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藍桉
測定蛋白質總量的常用方法有:凱氏定氮法、雙縮脲法、 folinー酚試劑法( lowry法)、紫外吸收法、染結合法( bradford法)和膠體金測定法等。這些方法在普通的實驗手冊中都有詳細的敘述。
氏定氫法是經典的標準方法,但現已不多用。雙縮限法常用於需要快速但並不需要十分精確的測用於白質純化的頭幾個步驟的測定。 lowry法多年來被選為蛋白質標準測定方法,此法基於ia-圖試劑能定量地與cu反應,c是由蛋白質的易氧化成分(如琉基、酚基)還原c而產生的。
近開發的乙個測定蛋白質的試劑,4,4-二羧-2,2'-二喹啉( bicinchoninic acid,bca),在性溶液中與cu反應形成色複合體,bca與cu反應比 folin-酚試劑與cu'反應更強,其反應式如下:
2樓:網友
1.凝膠過濾法 凝膠過濾法分離蛋白質的原理是根據蛋白質分子量的大小。由於不同排阻範圍的葡聚糖凝膠有一特定的蛋白質分子量範圍,在此範圍內,分子量的對數和洗脫體積之間成線性關係。
因此,用幾種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質為標準,進行凝膠層析,以每種蛋白質的洗脫體積對它們的分子量的對數作圖,繪製出標準洗脫曲線。未知蛋白質在同樣的條件下進行凝膠層析,根據其所用的洗脫體積,從標準洗脫曲線上可求出此未知蛋白質對應的分子量。
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法 蛋白質在普通聚丙烯醯胺凝膠中的電泳速度取決於蛋白質分子的大小、分子形狀和所帶電荷的多少。sds(十二烷基磺酸鈉)是一種去汙劑,可使蛋白質變性並解離成亞基。當蛋白質樣品中加入sds後,sds與蛋白質分子結合,使蛋白質分子帶上大量的強負電荷,並且使蛋白質分子的形狀都變成短棒狀,從而消除了蛋白質分子之間原有的帶電荷量和分子形狀的差異。
這樣電泳的速度只取決於蛋白質分子量的大小,蛋白質分子在電泳中的相對遷移率和分子質量的對數成直線關係。以標準蛋白質分子質量的對數和其相對遷移率作圖,得到標準曲線,根據所測樣品的相對遷移率,從標準曲線上便可查出其分子質量。
3.沉降法(超速離心法) 沉降係數(s)是指單位離心場強度溶質的沉降速度。s也常用於近似地描述生物大分子的大小。
蛋白質溶液經高速離心分離時,由於比重關係,蛋白質分子趨於下沉,沉降速度與蛋白質顆粒大小成正比,應用光學方法觀察離心過程中蛋白質顆粒的沉降行為,可判斷出蛋白質的沉降速度。根據沉降速度可求出沉降係數,將s帶入公式,即可計算出蛋白質的分子質量。質的沉降速度。
s也常用於近似地描述生物大分子的大小。蛋白質溶液經高速離心分離時,由於比重關係,蛋白質分子趨於下沉,沉降速度與蛋白質顆粒大小成正比,應用光學方法觀察離心過程中蛋白質顆粒的沉降行為,可判斷出蛋白質的沉降速度。根據沉降速度可求出沉降係數,將s帶入公式,即可計算出蛋白質的分子質量。
蛋白質含量的測定方法有哪些
3樓:小美美生活百科
<>蛋白質含量測定的方法有微量凱氏定氮法、雙縮脲法。
folin―酚試劑法、考馬斯亮蘭法、紫外吸收法等。
1、微量凱氏定氮法:含氮有機物即分解產生氨(消化),氨又與硫酸作用,變成硫酸銨。
經強鹼鹼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將氨蒸至酸液中,根據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計算得樣品之氮含量。
2、雙縮脲法:雙縮脲是兩個分子脲經180℃左右加熱,放出乙個分子氨後得到的產物。在強鹼性溶液中,雙縮脲與cuso4形成紫色絡合物。
稱為雙縮脲反應。
3、folin―酚試劑法:這種蛋白質測定法是最靈敏的方法之一。過去此法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由於其試劑乙的配製較為困難,近年來逐漸被考馬斯亮蘭法所取代。
4、考馬斯亮蘭法:1976年由bradford建立的考馬斯亮蘭法,是根據蛋白質與染料。
相結合的原理設計的。這一方法是目前靈敏度最高的蛋白質測定法。
5、紫外吸收法:蛋白質分子中,酪氨酸、苯丙氨酸。
和色氨酸殘基的苯環含有共軛雙鍵,使蛋白質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質。吸收高峰在280nm處,其吸光度(即光密度值)與蛋白質含量成正比。
測定蛋白質含量的方法有哪些,其原理各是什麼
4樓:好學者百科
1、凱氏定氮法。
凱氏定氮法是由丹麥。
化學家凱道爾於1833年建立的,現已發展為常量、微量、平微量凱氏定氮法以及自動定氮儀法等,是分析有機化合物含氮量的常用方法。
凱氏定氮法的理論基礎是蛋白質中的含氮量通常佔其總質量的16%左右,因此,通過測定物質中的含氮量便可估算出物質中的總蛋白質含量(假設測定物質中的氮全來自蛋白質),即: 蛋白質含量=含氮量/16%。
2、紫外吸收光譜法。
紫外吸收光譜法又稱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根據物質對不同波長的紫外線。
吸收程度不同而對物質組成進行分析的方法。此法所用儀器為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計。
或紫外-可見吸收分光光度計。
光源發出的紫外光。
經光柵或稜鏡分光後,分別通過樣品溶液及參比溶液,再投射到光電倍增管上,經光電轉換並放大後,由繪製的紫外吸收光譜可對物質進行定性分析。
常用的血清蛋白質含量測定方法有哪些
5樓:微言悚聽
四種血清總蛋白質的測定的方法:
1.基於蛋白分子中含有酪氨酸和色氨酸而使用的酚試劑比色法 由於各種蛋白質分子中上述兩種氨基酸的組成比例不同,特別是白蛋白含色氨酸為,而γ-球蛋白中含量達2%-3%,導致較大的差異。lowry的改良法在酚試劑中加入cu2+,集中原法和雙縮脲反應兩者的作用,使呈色靈敏度提高。
其中75%的呈色依賴於cu2+.反應產物最佳吸收峰在650-750nm,方法靈敏度為雙縮脲方法的100倍左右。有利於檢測較微量的蛋白質。
但試劑反應仍易受多種化合物的干擾。
2.紫外測定法 採用280nm和215/225紫外吸收值,計算蛋白質含量280nm 是由於蛋白質分子中存在芳香族氨基酸所致。方法的特異性和準確性受蛋白分子中該種氨基酸的含量比例影響甚大。
尿酸和肝紅素在280nm附近有干擾。紫外區200-225nm是肽健的強吸收峰。在此區域其吸收值為280nm的10-30倍,將血清稀釋1000-2000倍可以消除干擾物質的影響。
3.採用沉澱反應進行散射比濁法 用磺柳酸、三氯醋酸等配方,此方法甚為簡便,不需特殊儀器,技術關鍵在於:①選擇最佳試劑濃度及溫度;②混勻技術;③選用的標準;④待測標本中的蛋白濃度。
4.染料結合法 蛋白質可與某些染料特異結合,如氨基黑(amino black)與考馬亮藍(comassive brilliant blue )。這一性質除了可以用於電泳後的蛋白質區帶染色,亦可用於總蛋白質的定量。
缺點是多種蛋白質與染料的結合力不一致。考馬亮藍在與蛋白質結合後的吸收峰從465nm移向595nm,這一性質可用分光光度法來定量檢測。
測定蛋白質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6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1、凱氏定氮法。
凱氏定氮法是由丹麥化學家凱道爾於1833年建立的,現已發展為常量、微量、平微量凱氏定氮法以及自動定氮儀法等,是分析有機化合物含氮量的常用方法。
凱氏定氮法的理論基礎是蛋白質中的含氮量通常佔其總質量的16%左右(12%~一19%),因此,通過測定物質中的含氮量便可估算出物質中的總蛋白質含量(假設測定物質中的氮全來自蛋白質),即: 蛋白質含量=含氮量/16%。
2、紫外吸收光譜法。
紫外吸收光譜法又稱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根據物質對不同波長的紫外線吸收程度不同而對物質組成進行分析的方法。此法所用儀器為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計或紫外-可見吸收分光光度計。
光源發出的紫外光經光柵或稜鏡分光後,分別通過樣品溶液及參比溶液,再投射到光電倍增管上,經光電轉換並放大後,由繪製的紫外吸收光譜可對物質進行定性分析。
三種常見蛋白質含量測定方法
7樓:慢慢
三種常見蛋白質含量測定方法如下:
1、kjeldahl法是一種多功能性的蛋白質定量方法,它可以測定含氮量甚至微量有機氮,此法在測定蛋白質含量方面易於操作,測試效率高,get精度也較高。該法簡單余余地以氫作為氮源,以硫酸釋放氨,用硫酸鈉將氨鹼中的氨攜帶,然後進行緩衝及蒸發水解,最後陪毀鬥通過酚醞形成深藍色絡合物對氮進行定量,從而間接的得到蛋白質的含量。
2、bradford法同樣是一種多用途的法子,它能夠直接測定蛋白質中的色氨酸及膽羚酸含量,該方法的操作簡便,使用成本低,測試效率高,可在乙個小時內達到較高精度的測定結果。bradford法原理是將蛋白質及它的沉澱由蛋白質合酶結合至二價鉻j絡合物,從而形成一種光電的特異性比色反應。
3、lowry法也是一種多功能性的定量方法,該方法能測定有機物中蛋白質、氨基酸等氮含量,以及各種物質中的親合體,操作過程簡單,精度也較高,比kjeldahl法快7倍以上,lowry法原理是蛋白質分解成其中的氨基酸,通過對色比色反應,底物絡合過程蘆磨自絡合金屬,再經冷醯麟處理,醯騰中色素降解,形成比色螢光,定量檢測氮含量,從而間接得到蛋白質含量。
哪些食物富含蛋白質,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哪些?
含蛋白質多的食物包括 牲畜的奶,如牛奶 羊奶 馬奶等 畜肉,如牛 羊 豬 狗肉等 禽肉,如雞 鴨 鵝 鵪鶉 鴕鳥等 蛋類,如雞蛋 鴨蛋 鵪鶉 蛋等及魚 蝦 蟹等 還有大豆類,包括黃豆 大青豆和黑豆等,其中以黃豆的營養價值最高,它是嬰幼兒食品中優質的蛋白質 此外像芝麻 瓜子 核桃 杏仁 松子等乾果類的...
高蛋白質高的食物有哪些,哪些食物含蛋白質高
動物蛋白 1.牲畜的奶,如牛奶 羊奶 馬奶等 2.畜肉,如牛 羊 豬肉等 3.禽肉,如雞 鴨 鵝 鵪鶉 駝鳥等 4.蛋類,如雞蛋 鴨蛋 鵪鶉蛋等及魚 蝦 蟹等 植物蛋白 1.大豆類,包括黃豆 大青豆和黑豆等,其中以黃豆的營養價值最高。2.乾果類 芝麻 瓜子 核桃 杏仁 松子等。3.螺旋藻 含量列表 ...
蛋白質分離提純方法
1 鹽析法 鹽析法的根據是蛋白質在稀鹽溶液中,溶解度會隨鹽濃度的增高而上升,但當鹽濃度增高到一定數值時,使水活度降低,進而導致蛋白質分子表面電荷逐漸被中和,水化膜逐漸被破壞,最終引起蛋白質分子間互相凝聚並從溶液中析出。2 有機溶劑沉澱法 有機溶劑能降低蛋白質溶解度的原因有二 其 一 與鹽溶液一樣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