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888道法自然
不能完全這麼說,個人福德因緣不同,訴求不同,願望大小不同,所以就沒有乙個統一答案你不能說是有那個大的願望,那就是錯誤的,首先你自己要有這樣的乙個,先天條件 先天的能力,你有這個能力之後,你才能發揮出你的那個願望,不然的話,你這是空想白說,沒有實際意義,你不能直接和你不能徹底的貫徹始終,那你這個想法就沒有用了,還是要看個人能力問題吧,如果自己沒有這樣的那個先決條件,那你就不如就把自己管理好,修正好,平時多做自我反省多自律,這樣呢,再多改變個性,改變毛病,罪過啥才是真正的修正你自己管理好了,那也是完全可以的,如果你有這樣的願望,有能力你也可以幫助別人去進一步深入瞭解理解這事兒不錯的那個方向。
2樓:心匪鑑
關鍵的是發的什麼心願 是不是符合佛陀的囑託 =佛說:「我已說法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而今猶有善男子不勤欲作、不勤樂、不勤念、不勤信,而自慢惰,不能增進得盡諸漏。」
如果你發誓學習上面的法 就是極好的。
王子供養後,問佛陀要多久才能證道,佛陀只要具備五種精勤:有信、不病、不奸詐、有勤、有慧,就可能在七年之內實現)
祝你好運。<>
3樓:網友
與佛同願不是好高騖遠,因為我們與佛有同樣的覺心。所謂發大心是發菩提心,生髮,發覺自己本有的菩提心。南無阿彌陀佛!
4樓:葉龍絕
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有做好乙個人一鏟子一鏟子挖泥巴打地基的實際行為。再小的願不行也等於零。
5樓:網友
這個要看自己是不是信願行具足。
如意道理明白。發大願是慈悲心。如地藏菩薩在因地就發大願:眾生無量誓願度。
如果慳吝心沒滅。整天貪心作怪。發大心與妄語有什麼區別?
佛說要發弘誓大願,要發利於眾生的大願。可是如果發這麼大的願如果做不到不就成妄語了嗎?
6樓:望月
要理解妄語的意思,妄語是為私利而惱害眾生的欺騙,與發願是兩碼事。
你發善願能不能做到,要看你有沒本事保持這份願心不退,永不退失的善願才叫大願,或本願。不忘初心,放得始終。
7樓:蘇寧電囂
你有這個利它的心。就可以做到。你的心還不夠慈悲。
8樓:唯美竟如
你可以從小的做起啊!
發了大願而不去行願,在佛教來說是很大的過錯或罪過嗎
9樓:因緣法
即使現在不去行願,這個大願也是乙個金剛種子,會在適當的時候成熟的。
當然,發了大願,就要踐行,不然,發這個願幹什麼?不正是為了實現它嗎?
10樓:好吃牛肉
這得看你發的是什麼大願,這個願是否合理,是否是你能做到的。
比如,你要是發個願說,你要一百天內變得比太陽還大,那這個明顯就是不合理的嘛。
如果乙個人發了真實無虛的菩提心,後起退心,這是很嚴重的。
法師好,我有學佛之心,但是困難重重,是業力所致嗎?大乘菩薩道需要發大願,是因為成佛也需要大福報嗎?
11樓:網友
想太多了,想東想西,胡思亂想就是業障,好好學佛,不要老想學佛要看佛經和祖師大德的講經說法,不要自己亂看一些不知道出處的學佛資料,網上很好找到淨空法師講經的「認識佛教」,無量壽經,十善業道經,等,淨空法師---我們學佛那麼多年,煩惱習氣還是那麼多,智慧不能現行,什麼原因?這不是佛法不靈,而是自己本身有業障。什麼是業障?
打妄想就是業障。想東想西、想前想後,那就叫業障。
業障要怎麼消除?念阿彌陀佛業障就消除了,因為「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是無量覺,不是業障。
12樓:網友
無論你想要學什麼,其實佛教是有很多著作的,如果你特別感興趣的話,你可以買一些著作來讀,而且白話文版的也有。
13樓:樵夫劉海哥哥
只篇清靜心!專念阿彌陀佛!一切都水到渠成啦!
好高騖遠有什麼壞處
14樓:網友
「好高騖遠」拼音:hào gāo wù yuǎn
比喻的是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好高騖遠」常誤寫為「好高鶩遠」,應注意。】
學佛後心胸變的寬闊了,原諒了所有傷害自己的人,是不是佛的點化?
15樓:龍哥說
首先恭喜你,學佛取得了成就,學佛有成就的最大體現就是,乙個人的心胸變得寬闊了。你不僅心胸寬闊還原諒了所有傷害自己的人,隨喜讚歎,真是了不起的成就。
一位高僧曾經說過:所謂的學有所成,就是在任何時候,都能心胸寬廣地活著。不是嗎,我們學佛就是要向佛學習,學習佛的如大海般寬廣的心胸,通過學佛讓自己也變得像佛一樣,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你所說的點化,固然有些道理,但我更傾向於,那不過是你自己精進修行,修身修心日積月累後所收穫的福德智慧,佛經中有言:積思頓釋,你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自己的修行,積累到一定程式你就會突然明白。
你心胸的寬闊和對傷害的原諒,都證明你學佛之路的正確,說明你的學佛之路沒有跑偏。
再次祝賀師兄的學佛成就,願您繼續勇猛精進,早證菩提,南無阿彌陀佛!
16樓:煩惱即菩提
當然是佛的點化,主要還是自己的修行。
17樓:網友
學過其實都算是點化吧。
18樓:冠宇航
不錯不錯,這才是真學佛。
學佛人如何獲得大福報
19樓:網友
學佛之人不能在口頭上天天念有意思的唸佛想得到福報,這是錯誤的。這樣並不能得到福報。要使自己無意思的心中有福,看了佛經心中無意中就自然他產生了記意,心中暗念,心中有佛。
放生也不列外,平時要儘量爰惜有益生物。要養成爭惜生物的習慣,無意中放生。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大福極。
20樓:山河大地風雨雷
善友,勤修三種佈施,離得失心,自淨其意,如果真能做到,不可思議。
寬見法師答:學佛要聞思,「思」是心意識嗎
21樓:8萬4千法門
我記得我曾經跟諸位做過報告,這個事情在四十年前,道安法師還在世的時候。老人家慈悲,借用中國佛教會的道場來辦大專佛學講座,他老人家邀我做主講,總主講,那時候我很年輕。這個講座辦得很成功,人數最多的時候到八百多人。
有一天有乙個同學來告訴我,他說:法師,我在講座裡面聽了兩年經,明天起我不來了。我說:
為什麼?他說:我聽了兩年,聽了不少,我要回去學習。
我說:你回去做思的工作是不是?這兩年來你是聞,你回去再去思、再去修,是不是這個意思?
他說:是的。我說:
今天這一堂課你上不上?「今天上,明天就不來了。」
我在那堂課就把聞思修簡單的意思告訴大家,什麼叫聞思修?聞是接觸。一聽就覺悟了,這叫思。
思不是你去研究,你研究就錯了,怎麼說研究錯?研究是落在第六識,你用什麼東西研究?用識心研究,那就錯了,那哪是菩薩?
所以一聞千悟,這古人說的話,聽了就開悟,一開悟不就不迷了嗎?迷惑就破了嗎?那就叫修。
它是一樁事情,這叫菩薩三慧。
菩薩,像這經上所說的,到十方諸佛剎土裡面去供佛、去聞法,那是增長三慧。他們的基礎,戒定慧深,所以叫聞慧、思慧、修慧,用這個名詞。而不是聽了之後回去研究,那就壞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四四集)
為什麼菩薩發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難道成佛以後就不能度眾生了嗎?如何理解?阿彌陀佛
一點淺見 佛是至尊至神至聖者,例如,只要佛才是正遍知,才可以最準確地知道一切法的真實情形。對於初學菩薩而言,以成佛為一個奮鬥目標是合宜的。以成佛為一個奮鬥目標修了諸功德,那才可以對治相應的煩惱,即除滅往昔的業障。了卻了已經結下的因 緣,自然就沒有了相應的果報,也就解脫了。成佛以後當然也能度眾生,只是...
七俱胝佛母心大準提陀羅尼經是真經還是偽經
你有疑問,說明有慧根,說明有機緣。是真是假可以自己判斷。經中有云 複次有法,若被系閉,枷鎖禁其身,論此咒者即得解脫。你不妨試一下,用枷鎖把自己鎖上,再誦一遍咒,看能否解脫。經中又云 複次有法,於病者前,墨畫其形,咒楊枝打之,亦便除差。也可以試一試,是否可以除病。如果成功,屠喲喲不在話下,下一屆諾貝爾...
佛學常識 什麼是慈悲心,什麼是慈悲心啊,學佛的進來下
愛自己的家人是慈悲心嗎?大慈,是與一切眾生樂 大悲,是拔一切眾生苦。故而,慈悲是特指對眾生而言的。只有菩薩,才有慈悲。不是出離這個世界,而是深入這個世界,和一切有情站在一起。正因為一切有情都有他的執著心,伴隨著執著心,煩惱才源源不斷地像大海中的波浪將眾生裹挾。眾生為了從陷溺在有情執的煩惱海中拔出,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