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記得晚清才子納蘭性德的《蝶戀花》

2022-03-18 09:35:56 字數 5606 閱讀 8514

1樓:

蝶戀花 因為之前的答案有

所以我這裡寫不了了 問問說我的回答被之前的網友使用了- -|||鬱悶以下是我對納蘭的一點見解,不多,如有興趣可以繼續交流研究~為情早逝

是一個半生活在淒涼之中的詞人,詞風華美清麗,悽婉哀絕總是以平常之詞,寫出不平常之句

以平常之感,寫出不平常之情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好詞很多 一旦開始念起 好詞便不絕於耳,未絕於口但 詞中洋溢的惜念亡妻之情 又讓人不忍卒讀幾首鷓鴣天更是本人飲水詞中之最愛

納蘭性德的《蝶戀花》賞析

2樓:

這首小詞通過對塞外古戰場的描寫,抒發了對歷代興亡和歷史變遷的感慨。

詞的上片寫景,描寫塞外古戰場的荒涼景象。「今古河山無定據」,首句以議論開篇,簡樸的文字有一種歷史縱深感,而且形成一種籠罩全篇的氛圍。「今古」二字,包括古往今來。

面對大好河山,多少風雲人物,你爭我奪,或長期或短暫地佔據它,但誰也沒有永久地據有這些地方。

「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二句白描,描繪出一幅塞外和平圖景,畫角聲聲,矯健的牧馬頻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

西風吹老丹楓樹。」二句仍用描寫,放眼望去,整個塞北,平沙萬里,荒漠淒涼,連個說話的人也很難找到。

西風颯颯,只有那幾株楓樹,又一次被吹紅了葉子。使人聯想起為爭奪這塊土地鏖戰廝殺時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慘象。這些紅葉,又一次把人帶進了對歷史的回憶,加深了作品的縱深的歷史感。

詞的下片抒情,寫自己出塞的感觸。「從前幽怨應無數」。首句議論,直接承上闋對古戰場描寫而來。

面對古戰場的淒涼景色,鬱結在心頭的愁恨無法計算。正如唐·李頎《古從軍行》所說:「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接下二句敘事:「金戈鐵馬,青冢黃昏路。」「金戈鐵馬」,代表戰爭。

「青冢黃昏路」,用漢王昭君和親故事,代表和親。二句概括了戰、和兩種辦法。說明自古以來,為了爭奪江山,時戰時和,或二者並用,這就是歷史。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末二句以景結情,抒發了作者的感觸:回顧歷史,面對這塞外古戰場,詩人對自己的祖國一往情深。這深情猶如夕陽餘輝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綿綿秋雨。詞意深沉含蓄,有弦外之音。

這首詞通過詩人「出塞」所見,描繪了眼前荒涼的和平景象,回顧歷史,總結出戰爭與和平兩種情況,是對中國歷史上王朝更替的規律性概括。因此***批註:「看出興亡」,肯定了這首詞的思想意義。

謝章鋌在《賭棋山莊詞話》中曾說過:「長短調並工者,難矣哉。國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

竹坨以學勝,迦陵以才勝,容若以情勝。」而讀完作者這首詞風蒼涼慷慨的詞作,可以得知謝氏此言不虛。

3樓:匿名使用者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奈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蝶戀花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僅活到三十一歲,這位才華絕代的人物,來到世間不過「驚鴻一瞥」,留下的雪泥鴻爪便是那《飲水詞》。讀他的詞,你會感受其中有那麼個飽含摯意深情且十分悽惋動人的主旋律,久久地在你心上縈迴,且聽這首《蝶戀花》吧: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月光下的世界,有一種朦朧的美感,易惹人冥思遐想。離別的人們則更易逗起無限相思之情。唐人詩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又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之類。納蘭性德繼承前人卻又自創新意,他仰望夜空一輪皓月,浮想聯翩而至,情感勃鬱而生。他高聲嘆息:

「明月呀明月,最可憐你一年到頭東西流轉,辛苦不息;最可惜你好景無多,一夕才圓,夕夕都缺。」那「環」和「玦」皆美玉製成的飾物,古人佩在身上。「環」似滿月,「玦」似缺月。

納蘭性德詞鏤刻精工入妙,於此類比擬可見。但其長處還在於寫景亦處處有情,故其詞抒情氣氛特濃。此處以「辛苦最憐」四字領起,頓使天邊那一泓寒碧,漾起許多情思。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隨著情感的高漲,想象的飛騰,他進一步夢想起來,那一輪明月彷彿化為他日夜思念的愛人,用她那皎潔的光輝陪伴著他。此時,詞人也發出了自己的誓言:

要不畏「辛苦」,不辭「冰雪」去到自己愛人身畔,以自己的身軀熱血「為卿熱」。無奈天路難通,一個天上,一個人間,遐想煙消雲散之後,剩下的只是對往事的追懷和物在人亡的沉痛感慨。

納蘭性德本是一位在精神氣質上頗似賈寶玉的貴胄公子,身居「華林」而獨被「悲涼之霧」。當了康熙的侍衛,卻深以為苦,「惴惴有臨履之憂」。他率真,性好自由,喜歡「閒雲野鶴」式的生活:

「僕亦本狂士,富貴輕鴻毛」,他愛書,愛友朋之樂,還很鍾愛他的閨中伴侶。《飲水詞》中有些篇章如初日芙蓉,曉風楊柳的姿影般明麗、嬌嫩,又如出谷春鶯,天邊雲雀的鳴聲般曼妙、清新,它記錄了詞人的初歡,描繪了他的少年行樂圖。可惜這段時間很短促,大約才結婚兩、三年後他就賦「悼亡」了。

我們看到他在一首《沁園春》詞前《自序》中道:「了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

『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哦,原來他心中的明月,寄託了他如此深沉的哀思,自不同於一般。

他們夫妻間只有「幾年恩愛」,又還有別離,早知如此,真不該離別:「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圍月?」他在詞中常這麼嘆息。

「無奈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下半闕拉回到現實:室在人亡,雙燕依然,一片悽清。小燕子也是很多情的,象王爾德筆下的「快樂王子」就有一隻小燕子來陪伴。

如今一雙燕子出現在納蘭性德的簾鉤上,只有它們那兒嬌小、輕盈才能夠「軟踏」,這「軟」字下得多神!燕子呢喃、似絮語;它們在說什麼?是說當年這室中曾有那「一生一代一雙人」的事兒吧?

於是我們從那「說」字裡隨之想象出此間曾有過的旖旎柔情的夢幻中的畫面來了,隨即,又都消逝了。眼前只有這簾間燕子。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一結是那樣沉摯,又是納蘭性德式的愛情的表現。他是不甘心這樣淒涼到底的,他又夢想起來了。「唱罷秋墳」出自李賀詩中「秋墳鬼唱鮑家詩」一語。

「鮑家詩」似乎指的就是鮑照的《蒿里吟》這類輓歌。納蘭性德說:「在你的墳前我悲歌當哭,唱罷了輓歌,悲哀還不得解脫,我只有明春到此來認一認,花叢中可有一雙棲香正穩的蝴蝶。

」為什麼要「認取」呢?想必是舊時曾見過的了。於是我們從他自己描繪的年少風光裡,看到了這樣的鏡頭:

「露下庭柯蟬響歇,沙碧如煙、煙裡玲瓏月。並著香肩無可說,櫻桃暗吐丁香結。笑卷輕衫魚子纈,試撲流螢,驚起雙棲蝶……。

」這不就是那難得的「一昔如環」的花月良宵嗎?在他心上螢飛蝶舞,時時閃過,他所以要時時去尋覓,以重溫舊夢。但這樣的解釋似嫌不足。

我們反覆吟詠全篇,感到其中熱烈深沉的感情是一貫到底的。「最憐」——「不辭」——「認取」這些字眼下得「字字沉響」,力量很大。應該容許他的想象繼續飛騰起來,應該換一種理解:

對著秋墳,他痴心地發願「眼淚已流盡,悲歌已唱完,倒不如率性化去,和死去的愛人一起變作一雙蝴蝶,到來年,春光如海萬花叢中有對雙棲蝶,這就是我們倆——永遠地擺脫悲哀,永遠地相依在一起——請旁人來『認取吧。」

他的早逝的妻子,在他心中永久是一位嬌憨情態的少女,他們相戀的時光在池心中是永久的紀念。他感到那時候他自己也很純潔無邪,正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而後來他便陷進許多煩惱中去了,所以他對一逝而不復返的人生這段美好時光無限依戀,格外追想。他的「悼亡」篇章很多,其緣由也在此。

納蘭性德詞中有一個理想境界,那就是希望青春和愛情得到永生。青年詞人是非常執著於這一理想並且熱烈地讚頌它的。《蝶戀花》可為範例。

故而我們讀他這篇詞後,會感到於悽惋中還燃著一種象火一般炙熱人心的東西,這就頗具力量,而不純然是消沉。他的同時代詞人陳維崧評他的詞曰:「哀感頑豔,得南唐二主之遺。

」但我以為散發著青春氣息的納蘭性德的詞,幾乎在「南唐二主」之上。

納蘭性德詞善設色點染,此篇先以素談之色為主,只見青白的月色,又見簾前的雙燕,最後卻讓我們看見那春叢雙蝶的想象中色採絢爛的特寫,映襯之下,分外地美。即令「悼亡」,也不盡是一片素色,這恐怕也是他的特點吧。

納蘭的《蝶戀花》賞析 20

4樓:羽七舞

又到綠楊曾折處

不語垂鞭

踏遍清秋路

衰草連天無意緒

雁聲遠向蕭關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

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明日客程還幾許

沾衣況是新寒雨

[評析]

為了一個情字,就是到「天涯行役」也在所不惜。納蘭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至情至性的人啊。

納蘭性德簡介:

中國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

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

納蘭性德是朱邸紅樓中的貴公子,才華豔發,多愁善感,氣質上受漢文士影響很深。雖曾有積極用世的抱負,卻更向往溫馨自在、吟詠風雅的生活。侍衛職司單調拘束、勞頓奔波,遠不合他的情志,使他雄心銷盡,失去了「立功」、「立德」的興趣。

上層政治黨爭傾軋的汙濁內幕,也使他厭畏思退。詩人稟性和生活處境相矛盾,是他憔悴憂傷、哀苦無端的悲劇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長期隨駕出巡還破壞了他的家庭生活。

職業苦悶和離愁別恨交織,再加上愛妻亡故的打擊,使他深陷苦海。他怨天不成,尤人不成,便把無盡悽苦傾訴於筆端,凝聚為哀感頑豔的詞章。投殳久戍之苦,傷離感逝之痛,以及難以指名的悵悶是納蘭詞的基本內容。

納蘭性德以特出的藝術功力彌補了題材狹窄的不足。他的詞全以一個「真」字勝,情真景真,「純任性靈,纖塵不染」(況周頤《蕙風詞話》)。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並以高超的白描手段出之,看去不加粉飾,卻如天生麗質,無不鮮明真切,搖曳動人。

王國維曾說:「納蘭性德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遺願,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人間詞話》)所謂「未染漢人風氣」,就是指他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意境天成,沒有因襲模擬、堆垛典故的毛病。

清初詞家如陳維崧、朱彝尊等,不脫古人羈絆,以化用前人舊境為能事,總有名家詞句梗擱在眼前,所以他們的詞,即使是最好的作品,也難免隱現著前賢名作的影子,終不能超越古人;他們並非不想創出新的意象,思想習慣和才力束縛限制了他們,使他們尋覓終身而不得一字。納蘭性德卻憑敏銳的觀察、新鮮的感會和高度的語言概括力,獨造新境,表現出非凡的藝術創造才能。他善於用自己的心眼,直視眼前之景,直抒心中之情,把人人得見又人人所難言的情景真切準確地傳達出來,創出未經人道的嶄新意境。

他的「夜深千帳燈」、「冰合大河流」等名句足以和「明月照積雪」、「長河落日圓」並稱為千古壯觀。他寫愁情常似不經意的隨口擲發,卻不使人嫌其直率淺露。他把原屬個人的哀怨融擴為帶有普遍性的人性抒發,從而引發讀者的共鳴,具有了獨特的美學個性和強烈的感染力。

三百年來,尤其近百年來,他是擁有讀者最多、影響最大的清代詞家。他也是中國最傑出的古代詞人之一。

納蘭性德的品行為人也有值得稱道之處,他跟很多不得志的漢族文士是好朋友,給過他們真誠的幫助。他應顧貞觀清,援救吳兆騫入關,「生館死殯」,更被傳為一時佳話。

納蘭性德原有《飲水》、《側帽》兩本詞集,今統稱《飲水詞》,或稱《通志堂詞》,存詞三百多首。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愛情」兩個字,人們常說:好辛苦!

這樣的感情體驗,到了納蘭性德筆下,獲得了這樣充滿詩意的表述:」辛苦最憐天上月「!

不是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等得好辛苦,盼得好辛苦!

納蘭性德的悼亡詞,納蘭性德悼亡詞

納蘭總共留下三班多首詞,而悼亡詞是其中所佔篇幅最多的,所以不能具體說有幾首 最出名的幾首是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金縷曲 亡婦忌日有感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 寒更雨歇,葬花天氣。...

求納蘭性德的經典詩句,納蘭性德經典詩句

木蘭花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納蘭性德經典詩句 只應碧落重相見,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剛作愁時又憶卿。喜歡最後一句回,今生往 生,答思念的滋味總是惆悵。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悽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

速求納蘭性德的詩詞,速求納蘭性德的詩詞!!!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武老,屟粉秋蛩掃。精采香港排在組織,甚至金錢,拾得翠翹他的希望他能作出。走廊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光源和月花陰涼處十年蹤跡十年心。採桑子的 桃羞無情的死感謝東風。吹落天嬌紅飛入視窗與列儂遺憾。可惜春季辛苦東陽瘦也馬虎。不到扶桑,幽情冷濃。喜歡夢正是轆轤的金井,完整的拼圖花瓣紅色寒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