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最需要什麼,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什麼?

2021-03-29 09:47:23 字數 5802 閱讀 6555

1樓:路戍人

兒女認為父母最需要陪伴,父母希望兒女過得好。這種反差並不意外。無論兒女年齡多大、走得多遠,在父母眼裡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

而多數老人則害怕給別人「添麻煩」,即使心裡有願望或不滿意,也很少輕易表達。

多項研究發現,老年人對健康、安全、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的需求比較大。有兩個方面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即「國興老有樂,子孝心無憂」。令人遺憾的是,他們過去10多年的研究發現,老年人的消極心理,如抑鬱、焦慮等在不斷增加,積極心理並無明顯變化。

2樓:諶舞況惜玉

清淨的生活,淡雅的環境,清淡的飲食,平靜的心情,和諧的家庭,團圓的熱鬧,健康的身體

3樓:衷愛布古韻

老年人最喜歡乾的是和同伴一起活動,跳舞健身.還有和自己的第三代玩耍.最希望得到的東西是子女的陪伴,關愛.他們最開心是四世同堂.共享天倫之樂.

4樓:危捷仵晏如

現在的老年人,最需要的分位兩大部分:

一、身體健康方面需要的鍛鍊:每天堅持正常徒步1~2小時,可以增強和保持腸胃正常的新陳代謝。

二、心理方面的需要:老年人需要得到比較多的就是認可,大部分家庭內都會存在老人囉嗦或者糊里糊塗的情況,所以為了避免讓老人自己覺得活著沒有用處的想法,可以多讚美老人,讓老人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三、溝通:老年人需要更多的互動,讓別人瞭解內心的想法,知道自己的需要。

5樓:圭旻陰安夢

老年人最喜歡乾的是什麼?

據我多年的觀察,每天早上跑步的時候,也都會發現現在的老年人喜歡早上到公園晨練,散步或者練太極等。

最希望得到的我想當數兒女的孝順了吧。健康平安是最另他們開心的。

6樓:竇福汗奕葉

老人需要安逸舒適的居住環境、合理健康的飲食、愉快的心情和家人的陪伴。

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什麼?

7樓:成了謎的語

老年人最需要兒女陪伴。

1、父母希望兒女過得好。這種反差並不意外。無論兒女年齡多大、走得多遠,在父母眼裡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而多數老人則害怕給別人「添麻煩」,即使心裡有願望或不滿意,也很少輕易表達。

2、老年人對健康、安全、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的需求比較大。有兩個方面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即「國興老有樂,子孝心無憂」。令人遺憾的是,他們過去10多年的研究發現,老年人的消極心理,如抑鬱、焦慮等在不斷增加,積極心理並無明顯變化。

8樓:匿名使用者

老人最需要子女的陪伴

9樓:匿名使用者

老人最需要的是健康,是家人的陪護

10樓:匿名使用者

老年人其實要求不高,知要兒女孝敬過得好,長回家看看老人就知足了

你知道老年人最需要什麼嗎

11樓:小傳君

朋友,你知道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什麼嗎?誰都知道,老人最需要的是健康。老人除了生理健康之外還要心理健康。

要保健康,除了老人自我保健以外,需要多方面的重視與關愛,尤其是子女的關愛。老人的健康是孩子們的幸福!在現階段,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今天,老年人最需要的是精神慰藉。

本文就子女對父母的精神慰藉方面談點看法。

許多子女學業優異,事業有成。這本身就是對父母的最大精神慰藉。但這還不算,出色的子女們,對父母滿懷孝心、愛心,不但對父母的物質生活關懷備至,而且給父母以種種精神慰藉:

他們經常同父母促膝談心,問寒問暖,並有意識地勾起老人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對老人一生的功績與貢獻給以充分肯定和恰當評價;充分尊重和耐心聽取老人的意見和建議,並在歡聲笑語中求得共識;充分尊重和儘量滿足老人的興趣和愛好,並給以實質性的支援和幫助。如此等等,都是對老年人精神慰藉的重要內容。處在這樣家庭中的老年人來說,可以真正稱得上美滿幸福的晚年。

人老以後,最怕孤獨。老年人生理機能衰退,心理極易失調,處於不穩定狀態,常出現失眠多夢、煩躁不安、喜怒無常、嘮叨多語、鬱悶多疑、自卑傷感、失落孤僻等生理現象,如不加調理,極易患病或死去。長壽學者胡夫蘭說:

「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國家心血管病科研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副會長洪昭光教授指出,保持身心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心理平衡」就與精神慰藉息息相關。他指出:

「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一切保障作用的總和。掌握了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鑰匙。人得病與健康,與心理狀態關係極大。

人的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影響。」醫學專家認為,悲觀、憂慮、激動、恐懼、困惑、絕望等情緒會刺激人的大腦,進而影響身體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和新陳代謝,會導致痴呆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腸胃病、癌病和其他各種疾病的發生。因此,給老年人以精神慰藉有時甚至比給老人以優厚的物質供養還顯得更為重要。

當然,少數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給以精心照料,會給子女造成經濟上、精神上的極大負擔和壓力,然此乃作為子女的應盡義務。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標準是:

一、生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

三、適應社會狀況良好。後兩者無不與精神慰藉有關。在現實社會中,有些子女以為給父母以足夠的經濟供養即為孝子,其實並不盡然。

因給老人物資供養是最起碼的道德準則,也早有法律規定。而精神慰藉(即「精神贍養」),也是法律所規定,但尚未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老年法》十二條規定:

「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這就要求首先對被贍養人具有深厚的感情。然而,有些子女長大**以後,一改少兒時期那種對父母至高無上的親情,變得不願與父母溝通,在年老的父母面前無話可說,缺乏感情交流。

即使同父母交談也只是三言兩語,父母問一句他答一句。不願意與父母拉拉家常、開開玩笑、下棋、打牌等,不能同老年父母建立深厚的感情(當然,這與有些父母總是以「尊長」自居,不尊重年青人的個性和特點,慣於用「訓斥」的口吻對待子女有關。這需另文論述),給精神贍養構成障礙。

由於精神生活的需要,多數老年人能夠自尋其樂,如搓麻、下棋、打牌、跳舞、養花、釣魚、逗鳥、遛狗、逛街、會舊友、找同齡人聊天等等;愛好讀書的老人,則自己看書寫作;開明者上老年大學,參加公益活動,發揮餘熱。他們就是這樣來充實精神生活,消除自身的寂寞與孤單的。以上這些,無疑不失為「老有所樂」的好辦法,作為子女應當給以積極支援。

在當今社會中不乏有對父母懷有深厚感情的孝子、賢媳。例如:

永安市委黨史辦幹部賴承光的母親曾懷嶽,因她不願進城居住,在大湖鄉下一人獨居。賴承光退休前每週末回家陪伴,退休後毅然放棄城市生活,回到大湖鄉下老家陪伴照料母親,十數年如一日。現其母已100歲。

賴承光堪稱永安有名的孝子。

永安市燕東街道興平村村民葉淑婉,精心照料因車禍癱瘓的家公王桂才達十六年之久(從2023年開始),現王桂才已79歲。禍不單行,2023年,葉淑婉的丈夫王道輝在煤場作業時因煤堆倒塌壓成重傷,致脊椎骨骨折而全身癱瘓,又精心照料丈夫6年多了。她說:

「十幾年來,我無怨無悔地一邊照顧公公,一邊照顧丈夫。」她是人人稱讚的好媳婦,也是值得人們學習的好榜樣。

永安市文化館幹部俞貴永的母親林秀英,83歲時腦溢血半身不遂,癱瘓臥床不起,由於腦神經受損,失去常態,因而日夜大聲叫喊不停,全家晝夜不得安寧。俞貴永和其夫人陳淑可將母親安置在家中最好的住房內,安裝空調,購置娛樂裝置等供其母用,並且日夜照料達一年半之久。陳淑可因精心照料家婆而積勞成疾,堪稱永安有名的賢媳婦。

但是,有些子女不但沒能給父母以精神慰藉,就是物質贍養也不能保證。當然,有些經濟十分困難的子女情有可原。在城市家庭中,一些兒子、媳婦和孫輩們與父母三代同堂,共同生活。

父母操持家務,採購做飯,照顧孫輩,忙得不亦樂乎,每月還得支付水、電、汽、**等費用和往來應酬。父母本來就不高的退休工資,儘管千方百計節約開支,手頭還是覺得緊巴巴的。然而,子媳們卻不願交伙食費或只交點「小意思」,讓老人長期處在貧困之中。

同時還不時顯現對老人的不滿情緒,嫌老人「太髒」、飯菜煮「太爛」、衣服洗「不乾淨」等等,著實令老人為難。在父母與子孫分居的家庭中,多因子女工作忙,難得回家看看,使父母倍感寂寞。但每逢假節日到來,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內孫、外孫一大幫蜂擁而至,老父母疲於採購做菜,忙得不可開交。

子孫們酒足飯飽之後,嘴巴一抹,一窩蜂似地散去,卻不見一人留下「打掃戰場」,更無人同老人促膝談心。而老人還得收拾收拾,忙到半夜才能休息,殘羹剩菜還得啃上好幾餐。

在農村的家庭中,老人得不到精神慰藉的狀況更加普遍。雖有一些孝敬父母的孝子賢媳,但多數婆媳不和, 素有「十對婆媳九對鬧」、「娶了媳婦賣了娘」之說。當父母尚有勞動能力、會下田幹活時期,矛盾較少;一旦父母喪失勞動能力,便漸漸嫌棄起來,總覺得老人是個負擔、累贅。

一般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也同時喪失了經濟支配權,手頭拮据。這時,一些不孝的媳婦們,指桑罵槐,譏諷老人的弱點、缺點者有之;背後散佈流言,詆譭中傷老人者有之;事無鉅細,公開頂撞謾罵老人者有之;罵「老不死」,甚至於撕打老人者有之。少數不孝子媳甚至虐待老人,唯恐老人不死,更不必說為老人消愁解悶了。

有些老人憤而另起爐灶,各自生活。倘若是喪偶的老人,景狀就更加淒涼了。這樣的老人最低生活可能都得不到保證,何談精神贍養?

說到喪偶老人,一般青年子女不易理解老人喪偶所形成的寂寞之苦。一些子女能積極為老父或老母的再婚創造良好的條件,並給以有力支援,這應當說是孝子;也有一些子女對老父或老母的再婚百般阻撓和非難,這應當說是不孝的表現。因為子女不可能像老伴一樣陪伴老人。

再則,老人的再婚是法律賦予的公民權利,子女是不能干涉的。上海一位文壇壽星章克標,在他99歲時,讓報紙刊登徵求伴侶的廣告,他說:「我已經沒有了性慾,所以僅僅是找個伴侶來照顧生活,聊聊天,以解老年生活的寂寞。

」他終於與56歲的林青結為**之好。說明他童心未泯,熱愛生命,能夠保持歡樂豁達的思想境界。他現已活到104歲。

根據專家的臨床觀察和對世界上數以萬計的健康老人的調查發現:所有健康長壽的老人,除了合理飲食、生活規律、適量運動、心胸開朗之外,其共同特徵是擁有恩愛和諧的夫妻生活。歐美現代養生專家指出:

「老人獨居易衰老,提倡鰥寡再婚重溫愛情。」因現代醫學證實,即使老年人內分泌功能出現不同程度退化,但仍可通過**感到性的滿足和快感。更重要的是和諧的性生活還能反饋中樞神經系統,協調植物神經的興奮性,改善內分泌功能。

其機理在於:當人類在**時,體內能產生一種被稱為「迪斯」的以基乙胺為主的繳素物質,它能提高肌體的新陳代謝功能和免疫功能,增強活力,延緩衰老。

無論城鎮或農村,更有觸犯刑律的不孝子媳視老人為草芥。如上海市寶山區85歲的韓李氏被其兒子活活凍死;廣東省78歲的裴金有因不堪忍受子、媳虐待而投江自盡;上海市虹口區60歲的李順英因不堪忍受子、媳打罵而服毒身亡;上海市松江區88歲的邱金英4個兒子共有住房53間,她卻因無房棲身而服毒自殺;廣東省高州縣原副縣長溫某無端打罵88歲老母,致其母懸樑自盡。

以上這些例項,已觸犯了刑律,遠遠超出了傳統道德的範圍,已不在孝與不孝之列了。什麼是孝心呢?廣東某雜誌有文說得好:

孝心是人生的自然本性。人類的優秀品質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對父母的孝敬來體現的。孝心是對生命延續的一種尊重,是對自身歷史的一種愛。

一個沒有孝心的人等於漠視自己生命的源頭,等於退化到低等動物的水平。沒有孝心的人通常也是特別自私的人。這種人很會用各種藉口來掩飾自己的不孝和自私。

孝心是一種品格,是對人的質量的一種陶冶,它隨時隨地都會從靈魂中流露出來。一個對父母都無孝心的人,肯定不仁不義,無信無愛。

另外,孫輩們對祖父母、外祖父母仍然有物質贍養和精神贍養的義務。當父母無力贍養祖父母時,孫輩們應承擔起來。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行法律所規定的。

**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曾披露東北某農村一老年人已104歲,其兒子78歲,其兩個孫子均己40多歲。由於孫輩的父親和祖父早已喪偶,父親長期贍養祖父,積勞成疾,陷入困頓,他遂召集兩個身強力壯的兒子開會,勸他們分擔供養祖父。但因祖父每天還須喝酒吃肉,他們認為「養不起」,均不接受供養義務。

結果,多病的父親只得艱難也自己承擔贍養義務。筆者認為,祖父能活104歲了不得!縱使每天要喝酒吃肉,該他吃喝!

孫輩們應儘量滿足其要求。因為他的長壽是家族的光榮,民族的光榮!

「幸生太平無事日,恐逢年老不多時」。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但願人間真情在,多給老年人一點精神慰藉吧!

老年人冬季養生需要注意哪些,老年人鍛鍊需要注意什麼?

1.忌活動過劇。復適當的體育運動是強身健制體,防病抗bai老的重要手段。但是,老 du年人 zhi不宜做劇烈運動dao,要選擇合適的運動專案,如慢跑 騎自行車 打太極拳等,最好慢走在鄉間樹林間,呼吸清新的空氣。2.忌取暖失度。冬季天寒地凍,老年人怕冷,喜歡用熱水袋貼身而臥,這樣會引起 出紅斑或燙傷,...

老年人應該怎樣補充營養,老年人需要補充什麼營養

人如果已經到了一定的年齡的話,就可以開始通過打營養針這樣的方式來補充營養,因為我爺爺奶奶他們就有這樣每年都抽出一個禮拜去醫院打一次營養針,通過這種液體直接的輸入的方式,讓身體能夠有一個好的免疫力和好的營養補充。我覺得老年人就需要去通過一些保養品,用來補充一些在平常飲食中很難攝取到的營養成分,因為畢竟...

中老年人飲食應該注意什麼,老年人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1 老年人生理特點 身體變化。表現在皺紋增多 發須變白 脂褐斑 老年疣 步態不穩 動作遲緩 變矮變胖等。身體成分變化。代謝組織的總量隨年齡而減少,老年期有代謝功能的組織佔總體組織的比例 30 僅為青春期 60 的一半 總細胞量下降 肌肉萎縮 水分減少 骨密度降低 脂肪增加。代謝降低。合成代謝下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