人在夜裡發難,作亂的人四面響應,他慌慌張張出兵東進,還沒見到亂賊,部下的兵士就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到**去好;到了割下頭髮來對天發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溼衣襟的可憐地步,怎麼那樣的衰敗差勁呢!難道說是因為取得天下難,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這樣的嗎?

還是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由於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能得到益處。

」憂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當他興盛時,普天下的豪傑,沒有誰能和他相爭;到他衰敗時,數十個樂官就把他困住,最後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禍患常常是由一點一滴極小的錯誤積累而釀成的,縱使是聰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於某種愛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結果陷於困窮,難道僅只是溺愛伶人有這種壞結果嗎?於是作《伶官傳》。

盛衰之理 雖曰天命 豈非人事哉 什麼意思啊

5樓:對面包的愛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的大意為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出自宋代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

原文: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樑,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樑。此三者,吾遺恨也。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樑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

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

譯文: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推究莊宗所以取得天下,與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枝箭賜給莊宗,並告訴他說:「樑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與我約為兄弟,可是後來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樑。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

交給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向。」

莊宗受箭收藏在祖廟。以後莊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從**,用豬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裡恭敬地取出箭來,裝在漂亮的絲織口袋裡,使人揹著在軍前開路,等打了勝仗回來,仍把箭收進廟。

當他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裝著樑國君臣的頭,走進祖廟,把箭交還到晉王的靈座前,告訴他生前報仇的志向已經完成,他那神情氣概,是多麼威風!

等到仇敵已經消滅,天下已經安定,一人在夜裡發難,作亂的人四面響應,他慌慌張張出兵東進,還沒見到亂賊,部下的兵士就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道**去好;到了割下頭髮來對天發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溼衣襟的可憐地步,怎麼那樣的衰敗差勁呢!

難道說是因為取得天下難,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這樣的嗎?還是認真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由於人事呢?

6樓:證道之聲

解釋: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

出自;——歐陽修 《伶官傳序》

賞析:作者引《尚書》之語與史實相對照,將人的作為和國運盛衰之間的關係歸結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是對中心論點的精闢闡釋,末尾進一步將這番道理推而廣之:「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因於所溺」,從伶人說開去,從更廣的範圍給人以啟示。

啟示: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社會飛速發展,無論國家或個人,要想獲得發展和成功,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常常以這些格言警示自己,要不斷地努力拼搏,居安思危,不驕不躁,謙虛謹慎。

7樓:匿名使用者

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

8樓:匿名使用者

就強盛與衰弱的道理而言,雖然可以說是天註定的,難道人不可以改變它嗎?主要意思還是說做什麼事情還得靠自己,提倡人的主動性

伶官傳序 歐陽修   ①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

9樓:蓋紙

1.c2.a

3.c4.(1)推究莊宗取得天下的原因,與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了。

(2)當莊宗用繩子**著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樑君臣的首級,進入太廟,把箭還給先王。

5.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語文題出100分求答案

10樓:老薑白菜大蔥

(一)閱讀《季氏將伐顓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後回答下面問題。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譯文:季氏將要攻打附庸國頗臾。冉有、子路兩人蔘見孔子,說道:

「季氏將對顓臾使用武力。」孔子說:「冉求!

這難道不應該責備你嗎?頗臾,先王曾經任命他主持東蒙山的祭祀,而且它處在我們魯國的疆域之中,這正是跟魯國共安危的藩屬,為什麼要去攻打它呢?」

1.無乃:這裡有「恐怕要」的意思。

是:代詞,復指賓語「爾」。

過:責備。大意是,恐怕要責備你吧?

以為:使動詞,任命...為...

2.理論論據中的名人名言.[本文是篇駁論,借對話形式批駁,破中有力,運用了歷史材料,「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現實事例,顓臾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曰:

『陳力就列,不能者止。』」三種論據,立論堅實可靠,駁斥也有理有據。]

3.引名人名言說理屬於由一般到個別的演繹論證,大前提: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小前提:

你們在職位上,卻不能陳力盡職;結論:應辭去職務.後兩個比喻屬於由個別到個別的類比論證.

(二)閱讀《長亭送別》中的一段文字,然後回答下面問題。

[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1、前四句所寫的景與送別有何關係?

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時節特徵的景物,襯托出崔鶯鶯為離別所煩惱的痛苦壓抑的心情;後二句自問自答,採用誇張手法表現了崔鶯鶯因張生即將遠離而無限感傷的心境。此曲將蕭瑟的秋景與悽婉的心境合二為一,讓主人公和讀者都難分哪是情哪是景,這是最典型的情景結合,難怪被稱為「秋思之祖」。

2、分析「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的修辭方法與含義。

修辭方法 對比、誇張、借代.

憐惜與傷別離的情愫盡在「醉紅」中

3、這段曲詞表現了鶯鶯怎樣的情感?

憐惜與傷別離的情感

(三)閱讀下面一段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文中「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這句話的作用是什麼?

借古論今

就是用古代的事實 比喻當今所面臨的問題

提請統治者加以借鑑

在這段話中,這句話是作為論據存在的,用來證明前面立意的正確性.

2、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開宗明義,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即一個王朝的興衰,重在人為.

這段話出自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在全文中,這段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後面所有的文字都是為了證明這段話.

3、請解釋這段文字中加點字的含義。

理:理在這裡做道理講 原: 原在這裡做推理,推究講

讀《鄭伯克段於鄢》中的一段文字,然後回答下面問題。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1、揭示這段文字中加點字的含義。

初:當初.《左傳》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這個詞,這裡指鄭伯克段於鄢以前。

寤生:難產的一種,胎兒的腳先生出來。寤,通「牾」,逆,倒著。

亟:屢次

弗:不2、分析這段文字在全文結構中的作用。

把鄭莊公老謀深算的性格刻畫的淋漓盡致.

3、這段文字中姜氏偏愛共叔段的表現是什麼?

向鄭武公請求立共叔段為太子.

三、現代文閱讀:

(一)閱讀《風波》中的一段文字,然後回答下面問題:

現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給他相當的尊敬,相當的待遇了。到夏天,他們仍舊在自家門口的土場上吃飯;大家見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做過八十大壽,仍然不平而且康健。

六斤的雙丫角,已經變成了一支大辮子了;伊雖然新近裹腳,卻還能幫同七斤嫂做事,捧著十八個銅釘的飯碗,在土場上一瘸一拐的往來。

1、「九斤老太……康健。六斤…..新近裹腳 ,……捧著十八個銅釘的飯碗」具有什麼象徵意義?

封建傳統還在禁錮著青年一代.

象徵著人們仍在貧窮落後之中,修補著幾千年來的老傳統.

2、這種描寫方法對於深化**的主題起到了什麼作用?

側面襯托

3、作者用了什麼樣的描寫方法?

比喻(暗喻)

(二)閱讀《斷魂槍》中的一段文字,然後回答下面問題:

夜靜人稀,沙子龍關好了小門,一氣把六十四槍刺下來;而後,拄著槍,望著天上的群星,想起當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風。嘆一口氣,用手指慢慢摸著涼滑的槍身,又微微一笑,「不傳!不傳」

1、這段文字的描寫方法是什麼?

對話和細節描寫.

2、文字中人物具有什麼性格特點?

沙子龍慧眼識英雄,但有保守,孤傲和執著的個性.孫老者豪爽外露,剛毅執著.

3、沙子龍「嘆一口氣」的原因是什麼?

感嘆命運的無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五人墓碑記張溥五人者,蓋當

小題1 d 小題2 c 小題3 唯獨這五人名聲皎如白日,是什麼緣故呢?有幾位賢士大夫拿出五十兩銀子,買了五個人的首級用匣子盛好,終於同屍身合在一起。小題4 吳之民 與 五人 是全體與部分的關係,作者寫反暴鬥爭,不單寫五人,而先寫包括五人在內的 吳之民 這就十分有力地表現民心所向 正義所在,說明五人的...

求老師解答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

1.c2.c 3.c4.鯤鵬是有所待,非真正的 逍遙 求老師解答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 1.d2.b 3.d4.c 5.若賜觀芻蕘 請給紙墨 兼之書人 然後退掃閒軒 繕寫呈上 庶青萍回 結綠答 長價於薛 卞之門 幸惟下流 大開獎飾 惟君侯圖之。6.1今天下人認為您決定文章的命運。2您何必捨不得階前的...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題六國論節選

1.d2.a 3.a4.1 用 抄韓 魏兩國對付秦國,其餘四國在後方休生養息,來暗中援助他們的急難,像這樣,就可以源源不絕地應付了,那秦國還能有什麼作為呢?2 只是他們最終沒有能夠做秦國所做的事,因此 六國 是自己削弱 自己 而導致滅亡的。加涅的學習分類 加涅把人類的學習分為八個層次 一是訊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