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劉禹錫,杜牧,文天祥,蘇軾,張養浩的簡介

2021-08-22 04:38:07 字數 5852 閱讀 7114

1樓:桃李花自香

劉禹錫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之稱。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

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杜牧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

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文天祥簡介:

文天祥(2023年6月6日-202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寶祐四年(公元2023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202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從容就義。

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蘇軾簡介:

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2023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2023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張養浩簡介:

張養浩(2023年—2023年),漢族,字希孟,號雲莊,又稱齊東野人,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生於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2023年),卒於元文宗天曆二年(公元2023年)。

一生經歷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數朝。少有才學,被薦為東平學正。歷仕禮部、御史臺掾屬、太子文學、監察御史、官翰林侍讀、右司都事、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等。

後辭官歸隱,朝廷七聘不出。天曆二年(2023年),關中大旱,出任陝西行臺中丞。是年,積勞成疾,逝世於任上。

元文宗至順二年(2023年),追贈張養浩攄誠宣惠功臣、榮祿大夫、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濱國公,諡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尊稱為張文忠公。

張養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個人品行、政事文章皆為當代及後世稱揚,是元代名臣之一。與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並稱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關懷古》等。

2樓:匿名使用者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有《劉夢的文集》,《陋室銘》選在《全唐文》。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學家,晚年居住在長安城南樊川別墅,因號杜樊川,善用絕句形式諷詠時事,著有《樊川文集》

文天祥,字宋瑞,號文山,盧陵(江西)人,南宋大臣,愛國政治家、文學家,著有《文先生全集》。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官至禮部尚書,追縊文忠,其文明白暢達,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次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影響。著有《東坡文集》、《東坡樂府》

張養浩, 元代散曲作家。字希孟,號雲□,山東濟南人。幼 有義行,好讀書,初被薦為東平學正。

後拜監察御史,歷 官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職。因父老辭 官,屢召不赴。文宗天曆二年(1329),關中大旱,特拜 陝西行臺中丞,前往救災,到任四月,勞瘁去世。

張養浩為官方正,敢於直言犯諫。武宗時,曾因議 立尚書省事,大違當政者意,被構罪罷官,他恐遭禍,變姓 名逃去。英宗時又曾為內廷張燈為鰲山事上諫而險遭不 測。

他的散曲多是在辭官歸裡後所寫,由於對宦海風波、 世態炎涼有切身體察,因此能作比較真切的描寫。如「才 上馬齊聲兒喝道,只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 坑裡恰心焦。

禍來也何處躲?**也怎生饒?把舊來時 威風不見了」(〔朱履曲〕《警世》),作者感觸至深, 因此能寫出這樣沉痛的句子。

而當他寫到歸田之後,則 輕鬆自如的心情躍然紙上,「中年才過便休官,合共神 仙一樣看」(〔雙調·水仙子〕),「掛冠,棄官,偷 走下連雲棧,湖山佳處屋兩間,掩映垂楊岸。」(〔中 呂·朝天曲〕)他的一些散曲中常寫與鷗鷺為伍,與雲 山為友,使他心曠神怡。他的詠吟山水的優秀篇章也不 少。

但是,他的「警世」、「退隱」題材的作品,調子仍 然是比較低沉的。他的理想只是遠離囂塵去過田園生活, 以遠禍全身。

張養浩對人民疾苦也比較同情。最著名的作品是□山 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 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 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他在懷古興嘆 之際能聯想到百姓的疾苦,比同類題材的散曲作品要高 出一籌。

又如小令〔得勝令〕《四月一日喜雨》、套曲 〔一枝花〕《詠喜雨》,是他在陝西救災時所作,比較真 實地反映了災區人民流離失所的悲慘生活。在元代散曲 中這些作品是難能可貴的。

《太和正音譜》評張養浩的散曲如「玉樹臨風」, 指出他的作品格調高遠。他的作品文字顯白流暢,感情 真樸醇厚,無論抒情或是寫景,都能出自真情而較少雕 鏤。《潼關懷古》小令,以及一些寫退隱生活的作品,可 以代表他的藝術風格。

然而他的寫景的散曲中,也有一 些工麗清逸的作品,如「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 畫簷,芰荷叢一段秋光淡」(〔水仙子〕《詠江南》), 「鶴立花邊玉,鶯啼樹杪弦」(〔慶東原〕)等句,表 明他的作品在總的藝術格調中還有所變化,散曲色調比 較豐富。

張養浩著有散曲集《雲□休居自適小樂府》傳世。 據《全元散曲》所輯,今存小令161首,套數2首。

3樓:

劉禹錫簡介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縣)。

他是匈奴族後裔,七世祖劉亮隨魏孝文帝遷洛陽,始改漢姓。父劉緒因避安史之亂,舉族東遷,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劉禹錫出生在嘉興。

杜牧簡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萬年(現在陝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長安城南的樊川別墅,後世因稱他「杜樊川」。京兆杜氏自魏晉以來就是名門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學家,所撰《通典》一書,開典章制度專史的先河。

杜牧於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在江西、宣歙、淮南等地軍府任幕僚多年。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回到長安,歷任左補闕、膳部、比部員外郎。

唐武宗會昌二年(842)以後,相繼出任黃州(治所在現在湖北黃岡)、池州(治所在現在安徽貴池)、睦州(治所在現在浙江建德)刺史。在地方任職時,改革弊政,成績卓著。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回長安任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

後曾一度出任湖州(今屬浙江)刺史,又回長安任考功郎中、知制誥,官至中書舍人。他所生活的晚唐,藩鎮擁兵,宦官專權,民不聊生,《阿房宮賦》就是他二十三歲時有感於時政而寫的。杜牧詩歌創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詩壇獨樹一幟。

人們將他和杜甫比,因而稱他為「小杜」;他的詩作和李商隱齊名,他倆又被稱為「小李杜」。李商隱比他小約十歲,很欣賞杜牧的為人和詩篇,在給他的一首詩中寫到:「高樓風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勳。」(李商隱《杜司勳》)

文天祥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於2023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面,建立了元朝,接著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2023年,丞相伯顏統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為突破口,順江而下,兩年不到,便後臨南宋首都臨安的近郊。蒙古兵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這是一場空前殘暴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南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蘇軾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畫家,書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一生經歷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他初入仕途,正是北宋政治與社會危機開始暴露,士大夫改革呼聲日益高漲的時候。宋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實行新法,希望改變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

蘇軾雖主張改革,反對因循守舊,抑制豪強,但也不同意王安石的變法理論,蘇軾認為"欲速則不達",建議神宗特殊政策皇帝不要"求治太速,進人太稅,進言太廣"。

張養浩簡介

張養浩簡介

(1270~1329)

元代散曲作家。字希孟,號雲□,山東濟南人。幼 有義行,好讀書,初被薦為東平學正。

後拜監察御史,歷 官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職。因父老辭 官,屢召不赴。文宗天曆二年(1329),關中大旱,特拜 陝西行臺中丞,前往救災,到任四月,勞瘁去世。

張養浩為官方正,敢於直言犯諫。武宗時,曾因議 立尚書省事,大違當政者意,被構罪罷官,他恐遭禍,變姓 名逃去。英宗時又曾為內廷張燈為鰲山事上諫而險遭不 測。

他的散曲多是在辭官歸裡後所寫,由於對宦海風波、 世態炎涼有切身體察,因此能作比較真切的描寫。如「才 上馬齊聲兒喝道,只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 坑裡恰心焦。

禍來也何處躲?**也怎生饒?把舊來時 威風不見了」(〔朱履曲〕《警世》),作者感觸至深, 因此能寫出這樣沉痛的句子。

而當他寫到歸田之後,則 輕鬆自如的心情躍然紙上,「中年才過便休官,合共神 仙一樣看」(〔雙調·水仙子〕),「掛冠,棄官,偷 走下連雲棧,湖山佳處屋兩間,掩映垂楊岸。」(〔中 呂·朝天曲〕)他的一些散曲中常寫與鷗鷺為伍,與雲 山為友,使他心曠神怡。他的詠吟山水的優秀篇章也不 少。

但是,他的「警世」、「退隱」題材的作品,調子仍 然是比較低沉的。他的理想只是遠離囂塵去過田園生活, 以遠禍全身。

張養浩對人民疾苦也比較同情。最著名的作品是□山 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 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 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他在懷古興嘆 之際能聯想到百姓的疾苦,比同類題材的散曲作品要高 出一籌。

又如小令〔得勝令〕《四月一日喜雨》、套曲 〔一枝花〕《詠喜雨》,是他在陝西救災時所作,比較真 實地反映了災區人民流離失所的悲慘生活。在元代散曲 中這些作品是難能可貴的。

《太和正音譜》評張養浩的散曲如「玉樹臨風」, 指出他的作品格調高遠。他的作品文字顯白流暢,感情 真樸醇厚,無論抒情或是寫景,都能出自真情而較少雕 鏤。《潼關懷古》小令,以及一些寫退隱生活的作品,可 以代表他的藝術風格。

然而他的寫景的散曲中,也有一 些工麗清逸的作品,如「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 畫簷,芰荷叢一段秋光淡」(〔水仙子〕《詠江南》), 「鶴立花邊玉,鶯啼樹杪弦」(〔慶東原〕)等句,表 明他的作品在總的藝術格調中還有所變化,散曲色調比 較豐富。

張養浩著有散曲集《雲□休居自適小樂府》傳世。 據《全元散曲》所輯,今存小令161首,套數2首

誰有文言文《牧童指暇》的答案,誰有文言文《牧童指暇》的答案

曝 復p 晒 股 大制腿。乃 竟然 副詞 卻是 動詞 謬 荒謬 錯誤 然 認為是這樣。四川境內有個姓杜的人,愛好書畫,他珍藏的書畫作品有幾百件。有一幅戴嵩畫的牛,他尤其喜愛,用美玉做軸,用錦布做囊把它捲起來帶在身邊。有一天晾晒書畫,一個牧童看到了這幅畫,拍手大笑說 這畫的是鬥牛。牛在鬥角時力量集中在...

誰有算娶媳婦多少錢,媳婦平均一天多錢那個文章嗎?意思是

娶一個老婆如果要10萬彩禮,能陪伴50年,每年是2000元,除以365天就是5.5元,也就說從結婚開始,每天5.5元讓一個女人去做飯,洗衣服,收拾房間,晚上還得陪睡覺 還給生孩子,還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現在這個社會會花五塊五能買啥 現在娶一個媳婦要多少錢?現在娶一個媳婦要多少錢不一樣 有錢人可以大辦特...

誰有好聽的義大利文歌曲 介紹下

帕瓦羅蒂的 my sun 我的太陽 有哪些好聽的義大利語歌曲?好聽的義大利語歌曲有 1 桑塔露琪亞 桑塔 露琪亞,以聖女露琪亞命名的港口,歌曲 桑塔 露琪亞 是一支那不勒斯船歌民歌。在義大利統一過程中,1849年特奧多羅 科特勞把它從那不勒斯語翻譯成義大利,當作一首船歌出版。2 小夜曲 託塞裡 小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