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運十飛機是***親自建議上馬的專案,總設計師是馬鳳山,40歲,算是年輕人。2023年8月,批准立項,所以代號為708工程。
2023年6月,完成全部設計圖紙。
2023年9月,製出了供靜力試驗用的飛機。
2023年9月,由機長王金大駕機首飛成功。
2023年1月,運十飛機從成都飛拉薩成功。
2023年,因3000萬油費無法籌集,運十停飛。此後國家開始花費巨億資金,大規模引進麥道飛機、波音飛機。
2023年我們可以造100多噸的噴氣客機。改革開放後,因科研經費壓縮(1.3%到0.
6%),飛機下馬。造飛機引擎的廠改產,飛機研究所也不新招大學生了,人員流失,從1000多人到了200多人,出國者有之,下崗者有之,只剩下動不了的老頭老太。25年過去,我們再也早不出那麼大的飛機,我們就會做褲子,全世界都是中國造的褲子。
飛機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到幾乎所有工業門類,諸如冶金、玻璃、橡膠、電子、儀器儀表等等。會造大飛機,說明我國的工業體系已經完成。
而這一切,都是在“閉關自守”、“動盪不安”、“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的情況下完成的。設計者是“知識分子被**”,製造者“工人吃大鍋飯,出工不出力”。可是從設計到製造只花了10年時間。
真是怪呀。
能夠製造100噸以上大飛機的只有4個半國家:美、俄、英、法。中國以前會,現在不會,算半個。剛好是聯合國五大常。可見只會做褲子是當不了常任理事國的。
2023年總設計師馬鳳山鬱鬱而終,年僅61歲。不知道馬先生逝世時,是否會想起那個火紅的不可思議的激情歲月。“科技的春天”,“尊重人才”。嗚呼。不禁讓人潸然淚下。
這是運10總設計師馬鳳山先生在運10飛機前的留影。**中馬先生身著“土氣”的中山裝。很多人抨擊那個時代帶給**中馬先生的清貧,卻忽略了他身後大飛機的輝煌。
現在知識分子西服褲子無疑精緻很多,但是身後的大飛機卻沒有了。錢投在飛機上,褲子自然土一點;錢投在褲子上,飛機卻沒有了。回顧近20年我國的科技發展,不由讓人深思,這0.
6%,是給知識分子買褲子好,還是讓知識分子去造飛機好。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科教興國”、“尊重人才”。
到70代中期,我國工業體系已經基本完成。那個時候,中國的科技全面開花,衛星、火箭、高產水稻、大飛機。70年代我們開始輸出機車、戰鬥機和高產水稻。
堅持科技投入,我國的工業產品會越來越多,品質越來越好。可惜,毛週一去,繼任者就放棄了這種路線。科研經費劇減一半,從1.
3%降到0.65%,科研平臺放棄,科研隊伍解散。
2樓:小馬帶你觀世界
中國的航天事業都經歷了些什麼?都有哪些成就?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沒有太空梭。太空梭既貴又不成熟還沒有逃生系統,美國都想淘汰太空梭。因此我國不需要搞太空梭
4樓:華崎雪
中國沒有且目前也不準備進行太空梭的研發,中國航天對外宣佈未來仍然是走“飛船路線”。謝謝!
5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沒有,以後肯定會有,
中國航天事業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6樓:小馬帶你觀世界
中國的航天事業都經歷了些什麼?都有哪些成就?
中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哪些成就?
7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2023年11月26日,中國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后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2023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在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期規模最龐大、技術最複雜的航天工程.
2023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場成功著陸.
2023年1月10日1時0分,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23年1月5日晚上7時許,“神舟”四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順利**.2023年12月30日零時40分,“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23年3月25日,“神舟”三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成功降落於內蒙古中部地區的“神舟”三號飛船艙蓋被開啟,陽光照在“模擬宇航員”的臉上,擬人載荷試驗取得良好效果,“模擬宇航員”安然無恙.
2023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5日,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成功發射,並在飛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2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2023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再次飛上太空,並在遨遊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實驗後安全返回地面.
8樓:小馬帶你觀世界
中國的航天事業都經歷了些什麼?都有哪些成就?
9樓:匿名使用者
看《千年圓夢在今朝》就知道了
中國航天事業方面的突出成就有哪些?
10樓:百度使用者
一批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研製和試驗基地脫穎而出,一項項國際宇航界的技術難題相繼被攻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取得圓滿成功,從神五到神七,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三次飛天、三大跨越。我國航天事業在改革中騰飛,在創新中發展,為增強國防實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集中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成就,生動印證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中國航天科技(000901,股吧)集團總經理馬興瑞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航天事業堅持走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成就,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了一席之地。
我國先後研製了14種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可靠性、安全性、成功率和入軌精度等方面都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
截至10月底,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進行了111次發射。其中,改革開放以來發**106次,發**109顆衛星和7艘飛船。自2023年以來,長征火箭已連續69次發射成功,成功率居世界前列。
載人航天工程先後攻克了飛船總體技術,制導、導航控制技術,飛船推進、返回和再入技術,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運載火箭技術等國際宇航界公認的技術難題,20餘項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今年9月28日,隨著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名航天員的平安返回,我國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重大科研實踐活動———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我國空間技術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跨越。
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工程的成功,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祕的時代,標誌著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這是繼人造地球衛星發射、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目前,我國自行研製的各類應用衛星,直接應用於廣播電視、通訊、氣象預報、國土普查、海洋觀測、導航定位、防災減災、遠端教育、農業生產、環境監測等諸多領域,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一大批航天技術轉移到工業、農業、服務業等相關領域,促進了有關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升級換代。
據有關部門統計,在我國近年來的1000多種新材料中,近80%是在航天需求的牽引下研製的,有近2000項航天科技成果已移植到國民經濟各部門。特別是在四川汶川大**和北京奧運會期間,衛星通訊、衛星導航、衛星遙感顯示出獨特的技術優勢,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航天科技更成為我國高科技“走出去”的一面旗幟。2023年,我國自主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將美國製造的亞洲一號衛星準確地送入預定軌道。自此,中國航天人成功敲開了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大門。
2023年,我國首次以火箭、衛星及發射支援的整體方式,為奈及利亞成功發射通訊衛星一號並在軌交付,中國航天實現了衛星整星出口零的突破。第二顆整星出口衛星委內瑞拉通訊衛星於10月30日發射,第三顆出口衛星巴基斯坦衛星專案也已正式簽約。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有7種型號的長征火箭用於國際商業發射,為13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衛星發射和搭載服務,進行了29次國際商業發射,發**35顆商業衛星。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在航天技術領域取得的主要成就:2023年6月,自行研製的運載火箭騰空而起。2.
2023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3. 2023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
4. 2023年,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5.
2023年10月12日上午9點整“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6. 2023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並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
7. 2023年9月29日,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實“天宮一號”發射成功。8.
2023年11月3日1時36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飛船完成首次交會對接。拓展資料:分類按航天器探索、開發和利用的物件劃分,航天包括環繞地球的執行、飛往月球的航行、飛往行星及其衛星的航行、星際航行(行星際航行、恆星際航行)。
按航天器與探索、開發和利用物件的關係或位置劃分,航天飛行方式包括飛越(從天體近旁飛過)、繞飛(環繞天體飛行)、著陸(降落在天體上面)、返回(脫離天體、重返地球)。如今,航天的作用已經遠遠超出科學技術領域,對國家和國際的政治、經濟、軍事與社會生活都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12樓:小馬帶你觀世界
中國的航天事業都經歷了些什麼?都有哪些成就?
13樓:匿名使用者
江河湖海v好的好的互粉互粉就好互粉互粉黃飛鴻如何
中國航天事業有哪些新的成就?
14樓:匿名使用者
登月、火星探測、國際空間站這一系列的名詞出現在眼前,看似並不相關,而實則都指向了同一個目標,那就是航天,其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又一個巔峰。事實上,不論是古代中國還是西方都有著許多神話故事,儘管文化存在差異,卻擁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人物都具有飛天的能力,在現代科技的發展推動下,飛向藍天已然不是夢想,飛向太空同樣也不是問題,2023年的4月12日,蘇聯飛行員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成為了首位進入太空的地球人。
可以說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在二戰之後便已然興起了,在二戰後期德國製造出的v型系列導彈對於航天的發展可以說奠定了基礎,要知道,想要飛向太空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地球引力,需要有龐大的推進力來克服地心引力從而飛向天空,而在那時導彈的發展為之提供了可能,想必都知道,導彈的體積如此小,發動機卻可以讓其高速飛行,可見當時發動機所產生的推力已經足以滿足太空旅行的要求,因而才有了現今這樣的壯舉。
目前,具有太空探索能力的國家有很多,中國作為新興起的航天大國也位列其中,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中國開始了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並且還為此確立了航天發展“三步走”的戰略,首先是發射載人飛船,具備空地往返的能力,其次便是掌握相應的空間活動技術,如太空行走、空間交會對接,並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可以說前兩步都在為最後的一步進行鋪墊,便是建立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可以說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以及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在載人航天的發展上中國已經邁向了第三步並在為之進行奮鬥。
現今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技術發展已然走向了世界前列,要知道,在空間技術的發展上過去只有美俄掌握,這兩個國家是最先掌握軌道空間技術的國家,而中國則成為了第三個掌握了此項技術的國家,根據航天“三步走”戰略,中國將在2023年前後建成空間站,而現今唯一在軌執行的空間站便是由美俄為首的多個國家共同建設的國際空間站,而隨著使用年限的延長,國際空間站已經瀕臨退役,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所建造的空間站將會是世界上唯一在軌執行的空間站了,可見中國所取得成就有多麼大了。
太空梭可以幹什麼,太空梭有什麼作用
比宇宙飛船更新阿金的航天器,可以運輸衛星 空間站元件 航天員補給及其他空間裝置,相對宇宙飛船可以重複使用,但是安全性並不高 可以釋放衛星,載人航天,進行空間實驗 太空梭有什麼作用?太空梭是可以重複使用的 往返於地球表面和近地軌道之間運送人員和貨物的飛行器。它在軌道上執行時,可在機載有效載荷和乘員的配...
太空梭有哪些作用
太空梭是一種借bai助du外掛助推器垂直zhi起飛 自身可以水平降dao落的載人 內航天器,它以火箭發動機為容動力發射到太空,能在軌道上執行,且可以往返於地球表面和近地軌道之間,可部分重複使用的航天器。它由軌道器 固體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儲箱三大部分組成。它是一種為穿越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 高度100公里...
中國未來需要太空梭嗎
我個人認為我們可能會跨過太空梭這種運載工具,理由如下 1 太空梭的主要優勢是多次發射的成本相對較低,任務準備週期比較短,對於我們現在還處在探索階段的國家來說,沒有很大的需求 2 從美國太空梭的發展之路來看,太空梭的結構過於複雜,而且現在其中有很多問題解決的並不好,這就造成太空梭的發射風險過大。美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