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記載 長平之戰長平之戰-------選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秦昭王)四十四年(前263),白起攻(韓)南陽太行道,絕之。四十五年(前262),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
其守馮亭與民謀日:「鄭道已絕,韓必不可得為民。秦兵日進,韓不能應,不如以上黨歸趙。
趙若受我,秦怒,必攻趙。趙被兵,必親韓。韓趙為一,則可以當秦。
」因使人報趙。趙孝成王與平陽君、平原君計之。平陽君日:
「不如勿受。受之,禍大於所得。」平原君日:
「無故得一郡,受之便。」趙受之,因封馮亭為華陽君。…… 四十七年(前260),秦使左庶長王齕攻韓,取上黨。
上黨民走趙。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四月,齕攻趙。
趙使廉頗將。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裨將茄。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
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
趙王數以為讓。而秦相應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趙為反問,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
」趙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 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 為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洩武安君將者斬。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
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於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
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
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
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日:
「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
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2樓:匿名使用者
殺俘是有的。至於有無四十萬或者近四十萬,學術界無明確定論。我個人覺得不大可信。
長平之戰秦國大將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卒,是對還是錯,要是你的話你會怎樣做?
3樓:home沆瀣
根本原因是商鞅變法,發展經濟,使秦國國力強大,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白起坑殺40萬趙國士兵
4樓:庚的未名
對的!公元260年,秦趙在長平交戰!長平之戰後,公元256年秦滅西周君,周王朝統治的最後象徵被消滅!!還有,歷史是無法想象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對的!亂世之中沒有什麼道德,仁義之言。當時的趙國是唯一能在軍事力量上和秦國單挑的國家,坑殺降卒摧毀了趙國的抵抗力量,為統一天下創造了非常有力量條件,如果不殺,不放,秦國沒有糧食,放了,就白犧牲了,所以只有殺,換做我也會這麼做。
6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確實太殘忍,但畢竟歷史是不分對錯的!成王敗寇,僅此而已!當年項羽不也坑殺秦軍二十萬嗎!我誰能說得清是對還是錯,對吧!
7樓:匿名使用者
這歷史上,勝者為王,敗者為冠這個道理是顯得易見的,歷史每一次的發展都是要犧牲一大片人換來的!!長平之戰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當時秦國統一天下的決心是很大的,而阻擋他的最強大敵人就是趙國,如果秦王放了這40萬俘虜,想必趙國今後還是秦國統一天下的最大攔路虎!40萬趙卒是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白起也只是奏命行事而已!!
這場戰爭徹底的拉開了秦國和六國的實力,為今後的統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這是個歷史發展的潮流,不管是誰,都會這樣做,也都得這樣做!!!
8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和政治上的很多事情都不能用今天的價值觀來衡量。。如果白起不坑殺趙國士兵,就對秦國不利,這是國家利益問題。而殺降不祥,殺掉降兵不仁不義,這就只是個人問題。
你認為國家利益大一些還是個人品德大一些。。。結論取決於你自己的價值觀念
9樓:琿將伺
白起是一個純粹的將領
他更多的考慮是如何打勝仗,能贏不能贏。而不是對還是錯
10樓:項仲陵
從人道主義角度來說,這場戰爭就是一個錯誤,四十萬無辜的冤魂就這樣永葬長平,為了秦國的聲勢而賠上這麼多人的姓名,在今天看來這絕對是一個惡魔的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事情!
從歷史發展角度來說,長平之戰大大削減了趙國的實力,並且令六國聞秦國之風而喪膽,加深了六國對秦國的恐懼心理,為日後嬴政掃平六國,統一天下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條件,間接破壞了六國合縱之勢1
11樓:字母的煩惱
我承認我和白起不在一個水準,我無法評價這個英雄。
12樓:匿名使用者
戰場之上誰和你講仁義道德,禮儀廉恥啊,決定戰爭勝負就在那短短的一瞬間,那麼多俘虜在那也是一種威脅啊。如果你在前方打仗,你的後面總是有把劍懸在你頭上,試問你們會安心嗎,你不覺得這是種威脅?,不是在身後放了個炸彈嗎?
為了自己在戰場上勝利不讓敵人吃掉,你只能那麼做,不 那麼做的後果就是自己被人消滅掉。戰場上就是殺和被人殺兩個概念。不是到了危機關頭是不會鋌而走險殺那麼多俘虜的這一點大家應該很清楚的,白起他做的沒有錯。
做任何事情都要去正反兩個方面去考慮問題。
13樓:藏教
對秦國有益,當時四十萬趙國精銳,放過?不可能的,難道放回去在接著和他們打,下次秦國輸了被坑殺的就是秦國的士兵了.收編?
當時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趙國士兵可以放下仇恨,放下國家民族,跟著秦國將軍侵略自己的國家,你信嗎?真要是那樣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反對秦國了,六國遺民如果不是有一個共同的敵人,怕是早就相互掐起來了,百年積累的仇恨恩怨怎麼可能那麼容易消掉.白起坑殺趙國降卒,是為了自己的國家,這樣問你吧,如果現在你帶領咱們國家的軍隊和另一個實力相若又相互仇恨的國家打仗,你抓了一支可以左右勝利的俘虜,是全部殺掉,還是關起這些戰場上殺死咱們國家很多戰士的士兵慢慢做工作招降,或者本著人道主義全部放回去?
當時的大勢是七個糾紛百年的國家的戰爭.
14樓:清風隨柳
其餘的話我不想多說,來冒個泡
15樓:雪崩
絕對是錯的。如果是我的話應該儘可能的將他們收編進自己的隊伍,《孫子兵法》中說過,善戰者善於補充自己的兵力和糧食但不通過自己的國家,就是靠著這些俘虜。你想,他們做了很大的決心放下尊嚴和冒著被國人罵的危險而投降,你能不接納他們嗎?
16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各個將領的風格問題
在歷史上 有很多有名的將領 喜歡做一件很不好的事情 那就是殺降一般看來,不管是對不對,殺降這種行為是很不對的,所謂殺降不祥,古代就是這樣的看法。
所以雖說白起很能打仗,但是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是可恥的,畢竟那都是手無寸鐵沒法反抗的人。
我不贊成殺降這種做法 可恥 可悲 可嘆 可恨
史料記載:長平之戰,秦將白起趙降卒濫用超過四十萬人,真夠狠的!可能是不可靠的歷史記載。 400萬降卒濫
史書記載的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坑殺趙國降卒四十多萬人,可靠嗎???????????
17樓:米蘭之上
人是殺了的,但四十多萬是不可能的。史書都有誇大的嗜好,十來萬人可以寫成帶甲百萬,幾百輛車可以呼為萬乘之軍。圖個精彩壯觀而已。
不要口口聲聲說什麼史書記載,要自己想點問題,根據當時趙國的人口密度及秦軍規模看來,我們幾個老師認為頂多殺了個二十萬,還是往高估了。長平之戰趙國並未傾全力而戰之(北方有匈奴牽制,置兵甚多),而在戰爭勝負未定之時,趙軍已被殲小半,如果再加上所謂的四十萬降兵,趙國常備兵力超過百萬!!??而春秋戰國時期全中國人口基本長期不滿一億,再窮兵黷武,戰備人員也不可能超過人口的百分之五(需要人保證後備生產),所以,盡信書不如無書。
樓主能懷疑這些史籍上看來言之鑿鑿的記載,很是可貴。
18樓:匿名使用者
可靠,當時除了剽悍的虎狼之師秦軍,其他國家的軍隊沒人會這樣做。。。。
19樓:延涵映
殺是殺了,但肯定沒有四十萬,這個數字太誇張了,中國古代最喜歡誇大戰爭人數!肯定沒四十萬!
20樓:內輪紫炎
殺是肯定殺了!但殺得方法在歷來的史學界有爭議。有的史書說是坑殺(活埋),有的史書記載是斬首,至於結果怎樣,還要等史學家們繼續考證。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當時白起的確是殺了四十多萬趙軍,使到趙國從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21樓:金可欣王婧
是殺了很多人,但是估計至少有二十萬,沒有四十萬
22樓:匿名使用者
差不多,史記是這樣記載的。
當時趙括帶40萬人出去打仗,戰死差不多幾萬,逃回趙國的不到萬人,秦國放走了幾百個。從此趙國由一個強國變成了弱國,十多年才恢復元氣。
白起真是殺人狂啊,最後獲得了報應
23樓:愛吃乾果布丁
對啊,殺是殺了,但是絕對沒有四十萬
因為在中國古代,一個國家的人口是很少的
要殺四十萬,不就是屠國啊
24樓:匿名使用者
四十多萬人?可能性不大
25樓:匿名使用者
可靠,原因有下:
一方面秦軍當時是在打敗趙軍的狀況下,趙軍失去了反抗能力,一沒**,二是趙軍因為缺糧已經餓了很多天了。而當時秦軍主力連同徵調軍不對共計50多萬人,戰力和人手方面都夠了。
另外一方面,白起白來就是個屠夫,在長平一戰以前,那傢伙打仗已經殺了好幾十萬楚軍和魏軍不對了,以他嗜殺的性格是不會留這些趙軍的。再者當時白起準備一舉滅趙,所以也不會給趙軍留下精壯放回去。
第三,秦軍的獎懲制度,秦軍將士的功績是靠人頭來消滅敵人數量來考核的,所以坑殺幾十萬人也可以給參戰不對帶來巨大的利益,所以這事做起來是靠譜的。
再者,這樣也是當時秦國內部贊成的,當時唯一能和秦國在軍事上對抗的就是趙國,秦國逮住機會肯定徹底的使趙國削弱下去,因此當時白起的這一行為還得到了秦昭王的嘉許。
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為什麼要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卒
26樓:匿名使用者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1年),秦國大將王齕攻韓,奪取上黨,然後攻趙。趙國大將廉頗在長平佈置了三道防線,秦趙兩軍形成對峙局面,戰爭持續了三年,秦軍損兵折將。
長平之戰的第一個階段,是相持三年的消耗戰,二十萬大軍的鉅額消耗使得趙國經濟實力不濟的弱點完全暴露,急於結束戰爭。趙國更換主將對抗秦軍,一心尋求決戰的趙括進入秦軍預設陣地,輪番突圍,終不能出,趙括親率精兵出戰,被秦軍射殺。趙軍大敗,四十萬趙兵投降。
白起與部下計議說:「先前秦已攻陷上黨,上黨的百姓不願歸附秦卻歸順了趙國。趙國士兵反覆無常,不全部殺掉,恐怕日後會成為災亂。
」於是使詐,把趙降卒40萬全部坑殺,只留下240個年紀小的士兵回趙國報信。長平之戰,秦軍先後斬殺和俘獲趙軍共45萬人,趙國上下為之震驚,從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坑殺趙降卒四十萬,屍骸百里,確有此事?
27樓:匿名使用者
確有此事,考古人員在長平之戰的古戰場曾經挖到過大量屍骨,證明就是那個時期留下的
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坑殺趙國降卒40多萬人。是真的嗎?什麼叫坑殺?
28樓:
歷史上確有其事,白起臨死前曾說過一句話:我長平之戰坑殺40萬趙軍,現在才死,上天對我已經夠了
29樓:藍色天空
沒有40w 白起大概是為了震懾趙國 40w人啊 就算是被活埋 最起碼也得有相等的人去埋吧!!呵呵
長平之戰白起殺了趙國40萬俘虜是真的嗎
不對,實際上是40多萬,史記 如是記載 長平之戰 選自 史記 白起王翦列傳 秦昭襄王 四十四年 前263 白起攻 韓 南陽太行道,絕之。四十五年 前262 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其守馮亭與民謀日 鄭道已絕,韓必不可得為民。秦兵日進,韓不能應,不如以上黨歸趙。趙若受我,秦怒,必攻趙。趙被兵,...
長平之戰後,白起為什麼寧死也不帶兵打趙國
一將功成萬骨枯,功高難免自盡死。這句話放在白起身上再合適不過,白起死於自殺,更是被逼自殺。白起上戰場前,秦趙兩國已經在長平打了三年消耗戰,消耗戰拼的是綜合國力,趙國幾十萬軍隊在前線的消耗巨大,糧食沒了,趙國急於尋求與秦國決戰,臨陣換帥,用趙括代替廉頗為主將,此為趙國第一大錯誤。趙括擔任主帥後,輕敵冒...
長平之戰過後,秦昭襄王為什麼殺白起,卻放過范雎
秦昭襄王之所以殺白起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政治鬥爭,對於這種情況,秦昭襄王惱羞成怒,就殺白起,也算是給其他軍功集團的人一個警告吧。而不殺范雎也很簡單,他認為范雎並沒有犯錯,沒必要殺他。在長平之戰結束後,白起曾請求趁熱打繼續追擊趙國,可是那秦昭襄王卻聽信了范雎的意見,並沒有答應白起的請求,下令讓軍隊回國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