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采薇》的末章是詩經中的絕唱?

2025-03-28 23:40:20 字數 3028 閱讀 5616

1樓:柴浩氣

在藝術上,「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稱為《三百篇》中最佳詩句之一。自南朝謝玄以來,對它的評析已綿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闡釋史。

空睜王夫之《姜齋詩話》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和劉熙載《藝概》的槐轎「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為詩家口頭禪。而「昔往」、「今來」對舉的句式,則屢為詩人追摹鬥明歲,如曹植的「始出嚴霜結,今來自露晞」(《情詩》),顏延之的「昔辭秋未素,今也歲載華」(《秋胡詩》之五),等等。

如何正確解讀詩經裡面的《采薇》?

2樓:東揚繪畫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采薇》這首詩歌: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啟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采薇》是一首戍卒返鄉歌,選自《小雅》。據朱熹的意見,「小雅」乃「燕饗之樂」,即一般宴會上演奏的**。雅詩多是貴族、文人的作品,但也有一部分詩歌與《國風》類似,其中最突出的,是關於戰爭和勞役的作品,如這首《采薇》,雖類歸《小雅》,卻頗似《國風》。

全詩共六章。前三章追憶思歸之情,敘述難歸原因;第。

四、五章追述行軍作戰的緊張生活;最後一章,寫歸途中的感觸。

前三章以薇菜生長的三個階段萌芽——抽條——成熟為線索,以重章之疊詞申意並循序漸進的方式,抒發思家盼歸之情;而隨著時間的一推再推,這種心情越發急切難忍。「薇亦作止」、「柔止」、「剛止」,循序漸進,形象地刻畫了薇菜從破土發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莖葉老硬的生長過程,它同「歲亦莫止」和「歲亦陽止」一起,喻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長。

四、五章轉寫作戰的情況,寫出了軍容之壯,戒備之嚴,全篇氣勢為之一振。其情調,也由憂傷的思歸之情轉而為激昂的戰鬥之情。關於「君子」、「小人」的描述,寫出了將與士的裝備的差異,透露了當時軍隊中將帥、士兵的對立。

末章寫歸鄉途中戍卒的感受。「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稱為三百篇中最佳詩句之一。

清人方玉潤說:「此詩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依依」,「霏霏」這兩組疊詞,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態、大雪的飛舞飄揚描繪得十分生動,而且形象地揭示了徵人的內心世界。

楊柳依依」表現他春天出征時對故鄉、親人戀戀不捨的心情。「雨雪霏霏」使人聯想到他在戰爭中經受的許多磨難,並襯托出他返家時哀傷的心情。清人王夫之說這四句詩「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此言甚得之。

3樓:是七七不是柒柒

這首詩就是描寫了戰士離開了家鄉出征的時候,然後記錄了他們的艱苦生活,還有內心非常思念家鄉的心情,表達了他們的想法。

4樓:巨集盛

其實應該正確的看待,而且也應該有乙個特別冷靜的頭腦去看待。其實就是體現出了一些厭惡和反感。人們真的非常討厭戰爭。

而且我真的非常討厭這樣的戰爭。所以只能用乙個心平氣和的態度去解讀。

5樓:巨集盛巨集盛

我對采薇這首詩的理解就是,這首詩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思念,而且也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也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

6樓:小阿星

我覺得這首詩特別的精彩,而且這首詩也是非常經典的一首愛情詩,通過寫景也能夠傳達出一種非常美好的意見。

詩經《采薇》的最後四句是什麼?

7樓:韓琴

一,詩經《采薇》的最後四句原文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白話文意思是: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飢又渴真勞累。滿腔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註釋:昔,從前,在文中指出徵時。依依,形容柳絲輕柔、隨風搖曳的樣子。

思,用在句末,沒有實在意義。雨,音同玉,為 「下」 的意思。霏(fēi)霏,雪花紛落的樣子。

遲遲,遲緩的樣子。往,指當初從軍。

二,全詩的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

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

一月三捷。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局早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三,全詩白話文釋義:豆苗採了又採,薇菜剛剛冒出地面。說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實現。沒有妻室沒有家,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 沒有時間安居休息,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

豆苗採了又採,薇菜柔嫩的樣子。說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麼憂悶。憂心如焚,飢渴交加實在難忍。駐防的地點不能固定,無法使人帶信回家。

豆苗採了又採,薇菜的莖葉變老了。說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陽春。徵役沒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麼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開著的是什麼花?是棠棣花。那駛過的是什麼人的車?當然是將帥們的從乘。兵車已經駕起,四匹雄馬又高又大。**敢安然住下?因為乙個月多次交戰!

駕起四匹雄馬,四匹馬高大而又強頃戚壯。將帥們坐在車雀臘陵上,士兵們也靠它隱蔽遮擋。四匹馬訓練得已經嫻熟,還有象骨裝飾的弓和鯊魚皮箭囊(指精良的裝備)。

怎麼能不每天戒備呢?獫狁之難很緊急啊。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飢又渴真勞累。滿腔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從「賦比興」的角度出發,詩經《采薇》的前三章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這樣表達有

這是 興 的手,前三章主要寫戍卒懷鄉思家的生活和心情。詩經 作品最突出的表現專手法是賦 屬比 興。而前三章都有 采薇采薇 引起,可知這是用的 興 的手法。興 託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藉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 思想 感情。相當於現在的象徵修辭方法。興就是以情寓於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興有有我...

為什麼說長廊是頤和園中的一絕

頤和園長廊是頤和園萬壽山腳下與昆明湖交匯處的一個極致和諧的建築物。是頤和園旅遊拍照的必去的景點,堪稱頤和園的經典之作。始建於清代乾隆時期的頤和園長廊全長728米,長廊曾一度毀於英法聯軍之手,後來又重新修建。頤和園長廊是中國古建築中最長的,但這裡的長廊有名並不是只靠長取勝,精美的建築 豐富的繪畫和曲折...

《詩經》中的「風」指的是什麼,《詩經》中的「風」是指《詩經》裡的什麼

詩經 中的 風 指的是 出自各地的民歌。風 出自各地的民歌,是 詩經 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 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 思徵人及反壓迫 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覆詠歎,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詩經 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 孔子...