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過後,秦昭襄王為什麼殺白起,卻放過范雎

2022-01-07 14:40:12 字數 5668 閱讀 1768

1樓:浪漫櫻花戀家

秦昭襄王之所以殺白起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政治鬥爭,對於這種情況,秦昭襄王惱羞成怒,就殺白起,也算是給其他軍功集團的人一個警告吧。而不殺范雎也很簡單,他認為范雎並沒有犯錯,沒必要殺他。

在長平之戰結束後,白起曾請求趁熱打繼續追擊趙國,可是那秦昭襄王卻聽信了范雎的意見,並沒有答應白起的請求,下令讓軍隊回國休整。

一年過後,秦國與趙國和談沒有成功,秦昭襄王這次卻想要征討趙國,這時白起拒絕了秦昭襄王,不去出征。白起的拒絕讓秦昭襄王感受到了蔑視,再加上范雎的慫恿,於是賜死了白起。

白起被賜死後,國內已無可以出征的人才,不得已范雎舉薦了毫無作戰才能的鄭安平,讓他去征討趙國,可那鄭安平著實沒出息,率領兩萬精兵竟投降與趙國,雖然范雎舉薦人不力,但秦昭襄王卻並沒因此治他的罪。

很多人都感覺奇怪,白起僅僅是因為拒絕秦昭襄王的要求就被殺害,而范雎致使損失兩萬精兵卻安然無事,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也無非是政治原因,長平之戰後,其他五國都不願參與對趙國的瓜分,都等著看好戲,秦軍也只能硬著頭皮再打下去。這時候范雎收了趙韓兩國的賄賂,表面上看起來是嫉妒白起,實則只是在掩飾秦國外交的失敗,給秦昭襄王一個臺階去停戰。

另一個就是涉及到秦國內部的政治鬥爭,商鞅變法的推行,讓軍功集團逐漸強大起來,之所以被稱為軍工集團,是因為他們都是好戰分子,希望隨時有戰爭發生,這樣他們可以立軍功,白起就屬於軍功集團,長平之戰後白起等人就想打邯鄲,由此可見軍功集團與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

一直以來秦國就是推行外交戰略,雖然征服比較重要,但是軍事也必須服從政治,不然就會亂了套,所以雖從表面來看,殺白起是因為白起反對秦昭襄王,其實也只是政治鬥爭而已。

而對於范雎,他是跟秦昭襄王站統一戰線,並沒有觸及到秦昭襄王的底線,所以不必殺。

2樓:

我認為秦昭襄王殺了白起是政治鬥爭,秦昭襄王殺掉白起,也算是給其他軍功集團的人一個警告吧。而不殺范雎也很簡單,他認為范雎並沒有犯錯,沒必要殺他。在長平之戰結束後,白起曾請求趁熱打繼續追擊趙國,可是那秦昭襄王卻聽信了范雎的意見,並沒有答應白起的請求,下令讓軍隊回國休整。

一年過後,秦國與趙國和談沒有成功,秦昭襄王這次卻想要征討趙國,這時白起拒絕了秦昭襄王,不去出征。白起的拒絕讓秦昭襄王感受到了蔑視,再加上范雎的慫恿,於是賜死了白起。

很多人都感覺奇怪,白起僅僅是因為拒絕秦昭襄王的要求就被殺害,而范雎致使損失兩萬精兵卻安然無事,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個是政治原因。

其實也無非是政治原因,長平之戰後,其他五國都不願參與對趙國的瓜分,都等著看好戲,秦軍也只能硬著頭皮再打下去。

另一個原因是內部的鬥爭。

商鞅變法的推行,讓軍功集團逐漸強大起來,之所以被稱為軍工集團,是因為他們都是好戰分子,希望隨時有戰爭發生,這樣他們可以立軍功,白起就屬於軍功集團,長平之戰後白起等人就想打邯鄲,由此可見軍功集團與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

雖然從表面來看,殺白起是因為白起反對秦昭襄王,其實也只是政治鬥爭而已。而對於范雎,他是跟秦昭襄王站統一戰線,並沒有觸及到秦昭襄王的底線,所以不必殺。

3樓:丸子閒談文化

我個人覺得秦昭襄王之所以這樣做,原因很簡單,因為范雎並沒有錯誤,不需要處罰他。

4樓:活在瓜裡的籽

大概是因為當時七國的關係非常複雜,兩國之間有時是盟友,有時又是敵人,沒有人情只有利益。

5樓:魚界

秦趙兩國和談失敗,秦昭襄王再次發兵征討趙國,可是白起卻拒絕出征。這讓秦昭襄王極為不爽,在范雎的慫恿下,白起被秦王賜死。

6樓:知心小謝

在許多人看來,如果不是范雎慫恿秦昭襄王,白起可能就不會死,邯鄲保衛戰的結局又會不同,秦滅六國或許會提前,秦昭襄王之所以這樣做,原因很簡單,范雎並沒有錯誤,不需要處罰他。

7樓:luu陽光的

當時秦王要殺白起的原因是因為白起當時為了手下士兵的命選擇了避戰,所以秦王才要殺了他,放過范雎則是因為他沒有犯錯。

8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因為白起的戰功實在是太大了,他害怕會功高蓋主,所以才會想要殺掉白起,而范雎對秦昭襄王的威脅不大。

9樓:

長平之戰後,白起提出繼續追擊趙國,但秦昭襄王反對了,因為他很賞識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戰略,白起屬於好戰的,與秦昭襄王產生分歧,後來與趙國的談判失敗後,秦昭襄王下令再次出擊,白起卻拒絕了,白起挑戰了秦昭襄王的權威,讓秦昭襄王有了除掉他的理由。

10樓:喬治不慢

因為白起功勞很大,在朝中有很大的影響,但是為人不知收斂,秦昭襄王漸漸對他不滿。

11樓:

秦昭襄王命令再次發兵征討趙國,可是白起卻拒絕出征。違抗王命所以白起被殺,而范雎卻並沒有什麼過錯

1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白起有點居功自傲,擅自主張,沒有聽從秦昭襄王的旨意,秦昭襄王對他不滿。

13樓:12碧3海藍天

白起是秦國的白起,范雎是秦王的范雎。

14樓:

因為在邯鄲之戰吃了敗仗,有氣出不了

白起怎麼死的

15樓:裝甲擲彈兵水瓶

白起是被秦王賜死的。

白起(?—公元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孫白公勝後代。

熟知兵法,善於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輔佐秦昭王,屢立戰功。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

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賜死於杜郵。

16樓:京城「老炮兒

長平之戰過後是秦國滅趙的大好時機,白起打算乘勝追擊,但是中了反間之計。說客叫蘇代跟秦昭王說,白起能耐太大了,你要是叫他再去滅了趙,你以後管得了他嗎?秦昭王聽信讒言,賜他自盡。

17樓:匿名使用者

是被秦王賜死的。

範睢害怕白起損害自己的利益,所以,常年在秦王的身邊說著白起的壞話,迫使秦王與白起的誤會愈加深重。最後,秦王在外征戰,想要白起去指揮,白起不想去。然後秦王爆發了,一氣之下賜死了白起。

白起的死也是他本身的性格造成的。白起一生領軍打仗無數,身為「關西名將」,也因為「長平之戰」一戰成名。但是,白起畢竟是將軍統帥,是位有血有肉的漢子。

雖然,長平之戰後,白起坑殺趙國四十多萬的降卒,但是也許並不是他的本意,據《史記》記載,白起曾經是有請求過秦王的。所以,白起自知作孽深重,便不再領軍攻打趙國。白起便是因為這樣被秦王賜死。

18樓:庫秀梅戲己

長平之戰,白起大破趙軍,坑殺趙軍降卒四十餘萬。戰後,白起準備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破趙國。可是從秦國傳來的卻是退兵的命令。

原來秦昭王聽從了范雎的話,以秦兵暴師日久,應當讓士卒休整為由,允許韓、趙割地求和。范雎本是一個心胸狹窄的說客,長平大勝使他心生嫉妒,怕滅趙之後,白起威重功高,使自己無法擅權便以巧言斷送了白起巨集偉的軍事圖謀。白起因此與范雎有隙。

可是秦國罷兵後,趙國不但不願意獻城反而了連齊抗秦的活動。秦昭王遂又命白起統兵攻趙,但遭到白起的拒絕。白起認為秦國已經失去了有利的戰機,不宜再次出兵。

暴怒的秦昭王卻不懂得戰機稍縱即逝的道理,於秦昭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派五大夫王陵率兵攻打邯鄲,結果秦軍攻勢受阻,將卒多有**。秦昭王再次任命白起統兵,但白起認為此次必難成功,遂託病不行。范雎此時用私黨鄭安平代替白起,不出所料**慘重且主將鄭安平率兩萬軍隊降趙。

孤注一擲的秦昭王親臨白府對白起說:「你就是躺在擔架上也要為寡人出戰。」熟知兵家之道的白起以看出殘局無法收拾,坦誠勸秦昭王撤兵,等待新戰機。

昭王不聽,反認為白起有意刁難,加之范雎乘機進讒。於是下令削去白起所有封號爵位,貶為士伍,並強令他牽出咸陽。

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啟程。三月後,秦軍戰敗訊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金陝西咸陽東北處),秦昭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仰天長嘆;「我何罪於天下而至此哉?」過了很久又說:「我固當死。

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矣死。」於是引劍自殺。時為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

另有一說白起抗命不尊原因是: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趙換來的將是趙國全國的抵抗。因為長平之後趙國深恨白起,所以昭王再次攻趙時白起應該是最不適合當統帥的人選。

19樓:匿名使用者

君王猜忌,悲劇結局

長平之戰過後,是秦國滅趙的最好時機,白起當然希望一勞永逸。但一報還一報,趙國也想到了反間計。

公元前259年,大名鼎鼎的說客蘇代,受趙王委託,帶上豐厚的禮物入秦,問秦相范雎:「武安君擒殺了趙括嗎?」

「是。」

「秦國就要圍攻趙都邯鄲了嗎?」

「是。」

蘇代於是說:「滅了趙國,秦國稱王,武安君必然位列三公,他為秦國奪取了70多座城池,就是歷史上周公、召公的功勞,也不過如此。到時候,您就要屈居其下了。」

蘇代接著說:「上黨的百姓寧可歸附趙國,也不向秦投降,可見天下百姓不願做秦國的臣民。如果秦國滅了趙國,趙國北方的人會投奔燕國,東邊的歸入齊國,南面的跑去韓國魏國,秦國能得到的百姓又有多少呢?

不如趁著趙國驚恐之際,叫趙國割地求和,別再讓武安君建功立業了。」

這段話說到了范雎的心坎上,他果然勸秦昭王和談。白起大失所望。一年後,等秦昭王再次意欲攻趙時,時機已然錯過了:趙國從重創中喘息過來,白起的身體也大不如前。

秦昭王首先派王陵出兵,大敗。於是去請白起,白起斷然拒絕:「邯鄲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何況各國的救兵紛紛開進趙國,他們對秦國的怨恨何止一日兩日?

長平一戰,趙軍雖然死了40萬,但秦軍也折損了一半,我們國內空虛,還要遠征別國。趙軍以逸待勞,各國援軍裡應外合,秦軍必敗。」

昭王不聽,強行派兵。不久,第二員大將王齕果然遭遇了趙楚魏三國聯軍的夾擊。白起不免自鳴得意:

「不聽我的話,如今怎麼樣啊?」這句話傳到昭王的耳朵裡,昭王惱羞成怒。那好,你白起上陣吧!

國相范雎親自去請,但白起犟如黃牛,偏不從命。一個將軍,既然不能為王所用,就只能為王所棄。

公元前258年,白起被奪官、削爵、降為士兵、遷居他鄉。由於病情反覆,白起無法遠遷。他滯留在咸陽的3個月裡,正是秦軍節節敗退之時。

顏面掃地的秦昭王,不想讓他繼續得意,更不想讓他看到自己決策的失敗,便勒令他離開。

白起才走,秦昭王就和范雎商量:「白起心懷怨誹,不如處死。」在咸陽城外十里,白起接到了賜死的命令。

剛烈的白起拔出劍:「我有什麼彌天大罪,何至於這個下場?」良久,他又嘆息道:

「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40萬人投降,我欺騙了他們,把他們都活埋了,這足夠死罪。」說罷,他舉起了那把鮮血浸染過的戰劍,刺向了自己。

白起的悲劇,源於他的性格。昭王明知必敗仍強令出征,這已經不是對白起軍事能力的考驗,而是對他聽命與否的檢測,白起偏偏看不到這一點,一而再,再而三地抗命。此後秦國的另一位名將王翦就很好地接受了白起的教訓,在殘暴的秦始皇手下得到善終。

在後人的眼中,白起更多是以「殺神」的形象出現;然而當年,他是秦國真正的「戰神」,他的軍事才能無人能敵。秦國最終能一統天下,和他征戰數十年取得的赫赫戰功關係密切——這是歷代史學家都不會否認的事實。

參考資料:白起是怎麼死的?

求區分馬陵之戰 城濮之戰 桂陵之戰 長平之戰

馬陵之戰 戰國時期 公元前341年 魏 齊。齊國勝 城濮之戰 戰國時期 公元前632年 晉 楚。晉國勝桂陵之戰 戰國時期 公元前353年 齊 魏。齊國勝長平之戰 戰國時期 公元前262年 秦 趙。秦國勝退避三舍 城濮之戰 晉文公 馬陵之戰,公元前341年 齊魏 齊勝 城濮之戰,公元前632年 晉楚 ...

長平之戰,城濮之戰,葵丘會盟,三家分晉按史實排列,怎麼排

應該這樣排。葵丘bai會盟 城du濮之戰 三家分zhi晉 長平之戰。dao 葵丘會盟內這是春秋前期齊桓公時發生的容,九合諸侯。城濮之戰是春秋中期晉文公與楚國爭霸的一場重要作戰。三家分晉是春秋結束 戰國開始的標誌。長平之戰是戰國中後期,秦國統一中國的一個重要戰役。葵丘會盟 城濮之戰 三家分晉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白起殺了趙國40萬俘虜是真的嗎

不對,實際上是40多萬,史記 如是記載 長平之戰 選自 史記 白起王翦列傳 秦昭襄王 四十四年 前263 白起攻 韓 南陽太行道,絕之。四十五年 前262 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其守馮亭與民謀日 鄭道已絕,韓必不可得為民。秦兵日進,韓不能應,不如以上黨歸趙。趙若受我,秦怒,必攻趙。趙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