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道阻且右」中的「右」
古義為「迂迴,彎彎曲曲」
今譯為「表示方位」
論語十二章中的古今異義詞有哪些
2樓:小白家裡小白
1、不亦君子乎——釋義:是君子的風格
君子——古:道德上有修養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為師矣——釋義:就可以做老師了
師——古:可以、憑藉;今:可能、許可
3、飯疏食飲水——釋義: 每天吃點飯,喝點水
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4、飯疏食飲水——釋義: 每天吃點飯,喝點水
水——古:冷水;今: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
5、匹夫不可奪志也——釋義: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批覆——古:普通人;今:無學識、無智謀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釋義: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三——古:多次;今:數詞
7、有朋自遠方來——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問題
朋——古:志同道合的人;今:彼此友好的人
8、可以為師矣——釋義:就可以做老師了
可以——古:兩個詞。可以,憑藉;今:表示可能或能夠
9、學而不思則罔——釋義: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
罔——古:迷惑、迷茫而無所適從;今:矇蔽,沒有
10、思而不學則殆——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殆——古:疑惑 ;今:危險
原文(節選):
《論語十二章中》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及其再傳**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釋義: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賞析:這裡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擴充套件資料:
一、通假字
不亦說乎——釋義:這是愉快的事
說:同悅,喜悅、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釋義:我十五歲時,始有志於學
有:同又,放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二、出自本文的成語
1、溫故知新[ wēn gù zhī xīn ]
溫習學過的東西,獲得新的體會。《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釋義:
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這樣的人是可以當老師的)」。 也用以指吸取歷史經驗,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2、三人行必有我師[ sān rén xíng bì yǒu wǒ shī ]
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意思是說,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可供學習、效法的物件。語出《論語·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釋義:
三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會有我的老師。拿他們的優點來自己學習,拿他們的缺點來自己改過。)」
3、擇善而從[ zé shàn ér cóng ]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釋義:
三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會有我的老師。拿他們的優點來自己學習,拿他們的缺點來自己改過。)」。
後來用「擇善而從」指採納正確的意見或選擇好的方法加以實行。
4、三十而立[sān shí ér lì]
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這個時候做事合於禮,言行都很得當。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釋義: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立足於社會,四十掌握了知識而不致迷惑,五十歲瞭解並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又不超出規矩。
5、三省吾身[sān xǐng wú shēn]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曾參勤奮好學,深得孔子的喜愛,同學問他為什麼進步那麼快。曾參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問自己:
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力?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實的地方?先生教的學是否學好?
如果發現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6、逝者如斯[shì zhě rú sī]
意思是時間就像這奔騰的河水一樣,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出自《論語·子罕》。第二個意思為立誓踐行聖人(如大禹、周文王姬昌)之道的人,不忘初心,鍥而不捨,不捨晝夜,持之以恆做下去。
「逝」,通假「誓」。
3樓:半路遇到狗
《論語》十二章 重點字詞小結
一、通假字
1.不亦說乎
說:同悅,喜悅、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有:同又,放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二、古今異義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為師矣
古:可以 ;憑藉
今:可能、許可
3.飯疏食飲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飯疏食飲水
古:冷水
今: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
5.匹夫不可奪志也
古:普通人
今:無學識、無智謀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數詞,三
三、詞類活用
1.學而時習之
時:名詞--狀語,按時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詞--狀語,每日
3.溫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詞--名詞,舊的知識、新的體會4.傳不習乎
傳:動詞--名詞,傳授的知識
5.飯疏食飲水
飯:名詞--動詞,吃飯
6.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樂:名詞--意動。以??為樂
四、一詞多義
1.為:
可以為師矣 當、做
為人謀而不忠乎 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慍 瞭解
溫故而知新 懂得
3.而:
人不知而不慍 錶轉折
溫故而知新 表順承
博學而篤志 表並列
4.其:
仁在其中矣 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為師矣。「以」後面省略代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動詞「擇」
2.判斷句:
賢哉,回也!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樓:匿名使用者
深交的來 quqtababy
《學弈》中古今異義的詞
5樓:匿名使用者
學弈:誨:讓,教導。
繳:本文指帶有絲繩的箭。(讀音:zhuó)俱:一起。
援:引,拉。
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
湯:(古義:熱水。今義:菜或面做的稀狀食物。)及:古義:等到,今義:和
我以日始出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去:(古義:距離。今義:到......(用於從所在地到另一個地方。))
及:等到
誡子書中有哪些古今異義詞
6樓:匿名使用者
(1)非寧靜無以致遠
寧靜古義:安靜,即集中精力,不分散精力;
今義:(環境、心情)安靜;
(2)險躁則不能治性
險古義:輕薄;
今義:地勢險惡,複雜,不易通過;
(3)淫慢則不能勵志
慢古義:懈怠;
今義: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費的時間長
(4)夫君子之行
行古義:操守、品德、品行;
今義:走;
(5)年與時馳
與古義:隨同
今義:和
7樓:地方剛剛帶上我
一詞多意:
學:「夫學須靜也」和「非學無以廣才」以及「才須學也」 的「學」都是學習的意思.而 「非志無以成學」的「學」是學業成就的意思.
通假字:
(可以算是吧~)澹薄:同「淡泊」,心情恬淡,不慕名利。
古今異意字:
寧靜:在次文中指安靜,精力集中。而現代文中只是指環境上的安靜,不嘈雜。
「險躁則不能治性」中的「險」字:古文中意思為輕浮。而現代文中為危險,不安全的意思。
「淫慢則不能勵精」中的「慢」字:文中譯為怠惰散漫的意思,而現代漢語中的「慢」是指速度緩慢。
8樓:匿名使用者
\(๑‾᷅^‾᷅๑) 嫌棄你:
論語十二章中的成語,出自《論語十二章》的成語有哪些?
不亦樂乎 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從心所欲 溫故知新 一簞一瓢 樂在其中 博學篤志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不捨晝夜 逝者如夫 匹夫不可奪志 出自 論語十二章 的成語有哪些?出自 來論語十二章 的成自 語有 不恥下問 隨心所欲 溫故知新 三十而立 不惑之年 逝者如斯 擇善而從 不捨晝夜 匹夫不可奪志 ...
論語十二章解釋下列虛詞,《論語》十二章中 之 是虛詞嗎
虛詞 語氣詞 乎 相當於 嗎 矣 相當於 了 也 有時相當於 了 有時無義 焉 有時是 了 有時無義,文中是 在裡面 介詞 於 1 在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2 對於 於我如浮雲 3 給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而 而 字的用法有 錶轉接 折 可是,但是,卻 表順接 表並列 表承接 順承 表修飾 如 1 學...
論語中做人之道的句子論語十二章中為人處世之道的句子有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忽?2.所謂聖人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能測萬物之情性者也 3.小人之心,豈能度君子之腹。4.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5.子夏曰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