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普願講堂慧蓮
阿彌陀佛!師兄,打坐只是一種修行的方法,是一個助緣,並非佛家獨有!但是打坐時的如理觀照,則與其他各家不同。
方便說,佛法當中的打坐,著重磨鍊兩方面,一方面是定力,令心專注,觀呼吸、唸佛、持咒,收攝妄心,皆屬此列。另一方面,還要以慧觀照,心念遷流不息,不停不住,終不可得,進而不執不住。
單盤和雙盤,這個要根據各人的因緣來定。雙盤更利於坐姿端正,攝心入定,但難度比較大。單盤若是能攝心靜意,未嘗不可。
打坐,重在心,而不在形。身姿自然而端正,合理的姿勢又利於淨心定意。
打坐時所謂的與佛交流,多是執妄境為真實,易遭邪惑!
正如佛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不論打坐的過程當中,見到什麼,聽到什麼,感受感覺到什麼,不論是怖人之境,還是見光聞香等等殊之境,哪怕是見佛見菩薩,皆不可執以為真,而生執著,更不要提與之交流了。
執著則生病,入魔倒有得份!
2樓:心語無塵
這幾個問題,一起來看法師們的開示,一起同參同悟:
打坐的目的是什麼?
1。打坐是修定、靜;遇到事情不亂不驚。
2。打坐是參悟佛教文化;就是把自己學到的佛教文化在腦中重新回顧一下,總結一下:白天和別人都認為對的問題,與現在靜下來時理解的是不是還一樣;如理解的與白天理解的不一樣,就把現在理解的列出來;等在經過學習深深理解後,在靜下來時,在列出來,而後與前一次列出來的對照一下;在把現在理解的,在重新列出來,而後在學習研究,而後在對照,在重新列出來,這樣重複研究理解在重複研究理解,悟的一次會比一次深,也就越來越接近完美。
(打坐時,要做到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是不要產生妄念,有了妄念就很容易偏離所學到的正確知識。)
打坐之初,主要在於一個環境、三個調理。
首先,選擇有利於入靜的環境,如果在房間裡打坐,室內光線明暗適度,空氣通暢,溫度也要適中。
室外坐禪,要選擇幽靜的地方,避免受到意外的驚擾。
我們這裡說的是煅練初級的打坐功夫,因此和禪宗提倡的「身居鬧市裡,心無車馬喧」不是一回事,所以必要的環境條件還是需要的。
下面接著說「三調」。
一、調身:
坐的姿式,要端正自然。下額內斂,廷胸收腹,肩與胯上下垂直一線。
雙腿最好結跏趺坐,如果不能雙盤,更不要免強,避免腿痛不利於久坐。
但散盤容易使身體後仰,失去重心,所以,散盤時要用一個薄一點的枕頭墊在臀下,有利於身體平衡。
特別是冬天,打坐時,一定要把膝關節用毛毯之類的包住,因為雙膝向內彎曲時,膝蓋骨外則下邊的穴道(用手摸凹陷部位)是開放的,容易進入涼氣引起風溼。
另外,特別要提醒的是,用雙盤打坐的,坐禪結束後要雙腿前伸,兩手按摩腳心,促進腳底血液遁環。站起後兩腿輪換側僕壓壓腿或下下腰。因為雙盤容易導致腿部肌肉萎縮,腿骨變形成o型腿,走路飄浮無力,所以如果常期堅持坐打坐的人,按摩和側壓腿非常必要。
二、調氣:
保持呼吸細而勻而深。細而不粗,聽不到呼吸的聲音;勻而不湍,如涓涓流水,不可緩一下急一下。深而不浮,所吸之氣雖入肺部,但意念中要想著它進入下腹氣海(臍下丹田),
三、調心:
這是坐禪的關鍵,制心一處,不要散亂掉舉。坐禪的人開始習定時談不上入定,最多達到入靜就不錯了。但是心猿意馬若使妄念不起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採取以妄制妄的辦法,這就是調心。
方法很多,如唸佛,參話頭,觀想,數息等等。
當然,這些調服妄念的方法本身也是妄念,所不同的是,我們是以一念制萬念,最終此一起不起就是入靜了。
入靜是進入禪定的過程和手段,不是禪定的本身。有些人坐禪時眼皮跳,其原因主要是你的眼睛處於似閉非閉的狀態。建議你要麼睜開,對目前之物視而不見,要麼就閉牢,一心內觀,就不會再跳了。
打坐入靜後處於「忘我」的狀態時,容易出現幻覺,這是妄念意識常期薰染的積垢,不可執著它,用金剛經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對治。
有些人怕坐禪時走火入魔,呵呵,說句實在的,一般人還沒有資格達到那個可以使你走火入魔的境界。我們最多出現幻覺使你神情恍惚,這些都是小兒科,不要把它當回事。
另外,連續坐靜的人,只要每天堅持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幾天後,身上會出現象被很多螞蟻噬咬的感覺,這裡癢一下那裡疼一下,你也不要理它,這是一種血脈活躍衝破毛細血管裡微細病灶的良性表現。幾天後,這種感覺就會消失。
仲巴仁波切開示——打坐時的正確姿勢與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為「七支坐法」。所謂「七支」是指對身體要求的七個要點:
1、雙足跏趺:
先將左足置於右腿上,再將右足置左足上,稱金剛坐(男士用)。
先將右足置左腿上,再將左足置右足上,稱如意坐(女士用)。
按有的傳承,不論男女,都採用金剛坐。行者請依自己上師所教為準。
雙跏趺坐重心穩定,有利於身的放鬆和長時間靜坐,而且雙足交盤使血液流動大大減緩,減緩生理活動,又增加體腔的靜壓力,有利於最大限度降低新陳代謝速度,便於入靜。
初學者一時還做不到,則只將一足置另一足上(單跏趺)即可。至於左足在上還是右足在上,請依照自己上師的傳承為準。再不行者雙足交*散坐亦可。
2、脊直:
脊椎的每一錐體如珠算珠子疊豎一般,自然正直。由於自然生理彎曲造成的習慣,坐時腰錐易呈後突,應注意糾正。
3、肩張:
兩肩應舒張但不挺胸。
2、3項的具體做法::坐好後以頭頂上領,整條脊椎上拔伸直,稍挺胸、肩張開,然後從上而下順勢放鬆,上半身便處於自然鬆直的狀態。這樣不緊張不懈怠地維持下去即可。
2、3項做好了,則可以達到「鬆胸實腹」的效果,便於達到心靜氣沉。
4、手結定印於臍下:
右手掌置於左手掌上(男),或者左手掌置於右手掌上(女),兩拇指輕輕接觸,自然放鬆置於腿上。(按有的傳承,不論男女都採用第一種。行者請依自己上師所教為準。)
容易散亂的人可以採用另一種手印:大拇指輕觸無名指根,並輕握成拳,分置於膝蓋上,手臂自然打直,保持兩肩平衡。
5、頭中正:
頭不俯仰,不歪斜,下頦微內收(不是低頭)。這即利於頸錐正直,又可輕微壓迫頸動脈,減緩生理活動,減低新陳代謝,便於入靜。
6、雙眼微閉:
雙眼半開,以能見體前三米左右的距離為宜。目光可注視於體前約一肘遠處之一靜物上。(此靜物應①較小②單色③形狀簡單。
如念珠。)如易散亂可閉上只留一絲光線即可。如易昏沉則可睜大眼睛,平視前方。
7、舌舔上顎:
舌頭的前半部輕舔上顎(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顎)。具體竅門是:把舌後部的空氣排盡,咽喉部放鬆,舌稍後縮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
嘴脣輕閉,嘴部肌肉自然放鬆,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縫隙。
按七支坐法做禪修,就能夠調整、保持內氣,讓生命充滿活力,並能產生內在的覺悟。
第1、2、4、5項——能引入遍行氣;第2項能引入上行氣;
第2、3項能引入等住氣;
第七項能引入上行氣;上述四種氣流入持命氣,五氣合一時行者就能體驗到覺悟。
注意事項:
(1)飽脹或飢餓時,不宜打坐。
(2)在室內靜坐時應保持空氣流通,但不可當風而坐。
(3)在室外打坐時要注意保暖,也不要直接坐在溼地上。
(4)氣候涼時應注意兩膝、脖項和後腦的保暖。
(5)肢體形態要求很嚴,但應注意放鬆,細心內調,找到一種身體既合要求又輕鬆舒適的狀態。
(6)意識的放鬆很重要。可以想一下「以難得之身修難得之法多可貴」,「我在為度濟眾生而修無上法門」,帶著慈悲喜捨之心態,微笑從心中泛起並形諸於色。特別把眉心和下頦肌肉放鬆。
(7)不管雙跏趺、單跏趺或散坐,臀部應墊
二、三寸的墊子,以自己覺得重心穩,無前傾後仰的感覺為原則。一開始做不到雙跏趺便做單跏趺,再不行便散坐。
3樓:匿名使用者
打坐只是佛入靜的一種方式,猶如拿毛筆只是一種外在形式,不要把打坐當成是修佛與禪定,那只是入門的準備而已,連入門的修習都算不上,更不會像某些魔頭誑言打坐就是禪定這樣的惡劣無知的外道邪語出來。
當知此人不知禪定為何物,不知四禪八定、滅受想定、滅盡定、及如來上層金剛定和諸菩薩三昧。
禪定是上層功夫,不是佛不讓人修,而是禪定需要有一定的觀心離妄、離心意識,迴歸本質以達到成佛的基礎,而不是傻坐,禪定不是入門者都能修的,心亂未定者不能修,不見性者不能修,不能自調其心者不能修,佛法不是亂來法,是要根據個人心性的根基能力而定的,不能亂套。
禪定是成佛及得神通的制勝法寶,是佛法僧中的法,是戒定慧中的定,是六度中的禪定,是七覺支中的定覺支,不可或缺!不可廢舍!不可不修!唯有邪魔外道,誑於弱智者,說不應修,皆無是處。
打坐是修習禪定的基礎,它的重要性與拿毛筆是一樣的,即重要,也不重要。
修佛者不重在交流,而在覺悟,在於對無常世界的真實的感知與總結,了悟實相。
4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打坐不是佛教徒獨有的。在中國道家修行也打坐,瑜伽裡面也打坐,很多氣功的聯絡也有打坐。。。
因此打坐不是佛法獨有的。
打坐裡面,有單盤,雙盤,散盤三種。不能說沒有區別。雙盤對修身等,可以說更好一些。更主要的還是如何把自己的心安穩下來。如果心不能安穩,即便是雙盤也沒有什麼意義。
打坐不是為了與佛交流。也不可能與佛交流。更嚴密的說,我們呼吸,說話都在與佛交流。簡單例舉一下。你在與空氣交流嗎?
佛,就是與空氣一樣,無形無體無相,也無我執,無法執,,,這就是佛。這就是與佛交流。如果你能讀一下《金剛經》,就會知道什麼是真實的與佛交流。
打坐更主要的應該是與自性佛的交流。
5樓:匿名使用者
打坐:我國古代一種養生健身法。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
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
打坐又叫「盤坐」「靜坐」。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練方式。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盤坐又分自然盤和雙盤、單盤。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智增慧。
並不是非要學佛了才可以打坐的,普通人也可以。而且有利於腿部經脈的疏通和血液流通。
習武靜功的修習方法,即閉著眼睛盤足而坐。這也是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種。打坐的基本內容有三:
不動心,數息,破生死關。這些也是學習正宗武術的三個基本條件,否則,武功再好,亦只能算野狐禪。人之一身,由心主之。
心如君王,手足為臣足。君有乾綱獨斷之明,臣民則效指揮如意之勢。儒家所謂天君泰然、百體從令便是這個意思。
有些人練習技擊,平時一切本極從容,一旦倉猝應變,立感受氣息上浮,手忙腳亂,雖技擊工深,終難收效於頃刻。此即心動氣散之相。倘能出生入死心不為動,技擊自達神化之境。
數息本是道家修養法,佛門亦然。初學技擊者,必先使氣脈沉靜,直達氣海,拋卻萬念,靜聽氣息之出入,默記其數,由一至
五、至十,但不可記數太多,以免神昏心亂。比數息進一步的是聽息。一掌既出,好似有氣自肩腋而來,直貫掌緣五指之尖,靜心聽之,臂彎指掌間似有膨脹伸張之意。
數息和聽息練到一定火候,則無論如何跳躍,氣亦不致辭喘促,下實則上輕。生死之關,為眾生之大關鍵。武功經絕是與克敵制勝聯絡在一起的,質而言之,即曰「殺人之術」。
故而生死之念,不可不先破,如能早早勘破生死關,則臨敵時毫無畏怯,即使敵人筋力勝過自己,也能靜以待之,乘虛而入,如操勝券。
佛教徒和信徒有什麼區別?平時燒香拜神是否屬於佛教的範疇
佛教徒指的是,最起碼要經過了三皈依的才稱之為佛教徒。至於在家供有佛像的普通人,內只能稱之為信徒容。經過三皈依後,沒有出家的稱為比丘 出家男眾 比丘尼 出家女眾 優婆塞 在家男眾 優婆夷 在家女眾 他們都遵守著個自所應遵守的律條。燒香拜神好多宗教也都有。並不是佛教的專利。所以還是有區別的。佛教的燒香是...
我挺喜歡佛教的,我想讓自己成為佛教徒,我要怎麼做,要尊尋哪些戒律
看您自己的發心 首先,您先去寺院聯絡進行三皈依,也就是皈 依三寶,然內後看自己的容情況持戒,居士一般都是五戒,也就是殺盜淫妄酒。這五戒,可以選擇性的持其中的幾種。重點是正信佛教,有正知正見,既要和普通的拜拜佛菩薩像的信士有所區別,增進一層,了達經義,還要精進實修,這樣才能得到更多利益,也可以利益他人...
佛教徒,得了頸椎病是什麼眾生現前了
得了頸椎病跟你的信仰有什麼關係呢,你坐在有靠背椅子上,雙手十指交叉扣在脖子上,胸前的兩個胳膊儘量貼在一起,把頭向後仰,保持這個姿勢5到10分鐘,每天數次。立刻見效。佛經上說,生 老 病 死是平常事,有了疾病,應該看醫生,吃藥 佛教自古就重視醫藥。信佛教本來是吉祥的事情,但千萬不能迷信。頸椎病和宗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