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翻譯,論語原文及翻譯

2022-05-14 13:43:52 字數 5529 閱讀 1034

1樓:悠悠ooo寶貝

《論語》

【原文】 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

」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

「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譯文】 太宰問子貢:「老師是聖人嗎?為什麼如此多才多藝?

」子貢說:「老天本來就要他成為聖人,又要他多才多藝。」孔子聽說後,說:

「太宰瞭解我嗎?我小時候生活艱難,所以會幹一些粗活。貴族會有這麼多技藝嗎?

不會有的。」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 孔子說:"三人走路,必有人可作為我的老師。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借鑑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原文】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 子貢問孔子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原文】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譯文】 子張問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說:「居於官位不懈怠,執行君令要忠實。」

【原文】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

「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譯文】 顏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你們何不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

」子路說:「願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抱怨。」顏淵說:

「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向孔子說:「願意聽聽您的志向。

」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

【原文】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

"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 顏淵問仁。孔子說:"用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拼搏精神,主持正義、捍衛道德、維護和平,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這一點,普天下的人都會崇敬你、追隨你、向你學習。為崇高理想而奮鬥要靠的是自己,難道還能靠別人嗎?"顏淵說:

"請問其詳?"孔子說:"違反禮法的事不要看、不要聽、不要說、不要做。

"顏淵說:"我雖不才,願照此辦理。"

【原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譯文】 孔子說:「管理國家要以身做則。如同北極星,安然不動而眾星繞之。」 813

【原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就關於知道的真諦。

【原文】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要反省自己。"

【原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收穫,就可以做老師了。"

【原文】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不到苦思冥想時,不去提醒;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引導。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教他了。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有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譯文】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實的人交朋友、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有益處;與走邪門歪道的人交朋友、與讒媚奉迎的人交朋友、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有害處。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戒:年輕時,血氣還不成熟,要戒女色;年壯時,血氣正旺盛,要戒爭鬥;年老時,血氣已衰落,要戒貪婪。」

【原文】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譯文】 孔子說:"君子總是胸懷寬廣,小人總是憂愁悲傷。"

【原文】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 孔子說:"三軍可以剝奪主帥,匹夫不可剝奪志向。"

【原文】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譯文】 孔子說:"天冷時,才知道松柏最後凋謝。"

【原文】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譯文】 子貢問怎樣實現仁,孔子說:"工人要做好工,必先磨好工具。生活在那裡,就要追隨那裡的品德高尚的領導,結交那裡的仁義之士。"

【原文】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文】 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說:"你怎麼不說:他這個人啊,發憤學習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不知道快要變老了等等?"

【原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譯文】 孔子說:"我不是天生就有學問的,只是個喜歡讀書、勤奮敏捷地追求知識的人。

【原文】「點,爾何如?」鼓瑟稀,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

「吾與點也。」

【譯文】「曾點,你怎樣?」曾皙彈琴正接近尾聲,他鏗地一聲放下琴,站起來說:「我與他們三位不同。

」孔子說:「說說有什麼關係?只是各談各的志向而已。

」曾點說:「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約上五六人,帶上六七個童子,在沂水邊沐浴,在高坡上吹風,一路唱著歌而回。」夫子感嘆說:

「我欣賞曾點的情趣。」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規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隨心所欲,不違規。"

【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讀書不想事,越學越糊塗;想事不讀書,越想越頭痛。

2樓:蝸牛得快跑

【原文】

1·1 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

【註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瞭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瞭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評析】

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本章這三句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歷來的解釋都是:

學了以後,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也高興嗎等等。三句話,一句一個意思,前後句子也沒有什麼連貫性。但也有人認為這樣解釋不符合原義,指出這裡的「學」不是指學習,而是指學說或主張;「時」不能解為時常,而是時代或社會的意思,「習」不是溫習,而是使用,引申為採用。

而且,這三句話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相互連貫的。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學說,要是被社會採用了,那就太高興了;退一步說,要是沒有被社會所採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說,紛紛到我這裡來討論問題,我也感到快樂;再退一步說,即使社會不採用,人們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就是君子嗎?

(見《齊魯學刊》2023年第6期文)這種解釋可以自圓其說,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讀者在理解本章內容時參考。

此外,在對「人不知,而不慍」一句的解釋中,也有人認為,「人不知」的後面沒有賓語,人家不知道什麼呢?當時因為孔子有說話的特定環境,他不需要說出知道什麼,別人就可以理解了,卻給後人留下一個謎。有人說,這一句是接上一句說的,從遠方來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訴他,他還不懂,我卻不怨恨。

這樣,「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講述的」了。這樣的解釋似乎有些牽強。

總之,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些思想主張在《論語》書中多處可見,有助於對第一章內容的深入瞭解。

3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在學習的同時,時常溫習,難道不令人愉悅嗎。

論語原文及翻譯

4樓:我是足人李嘉威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翻譯:懂得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以它為樂。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翻譯:讀書的人不可不抱負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遙遠。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翻譯:三軍中可以奪取統帥,但是不可能強迫改變一個平民百姓的志向。

4、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翻譯: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凋謝的。

5、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翻譯:仁,距離我遠嗎?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隨著心念到了。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翻譯:自身言行正當,即使不下命令,別人也會跟著行動;若自身言行不正當,即使三令五申,別人也不會跟著行動。

7、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翻譯:花言巧語,裝出和善的面孔。這種人,心裡不會有多少「仁德」(這種人不會有真正的愛人之心)。

8、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

翻譯:有了過錯,別人都能看到;改了,人們都會敬仰他。

9、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

翻譯: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10、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

翻譯:一個人的高尚的品質和外在的表現一致,然後才能成為君子。

求論語十則文言文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內容來自使用者 搖啊搖 論語十則 原文及翻譯 論語十則是語文課本中的一課,選自 論語 論語 是記載孔丘及其一部分 言行的語錄體文集,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一則,就是 論語 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則見於 學而 篇,第 三 四 五則見於 為政 篇,第六則見於 里仁 篇,第七則見於 述而 篇,第八則見於 泰...

求此圖論語全部翻譯,全部論語翻譯

13.天氣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零的。14.不要求快,不要貪求小利。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15.子貢問道 為什麼給孔文子一個 文 的諡號呢?孔子說 他聰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給他諡號叫 文 16.孔子說 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

出自《論語》的成語翻譯和今義,出自《論語》的成語及解釋

1 1 學而時習之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複習它。論語 學而 1 1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 2 不亦樂乎 不是很高興的嗎?論語 學而 1 1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 3 犯上作亂 犯 干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 起義。論語 學而 1 2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1 4 巧言令色 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