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學角度考慮教師打罵學生違背了哪些

2021-03-04 00:12:42 字數 5338 閱讀 6153

1樓:格格慧

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中對關愛學生的要求,違背了《教育法》中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規定,侵犯了學生的人身權。

教師的責任(教育學角度)

2樓:匿名使用者

一、關於現象學和現象學教育學

1、現象學

現象學是現代西方哲學最重要的哲學思潮之一,自德國哲學家胡塞爾(edmund

husserl,1859-1938)19世紀90年代中期創立現象學以來,已經走過了一個世紀的歷程。現象學「回到實事本身」的研究態度以及對現象學方法的共同理解將眾多成員聯合在一起,形成了歐洲大陸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思想運動之一—現象**動。

現象學還超越哲學界,進入包括教育學在內的許多其他學科和專業研究領域,影響眾多學科的問題思考與學科建設。barrie等(1983)告訴我們:簡單來說,現象就是經驗,因此,現象學意味著經驗研究。

2、現象學教育學

現象學教育學(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是20 世紀40

年代至70年代在西歐教育思想領域逐步採用的一個名詞。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教育科學領域發生了研究正規化的轉變,「即由過去**普遍性教育規律變化為尋求情景化的教育意義」。現象學教育學是這一研究正規化的代表之一。

它以「回到教育本身」的思維方式強調了教育研究的實踐起點,對當今教育研究產生了廣泛和深刻的影響。通過研究,可以理解,現象學教育學即為:現象學教育學是專業實踐者在教育領域中運用現象學的理念和方法對教育進行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構建,是針對教育中盛行的實證主義、理性主義、技術主義等科學主義正規化提出的新的話語和思考方式;現象學教育學者確立了實踐認識論,並運用人文科學研究的質性方法關注人類生活世界中的教育實踐。

二、現象學對教育學和教師的意義

1、現象學下的視角轉換

傳統的、多數的教育理論都是針對**的。從家長的角度,如何撫養、教育孩子;從教師角度,如何把握課堂、提高教學水平、看待學生等。現象學教育學的研究始終強調從兒童的角度看待教育問題,從兒童的視角講述和反思教育現象。

現象學教育學者提出,「教育問題是作為教育者的我們的行為是否對兒童適合」。所以,無論父母、教師或學校要轉換視角,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健康成長為取向,理解和信任孩子,真心地關心、關愛他們,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走入他們的心靈,關注他們的生活世界、他們的體驗,這樣教育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2、現象學對教師的意義

受現象學的「回到實事本身」精神影響,教育重新迴歸生活世界。對於學生來說,大部分時間在學校中度過,主要的教育來自於課堂。教育的生活世界就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正在發生的世界。

那麼,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任何觸動就是教育的發生。從這個意義上,教師是真正意義的實踐者,他能在正在發生的教育中感受、體驗到學生所受的任何影響、任何變化。而且是能對所發生的一切做出判斷、反思的智者。

此外,現象學的意向性把教育理解為一種召喚,這種召喚激起了教師的責任和使命,促使教師意向性地指向學生。因此,只有教師意向性的關注學生,投入愛、注入關心,善於聆聽兒童的召喚、疑問和感受,體驗他們的所遇到的困難和所需的幫助,平等的和他們對話,教育才有了意義,學生才能得到良好的生存和真正的成長。

三、現象學教育學視域中的教師

1、現象學教育學視域中的教師認知

(1)正確看待和理解兒童

首先,何謂兒童?看待兒童其實就是看待可能性,一個正在成長過程中的人。兒童的成長永遠是一種可能,並且教師也伴隨著兒童成長。

在相處中,教師和兒童都是未完成的,是有一個相互學習、理解的成長狀態。教師的方式對兒童是一種可能,因此教師要避免一些已有方式和價值觀對兒童的影響,要鼓勵兒童自己方式的可能,允許他們創造、行動。

其次,教師實施教育要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進行。學生不是沒有思想,不是同一個模板刻畫出來的,教師不能想當然的隨意、強加灌輸任何內容。教師需要認真瞭解學生的一切,才能使其教育有效果、有意義。

然而,走進學生的世界,理解他們的體驗,並不是件易事。一方面需要教師對教育有一顆敏感、真誠的心;另一方面教師要站在師生關係的角度,從教育學意義上以直觀、真實的方式觀察、反思。這樣教師才能真正理解學生,才能看到學生的發展和存在的過程。

(2)從「替代父母」的關係理解教師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的出現,原本屬於父母職責的教育被放到了學校、教師的身上。從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裡,我們得到,教師對託付給他們照看的孩子履行一種「教師替代父母」的職責。也就是說,教育工作者要從「替代父母的關係」角度思考自己的角色和責任,不斷提醒自己留意自己與孩子間的「替代父母」關係。

第一、「替代父母關係」強調教師的教育責任

兒童的發展,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有限的,但是教師「替代父母」的職責促使教師更加珍惜這有限的影響。一方面,教師的影響與其他影響不同,教師指向學生的影響是投入愛、關心的,影響範圍也更大、更深入;另一方面,教師給予的影響是教育的影響,會從教育學角度調和、利用社會上各種影響,從而舞和激勵學生。

第二、「替代父母關係」體現師生關係的價值

在「替代父母關係」中,教師生活的一部分得到了實現。傳授了知識,展現了個人的行為方式,投入了愛和關心;同時對學生而言,這種關係也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在這種關係中學生獲得了培育、陶冶了情操,滿足了情感需要。教師「替代父母」的職責,加深了師生之情,也給學生創造了親密的氣氛作為情感的支援,這對學生自身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範梅南認為「沒有一個良好的師生關係,真正的教與學是不可能實現的」。

2、現象學教育學視域中的教師教育

(1)重視反思

反思,不但可以使教師的經驗得到增長,智慧得以發展;還可以使教師一直對教育情境保持關注,通過行動前、行動中、行動後反思能讓自己更好地處理教育情境的問題,也會更好地促進兒童的發展。現象學教育學在強調實踐的同時,也強調反思的重要性。現象學教育學認為,「教育學首先召喚我們行動,之後又召喚我們對對我們的行動做出思考」。

教師首先應該反思自己是否具有正確的教育意向「教育生活是一個不斷進行闡釋性思考和行動的實踐」。通過不斷的反思,會逐漸形成一種反思力,這種反思力保證教師對教育情境的敏感性和麵對具體教育情境的機智行為。

(2)培養機智

機智是一種行動,一種全身心投入的敏感的實踐,而且這種實踐是指向他人的。教育學的機智可以表現為剋制、對孩子的經歷坦誠以待、尊重孩子的主體性、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情境中充滿自信,還可以表現為一種臨場的天賦。對於教師來說,教育機智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結合教育理論,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總結成敗得失,不斷改進,從而逐步形成和完善而來的。

首先,教育機智對教師的意義

面對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具備教育機智,因為教學活動是一個動態權變的過程。一方面,教師面對的物件——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主體,他們是時刻發展變化的,不是消極被動的教育接受者;另一方面,教學情境是一個時刻變化的過程,很多是教師無法預料或超出預料的。面對學生和這些意外、突發的事件,如果教師缺乏教育機智,那麼就會沒有對策,無法處理,導致尷尬、混亂的教學場面。

這樣就會嚴重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對教師的自信造成損害。

其次,教育機智對學生的意義

教育機智要求教師一方面用眼睛和耳朵感知、聆聽孩子的需求,走進他們的內心生活,在理解學生的基礎上選擇正確的方式;另一方面,機智可以通過沉默、眼神、手勢,以及教師用獨特的方式營造、把握良好的氣氛進行教育。這樣,教師具備一定的教育機智可以保留孩子的空間,保護一些脆弱的東西,防止受到傷害,鞏固好的品質,加強孩子的獨特之處,支援個性成長。一個富有教育機智的教育者將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現象學教育學是一門**與孩子如何相處的學問。在現象學教育學視角下,好的教師要保持對生活世界的關注,加強對學生的體驗的敏感和理解,通過不斷的反思形成反思力,並富於教育機智,能對學生和教育負起責任。

從教育學的角度你是如何評價教師這個職業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從教育學的角度評價教師這個職業,應該不是評價教師的社會地位、作用,而是評價教師在教育中的角色、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機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一、教師在教育中的角色

(一)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活動集中在知識的講授上,教師關注的主要是知識的容量、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的解決以及學生對知識是否掌握等。

(二)教師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

無論是傳統教學還是現代教學,只有堅持這一點,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得以發揮,教育教學活動才能良性發展。在這個角色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在尊重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需要的前提下,展現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育思想,使教學活動活而不亂,有序而不僵化,既講究教學常規,又具有創造性。

(三)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思想觀念發展的指導者

教學中教師傳遞知識的功能和作用逐步弱化,而越來越多地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從知識的灌輸者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承擔起為學生提供選擇、管理、組織和加工知識的引導者和幫助者的責任;在學生的思想觀念、品德意志的發展中,教師從規範者向指導者轉化,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培養品德意志,而不是片面的「教化」。作為一名促進者和指導者,教師需要做到:提供適量的背景知識,提示獲取進一步知識和資訊的方法、**;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援,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在學生可能遇到問題之前,進行前瞻性**,做好先期的調控,避免學生走彎路;在學生感到困惑或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給予適度的引導和點撥,讓學生得以擺脫困惑,作出合理的選擇。

(四)教師是教育者和學習者的有機結合

教師作為教育者的作用發揮,是影響教學活動效率和效果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作為教育者,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體現出深厚的知識積累,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豐富的情感體驗和較強的組織調控能力,並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運用合理的教學策略、教育技術,指導、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

同時,教師作為學習者,好要做到以下幾點:(1)教師要通過不間斷的學習,更新知識結構,擴大知識空間。(2)教師作為學習者還要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質;(3)學生是不斷流動和變化的,教師要不斷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瞭解學生,在師生互動中學習和加深理解有關學生個體、群體的共性、個性等知識,以做到因材施教。

(五)學生的朋友

雖然教師與學生有一定的年齡、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但是這並不妨礙師生之間友情的建立。教師只有把學生作為自己的朋友,才能真正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才能真正進入學生的心靈深處,才能更全面地瞭解學生,也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與學生建立更密切的合作關係。同樣,只有教師與學生建立朋友關係,學生才能真正信任教師,接近教師。

作為學生的朋友,教師應該是學生交心的物件,學生**教學問題、生活問題等各種問題的良師益友,應該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全面成長,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困難。

二、高校教師的專業化

(一)教師專業化的含義

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個體的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它可以有觀念、知識、能力、專業態度和動機、自我專業發展意識等不同側面。

(二)高校教師專業化的目標

1、樹立專業理想、培養專業情操,提高專業心理素質

2、提高一般意義上的文化素質

3、提高學科與專業領域的學術素養

4、掌握教育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技能

從教育學的角度談談學校教育如何適應人的發展的基本規律並有效

加油啊!頂哦 21世紀,什麼最重要 我!教育如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教育應該是具有不同個性特徵的個體全面發展教育的總和。個性,是社會化過程中的個體在社會諸因素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獨特性格 文化 素質特徵。1995年 教育法 規定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

我是英語專業的學生,現在在考慮教育學碩士和學科教學英語

因為你本專業是學英語的,所以可以考學科教學英語的,也就是平時說的專碩,專碩是專門培養中小學一線教師的,如果你想做老師的話,是完全可以考專碩的。如果你不想或者是還有猶豫,就可以考學碩的哈!至於專碩的學校問題,是需要根據各個學校關於英語那方面的難易程度來決定的哈!因為不瞭解你的基礎怎麼樣,所以沒法給你建...

分別從教師 學生的角度談 我為什麼要學學前心理學

你好,學心理學,能明白人的行動目的。更好的理解學生心理,便於交流教學。遇到問題有針對性解決。知道幼兒到小學生的成長過程,很多教師沒有自己孩子是不知道孩童的心裡變化。分別從教師學生的角度談談我為什麼要學學學錢心裡呢嗯那是一定的因為學生和老師的心理素質是不一樣呢 師範生為什麼要學習心理學?心理學知識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