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後,曹操孫權兩次在濡須口激戰,此地對雙方到底有多重要

2022-09-04 23:02:57 字數 5765 閱讀 9701

1樓:

如果曹魏集團不奪下此地的話,將會使得曹魏集團的重鎮合肥受到很大的威脅。而東吳集團如果不控制此地的話,將會使得東吳的建業受到曹魏集團的衝擊。雖然當時東吳集團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曹魏集團進行對抗,但是對於這樣一塊戰略要地東吳集團依然做出了非常多的犧牲以及努力。

因為一旦此地被曹魏集團佔據的話,將會使得東吳首府建業直接面臨曹魏集團的威脅。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曹魏集團和東吳集團在這一地區曾經兩次進行了爭奪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雙方都不希望對方佔據此地,一旦佔據此地對於自己的威脅過於巨大。雙方也曾經在此爆發了非常多激烈的衝突以及戰爭,曹操曾經多次領兵來到此地和東吳集團進行作戰,但是最後並沒有取得太多的戰果以及勝利。

因為此地距離東吳集團非常的近,再加上該地區對於東吳集團的作戰特點十分有利,也使得曹魏集團在該地區作戰佔不了任何的上風。不過雙方在此也曾經陷入了僵持階段。後來雙方非常清楚如果一旦選擇僵持下去的話,將會使得劉備集團的實力越來越大。

更重要的是當時曹操親自領兵來到此地會導致長安地區的實力非常的空虛。

從雙方兩次在該地區進行爭奪以及戰爭,就可以看出該地區對於雙方有多麼的重要,不過雙方也非常的清楚,如果過於執著一塊地區的爭奪的話,會導致整個國力出現嚴重的消耗。

2樓:

眾所周知,赤壁之戰後,曹操被迫退出荊州,但對於東吳的覬覦並未因此而停止,而曹魏與東吳之間也有著長達數千裡的邊境線,曹操可以從任何一個方向向東吳發動攻擊。那麼,曹操為何將矛頭對準濡須口而不是其他地方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來看看看濡須口的特殊地理位置。

漢末三國時期的濡須口,是當時巢湖進入長江的入水口,是江淮地區的交通要道。因此,此地也成為了吳魏之間最重要的一處戰略要地。清代嘉慶年間的《無為州志》曾經提到:

「魏之重鎮在合肥,孫氏既夾濡須立塢矣。又東興以遏巢湖,又堰塗塘以塞北道,總之不過於合肥、巢縣之左右,力遏魏人之東而已。魏不能過濡須一步,則建業可以奠枕,故孫氏之為守易。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濡須口的得失,不僅對於曹魏集團能否守住揚州重鎮合肥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對於東吳集團也至關重要。控制住濡須口地區,就能保障東吳首府建業西北部的安全。因此,在漢末三國時期,曹操與孫權曾兩次在此地爆發激戰,由此也體現出濡須口對於雙方的重要性。

那麼,濡須口又是如今的什麼地方呢?從地理沿革的情況來看,濡須口就是如今的安徽省蕪湖市下轄的無為縣。

3樓:這名字好記哦

鬍鬚的得失不僅對於曹操集團持有揚州重要城鎮合肥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而且對東吳集團也很重要。控制首口地區的面積將確保東吳首都建設西北部的安全。

4樓:職場達人羅小七

這個地方主要體現在地理位置方面,因為這個地方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一個地方,只要把這個地方拿下,會對今後的戰爭有非常大的幫助

5樓:陽明先生也曾年輕過

這樣的戰略位置相對來說是特別重要的,就像一個人在一件事情上,他要佔據絕對的優勢

6樓:影子不好找

遂差軍數萬築濡須塢。建安十八年和三國魏黃初四年的兩次濡須口之戰就發生在...赤壁之戰後,曹操孫權兩度在濡須口激戰,此地對雙方有多重要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還有多少兵馬?

7樓:霄閻

您好,曹操返回北方時候,原有的二十多萬軍隊僅剩下五六萬殘兵敗將。換句話說,赤壁之戰,曹操共損失15萬左右士兵。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你只能去問老曹了。。。。其實說八十萬,但是至少有40多萬都是民夫

9樓:匿名使用者

赤壁之戰時曹操把劉表的軍隊收攏後,也就二十萬左右,在赤壁之戰時,自己均應又鬧瘟疫死了不少人還有吃了敗仗,保守估計剩下的人不足5000,而他實際的兵力至少也在50萬左右。

赤壁之戰,對曹操到底有多大的影響?

10樓:匿名使用者

赤壁之戰之後,三國頂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赤壁戰前曹操的優勢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挾天子令諸侯」,諸侯自然在道義上難以爭鋒;第二,曹操以新勝之軍南下,其氣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兩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優勢,孫劉聯軍的戰績更以輝煌。

此戰,孫劉軍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果斷、以少勝多的的著名戰例。赤壁戰後,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機會如此大規模南下荊州。曹操集團也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遣甘寧襲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進圍甘寧,周瑜率軍救援,大破曹仁軍。劉備回師夏口,欲溯漢江迂迴曹仁後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

孫權繼續與劉備聯盟,以抗拒曹操。劉備乘勢取得荊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長沙、桂陽(郡治在今湖南郴縣)、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後又奪得劉璋的益州。

孫權據有江東,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割據局面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多 易中天裡面說了 赤壁之戰還沒有官渡的規模大 曹操沒有引太多兵

赤壁最大意義在於孫劉聯合 所以曹操無法南下只好去打西涼了 你看以後戰爭都是在長安那邊 曹操肯本無法南下了

12樓:極度麻醉

戰前,曹操擁有北方,孫權擁有江東六郡八一州,至於劉備……

戰後,鼎足之勢成也。

13樓:匿名使用者

易中天一家之言樓上當聖經了?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所幹的大事?

赤壁之戰孫權給曹操寫了封信,結果曹操直接退兵,信中說了些什麼?

14樓:微風的輕柔

首先,赤壁之戰時,曹操確實給孫權寫了信。孫權卻沒有給曹操寫信,這是被某**家移花接木到赤壁戰當中。孫權寫的這封信的時間在赤壁之戰以後,下面我們就來揭祕寫封信的內容!

我們先來看看孫權寫的這封信的內容是什麼?孫權信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又附一張小紙條說:「足下不死,孤不得安。」信短短的八個字,小紙條短短的八個字,兩句話加起來一共十六個字。

寫這封信的時間是建安十八年(213年),赤壁之戰時間為建安建安十三年(208年),這封信的時間相差了五年。這只是某影視劇的誤導,從時間上對不上號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封信的背景和意義,以及為何曹操直接退兵!

這封信的出處**於《吳歷》,建安十八年曹操率軍進攻濡須口,和孫權對峙了一個多月,孫權也用他的水軍圍困曹軍,抓了三千餘人,淹死的曹軍也有數千人。後來孫權繼續挑釁,曹操堅守不出。有一天,孫權親自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營,曹軍將領都以為孫權又派人來挑戰了。

於是下令放箭,船體一邊受箭導致傾斜。孫權又命令調轉船頭,讓船體另一邊也受箭,以保證船的平穩(這也是草船借箭的出處)。曹操知道以後說:

「這是孫權想要刺探我的軍隊,弓弩不得妄放。」孫權一邊命人奏著樂,一邊悠哉悠哉的回去了。曹操看見孫權的軍隊如此嚴整,於是說了一句千古名言:

「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孫權回去以後,就寫了上面提到的十六字信件。曹操看完信對他的手下說:「孫權不會騙我。

」於是撤軍,班師回朝。從這段典故也能看出孫權豪爽幽默的性格。也能看出兩位雄才霸主之間的惺惺相惜。

15樓:橘瓜談文化

因為當時曹操根本就打不過孫權了,但是又好面子,不好意思退兵,所以孫權給他寫信,也算是借坡下驢。

16樓:王子欒川

孫權與曹操僵持不下,曹操登上山坡看到孫權裝備精良,知曉一時打不下來,這時孫權來信,曹操便順勢而下,同意退兵。

17樓:秋霸霸

孫權真正想對曹操說的潛臺詞就是:「你如果不死,我不可能睡的好。」這句話是孫權內心的實話,他將自己想說的話向曹操直言相告,曹操明白了之後就退兵了。

1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曹操知道了孫權的**精良,自己的軍隊恐怕打不下來,剛好孫權來信了,曹操就順勢而下,就退了兵。

19樓:驚鴻

信上寫了16個字: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後八個字是孫權真正想對曹操說的話。

20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給曹操寫了封信導致曹操退兵,信的內容是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21樓:歷史隨霧曲水

當時孫權與曹操僵持不下,曹操就有了退兵的心思,但苦於沒有很好的藉口,就一直拖著。適逢此時孫權來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就藉此退兵。

22樓:luu陽光的

其實並不是因為這封信才讓曹操退兵的,那個時候曹操是處於下風的,他本來就有退步的意思的。

23樓:蒹葭不在了

信中有兩張紙,一張上寫著:「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另一張上寫著:

「足下不死,孤不得安。」他將自己想說的話向曹操直言相告。曹操明白他的意思,對他另眼相看,於是撤了軍隊。

24樓:

信中有兩張紙,一張上寫著:「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另一張上寫著另外八個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赤壁之戰後,曹操為何只攻擊東吳而不去攻打蜀漢?

25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因何始終沒有攻擊蜀國,只不過是因為他有陰謀詭計,想損害孫劉同盟。

有些人覺得,赤壁大戰後,曹操耗損很大,再加他本身年事已高,又畏懼水土不服導致瘟疫出現,因此曹操才沒有發兵征伐劉備。可事實上,若說耗損太大,曹操在赤壁大戰後與西涼聯軍交鋒,之後在濡須口攻擊孫權,這類所產生的耗損也很大。

而曹操就算年齡大了,但他一直到過世前都還率軍坐鎮長安,東奔西跑。假如說曹操擔憂瘟疫,他之後也沒少發動水上的戰爭。由此可見曹操未能發兵征伐劉備,並不一定這類難題導致的,他因何沒有攻擊劉備,實際上是有他的考慮。

在赤壁大戰後,曹操很清晰地發現了敗退的緣故,那便是孫權與劉備間存有同盟的關係。換句話說,曹操要想戰勝孫權和劉備,就得損害兩家的同盟的關係,在那樣的狀況下,儘管關羽和張飛很英勇善戰,江陵也是銅牆鐵壁,瘟疫會對北方士兵帶來困惑,以及軍隊的補給非常艱難,可是這類與孫劉同盟比起來都算不得啥子。

為了更好地損害同盟,曹操在解決了馬超等諸侯後開始經常南下,每一次與孫權鬥戰,儘管互有勝負,以至於曹操未能在南下的戰爭中佔得啥子便宜,但在頻繁的戰爭中,孫權會覺得他一直挨刀子的那一個,而劉備明顯與他是同盟的關係,但劉備卻從沒直面曹軍,在那樣的狀況下,孫權心裡當然不會舒服。

這才有了之後呂蒙襲擊荊州南邊四郡,緊接著簽署湘水之盟的事兒出現。不得不承認,曹操就是依靠連續不斷攻擊孫權的方法損害了孫劉同盟,這才導致了蜀國的凋落。

26樓:丸子閒談文化

我個人認為,曹操之所以一直沒有攻打蜀漢,不過是因為他有陰謀,想破壞孫劉聯盟。

27樓:活在瓜裡的籽

因為在赤壁之戰後,曹操很清楚地發現了戰敗的原因,那就是孫權與劉備之間存在聯盟關係。

28樓:歷史隨霧曲水

因為雙方聯盟是在有共同利益的前提下,而曹操只打孫權會讓其心裡不平衡,是他們雙方聯盟產生間隙。

29樓:flyking萍

因為曹操意識到孫權和劉備存在聯盟的關係,攻擊東吳從而破壞他們之間的關係。

30樓:sunny許可權

在赤壁之戰後,曹操反思自己戰敗的原因時,發現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劉備和孫權之間的盟友關係加大了他進攻的難度,他需要改變自己的策略。

31樓:q夏末

可能是因為戰爭損耗較大,加上曹操已經年邁,而瘟疫會對北方士兵帶來困擾。

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為什麼要答應劉備借赤壁的無理要求

生活中,我們對於那些借人錢財,或者借人東西不還的人,經常會脫口而出一句歇後語,那就是 劉備借荊州 有借無還 不過,在實際歷史中,這還真有點冤枉了劉備。劉備借荊州這件事,還要從赤壁之戰說起。曹操趁荊州劉表去世之際,發兵南下,準備奪取荊州。荊州新主劉琮隨即降曹,劉備只得南逃,並派諸葛亮前往江東,遊說孫權...

赤壁之戰為什麼不先渡江再打,曹操赤壁之戰為什麼不在上 下游渡江然後沿江進攻吳國,而非要在赤壁這裡和吳國拼?

古時候,大規模軍事調動根本瞞不住,不存在你說的那樣找到一個防禦弱地,你要過江,得有船吧,那麼多船,鬼都知道了,小心被別人來個半渡而擊,順水一把火就全完了,就算過去了,人家控制著長江,沒有補給怎麼辦 孫劉聯軍為了不讓曹軍過江,才在赤壁與之決戰。曹操打赤壁 就是為了 渡江 曹操赤壁之戰為什麼不在上 下游...

赤壁之戰給曹操的一封信作文,赤壁之戰 黃蓋給曹操寫信的內容

我讀了 三國演義 之中的 周瑜大火燒赤壁 赤壁之戰 之後,我就一直想寫信跟您談談,今天終於有了這個機會,我說的都是肺腑之言啊!你堂堂80萬大軍,被東吳3萬人馬打得丟盔棄甲,早知道這樣,您應該把黃蓋寫的投降信撕得粉碎。這場大戰關鍵輸的太輕敵了,雖說您有80萬大軍,而敵軍3萬,但是您作為一位大軍事家,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