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七 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畢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八月其獲,十月隕籜。
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
言私其豵,獻豜於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燻鼠,塞向墐戶。
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採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
晝爾於茅,宵爾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
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2樓:冒險島
詩經∷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詩經》的下列詩篇屬於史詩的有( )。
3樓:剛陽文化
a.《生民》
b.《公劉》
c.《綿》d.《皇矣》
e.《大明》
檢視答案解析 【正確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是周人的五篇著名史詩,它們敘述了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滅商的一些史蹟和傳說。參見教材p52。
本題知識點:《詩經》的社會人生內涵,
下列關於《詩經》的介紹,描述正確的是()。
4樓:哲哥聊歷史
下列關於《詩經》的介紹,描述正確的是()。
a.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b.主要產生於今長江流域地區巨集漏。
c.是唯絕答儒家的經典之作。
d.是中國文化的元指慧典。
正確答案:abcd
下列有關《詩經》的說法,正確的有( )。
5樓:夢之緣文化
下列有關《詩經》的說法,正確的有( )
a.「孔子刪詩」之說最早見於《左傳》
b.「頌」是宗廟祭祀用的舞曲。
c.《詩經》以四言為基本句式。
d.重章復沓是《詩經》的基本章法結構。
e.《召南·甘棠》是一首諷刺統治者的詩歌。
檢視答案解析 【正確答案】 bcd
答案解析】 關於《詩經》的編訂,漢代有「孔子刪詩」的說法。司馬遷首發此說;「風」,是各地不同的**;「雅」是正聲,是王朝京畿地區的**;「頌」是宗廟祭祀用的舞曲;《詩經》是以四言為基本句式,同時又參差變化,比較靈活,間雜二言句到八言句;重章復沓,是《詩經》的基本章法結構;《詩經》還有不少頌美統治者的作品,如《召南?甘棠》。
參見教材p51。
本題知識點:《詩經》的社會人生內涵,
下列選項中,不屬於詩經的是()。
6樓:哲哥聊歷史
下列選項中,不屬於詩經的悔洞是()碧困枯。
a.詞尺尺。
b.風。c.雅。
d.頌。正確答案:a
下列關於《詩經》的表述,正確的是()。
7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a、c、d
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楚辭》是我春汪國浪漫主義文攔缺學的源頭,簡森辯b項說法錯誤,應排除。
下列《詩經》作品屬於史詩的是( )。
8樓:時尚達人
下列蠢凳《詩經》作品屬於史詩的是( )
a.《伐檀》
b.《采薇》
c.《公劉》
d.《七月》
檢視答案解析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帶檔隱《皇矣》、《大明》,蠢廳是周人的五篇著名史詩。參見教材p52。
本題知識點:《詩經》的社會人生內涵,
《詩經》的分類標準是怎樣的詩經的詩篇種類包括哪些?
風 包括十五 國風 詩一百六十篇 雅 包括 大雅 三十一篇,小雅 七十四篇 頌 包括 周頌 三十一篇,商頌 五篇,魯頌 四篇。這些詩篇,就其原來性質而言,是歌曲的歌詞。風 雅 頌 三部分的劃分,就是依據 的不同。風 是相對於 王畿 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 而言的 帶有地方色彩的 十五 國風 就是十五個地...
《詩經》是如何誕生的,《詩經》的產生的時間
詩經 bai是中國第du一部詩歌總集,zhi最早的記錄為西周初年,dao最遲產生的作回品為春秋答時期,上下跨度約五六百年。產生地域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南到長江北岸,分佈在陝西 甘肅 山西 山東 河北 河南 安徽 湖北等地。史專家考定,詩經 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滅商 前1066年 以後產生的。詩經的起源 ...
《詩經》中的「風」指的是什麼,《詩經》中的「風」是指《詩經》裡的什麼
詩經 中的 風 指的是 出自各地的民歌。風 出自各地的民歌,是 詩經 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 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 思徵人及反壓迫 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覆詠歎,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詩經 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