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文徵明習字《書林紀事》
【原文】
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譯文】
文徵明監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準,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
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緻美好。
(二)薛譚學謳
【原文】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射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譯文】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節,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雲。
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
「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衝頭洗臉。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
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鍊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罷了。
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四)司馬光好學《三朝名臣言行錄》
【原文】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遊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
「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譯文】
司馬光幼年 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穫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
「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穫就多了!」
(五)歐陽修苦讀《歐陽公事蹟》
【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
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
【譯文】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的水平,那樣高了。
誰能告訴我一些簡短的文言文 並且帶 有翻譯 只要5篇就行 謝謝拉 注意要簡短
求翻譯五篇文言文如下。。。謝謝
哪位大神,幫我翻譯一下之前發的文言文,我真的急需要翻譯,謝謝
2樓:文化傳承的源與流
孫承宗殉節
【原文】
孫承宗,字稚繩,號愷陽,北直高陽人。萬曆甲辰進士,廷試第二。庚戌,取士錢謙益等。
乙卯,主考應天,天啟年,陛少詹,二年,陛禮部右侍郎,尋遷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時二月十二日也,廣寧淪潰,王在晉代熊廷弼經略遼東,請築重關於山海關之八里鋪。謂外關即破,內關尚可守,而外關之兵無可逃,為工二萬餘人,為費百萬,而城樓之費不與焉。
承宗曰:「守寧遠者,所以守關門,……」
【譯文】
孫承宗,字稚繩,號愷陽,是北直隸高陽縣人。考中萬曆三十二年(1604)甲辰科進士,廷試列第二名榜眼。萬曆三十八年庚戌(1610),錄取進士錢謙益等人。
萬曆四十三年乙卯(1615),做應天府主考官,天啟元年(1621),晉封少詹,天啟二年(1622),晉封禮部右侍郎,不久升任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當時是二月十二日,遼西廣寧縣淪陷,王在晉代替熊廷弼任遼東經略,王在晉他請求在山海關的八里鋪修築重關。他認為這樣一來,即使外關被攻破,內關還可以固守,而外關的士兵無處可逃,修築重關用二萬餘工,花費百萬,而修築城樓得費用還未算在內。
孫承宗說:「把守寧遠,就是把守大明的北大門,……」
文言文翻譯謝謝!
3樓:碧魯玉芬古媼
一、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
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嬰」、「晏子」等不用翻譯。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例如:
「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語氣助詞,可不譯,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討沒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連詞,可不譯,整句意思是「子猷與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一詞是「妻子、兒女」的意思;(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語時了不悲」,翻譯為:(子猷)說話時候完全不悲傷。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餘、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聞訊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裝,賓語前置句,意思是「為什麼」。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子猷問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對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4樓:嫣然輕塵
能不能拍得清楚一點!這樣比較好翻譯!
5樓:範修仙曼彤
《呂氏春秋•勸學》
二曰:先王之教,莫榮於孝,
莫顯於忠。忠孝,
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願也。然而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願,此生於不知理義。不知
義理,生於不學。
學者師達而有材,吾未知其不為
聖人。聖人之所在,則天下理焉。在右則右重,在左則左重,是故古之聖王未有不
尊師者也。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
故師之教也,不爭輕重尊卑貧富,而爭於道。其人苟可,其事無不可。所求盡得,所欲盡成,此生於得聖人。聖人生於疾學。不疾學而能為
魁士名人
者,未之嘗有也。
疾學在於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故
往教者不化,召師者不化;自卑者不聽,卑師者不聽。師操不化不聽之術,而以強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遠乎?學者處不化不聽之勢,而以自行,欲名之顯、身之安也,是懷腐而欲香也,是
入水而惡濡也。
凡說者,兌之也,非說之也。今世之說者,多弗能兌,而反說之。夫弗能兌而反說,是拯溺而垂之以石也,是
救病而飲之以堇也。使世益亂、不肖主重惑者,從此生矣。故為師
之務,在於勝理,在於行義。理勝義立則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驕也,上至於天子,朝之而不慚。凡遇合也,合不可必。
遺理釋義,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難乎?故師必勝理行義然後尊。
曾子曰:「君子行於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師者可知也。夫
無父而無師者,餘若夫何哉!」此言事師之猶事父也。曾點使曾參,過期而不至,人皆見曾點曰:
「無乃畏邪?」曾點曰:「彼雖畏,我存,夫安敢畏?
」孔子畏於匡,顏淵後,孔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
「子在,回何敢死?」顏回之於孔子也,猶曾參之事父也。古之賢者與,其尊師若此,故師盡智竭道以教。
狼軍師文言文翻譯。謝,文言文翻譯 謝謝
有個姓錢的人,一天晚上從市集回來往家走,經過山間小路的時候,忽然從旁邊躥出幾十只狼,圍上來要吃他。情急之下,姓錢的急中生智,看到路邊有很多農家堆積的木柴,有好幾丈那麼高,就趕緊爬上去躲起來。這些狼爬不上去,但是沒有走,都在柴堆下面,其中有幾隻馬上跑掉了。沒過多長時間,它們抬著一隻野獸一起回來了,野獸...
翻譯文言文呢,謝謝了,翻譯文言文7篇
病症雖然多次被證實,但用一種藥用來去除他的根本,根本除去其它的病自然也沒了 自己翻譯的 不知道對不對 病雖然有多種症狀,有的使用一種藥就能去除病根,根源去除了剩下的病就跟著離開了 翻譯文言文7篇 翻譯文言文 謝謝!很難一下子就看透一個人的內在本質,我們可以從外在的形態來觀察他,並推測他的真面目。中和...
白話文轉文言文謝謝,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翻譯器
文言文翻譯 可以滿足你的要求。在此功能下,你可以輸入白話文,瞬間就會轉換成文言文。輸入文言文也可以馬上轉換為白話文。很方便,實用。由於是機器翻譯,有時候會有誤差,自己略加修改文字就可以達到使用者的要求。三載矣,墓尤寒。難見重顏,君處何方?尤憶當年,奴年方十八,才貌具美。童子韓重,年十九,有道術。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