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學觀及其影響 ?謝謝大家

2025-02-23 09:10:21 字數 1185 閱讀 7957

1樓:網友

儒家文學思想已經討論得很多,而且都一致認為以倫理道德為本位就是儒家的文學觀念。「詩言志」和「文以載道」就是儒家文學觀念的主要說法。這種看法是片面的。

真實的情況應該是,儒家文學觀念有兩面,即強調文學的道德性的同時,也以其獨特的方式追求藝術性,這樣才使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中國古代社會產生了許多思想性與藝術性兼優的作品。

從五四時期開始,中國文學進入歷世了深刻的轉型歷程。這一轉型歷程是在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中的,但人們更多地注意了西方文化給中國現代文學的時代轉型所提供的資源,而忽視了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懦文化對這種文學的變化所帶來的深層影響。中國現代文學之所以始終具有一種明顯的社會目的性,又在其歷史的程序中不斷地趨向於對個人主義的排斥和對群體觀念的認同內在精神,究其歷史文化的原因,我們很難否認與儒家的歷史憂慮意識和使命感,與儒家在美與善的關係中特別強調善的優先性文化傳統的千絲萬縷的聯絡。

那些批判甚至企圖掃蕩傳統的人們,總是憂忠於歷史的倒退;那些拒斥變革、死守傳統的人們.總是憂患於歷史的斷裂。可這一切都是杞人憂天,歷史永遠不會重複,我們不必擔心它會出現倒退;歷史虛侍也永遠不會跳躍,我們不必擔心它會出現斷裂。

中國現代主義文學與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產生了一系列的衝突與碰撞,主要表現為理性與非理性、善與惡、現代人學觀念與儒家人學觀念之間的衝突,通過沖突與碰撞在中國文學中確立了差爛吵新的道德觀念、人學觀念和審美觀念,完成了中國文學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

儒家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2樓:柳上無雲

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們的觀點是仁和義。

3樓:飽乳犢子

人們稱孔子之學為「仁學」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孔子是把「仁」作為士君子最根本的道德規範來要求的。如他說:「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孟子除了進一步發展孔子以「仁」修身的思想外,又以推行「仁政」學說而著稱於世,而其所論的「仁政」內容,同樣也是十分具體的。

與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則具有更多的現實主義傾向。他在重視禮義道德教育的同時,也強調了政法制度的懲罰作用。他認為,人的本性並不是那麼美好的,順著人性的自然發展,必然造成社會的爭亂。

因此,必須用禮義法度等去化導人的自然本性,即所謂的「化性起偽」,然後才能使之合乎群體社會的公共原則和要求。所以,荀子在強調自我修養、道德自覺的重要的同時,更為強調「師」與「法」的教育與規範作用。

傳統的儒家道德觀有哪些,儒家道德觀有哪些表現形態?

道德觀包括仁 義 禮 智 信。行文準則有溫 良 恭 儉 讓。其中核心是仁和義。易經.繫辭 裡說 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仁與義 的精神貫穿了整個儒家學說。儒家要求人們按照中庸之道行事做人,不偏不倚謂之中 平平常常為之庸。中庸之道的道德規範迄今為止仍然是中國人的為人處世的準則...

觀影券和電影票有什麼不同,觀影體驗卷和電影票有什麼區別怎麼使用

觀影券和電影票這兩個名稱不同,那麼他們自然是不同的兩個東西。觀影券是網路平專 臺推出的一些虛擬屬的電影票,但是他也可以通過相關的一些資料,可以讓你去電影院看電影。這個觀影券就相對比較靈活一些,在各個平臺上都可以獲得,你可以購買或者是通過贈送得到,這樣的話,你也可以去電影院看電影,或者網上看電影。那電...

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內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內涵 只有人民bai,才是國家的du根本 基zhi礎,百姓安居樂業 dao,才能保障社會的穩定版 統治者善待人民權,為百姓利益著想 統治者要尊重 民意天下得失取決於民心向背。理想政治 統治者要愛惜民力,輕刑薄賦,聽政於民,與民同樂。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內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0 內涵 只有人民,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