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冬夏
因材施教,實行天才教育。目的在於發現「上智」,選拔精英,培養精英。讓那些具有聰明之姿,睿哲之質的精英們統一治理國家,使百姓庶民富福,使國家強大。這一教育原則是孔子發明的,經南。
宋朱熹的弘揚,己經成為歷代教育工作的神聖原則。孔子在《論語》中按人的智商高低把人分成上中下三等。天生聰明的叫做「上等人」,天生愚笨的叫做「下等人」。
並且以為聰明和與愚笨的差別是不可改變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述而》孔子把介乎「上智"與「下愚」之間的人叫做「中等人」,這種人是可以教育的,「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雍也》這就是說教育學生要根據他們他們的天賦的智力的差別,對中等以下的人,即天資愚笨的人,不能教給他們高深的大道理。朱熹把孔子的這一條概括為「因材施教」,他說: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於是「因材施教"的思想,就成了神聖的教育原則,作為培養人才的理論依據。2023年巜中共**、***關於教育工作的指亍》指出:
「施行教育,要把『全面發展』和『因材施教』結合起來。」
2樓:帳號已登出
孔子主張以德,仁教育,因材施教是孔子的主張。
孔子的教育主張是什麼?說明孔子的教育主張和實踐給當時的教育格局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3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在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有教無類」思想的實施,擴大了教育的社會基礎和人才**,對於全體社會成員素質的提高無疑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認為教育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是立國治國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業的發展要建 立 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論語·子路》記載:「子適衛,冉有僕。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之。』 通過冉有之問,孔子扼要地闡明瞭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綱。從庶、富、教三者的排列關係上看,孔子已直觀地認識到治理好一個國家,要有這三個條件。
即勞動力、發展生產、 進行教化和發展教育事業。
孔子教育上主張是什麼和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1有教無類。
2舉一反三。
3教學相長。
6樓:一個好人
孔子是如家學派極具代表的任務,儒家的政治主張是:仁政。
孔子的教育主張有哪些?
7樓:康康羊羊羊
一、有教無類,二、因材施教,三、學用結合,四、學無常師,五、謙虛好學。
8樓:匿名使用者
1 有教無類 2 因材施教 3 啟發誘導 4 學思結合 5 謙虛篤實 6 自省自覺 7 立志有恆。
9樓:ane決子
有教無類,溫故知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因材施教。就知道這些還不知道對不對。
10樓:匿名使用者
打火機進攻犯規幹活ii
孔子的教育主張
1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人生要不斷的進行學習,完善自我。
2、有教無類。就是進行教育的普及。
3、因材施教。要針對每個人的不同,進行方式方法不同的教育方式。
4、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的進行復習。
5、學習過程中不要不懂裝懂。
6、要虛心學習,向不同的人學習,才能使自己博學多才、
12樓:霜朔賴海融
思想主張是仁和。
禮。還有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教育成就是:第。
一、首創私學,實行「有教無類」的教育方針,擴大教育物件的範圍,促進文化學術的下移;
第。二、他提出教育在社會發展和個體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強調要重視教育;
第。三、他提倡「學而優則仕」,為封建官僚的政治體制準備了條件;
第。四、他重視古代文化的繼承和整理,進行了教材建設,奠定了後世儒家經典教育體系的基礎;
第。五、他總結了教育實踐經驗,提出了許多教育教學原則方法,揭示了許多教育教學規律。
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產生了重要的歷史影響,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教育遺產。
13樓:手機使用者
反映出孔子是個好學的人,以後我要向他學習。
14樓:鱉不是烏龜
主張「有教無類」;
主張「因材施教」。
誠學 博學。
啟發:學也是學問。
15樓:樾ㄗ百喥阡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要懂得學習,補課「死學」
學而時習之 不亦悅乎 :要以學習為一種樂趣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要誠實,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要善於求教。
16樓:聽雨軒
主張「有教無類」;
主張「因材施教」。
實學勤學。誠學 博學。
啟發:學也是學問。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要懂得學習,補課「死學」
學而時習之 不亦悅乎 :要以學習為一種樂趣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要誠實,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要善於求教。
17樓:豬肉炒粉
主張「有教無類」;
主張「因材施教」。
18樓:三十六
實學勤學。
誠學博學。啟發:學也是學問。
19樓:匿名使用者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孔子在治國治教和思想方面有什麼主張
孔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張什麼,在教育方面又提出什麼
孔子在教育上有什麼主張?
孔子在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這種主張是什麼意思?誰能具體結實一下?
20樓:網友
教育是不區分人的社會地位的。教育的平民化、普遍化主張。
21樓:匿名使用者
有教無類就是說不論一個人的出身,財富,背景等如何,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
智慧教育是什麼,含義,內容,特點,作用如何
通俗地說,智慧教育就是教育智慧化,是由知能教育首先發起的,將推動教育領域一系列變革 智慧教育bai才剛剛興du起,屬於朝陽產業,柔性制 zhi造和智慧dao控制是其版 主要內容,目前最大的權特點是網際網路 與工業4.0為最顯著特點,智慧教育的情況,目前正在拓展,比如上海柔智機器人 做得比較好,目前,...
商鞅的主張是什麼?他屬於什麼流派
商鞅 約前390年 前338年 漢族,衛國 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 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衛氏,全名為衛鞅。因衛鞅本為衛國公族之後,故又稱公孫鞅。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商鞅的主張 1.反對禮制。商鞅重視法律,而反對儒家的 禮 他認為,當時的新興地主階級反對貴族壟斷...
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他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對還錯
可以這樣認為,陶行知的確注重教育社會 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 社會即學校是由我國平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來的。陶行知原名文濬,大學期間推崇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 知行合一 學說,取名 知行 43歲時,他在 生活教育 上發表 行知行 一文,認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並改本名為陶行知。這不是主張,是不變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